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庄,曾任第四届、第五届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96年12月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荣誉杯。经典作品《渔归》、《踏碎银波》等在摄影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从解放初到文革到改革开放的50多年来,她从来没有停止过拍摄,她所记录的新中国进程的真实影像成为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忠实记录。
在《红相册——晓庄摄影手记》这本书中,晓庄的摄影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画面,其中既有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也有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
图书 | 红相册(晓庄摄影手记) |
内容 | 编辑推荐 晓庄,曾任第四届、第五届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96年12月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荣誉杯。经典作品《渔归》、《踏碎银波》等在摄影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从解放初到文革到改革开放的50多年来,她从来没有停止过拍摄,她所记录的新中国进程的真实影像成为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忠实记录。 在《红相册——晓庄摄影手记》这本书中,晓庄的摄影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画面,其中既有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也有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 内容推荐 作为新中国最早的女摄影家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晓庄用摄影作品“图说”历史,对红色中国的发展历程作了最全面的记录:从部队的战备活动到抗美援朝,从互助组、农业合作化、公私合营到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以及干部下放、知青下乡和“文化大革命”等。在《红相册——晓庄摄影手记》这本书中,晓庄的摄影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画面,其中既有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也有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这些作品“图说”历史的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摄影史的一部分。 目录 序 与新中国同步 沸腾的十七年 建国立业 抗美援朝的大后方 解放“半边天” 互助合作好 人民当家做主 全民讨论宪法草案 进入社会主义的锣鼓声 “百花齐放”中的《珍珠塔》 竣工前夕采访三河闸 从“苦恼村”到“欢乐村” 耕作现代化 全民皆兵 江南水乡卖粮忙 送瘟神 妇女插秧大军 陈永康与“老来青” 全民动员 扫盲运动 交代不完的“问题” 爱国卫生运动 风声鹤唳的反右运动 两次大规模下放 不做“人民老爷” “三面红旗万岁” 农田水利建设和全民积肥运动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三土”工厂 狂热的“大炼”钢铁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五十年代陶都二三事 人民公社的“大锅饭” 公社社员上工记 隆重的“阶级教育”展览会 文革十年 摄影生涯六十年 生活万象(1952-1985)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红相册(晓庄摄影手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晓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9716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11-03-01 |
首版时间 | 2011-03-01 |
印刷时间 | 201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0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421 |
丛书名 | |
印张 | 3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2 |
宽 | 187 |
高 | 2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