王水照,朱刚主编的这本《中国古代文章学的成立与展开》主要探讨了《汉书》李陵书写的深层意涵;《文心雕龙》文体论在中国古代文章学上的价值;唐代“古文运动”宜作“古文思潮”说;宋元散文批评视野下的《醉翁亭记》;中国文章论与日本江户时代的精神、国学、文艺;方苞“义法”说与文道范式的转换;应激与自省:晚清民初文话发展的新路等有关方面的知识。
图书 | 中国古代文章学的成立与展开--中国古代文章学论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水照,朱刚主编的这本《中国古代文章学的成立与展开》主要探讨了《汉书》李陵书写的深层意涵;《文心雕龙》文体论在中国古代文章学上的价值;唐代“古文运动”宜作“古文思潮”说;宋元散文批评视野下的《醉翁亭记》;中国文章论与日本江户时代的精神、国学、文艺;方苞“义法”说与文道范式的转换;应激与自省:晚清民初文话发展的新路等有关方面的知识。 目录 代前言 三个遮蔽:中国古代文章学遭遇“五四” 文章学须以文体学为基础 论历代文人对散文的文体自觉及其意义 西周金文与“修辞立其诚”的原始意义 《汉书》李陵书写的深层意涵 《文心雕龙》文体论在中国古代文章学上的价值 《文心雕龙》司马相如为“辞宗”说考辨 “论”体文与中国思想的阐述形式 论唐宋文之争 唐代“古文运动”宜作“古文思潮”说 韩愈《窦牟墓志》考论 宋代:中国文章学的成立 从总集看宋人的古文观念 论宋体四六的功能与价值 宋四六文体研究 促成古文之学形成的重要理念——“以文为学”及其文章学意义初探 宋代俳谐文研究 宋初古文家之经学与古文——以柳开、王禹 在呜呼与戏笑之间:历史的私撰与闲笔 从欧阳修散文评点史看清代古文评的鼎盛多彩 宋元散文批评视野下的《醉翁亭记》 东坡尺牍的版本问题 从心性论看朱熹文章学思想——兼论朱熹对苏文的批评 宋元文章学的行文论 《作义要诀》版本及相关问题探研 中国文章论与日本江户时代的精神、国学、文艺 资料汇编式文话的文献价值与理论意义——以《文章一贯》与《文通》为中心 方苞“义法”说与文道范式的转换 乾嘉骈文理论中的地位论 章学诚碑志文体观及其文学史意义 应激与自省:晚清民初文话发展的新路向 情事理三种统系——王葆心文章发展史观研究 孙德谦《六朝丽指》气韵说浅释 《汉文典》的文章学体系及其特点 评曾枣庄《宋文通论》 由《历代文话》发行引起的联想——“中国古代文章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贺词 “中国古代文章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文章学的成立与展开--中国古代文章学论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水照//朱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7842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1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17 |
出版时间 | 2011-03-01 |
首版时间 | 2011-03-01 |
印刷时间 | 201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6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3.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69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