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跌荡人生(康泽)/民国人物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康泽的一生,随着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兴衰而大起大落。他曾经是蒋介石的忠臣,以亲蒋反共而著称。由于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蒋介石的私心,他又一度失宠于蒋介石。最后,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俘虏。解放以后,康泽在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思想认识终有变化,而获特赦释放,平安度过了晚年。为这样的人物作传,可以使人们更多地认识中国近代历史的丰富与复杂。康泽从顽固反共的国民党高官到新中国政协委员的人生历程,则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与注脚。

徐亚力、李记松所著的《跌荡人生(康泽)》即是讲述这位国民党将领宠辱沉浮的一生……

内容推荐

徐亚力、李记松所著的《跌荡人生(康泽)》为《民国人物大系》之一。

《跌荡人生(康泽)》传主康泽(1904-1967),男,字兆民,四川安岳人,黄埔三期毕业。著名特务。 康泽是中华复兴社创始人之一,复兴社的名字就是康泽取名的;康泽亦是三民主义青年团三位创始人之一(另外二人为刘健群、陈立夫),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名字也是由他建议而被采纳的,其受蒋中正之宠信可见一斑。

目录

一 青年时代

 早年生活

 投身黄埔

 赴苏留学

二 初涉政坛

 投靠蒋介石

 任职侍从室

 在军阀混战中立功

三 复兴社干将

 筹组复兴社

 复兴社的组织

 复兴社与“安内攘外”

四 拉起别动队

 别动队与训练班

 别动队在苏区

 插足大西南

五 抗战前后

 参加国共谈判

 保蒋反异己

 挑起国共摩擦

六 把持三青团

 三青团的成立

 复兴社与三青团

 三青团的实权派

 与太子之争

 黯然下台

七 出国游历

 准备出国

 考察英国

 踏上法国的土地

 美国之旅

八 内战做俘虏

 参加竞选

 政治活动

 到任襄樊

 尽力绥靖

 兵败被俘

九 新生

 在解放区战俘营中

 安家功德林

 特赦获释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青年时代

早年生活

位于中国大西南的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丘陵水泊相间,自然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富足,素有“天府之国”之美称。春秋时这里即有蜀国、巴国,秦改置蜀郡、巴郡。一直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曾先后有若干朝廷在此建都立业。晚近以来,四川人文荟萃,人才辈出,驰名国内。位于盆地中部的内江地区,人口稠密,农副业发达,尤以制糖工业、生猪饲养驰名国内,而且是四川省交通枢纽之一,公路、内河航运四通八达。本书的主人公康泽就出生在这里一个普通屠户之家。

康泽,字代宾,号兆民。1904年8月11日生于四川省安岳县双龙铺(今来凤乡)。在家排行老六,下有一弟一妹。先祖为湖南人氏,后自邵阳播迁入川。父亲康历全,以屠猪为业,人称“幺土地”。母亲何氏,贤惠勤俭。代宾从小长得虎头虎脑,体格健壮,尤其喜欢戏水,因得小名“海娃子”。“海娃子”自小聪明懂事,深得父母喜爱。康泽家境并不富裕,一家人住在一间破瓦房中,全靠康历全以杀猪为业维持,一年不过几斗谷子的收入,粗茶淡饭,勉强过得去。安岳素有崇尚读书之风,在康家的同族、同乡中,读书人不少,有的甚至已到省外谋学发展。因此,当“海娃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时,深明读书大义的父母东拼西借凑了点钱,把他送进了学堂。换了几处小学,最后进入安岳县城高小和中学。代宾知道家里供自己上学,着实不容易,也知道在学习上努力,成绩还不错。可就在他小学毕业,进人中学第一年的下半年,他的父亲突然病故,留下孤儿寡母4人,全家人的生计就全压在了母亲何氏一人身上。她既种地又做手工纺织,勉力维持家计,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康泽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时说:“我的母亲带着我们苦扒苦撑,白天做活夜间纺棉。在正、二、三月两黄不接时,拿青菜于萝卜叶当饭,没油没盐,我小的兄弟吃了清口水一摊一摊地吐!”对于“有些债主那种凶狠的面目,与弟弟妹妹们围绕在母亲纺车周围,望着人家过年的光景,”他是刻骨铭心的。

还在2岁时,代宾曾与同乡曾姓女子订下娃娃亲。及至代宾家贫,曾家对康家便有轻视之意。至代宾13岁时,双方同意解除婚约。这种贫穷与屈辱,使代宾更加发愤刻苦读书,以求改变自身环境。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因而他深得老师的赏识和同学们的钦佩。

代宾的中学英文老师李海澜曾是川军将领熊克武的英文秘书,对代宾很是欣赏,给了他很多的帮助。此后双方还一直有往来。当代宾因家庭经济拮据,眼看不能继续读书时,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替他惋惜。有几位师生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帮他筹集了伙食费和书本费,鼓励他继续读书。代宾也不负众望,更加奋力学习,每个学期都考第一,得到了免交学费的待遇。就这样,代宾坚持把中学读完了。

在中学读书时的代宾,热心公众活动,曾参与管理学生食堂,组织学生文体运动。其组织与宣传才能初露头角。

早年生活的艰辛,给代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这既培养了他在艰苦环境下克服困难的意志,也养成了他不安于现状,极力想出人头地的野心。他总想摆脱自身的环境,改变自己的处境,做一个人上人。这些使他的性格变得顽强,也形成了目中元人、刚愎自用的个性。可以说,他以后所从事的职业与此不无关系。

代宾出生和成长的年代,恰逢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风云变幻的时期。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为了实现他救国救民的革命主张,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历经坎坷和挫折。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把辛亥革命时产生的《临时约法》和国会看做是民主共和国的象征,极力加以维护。然而,他所领导的两次护法斗争都失败了。特别是第二次护法斗争中,他的“相从革命十有余年”的老部下陈炯明的倒戈,对他的打击是刻骨铭心的,成为他思想发生变化的转折点。陈炯明,字竟存,生于1875年,广东海丰人,曾为清朝广东省谘议局议员,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时,以广东省长公署的警卫军二十营为基础,建立了粤军,作为“护法北伐之师”,交由陈炯明统率。1918年第一次护法斗争失败后,孙中山撤离广州。在孙中山的指示下,1920年10月陈炯明率粤军驱逐桂系军阀莫荣新,占领了广东全省。11月下旬,孙中山回到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陈炯明任陆军部长、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于是,孙中山以广东为根据地,以陈炯明的粤军为依靠,开始了第二次护法斗争。然而,这时的陈炯明白恃实权在握,独霸一方的野心日益强烈。他先是多方牵制孙中山指挥的北伐运动,后来看到北伐形势迅猛发展,便于1922年6月16日凌晨,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轰观音山总统府,企图置孙中山于死地。孙中山在枪林弹雨中撤出总统府,抵达海军司令部,登上楚豫号军舰避难。次日,孙中山转登永丰舰,指挥海军进攻叛军。孙中山在军舰上苦苦坚持五十多天,终不能挽回局势,第二次护法斗争遂告失败。护法斗争的失败,特别是陈炯明的忘恩负义,给了孙中山极大的教训。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的思想开始迅速转变。他回顾辛亥革命以后十余年来,三民主义的革命主张不能贯彻,“中华民国”实际处于“军阀横行,政客流毒,党人附逆,议员卖身”,“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的情况。究其原因,国民党组织涣散,如同散沙一盘,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是为主因。由此,孙中山下了改组国民党的决心。1924年1月25日至30日,旨在解决国民党改组问题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主张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平等;民众享有民主权利;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同时,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规定了民主革命的基本纲领,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为目标。

P1-3

序言

康泽的一生,随着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兴衰而大起大落。他曾经是蒋介石的忠臣,以亲蒋反共而著称。由于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蒋介石的私心,他又一度失宠于蒋介石。最后,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俘虏。解放以后,康泽在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思想认识终有变化,而获特赦释放,平安度过了晚年。为这样的人物作传,可以使人们更多地认识中国近代历史的丰富与复杂。康泽从顽固反共的国民党高官到新中国政协委员的人生历程,则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与注脚。

本书是作者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写作而成的。由于康泽的特殊身份,有关他个人的资料公开出版的不多,查找亦不易。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较多参考了康泽自述,即《康泽与蒋介石父子》一书,书中引文未注出处者,多源于该书。谨向所有征引文献的编著者致以衷心谢意。书中如有错误,概由作者负责。

本书第一至第五章由李记松撰写,第六至第九章由徐亚力撰写。承蒙兰州大学出版社约请出版,谨表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跌荡人生(康泽)/民国人物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亚力//李记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1011239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4
出版时间 1997-03-01
首版时间 1997-03-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2
出版地 甘肃
210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