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轻松治愈孩子厌学症
内容
编辑推荐

“厌学症”是有它的“病因”的,也是可以轻松治愈的,关键是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和引导孩子。本书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造成孩子厌学的各种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深入、全面地阐释了解决孩子厌学的办法。同时本书配以大量的真实案例,让读者通过最生动、最直观的方式领会其中的奥妙,轻松治愈您孩子的“厌学症”。

内容推荐

您的孩子真的不是学习那块料吗?孩子为什么会厌学?您孩子的“厌学”究竟属于哪种类型?怎样帮助孩子爱上学习?……本书教您“对症下药”,轻松治愈孩子的“厌学症”。

目录

第一章 深度解析孩子“厌学症"的病源

 一、孩子厌学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002

 二、孩子真的天生就“厌学”吗?/005

 三、父母才是孩子厌学的“始作俑者”/009

 四、孩子内在动力不足才是厌学的根本原因/015

 五、家庭环境是孩子的“染缸”/020

 六、外界对孩子的干扰诱惑也会推波助澜/027

第二章 要改造孩子,先改造父母

 一、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034

 二、父母要做孩子合格的老师/036

 三、父母的身体力行胜过口头教育/039

 四、父母也需要不断成长/042

 五、孩子和你是平等的,你知道吗?/045

 六、做孩子的“观众”,别做孩子的“导演”/050

第三章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为人父母者,你了解你的孩子吗?/060

 二、和孩子沟通要讲技巧/062

 三、允许孩子犯错误/071

 四、允许孩子适度表达自己的情绪/076

第四章 父母的爱太多,孩子会产生厌倦心理

 一、期望值过高是孩子厌学的导火索/084

 二、溺爱——孩子厌学的温柔“泥沼”/089

 三、不是每个孩子都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094

第五章 提升孩子内在动力——治愈“厌学”的根本

 一、理想——孩子学习的原动力/100

 二、责任心——孩子学习的保障/107

 三、勇敢——对付学习中困难的法宝/113

 四、踏实——孩子学习的根本/116

 五、自信——孩子厌学的克星/119

 六、目标——孩子学习的方向/124

第六章 针对不同类型的“厌学",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对待基础较差的孩子要耐心/132

 二、对于偏科性“厌学”要因势利导/136

 三、对于自制力差的孩子,父母要多给予帮助/139

 四、聪明的孩子也要防止厌学/143

 五、对性格孤僻的孩子要多给予关注/147

第七章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学习领路人

 一、孩子爱玩不是坏事/152

 二、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157

 三、有兴趣,孩子才会爱上学习/160

 四、兴趣是孩子自己的,不是父母的/162

 五、怎样把孩子的“兴趣”转化成“特长”/165

第八章 适当的奖励会使孩子干劲十足

 一、别让金钱迷惑了孩子对学习的认知/172

 二、给孩子物质奖励要适度/176

 三、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179

第九章 父母可以做孩子最喜欢的“同学”

 一、父母需要有“一桶水”/182

 二、和孩子一起学,他们的兴趣会大增/184

 三、和孩子一起看课外书/187

 四、父母不妨多“请教”你的孩子/190

第十章 适度休息——克服厌学的好方法

 一、让孩子自由玩耍/194

 二、多给孩子安排些体育运动/197

 三、和孩子一起玩很重要/200

第十一章 如何把孩子从网络拉回教室

 一、对网络要正确看待、合理利用/206

 二、人对了,世界就对了/210

 三、转害为利,化危为机/212

第十二章 孩子“早恋”不能—味打压

 一、孩子“早恋”的问题该如何看待/216

 二、“早恋”问题,这样疏导/218

 三、父母的关心不要过了头/222

 四、不要和孩子回避“性”的问题/224

第十三章 孩子在学校容易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帮助孩子克服自身原因,正确认识学校/228

 二、深层次挖掘孩子不愿去学校的客观原因之老师篇/232

 三、孩子不愿去学校的客观原因之同学篇/234

第十四章 孩子厌学的几个特殊阶段

 一、中考、高考的孩子应该减压/238

 二、当“青春期”遭遇“更年期”/241

 三、开学之初和临考之前的厌学不能忽视/244

 四、如何帮转学后的孩子作调整/247

试读章节

二、孩子真的天生就“厌学”吗?

有些家长经常有这样的困惑:你看人家的孩子,学习多主动,每天都不用大人说,自己就把作业写好,而且在学校的成绩也很好;再看自己家的孩子,一心只想着玩,不看着、不陪着就不写作业,在学校上课也不认真听讲,成绩也不理想。于是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家的孩子天生就不爱学习,根本不是学习那块料。

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有的孩子似乎“天生”爱学,积极主动,不用大人操心;相反,有的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也没少操心费力,可孩子就是学得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愿不愿意学习真的是“天生”的吗?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孩子的天性上说起。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只有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她妈妈曾给她演示过笔的“魔力”,当时孩子看到那支笔能在白板上划出黑线,觉得很是神奇,于是自己也想试试,可是很难让笔头碰触到白板。妈妈知道这个时候她的手还没达到那种控制能力,所以就把写字板收起来了。

几天后孩子又看到写字板了,拿出来比划了几下,竟然已经能够在白板上划出线了,孩子的妈妈很是高兴。

晚上,孩子洗完澡之后在姥姥床上玩,她把姥姥床头柜上一个收杂物的袋子翻了个底朝天,把所有的东西都扔到床上,发现里面有一只圆珠笔,还有一份印有药品说明的纸,这小家伙不知怎么就知道用笔在纸上划,不过这个纸片太小了,笔并不那么容易能碰到纸,但是她一直都努力想把笔头触到纸片上而不是别的地方。她妈妈觉得很神奇,因为家里人很少写字,这孩子怎么就知道笔应该在纸上划呢?笔有两头,而且这只圆珠笔是弹簧式的,笔头并没有压下来,她却能找准笔头所在的那端,而不是用另一端去触纸片。

于是孩子的妈妈领悟到了:孩子是不用教的,她天生就爱学习而且会学习。

每个宝宝从出生起就开始学习,只不过他们学习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玩耍、探索、听声音、练翻身、学说话……

因此,他们后来的“不爱学习”,往往是自主学习的天性被家长“填鸭”式的灌输书本知识给破坏掉了。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学习就是掌握知识,就是要宝宝很早就学会计算、写字、背诗……

有家长曾跟我反映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做作业特别马虎,我觉得这孩子好像天生就不爱学习。

于是我问他:“你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吗?”他说,孩子就爱看童话,一看就是几个钟头,吃饭都不情愿,童话中无论什么细节孩子都清楚,甚至能背得下来;另外就是孩子爱做飞机模型,各种各样型号的飞机都清楚,俨然是个飞机情报专家。

听了这些回答,我心里就有了底。我对他说:“你的孩子没有问题,他对感兴趣的东西就能专下心来,并且能掌握很多相关的知识,记住很多细节,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啊。”

可家长一听着急了,“看童话书、玩飞机模型顶什么用啊?孩子不学习学校的功课怎么行呢?不系统地掌握知识,就上不了大学,什么都信马由缰,将来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家长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有的家长过去没有上成大学,现在感到很吃亏,觉得生活的道路特别窄。因此无论如何也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上大学,有出息,但是孩子就是“不懂事”“不争气”。

其实许多孩子并不是真的不爱学习。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信息传递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父母童年生活的年代,没有这么多电视节目,也没有看着花里胡哨的歌星、影星、球星,没有网络的诱惑;但是现在孩子的生活太丰富了,做航模、玩游戏,还有追球星、歌星,上网等,但这并不能磨灭孩子爱学习的天性。我们不能动不动就给孩子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而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这一现象有新的认识。

孩子不是橡皮泥,家长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孩子的头脑也不是水缸,家长只管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往里面倒。孩子必须通过自己的头脑来观察、思考和吸收,所有的知识和经验都必须通过他自己的实践才能得到。孩子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学习的,他们会摸索,会迷惑,会浪费时间,甚至会养成坏习惯,但这就是孩子的学习方式,家长是急不得的。

美国现在的不少商业奇才上小学时成绩也不突出,考试常常不及格,但这能说明他们不爱学习吗?能说明他长大就没出息吗?很明显不能。如果他们真的是天生的学习能力不行,那又如何拥有创业的能力呢?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兴趣取向也是有选择性的,一个人不可能既是科学家,同时又是职场精英,又是歌星。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他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取向支配自己在各方面的投入程度,而家长也不要轻易地把“不爱学习”“天生就不是学习那块料”这样的帽子扣在孩子的头上。所以挖掘孩子某一方面的天赋才是关键,而不是一味逼着孩子死读书,拿成绩。在孩子的学习中,父母要发挥积极的作用,朝好的方向引导,使其爱上学习。就算孩子学习能力不如别人强,但他在别的方面一样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

那些所谓的不爱学习的孩子,其实多半是后天造成的。许多孩子变得不爱学习,就是因为大人在孩子开始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用不正确的方法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了不愉快的体验,使孩子丧失了学习的乐趣。比如超越孩子的发展能力强加给孩子不可能学的东西,幼儿园的孩子本应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体验感知觉统合的乐趣,可是我们的大人却总是想超越幼儿的学习特征,对不具备抽象思维的孩子硬性地要求坐在那里背唐诗,学认字。硬是把孩子的学习快乐感折腾没了,硬是从小给孩子学习感知这个世界打上了痛苦的烙印。

有份材料对“家庭课堂”做了生动的描述:孩子看书看累了,想出去玩一玩,妈妈说:“就知道玩,玩能考上大学吗?贪玩没出息。”孩子想看看动画片,爸爸的脸拉得老长,“全家人为你都不看电视了,你还好意思看吗?”

这样的状况一天两天孩子忍了,一月两月孩子忍了,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如此,孩子不厌学才怪。孩子的头脑是十分灵活的,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例如,许多孩子做作业磨蹭,为什么呢?有个男孩私下直言:“我不能赶快写,因为写完了以后,爸爸妈妈还让我练钢琴呢!”

这就是穷苦的放牛娃听到学堂的读书声会如闻仙乐般向往,而在温室中成长、在父母的监督下学习的孩子反而“不爱学习”的原因。所以家长应该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以孩子的天性为基础,从小引导孩子树立学习就是快乐的“玩”的意识,把学习寓于游戏之中,让孩子把学习与“快乐”链接在一起,这样才能为孩子快乐成长、快乐学习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这个世上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厌学的。这种问题不像一些身体上的疾病,可能有些人生下来就携带这样的基因,随着逐渐成长而形成这样有缺憾的身体。没有天生就厌学的孩子,更没有天生对学校反感的孩子。其实厌学这种现象,算是孩子们对父母和老师的反抗。这是孩子不良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不一定代表他真的不喜欢学习。比如说父母对孩子隋绪上的关心不够,只是关心他的学习,其他方面都不去理会,对孩子内心的需求不给予满足,就会使得孩子产生不良情绪。而孩子如果整天不开心,他就会让父母也不开心,父母让他学习,他就偏不学。这就是一种抵触情绪的表现,一种孩子与父母相互对抗的行为,当然也包括与老师。

对老师和父母来说,孩子学得好的时候他们会快乐,他们希望孩子个个都考上北大清华,这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但是这种看重对于父母来说,很多时候是自己的一种心理需求的满足,主要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成就感,他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其他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势必就会产生抵触的情绪,进而发展到厌学。而此时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反而是怀疑自己的孩子天生不爱学习,其实这冤枉了很多的孩子。

德国有个习俗,孩子人小学那天,家长要送孩子一个糖果塔。糖果塔有半个孩子高,里边装的都是孩子喜爱的糖果,为的是让孩子感觉上学是件甜美的事。所以我们也要学习德国的那些家长们,给孩子一个愿意学习的理由,因为,你的孩子,其实是很爱学习的!

……

P5-8

序言

上课没有兴趣听讲,说闲话、做闲事、看闲书、打瞌睡;

放学不想再碰书本,拖欠作业,不温习功课,即便家长强制学习,也是对着书本发呆,根本看不进去;

旷课、逃学、撒谎、惹是生非,考试成绩在班上总是排在后半截,搞得家长三天两头被老师请到学校去“做客”;

怎么办?家长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可是收效甚微。最后他们心灰意冷地说:“我这孩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

还有些孩子,原来学习还好,可渐渐地开始讲吃讲穿讲排场,经常和一群坏孩子混在一起,或者沉迷于网络和早恋,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家长着急上火,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就是束手无策。

孩子患上了“厌学症”,就和患上了“厌食症”一样,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大问题。因为不爱学习就意味着无法得到足够的教育,就意味着孩子可能会丧失美好的前途以及与人竞争的能力,他的这一生可能就此毁了。

那么,究竟应该由谁为此负责?当然不是孩子自己,他们思想意识和行为能力因年龄的关系毕竟还受到限制。其实,孩子的天性是爱学习的,他们天生都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天生具有一种探索的精神,之所以患上“厌学症”,有一些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有些,恰恰是父母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当,没有帮助孩子培养出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导致,有些父母甚至给孩子做了坏的示范。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未来负全责。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已经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和最优越的学习环境了,为了他们的学习,自己包揽了他们所有的生活事务;为了他们的学习,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生怕有一点亏了孩子;为了他们的学习,自己求爷爷告奶奶,花了不少钱,才把孩子送进重点名校;为了他们的学习,自己牺牲了很多时间和爱好……

可结果偏偏事与愿违。孩子并没有像父母所期望的那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是厌恶、逃避学习。这就让这些孩子的父母非常的不理解:我们一天辛辛苦苦不都是为了孩子吗?我们这么辛苦,可孩子们却一点都不买账,这么好的条件,孩子们却不珍惜。难道孩子的“厌学症”真的就是一项绝症,没有办法治愈了吗?

不!“厌学症”是有它的“病因”的,也是可以轻松治愈的,关键是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和引导孩子。本书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造成孩子厌学的各种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深入、全面地阐释了解决孩子厌学的办法。同时本书配以大量的真实案例,让读者通过最生动、最直观的方式领会其中的奥妙,轻松治愈您孩子的“厌学症”。

最后,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得偿所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轻松治愈孩子厌学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卜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422155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42-49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