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屈原楚辞大全图解/中华自然国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王红旗和孙晓琴在《楚辞传情》的基础上,参考《四库馆补绘萧氏离骚图》一书,撰写绘制了一部图文并茂的《屈原楚辞大全图解》。为了适应读者阅读经典作品的爱好和需要,本书主要选择屈原的著作,以及与屈原同时代的宋玉等人的著作,并通过插图画面对上述作品的内容进行直观的解读。

内容推荐

王红旗、孙晓琴编著的《屈原楚辞大全图解》共计有插图194幅,它们分别是:离骚图43幅,九歌图13幅,招魂图14幅,天问图65幅,九章图17幅,卜居渔父图3幅,大招图7幅,九辩图9幅,远游图5幅,香草图16幅,补遗图2幅。

与此同时,《屈原楚辞大全图解》对屈原生平事迹和文学创作活动进行了全新的研究,对屈原的作品分别撰写了赏析文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例如,屈原出身于楚国少数民族的巴族,屈原高寿而终,屈原的葬仪采取了巴族古老的船棺水葬,屈原所有传世作品的创作时间表,等等。

事实上,《屈原楚辞大全图解》给读者提供了“认识一个新的屈原”的机会。这是因为,根据本书的解读,屈原虽然是抒写悲情的文学高手,但是他本人并不是一个悲观呻吟的人,而是一个机智、乐观、正气浩然的人,他在与楚怀王、楚顷襄王的交往、周旋、斗争的过程中,既坚持人生原则,又不乏机智、勇敢和自信。

目录

第一章 屋原身世之谜

第二章 屈原的生平事业

第三章 屋原“投江”之谜

第四章 中国诗歌的起源

第五章 《离强》图说与赏析

第六章 《九歌》图说与赏析

第七章 《绍瑰》图说与赏析

第八章 《天问》图说与赏析

第九章 《九章》图说与赏析

第十章 《卜居》、《渔父》图说与赏析

第十一章 《九辨》图说与赏析

第十二章 《大招》图说与赏析

第十三章 《远游》图说与赏析

附录 香草图赏析

试读章节

屈原的出生日期,史书没有记载,学者众说不一,分别有公元前335年、公元前339年、公元前340年、公元前34 1年、公元前342年、公元前343年、公元前353年诸说。根据屈原在《离骚》中的记述,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查《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公元前343年为六十甲子的戊寅年,如其不谬,公元前343年当为屈原生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存在岁星超辰现象,即木星绕日周期不是12年整,而是11.8年,因此六十甲子周期与木星的实际位置也就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公元前343年为戊寅年,可能存在着前后一二年的误差。

屈原的身世,留下的历史记载很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仅记有10个字:“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至于楚国、楚姓的源流,《史记·楚世家》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此后,高阳生称,称生卷章(老童),卷章生重黎。重黎之弟为吴回(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六日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山海经·五藏山经·中次九经》有熊山、熊之穴,恒出入神人,位于今日大巴山脉,疑即楚之先祖穴熊发祥地),其后裔始以熊为姓。周文王时,季连、穴熊之苗裔日鬻熊,以武勇事文王,其子日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周成王时分封诸侯国,封熊绎为楚国君,居荆山(今湖北省武当山、汉水西岸),或谓居丹阳(今湖北省秭归东),中原人称其国其地其人为荆楚、楚蛮、蛮夷。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三大望族,即昭、屈、景三姓。关于屈姓氏的来源(姓记录主族血缘关系,氏记录支族血缘关系),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姓》称:屈氏,楚之公族,莫敖屈瑕食邑于屈,因以为氏。《楚辞注》则称:楚武王子瑕,食采于屈,因氏焉,屈原其后也。但是,上述记载未言屈地在何处。《左传·桓公十一年》记有:“楚屈瑕将盟贰、轸。”这是楚国屈姓最早见于史书记载中,鲁桓公十一年即周桓王十九年、楚武王四十年,时在公元前701年; “贰”位于今湖北省应山西南,“轸”位于应城西。

关于屈原的父祖、家庭成员及其后裔,史书未见记载。唯《太平寰宇记》卷145引《襄阳风俗记》称屈原有妻:“屈原五月五日投泪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之。原通梦告妻,所祭食者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叶)为粽,以五色缠之。”《长沙府志》称屈原有子,不知所据。《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通志·氏族略·以族为氏》屈南条称:“本单姓,楚屈原之后,裔孙仕后魏,时重复姓,以自南来,乃加南字作屈南,或作屈男。”

以上就是史书传闻中有关屈原身世和屈氏来源的记载,其中只有晚出的《楚辞注》明确说屈原系屈瑕之后裔。问题是,古代有赐姓的习俗,而少数民族亦有改取主流民族姓氏的习俗,因此不能因为屈原姓屈,就一定认为他是屈瑕的后裔。事实上,屈原的身世、经历、遭际,以及他那特立独行的举止行为,处处充满着矛盾和难以解释的问题,以致形成了一个个千古之谜,甚至有人怀疑“屈原”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性。由于屈原不仅仅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同时也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因此,围绕屈原生平的种种疑问,都需要我们积极寻找答案,而其中关键问题之一是搞清楚屈原的身世。

值得注意的是,屈原在《离骚》中,对自己的身世有着完全不同的说法。《离骚》开篇前8句,乃是屈原在所有传世作品中唯一叙述自己出身的地方,其内容为:“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

在这里,笔者试图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即屈原可能原本是楚国的少数民族巴族人,他的政治主张、行为举止和文学创作活动,以及去世的方式,都与此密切相关。

1.屈原家乡位于长江三峡(由西向东分别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西陵峡畔的秭归县,县城东1.5公里有屈原祠,县城东北30公里的屈坪(又名落脚坪)为屈原故里(又名乐平里),相传屈原即诞生此地,当地有屈原庙、读书洞、吟诗台、照面井等屈原活动遗迹。

众所周知,长江三峡及其南北的川中(包括重庆直辖市)、鄂西、湘西、黔东北一带是古代巴族活动的主要地区,巴族的后裔即今天的土家族,其文化以摆手舞、史诗、山歌等最为著称;目前土家族有人口近300万,居少数民族人口数第九。今日湖北省在秭归县(位于西陵峡出口处)南百余里设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瞿塘峡南二三百里的恩施市则是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湖南省设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为吉首市。重庆直辖市的秀山、酉阳、彭水、黔江、石柱设有土家族(或包括苗族)自治县。贵州省设有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苏秉琦先生在《中国文明新探》一书中也指出: “土家族自称是下里巴人,巴人是楚国的下层人,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却是巴人的语言。”

据此可知,屈原故里位于古代巴族活动的中心区。因此,屈原很有可能原本出身于巴族的望族家庭。他长大成人后,由于楚怀王为了利用楚国的巴族少数民族的抗秦意愿和力量,屈原得以进人楚国决策高层。

P2-3

序言

中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中国的诗歌绚丽多彩,在2300年前中国的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个辉煌的高峰,站在高峰之巅的是屈原,屈原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篇《离骚》、《九歌》、《招魂》、《天问》、《九章》等。

华夏大地,楚民楚风,哺育了屈原;战国风云,国运兴衰,激励着屈原;世风流变,昏君弄臣,抛弃了屈原;时空隧道,滔滔汨罗,接纳了屈原;赤子之心,才子之情,化作了不朽的诗篇。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老子创作了命题式哲学著作,孔子创作了语录体政论著作,庄子创作了文学寓言式哲学著作,孟子创作了对话论述式社会政治著作,而墨子则创立了“为万民兴利除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团体。对比之下,屈原屈子创作出了楚辞这种新文体,问天问地问历史,心声心意寄衷情。

楚辞源于楚地古老的民间祭神歌舞。屈原的伟大贡献在于,他首先用传情传神之笔,对楚地民间祭神歌舞进行了记录和整理,并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九歌》、《招魂》等长篇文学诗歌著作。与此同时,屈原首次用楚辞这种文体,深入细腻地抒发了个人的感情。在此之前,中国的诗歌,多为短篇,而且大多数只有一些相对比较单纯的感情流露。事实上,我们在屈原的诗篇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颗正直的心在顽强地跳动着,它在斥责世道的浑浊,它在倾诉着爱国的衷肠和不被世人理解的哀怨,那时而激越的诵唱,时而婉转的吟歌,穿透云雾,回荡大地,每每令读者潸然泪下。

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诗人宋玉、唐勒、景差,也用楚辞文体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篇。到了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刘向、王逸等学者、诗人、文学家,继续用楚辞文体创作出大量诗篇,他们的作品被后人汇编成《楚辞》一书(有多种汇编本),流传至今。

令人不无遗憾的是,楚辞使用的古代语言文字,今天绝大多数的人已经不能顺畅地阅读和欣赏。当人们在农历五月端午,包粽子、赛龙舟的时候,已经不能用楚辞的原样来歌唱了;当人们在创作新的歌舞时,本应可以从楚辞中吸吮浓郁芬芳奇丽的乳汁,但是往往却被语言文字的障碍所隔绝。

有鉴于此,1996年,我们合作将《楚辞》翻译成白话文诗歌,命名为《楚辞传情》,取其“楚辞传情,情系真善美”之意。

2003年初,我们在《楚辞传情》的基础上,参考《四库馆补绘萧氏离骚图》一书,决定重新撰写绘制一部图文并茂的《屈原楚辞大全图解》。为了适应读者阅读经典作品的爱好和需要,本书主要选择屈原的著作,以及与屈原同时代的宋玉等人的著作,并通过插图画面对上述作品的内容进行直观的解读。

《四库馆补绘萧氏离骚图》的“上谕”称:“四库全书馆进呈书,内有萧云从《离骚图》一册,盖踵李公麟《九歌图》意,而分章摘句续为全图。博考前经,义存规鉴,颇合古人左图右书之意。但今书中所存各图已缺略不全,又如荪荃兰蕙以喻君子,寄意遥深,云从本未为图,自应一并绘入,以彰称物芳,著于《古今图书集成》内,采取补入。南书房翰林等,逐一考订,将应补者酌定藁本。令门应兆仿照李公麟《九歌图》笔意补行绘画,以臻完善。书仍旧贯,新补者各注明录旨简端即以当序。钦此。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奉。”

其中,萧云从所绘64幅插图分别为:《九歌》9幅,《天问》54幅,《卜居》、《渔父》合绘图1幅。根据乾隆上谕门应兆增补绘制的91幅插图分别为:《离骚》32幅,《九章》9幅,《远游》5幅,《招魂》13幅,《大招》7幅,《九辩》9幅和香草图16幅。萧云从与门应兆共为《楚辞》绘制插图155幅。

由于萧云从、门应兆在《四库馆补绘萧氏离骚图》一书所绘的插图,尚有许多不尽完善之处,一是没有能够充分表现出《楚辞》的内容场景,二是对某些《楚辞》内容表现得不够准确,三是因年代已久原图画面内容有许多模糊不清之处。为此,画家孙晓琴女士,在对《四库馆补绘萧氏离骚图》一书原图模糊不清之处进行修版的基础上,又根据《楚辞》的内容,以及王红旗对《楚辞》的解读,重新创作出插图34幅。此外,根据萧云从、门应兆原绘插图增补绘成新的插图12幅,根据《帝鉴图说》插图增补绘成新的插图3幅,对萧云从、门应兆所绘插图补充画面内容的插图有8幅。

需要说明的是,门应兆绘《招魂》“北方之害”图,由于与《大招》所绘相同内容图重复,因此被撤下,并由孙晓琴重绘。此外,萧云从所绘《天问》的“该秉季德”图、“薄暮雷电”图,与《天问》内容不符,为保留原图,故将其归入补遗图。

综上所述,本书共计有插图194幅,它们分别是:离骚图43幅,九歌图13幅,招魂图14幅,天问图65幅,九章图17幅,卜居渔父图3幅,大招图7幅,九辩图9幅,远游图5幅,香草图16幅,补遗图2幅。

与此同时,我们对屈原生平事迹和文学创作活动进行了全新的研究,对屈原的作品分别撰写了赏析文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例如,屈原出身于楚国少数民族的巴族,屈原高寿而终,屈原的葬仪采取了巴族古老的船棺水葬,屈原所有传世作品的创作时间表,等等。

事实上,本书给读者提供了“认识一个新的屈原”的机会。这是因为,根据本书的解读,屈原虽然是抒写悲情的文学高手,但是他本人并不是一个悲观呻吟的人,而是一个机智、乐观、正气浩然的人,他在与楚怀王、楚顷襄王的交往、周旋、斗争的过程中,既坚持人生原则,又不乏机智、勇敢和自信。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该是何等的圣洁神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该是何等的执著!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该是何等的独领风骚!

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地广人众、文化发达、科学技术先进,然而却亡了国,原因就在于举国皆腐败。更可悲的是,屈原指出了楚国的危机,却未能唤醒楚国那些争先恐后、纸醉金迷腐败成瘾的君臣,终至腐败亡国。但是,这更加突出了屈原的人格魅力,并将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后来人以史为鉴,始终对腐败现象保持高度警惕。

是为序。

王红旗孙晓琴

于北京莲花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屈原楚辞大全图解/中华自然国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红旗//孙晓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088757
开本 16开
页数 3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64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3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