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赫本啊赫本(精)
内容
试读章节

马克·吕布或吴冠中先生

我叫何西递,出生在徽州古村落西递。我的父母是文盲,他们说这名字是顺手从地上捡起来的。小时候,我不喜欢这个名字,而现在,“西递”这两个字能让很多人一下子记住我。

我和艾树就是因为“西递”这两个字认识的。我去蓝色港湾单向街书店参加一个文化沙龙,艾树坐在我旁边,正在擦拭照相机镜头,一位老朋友隔着两排座位叫我“西递”、“西递”。我和他闲谈几句后坐下来。过了一会儿,我听见她的声音:“我刚从西递回来,挺好的古村落。”

“西递是我老家,”我伸出手,“我叫何西递。”

她轻握一下,说:“我叫艾树,艾青的艾,树……”她的手指纤细,有凉意。

“树木的树。”我想应该是这样。

她没有马上回答,边装镜头边缓缓地说:“西递的递……要是改成弟弟的弟……味道就差多啦。”眼前的她很有趣,我忍不住说:“听完讲座我想请你喝咖啡。”

“好啊。”她爽快地说。

喝咖啡的时候,她说有一个马克·吕布的摄影展,刚从上海移师北京,想去看看。我说我也想去看看。她笑着点点头,喝完杯中咖啡,留下联系电话,和我挥手道了别。她在路口消失后很久我才回过神,琢磨着我和她偶遇的味道——我失恋半年了,也想开始新的恋爱经历。

那天下午,我和艾树来到了中央美术学院艺术馆,观看马克·吕布先生的摄影展。外面很热,我们见面时笑了笑,没有多说话,直接往馆里走。她穿一件麻布长裙,脚蹬人字拖,头发好像刚修过,比那天更短了。她胸前挂着的黑色单反相机随着她的步伐一晃一晃的;肩上斜挎着一个几种颜色杂糅在一起的布包,和她的裙子搭配得很协调。

参观票是我先到提前买好的,她有点不好意思。艺术馆的空间错落有致,里面凉气宜人,巨大的玻璃窗外是北京盛夏炽热的天空。我们顺着指示箭头上了二楼,马克·吕布先生的作品展安排在一个狭长的展厅,照片一幅幅镶在玻璃木框里,静静地挂在修长的墙壁上,每幅照片上方还安置着一个小射灯;观者不多,寥寥的身影一会儿静,一会儿动,舒缓地移步交错。空间和照片,安静的观者,一部有关马克·吕布摄影之路的纪录片在一个角落循环播放。艾树朝我一笑,潜台词是说开始看照片吧。

艾树静静地欣赏照片,我跟在她身边,随她走,随她停。四周无人,我小声对艾树说:“你喜欢马克·吕布多少年了?你那天好像说过,我忘了。”

“九年。”她小声说。

我还不知道艾树的年龄,所以无从知晓她何年喜欢上马克·吕布。

“我十五岁喜欢上他的……”她又不经意地补充一句。

她的侧影很好看。我想,她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我实际年龄是在暗示对我的进一步信任吧。说实话,见她第一面时,我就喜欢上了她,喜欢她身上单纯又直率的气息。

“你最喜欢哪一个摄影家?”她看着照片问我。

“我最喜欢吴冠中。” “谁?”她似乎没听清,看我一眼。 “吴冠中先生。” “哦……”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你喜欢他的画吗?” “还行吧。”她继续往前走。 “还行?”要是别人,我想我会直接争论的。 “马克·吕布的作品平实朴素,藏着故事,能让人安静下来。”

“吴冠中先生的画也挺安静的……”我实话实说。

“哦……他的画我看得不多,我更喜欢……”她指指墙上的照片,语调冷静。  我听见、自己长出了一口气,展厅里很静,我的呼吸真像一个动物的鼻息。一阵沉默。我对摄影只是喜欢,远远谈不上痴迷和专业,还是少谈摄影话题为好。

艾树拿出一个本子,开始边看照片边做笔记。她的笔迹瘦长而有力,纸上的字似乎能静下来,也能飞出去,和平常女孩的字体相差很大。我站在她身边,听见她的自言自语:“真想下大雪的时候去故宫走一走看一看……拍得真好……”P21-24

后记

读过不少作家对小说的妙解,艾丽丝·门罗的体悟非常亲切。她说,小说是一间带窗户的房间,吸引读者走进去,还能透过窗户往外看,看见窗外自己(读者)的生活。作为一位年届八旬的短篇小说大家,她的写作思维简单而锐利。她说:“我想让读者感受到的惊奇之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发生的方式。”

去超市买菜,听见一男一女在争吵:

女:你出门怎么不带钥匙?臭毛病!

男:我的钥匙丢了!你怎么不带!

女:我的钥匙也丢了!刚才还在,现在找不到了!

男:再找找!再找找!

女:找了!丢了!

生活的钥匙。或者说,生活的钥匙在哪儿?

有的人握住了生活的钥匙,有的人至少握住了两把生活的钥匙,甚至三把、四把、五把……有的人握住的是一把断了的钥匙。

在现实的中国,依然有更多的人两手空空。

没有自己的家,连钥匙都是租来的。

“词语是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词语,你才能感知与这个世界的连结距离。空间的大与小,光线的明与暗,语意的明快与晦涩,都是你自己的选择,找到选择就好。黑咖啡女人。我找到这个词语,并将这个词语构建在一个临街小屋。我是咖啡屋主人。熟悉我的朋友大多惊诧我的决定,在他们眼里,放弃在美国波士顿精神治疗师的高薪职位,只身回到北京或许是个错误。”

这是新写的短篇小说《疗伤课》的开头文字。忍不住想象自己会选择什么样的词语。

路过一家音像店,店主是位老者,仰头在看电影《遗产清单》。两个老男人面对生命和情谊的故事。以前看过,忍不住停下来再看。电影结尾时记住了下面的台词:“我还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但我可以至少告诉你,死亡降临之时,我的眼睛紧闭,心灵是敞开的。”

茶:人在草木间,才不脱地气。

故事创意+语感+叙事节奏+阅读后的想象空间

我喜欢有三个“+”号的短篇小说。对现代短篇小说写作而言,故事创意的力量优于故事叙事本身,它是写作者的文学DNA。

我手写我心,是写作的一个层面。

我手写他心,是写作的更高层面。

感谢《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十月》、《山花》杂志刊发本人的作品。感谢吴颖女士的协助,封面奥黛丽·赫本的肖像图片得到了美国Everett和TPG公司的正式授权。感谢谢刚社长,以及资深编辑刘雁。

目录

七个你

马克·吕布或吴冠中先生

中国鲤

说服

刀宴

金鱼的旅行

芭比娃娃

赫本啊赫本

点点滴滴(后记)

内容推荐

《鲁迅的胡子》出版后,蒋一谈的短篇小说引起读者和批评家的广泛关注。其开阔的写作视野、卓尔不群的故事构想更是给中国当代短篇小说写作带来特别的新鲜味道。

《赫本啊赫本》是蒋一谈最新的短篇小说集,八篇作品,风格各异,多角度展示了当下中国人脆弱、敏感、茫然无助的精神状态,以及在困境迷惑中对人与人之间朴素情感的追寻。

编辑推荐

《赫本啊赫本》是蒋一谈最新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八篇作品。这本书8篇故事,描写的都是当代中国下的小人物,小故事,除了第一篇《7个你》读起来有点吃力,不知所措外,其他7篇小故事,都很有味道,而且读过之后心里都有一种淡淡的哀伤,感觉这个故事怎么那么熟悉,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故事里的人物就像是你和我,就像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亲人,那样真实,且触手可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赫本啊赫本(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一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02470
开本 32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1
13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