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茶花女/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茶花女》是一部根据作者小仲马亲身经历写成的世界文学经典。

像这样的女子,沦落风尘,却有着赤子般纯真的心灵;像这样的女子,被世人轻视,却有着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勇气;像这样的女子,身单力薄,却有着忍受一切苦痛的坚毅灵魂。茶花女,绽放得如此绚丽,凋落得如此让人心碎!

让我们一起翻开《茶花女》,走进她的世界……

内容推荐

《茶花女》是一部根据作者小仲马亲身经历写成的世界文学经典。

小说中的“茶花女”玛格丽特,并不是一位生性放荡的女子,只是为生活所迫,不得已陷入那堕落的环境。当她遇到一位真心爱她的青年阿尔芒之后,一点也不留恋曾经的浮华,抛开所有,与阿尔芒山盟海誓。然而世俗怎能饶恕得了她?她早已被戴上了枷锁,贴上了标签,迎接她的是早已注定的命运。纵使逃到天边,世俗一样能揪她出来将其打入地狱。没人会在意她的内心是否纯洁,她的灵魂是否神圣,他们在乎的仅是一张面具,一副皮囊,一个名声罢了。

小仲马正是想借描写这样一位身在风尘之中却本质依旧纯良的女子,对这冷酷社会表达他的强烈的愤慨与不满。所以,当你翻阅这本经典之作时,你一定能从字里行间读出《茶花女》中蕴含的善与美,从中体会到小仲马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学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怀、宽容和尊重!

目录

一(精读)

二(精读)

五(精读)

十(精读)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精读)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精读)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精读)

二十六

二十七(精读)

试读章节

我认为只有在深入地研究了人以后,才能创造人物,就像要讲一种语言就得先认真学习这种语言一样。

既然我还没到能够创造的年龄,那就只好满足于平铺直叙了。

因此,我请读者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除女主人公以外,至今尚在人世。

此外,我记录在这里的大部分事实,在巴黎还有其他的见证人;如果光靠我说还不足为凭的话,他们也可以为我出面证实。由于一种特殊的机缘,只有我才能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因为唯独我洞悉这件事情的始末,除了我谁也不可能写出一篇完整、动人的故事来。

下面就来讲讲我是怎样知道这些详情细节的。

一八四七年三月十二日,我在拉菲特街看到一张黄色的巨幅广告,广告宣称将拍卖家具和大量珍玩。这次拍卖是在物主死后举行的。广告上没有提到死者的姓名,只是说拍卖将于十六日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五点在昂坦街九号举行。

广告上还附带通知,大家可以在十三日和十四日两天参观住宅和家具。

我向来是个珍玩爱好者。我心想,这一回可不能错失良机,即使不买,也要去看看。

第二天,我就到昂坦街九号去了。

时间还早,可是房子里已经有参观的人了,甚至还有女人。虽然这些女宾穿的是天鹅绒服装,披的是开司米披肩,大门口还有华丽的四轮轿式马车在恭候,却都带着惊讶、甚至赞赏的眼神注视着展现在她们眼前的豪华陈设。

不久,我就懂得了她们赞赏和惊讶的原因了。我也向四周打量了一番,很快就看出了我正置身于一个高级妓女的房间里。然而上流社会的女人——这里正有一些上流社会的女人——想看看的也就是这种女人的闺房。这种女人的穿着打扮往往使这些贵妇人相形见绌;这种女人在大歌剧院和意大利歌剧院里,也像她们一样,拥有自己的包厢,并且就和她们并肩而坐;这种女人恬不知耻地在巴黎街头卖弄她们的姿色,炫耀她们的珠宝,播扬她们的“风流韵事”。

这个住宅里的妓女已经死了,因此现在连最最贞洁的女人都可以进入她的卧室。死亡已经净化了这个富丽而淫秽的场所的空气。再说,如果有必要,她们可以推托是为了拍卖才来的,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人家。她们看到了广告,想来见识一下广告上介绍的东西,预先挑选一番,没有比这更平常的事了;而这并不妨碍她们从这一切精致的陈设里面去探索这个妓女的生活痕迹。她们想必早就听到过一些有关妓女的非常离奇的故事。

不幸的是,那些神秘的事情已经随着这个绝代佳人一起消逝了。不管这些贵妇人心里的期望有多大,她们也只能对着死者要拍卖的东西喷啧称羡,却一点也看不出这个女房客在世时所操的妓女生涯的痕迹。

不过,可以买的东西还真不少。房间陈设富丽堂皇,布尔雕刻的和玫瑰木的家具、塞弗尔和中国的花瓶、萨克森的小塑像、绸缎、天鹅绒和花边绣品;真是目不暇接,应有尽有。

我跟着那些比我先来的好奇的名媛淑女在住宅里漫步溜达。她们走进了一间张挂着波斯帷幕的房间,我正要跟着进去,她们却几乎马上笑着退了出来,仿佛对这次新的猎奇感到害臊,我倒反而更想进去看个究竟。原来这是一个梳妆间,里面摆满各种精致的梳妆用品,从这些用品里似乎可以看出死者生前的穷奢极侈。

靠墙放着一张三尺宽、六尺长的大桌子,奥科克和奥迪奥制造的各种各样的珍宝在桌子上闪闪发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上千件小玩意儿对于我们来参观的这家的女主人来说,是梳妆打扮的必备之物,而且没有一件不是用黄金或者白银制成的。然而这一大堆物品只能是逐件逐件收罗起来的,而且也不可能是某个情夫一人所能办齐的。

我看到了一个妓女的梳妆间倒没有厌恶的心情,不管是什么东西,我都饶有兴趣地细细鉴赏一番。我发现所有这些雕刻精湛的用具上都镌刻着各种不同的人名首字母和五花八门的纹章标记。

我瞧着所有这些东西,每一件都使我联想到那个可怜的姑娘的一次肉体买卖。我心想,天主对她尚算仁慈,没有让她遭受通常的那种惩罚,而是让她在晚年之前,带着她那花容月貌,死在穷奢极侈的豪华生活之中。对这些妓女来说,衰老就是她们的第一次死亡。

的确,还有什么比放荡生活的晚年——尤其是女人的放荡生活的晚年——更悲惨的呢?这种晚年没有一点点尊严,引不起别人的丝毫同情,这种抱恨终生的心情是我们所能听到的最悲惨的事情,因为她们并不是追悔过去的失足,而是悔恨打错了算盘,滥用了金钱。我认识一位曾经风流一时的老妇人,过去生活遗留给她的只有一个女儿。据她同时代的人说,她女儿几乎同她母亲年轻时长得一样美丽。她母亲从来没对这可怜的孩子说过一句“你是我的女儿”,只是要她养老,就像她母亲自己曾经把她从小养到大一样。这个可怜的小姑娘名叫路易丝。她违心地顺从了母亲的旨意,既无情欲又无乐趣地委身于人,就像是有人想要她去学一种职业,她就去从事这种职业~样。

长时期来耳濡目染的都是荒淫无耻的堕落生活,而且是从早年就开始了的堕落生活,加上这个女孩子长期来孱弱多病,抑制了她脑子里分辨是非的才智,这种才智天主可能也曾赋予她,但是从来没有人想到过要去让它得到施展。

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个年轻的姑娘,她每天几乎总是在同一时刻走过大街。她的母亲每时每刻都陪着她,就像一个真正的母亲陪伴她真正的女儿那般形影不离。那时候我还年轻,很容易沾染上那个时代道德观念淡薄的社会风尚,但是我还记得,一看到这种丑恶的监视行为,我从心底里感到轻蔑和厌恶。

没有一张处女的脸上会流露出这样一种天真无邪的感情和这样一种忧郁苦恼的表情。

这张脸就像委屈女郎的头像一样。

一天,这个姑娘的脸突然变得容光焕发。在她母亲替她一手安排的堕落生涯里,天主似乎赐给了这个女罪人一点幸福。毕竟,天主已经赋予了她懦弱的性格,那么在她承受痛苦生活的重压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给她一点安慰呢?这一天,她发觉自己怀孕了,她身上还残存的那么一点纯洁的思想,使她开心得全身哆嗦。人的灵魂有它不可理解的寄托。路易丝急忙去把那个使她欣喜若狂的发现告诉她母亲。说起来也使人感到羞耻。但是,我们并不是在这里随意编造什么风流韵事,而是在讲一件真人真事。这种事,如果我们认为没有必要经常把这些女人的苦难公诸于世,那也许还是索性闭口不谈为好。人们谴责这种女人而又不听她们的申诉,人们蔑视她们而又不公正地评价她们,我们说这是可耻的。可是那位母亲答复女儿说,她们两个人生活已经不容易了,三个人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再说,这样的孩子还是没有的好,而且大着肚子不做买卖也是浪费时间。

第二天,有一位助产婆——我们姑且把她当做那位母亲的一个朋友——来看望路易丝。路易丝在床上躺了几天,后来下床了,但脸色比过去更苍白,身体比过去更虚弱。

三个月以后,有一个男人出于怜悯,设法医治她身心的创伤,但是那次的打击太厉害了,路易丝终究还是因为流产的后遗症而死了。

那母亲仍旧活着,生活得怎么样?天知道!P1-5

序言

花是自然界的尤物,它们的美可能是垂涎欲滴般的娇嫩,可能是含苞欲放般的羞涩,可能是万紫千红般的绚丽,也可能是一枝独秀般的孤寂。它们的种种美总是让人心生爱怜。

陶渊明爱菊,爱它那份不同桃李争妍色,只爱霜风舞碧枝的淡然闲适;周敦颐爱莲,爱它那股出于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廉正气;黄庭坚爱水仙,爱它那丝凌波仙子生尘外,水上轻盈步微月的清纯圣洁;毛泽东爱梅,爱它那身宁怀高节抱香死,不慕东风笑语迟的铮铮傲骨……

而这位名叫玛格丽特的美丽女子,她独爱茶花,随身装扮都少不了茶花,所以人们都称她为“茶花女”。花开花谢,花总是逃脱不掉碾落成泥化作尘的结局,“茶花女的命运也是如此。到底发生怎样跌宕起伏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茶花女》……

小仲马

《茶花女》是一部根据作者亲身经历写成的世界文学经典。书中“茶花女”的原型是一位叫阿尔芳辛·普莱希的姑娘,她12岁起就跟着一个卖艺老头四处流浪,后来到巴黎打工。在巴黎灯红酒绿环境的熏染下,她很快便学会靠卖笑陪酒来取悦贵族富豪,以此成功跻身巴黎上流社会,并改名为玛丽·迪普莱希,成为当年巴黎交际界红极一时的风月场女王。玛丽十分喜爱茶花,每逢外出,随身必带茶花,其颜色时红时白。

作者与玛丽结识后,互为对方的气质所吸引。然而毫无疑问,这段纨绔子弟与风尘女子的感情最终只能不了了之。在作者交给玛丽一封绝交信后,两人再无往来,直至有一天他听闻玛丽的死讯,这位多情的作家回忆往事种种,不觉悲从中来。在玛丽去世四个月后,他闭门谢客,专心写作,花了不到一个月便写出了《茶花女》;在玛丽去世一周年之时,他公开发表了这本书,一夜之间引起了整座巴黎城的巨大轰动。

这位作家到底是谁呢?没错,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他于1824年出生在法国巴黎,是著名作家大仲马与一个女裁缝的私生子。小仲马的身份直到7岁时才被大仲马承认,可他的母亲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名分。这种身世给小仲马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也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他的作品总是把社会的道德问题作为自己创作的中心主题。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

1848年,小说《茶花女》问世,小仲马一举成名。从后,他致力于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半上流社会》(1855)、《金钱问题》(1857)、《私生子》(1858)、《放荡的父亲》(1859)、《欧勃雷夫人的见解》(1867)、《阿尔丰斯先生》(1873)、《福朗西勉(1887)等。其中大多以妇女、婚姻、家庭问题为题材,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状况。作品真切自然,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抒情气息浓郁。

解读善与美

小说中的“茶花女”玛格丽特,并不是一位生性放荡的女子,只是为生活所迫,不得已陷入那堕落的环境。当她遇到一位真心爱她的青年阿尔芒之后,一点也不留恋曾经的浮华,抛开所有,与阿尔芒山盟海誓。然而世俗怎能饶恕得了她?她早已被戴上了枷锁,贴上了标签,迎接她的是早已注定的命运。纵使逃到天边,世俗一样能揪她出来将其打入地狱。没人会在意她的内心是否纯洁,她的灵魂是否神圣,他们在乎的仅是一张面具,一副皮囊,一个名声罢了。

小仲马正是想借描写这样一位身在风尘之中却本质依旧纯良的女子,对这冷酷社会表达他的强烈的愤慨与不满。所以,当你翻阅这本经典之作时,你一定能从字里行间读出小说中蕴含的善与美,从中体会到小仲马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学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怀、宽容和尊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茶花女/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小仲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804343
开本 32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3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185
13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