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是个审美的人》表达了何多苓艺术所展示的自我观念与中国艺术意境表明他是一位真正坚持自由人格和自主意识的当代的“士”,具备对艺术潮流的批判意识,也具有清醒的自我批判精神,这为读者认识他并讨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崭新的视角。
| 图书 | 天生是个审美的人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天生是个审美的人》表达了何多苓艺术所展示的自我观念与中国艺术意境表明他是一位真正坚持自由人格和自主意识的当代的“士”,具备对艺术潮流的批判意识,也具有清醒的自我批判精神,这为读者认识他并讨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崭新的视角。 内容推荐 80年代初,何多苓的油画作品《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被视为呼唤出新时代气息的代表,诗意质朴的形象深入人心。之后他又以大凉山下乡体验为素材,创作了一批表现庄重神秘的彝族题材作品,同样得到广泛认可。但在90年代初,当画家游走美国,对资本主义商业运作下的艺术模式有了切身认识,并通过参观各地博物馆,重新认识到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和魅力之后,决心转变已被接受的画风,《天生是个审美的人》反观传统,更主动地探索油画语言与中国文脉的内在联系。90年代中后期至今,画家有意区别于当代艺术的各种观念化、符号化倾向,将自己的落脚点放在坚守绘画本身的技术价值和绘画性上,强调绘画的个人性和不可复制性,陆续创作出一批捕捉当代人精神状态的新作。《天生是个审美的人》总结三十余年的创作历程虽属画家个人的探索,却也折射出同时期中国社会出现的断裂和转折,以及身处其中的敏感个体所面临的选择与困惑。 目录 序 “士”者之格(范迪安) 自述 关于我所热爱的艺术 信念——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 关于《春风已经苏醒》的通信 青春的故事——《雪雁》与《带阁楼的房子》 凡·高那八块钱 美国来信之一:与吕澎的通信 美国来信之二:致周春芽的两封信 架上绘画不会死亡 技艺即思想——评毛焰的画 选择的幸运 访谈 “写”出的意象(栗宪庭) 绘画就是一种快乐(欧阳江河) 在艺术这条路上走下去(刘淳) 在绘画上我从来没撒过谎(丹鸿) 中国油画与中国文脉(杜曦云、赵子龙) 评论 何多苓绘画风格与伦理的形成(钟鸣) 揭示与隐遁的交会(亚历山大·格林姆) 后记 对话西方:扬起新人文主义的旗帜(曾坚) 何多苓画事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天生是个审美的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何多苓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3796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4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30 |
| 出版时间 | 2011-10-01 |
| 首版时间 | 2011-10-01 |
| 印刷时间 | 2011-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7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213.05-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8 |
| 宽 | 152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5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