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理性与本能的人生(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人是本能的,也是理性的。理性与本能都成为人进与退、取与弃、希望与失望的内在根据。本能地追求,理性地放弃;本能地退却,理性地进取;本能陷入痛苦,理性拯救之;理性地放弃,本能却渴望之。这都是人生过程的必然取向。

内容推荐

人总是在时间中行走,在空间中追寻。时间分过去、现在和将来,空间有故乡、祖国和世界。时间和空间无限,无限的时空成为物质的存在形式,也成为精神的长路。

自由是人类一直追求的主题,但人至今依然行走在自由的边缘。然而,人并不因为相对自由而满足自由,也并不因为没有绝对自由而放弃自由。

目录

理性与本能的人生(代序)

关于人生

关于做人

关于读书

关于追求

关于自由

关于心情

关于理性

关于得失

关于信心

关于文化

关于2008

尾声

关于随笔人生(代后记)

试读章节

过去几十年的事,都是散乱地记在日记中、卡片中或生活琐记中,反过来看看,有些无序,许多思想的“火花”也是不完整。进入新的千年以后,便第一次正经地记录起思想,也都是关于人生的随笔。

是的,思考人生是很久的事了,有许多人生之事是思考不透的,所以困惑。有许多人生之事,非常矛盾,也总是与人生作对,所以痛苦。

人是伟大的,又是渺小的。伟大到能改变一切,改造一切,创造一切,而渺小到一口气停止即亡,渺小到被一切左右,被抛向任何一个地方……

伟大是因为人的群体性,渺小是因为人的个体性;伟大是因为借助了群体的力量,渺小是因为游离于群体之外或者处于群体低层。

人又是很不同的。有的人生活得很滋润,有的人生活得很累,有的人还支配别人,有的人却一生受人支配,有的人总爱在别人头上“捻土”,有的人总是受到暗算,有的人吃不下肉而寻找素菜,有的人却无肉可吃而只能生活清淡……

人又是很相同的。同情的泪,愤怒的火,不平的心,纷乱的情,理不清的思想,无休止的竞争,无尽的追寻……

人又是不可思议的。形成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利益、不同的疆界;和平往来,也爆发战斗;救死扶伤,又野蛮荼毒;不再设防非人的侵扰,把一切动物都设定为人的一员,但又研制对付人的武器,甚至可以毁灭人类自身……

自从有了人类,一切动物界的战争与和平远不如人类。

《动物世界》是央视的一个栏目,专门显示动物界的非人生活,后来又改名为《人与自然》。人是动物,但人也不同于人以外的动物;动物不是人,但动物确实与人有密切关系。从哲学的高度审视,人与动物的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来自自然,也摆脱不开自然,纵使在有了极高文明的时代,自然属性也时时暴露出来,我们从动物身上看到了人,也从人自身看到了动物。

脱离了物质的耕种,便开始心灵的跋涉;经历的季节虽然变换,但精神之树长青;身处的空间虽然狭小,但思想的翅膀却始终自由翱翔。

P3-4

序言

我在不断地审视人生。

从都市坐车,经过小城,穿越乡村,一路检阅下去。

熙熙攘攘的人群,陌生、匆忙,大街小巷串动,寻求机遇……车流、人流,不息的马达声、嘈杂声。忽然出现一座肃穆庄严的宫殿,门卫肃立,职员轻脚快步,轿车穿梭如流。……大都市的风景全是高楼、人海、车流和躁动。

小城市,人也匆匆,叫卖声、杂货摊、蔬菜食品店铺,市民商贸交易繁忙。搜寻的双眼,羞涩而胆怯的腰包;追求的心情,失落的感觉。

乡村广袤而寂寞。坐落于平原的土坯房抑或换成了红砖瓦的庭院,隐匿于深山的窑洞,主人质朴而憨厚,劳作于田间或沐阳光于南墙脚下。

世界是人的世界,社会是人的社会。

车报废了有新车,人死了有新人。这是一幅呈宏观流动、循环的图景。

突然有一家人定格在了视野中。孩子早早去上学,马路充满杀机,旷野疹人魂魄。父母送走孩子后开始生计,劳心劳身。包括与动物与植物与人物打交道,当筋疲力尽之时,共同回到了家中,交流见闻心得,烧火做饭饮食,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

送走太阳,黑暗笼罩四野后,一家人必须要卧床休息睡眠,暂时的无视一切,忘掉一切。

太阳出来了,黑夜自然退去,大人小孩起床,继续忙碌,重复昨日的活动……

孩子今天学到的当然与昨天不一样,父母今天的活儿也同昨天不一样,大家今天吃的饭也变了个花样,晚上比昨夜睡着的可能迟一点或早一点,但人生的规律一点没变。家长偶有一日坐下来抑或躺在床上细细想想,发现这看似五光十色的世界,微妙无比的社会,却也极其简单,简单到用公式可以表示,那便是:人生=生产+交换+消费+休息。

这么简单的形式,循环往复。人生却过得有滋有味,不管是闹市的人群,还是僻静乡村的农民。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是什么使简单而枯燥的形式变得让人如痴如醉?是本能和理性,是对生的本能认同和理性追求。

不管形式多么简单,面对有限重复的食品,食欲的顽固性便是胃的功能和身体细胞的需求;面对周而复始的昼夜,作与息的必然性便是身体的限度和体力的积蓄与付出。人要生存,这是本能,本能就是原因,就是不需要再探究的必然性和本源。精神却是一种本然,这种本然便是人生意义的根源,从这种本然中延伸出形形色色,它本身就是一个万花筒,让单调的人生形式永远充满神奇和富有魅力。它总是以超形式或超时空的能力幻化人生,使人完全忘却人生简单而枯燥的公式。

精神的实体便是欲求,各种感觉器官的欲求:触觉连接精神与物质两个世界,打通物质到精神世界的通道;听觉倾听美妙的语言和音乐;视觉观看美丽的风景和画面;嗅觉喜闻香的气息;味觉品尝一切佳肴美味;大脑反映自然和社会存在,加工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品。……而欲求的归宿则是心情,愉快的心情,幸福的感觉。

看到人生的形式,不管是都市还是乡村的人,这种无非吃了睡,睡了吃的看得见的过程,都感到乏味,无意义。而体味人的精神世界,感悟人生不可见的世界,却极富魅力,妙不可言。所以,人生的另一个公式则是:人生=本能(欲望)+理性(快乐)。

本能是相同的,欲求、认识与快乐则是大相径庭。随着欲求的满足而达到快乐,快乐又成为欲求的动力。而且,快乐的无限性决定欲求的无穷,这就是欲壑难填,欲望无穷的根源。正如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人是相同的,但感觉和认识是不同的。不管什么人,在人的世界中,你乘车起步于乡村而直驱都市,那是向上的感觉,而从都市到乡村,却是向下的感觉。“上街”与“下乡”便是这感觉的最典型的表述。

为人的形式分为两种:有形与无形。因此注定了人为自己必然为人,为人也必然为自己。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是一切社会关系中的个人。

后记

关于随笔

你所看到的文字是我的随笔集。随笔应该写哪些内容我没有留意,作为文体的随笔我也没有考辨,我所谓的随笔就是随便写的意思——随心情写,随感觉写,随兴趣写,随时写。所以,也就既有形式上的随便,又有内容上的随便了。

随便写是一种主观感觉,但何尝没有客观的规定呢?这客观规定有三点:一点是所写的对象,另一点是影响心情、感觉和兴趣的因素.还有一点则是个人知识积累和固有的情感。所以,随便中就有不随便的因素,那都是客观限定了,比如环境、际遇、工作、生活、阅历、知识、思维、情感、性格……都成为感觉的基础,心情的条件,兴趣的诱因。所以,这随笔其实就是有条件地随便写了,有条件而又随便写,这正是随笔的特点,也是相对于其他文体的自由之处。

从所写的篇章来看,也正好可见随笔的简单好作了——都是有感而发。这感觉包含了主观与客观的因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是为写作而写的,更不是“无病呻吟”。有的篇章有些意犹未尽或话题似乎走得有些远了,那也只是因为写作过程中不断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因此也就“随笔”而已。

关于随笔什么

我所随笔的也是我所关注的甚至是一直思考的问题,即人生问题。

——人总是在时间中行走,在空间中追寻。时间分过去、现在和未来,空间有故乡、祖国和世界。时间和空问无限,无限的时空成为物质的存在形式,也成为精神的长路。

——人是本能的,也是理性的。理性与本能都成为人进与退、取与弃、希望与失望的内在根据。本能地追求,理性地放弃;本能地退却,理性地进取;本能陷入痛苦,理性拯救之;理性地放弃,本能却渴望之。这都是人生过程的必然取向。

——自由是人类一直追求的主题,但人至今依然行走在自由的边缘。然而,人并不因为相对自由而满足自由,也并不因为没有绝对自由而放弃自由。

——幸福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但人所能感觉到的始终是苦海无边,痛苦成为人生的伴侣。当然,痛苦都是有原因的:不满足、有欲望、追求、思想、参与、离别……但人并不因为痛苦而放弃追求。因此,幸福在其中,痛苦也在其中。

——人是要学习的,学习文化知识,也学习如何做人。尽管人们发现读书学习的作用也并不是很大,但学习的决心从来不曾动摇。

——人是有思想的,思想是有力量的,但在无限的时空中,思想也成为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生命成为一种过程:进与退的过程,成与败的过程,得与失的过程,希望与失望的过程,幸福与痛苦的过程,理性与本能的过程。

——自然赋予人两条腿,人便在自然与社会的道路上行进,但不论走多远,亲情、乡情始终笼罩着人,国与家、家与乡成为心中的圣地。

——既为人,就要努力做人,要充满信心地做人。人在不断增强自信,也在不断失去自信。但是我们发现信心的根据与目标都有些复杂。自信成为人需要坚守的阵地。

——人是社会的人,人就在岗位中生活,职业成为现实的理想,创造物质财富,丰富精神生活,传承文明成果,人生如诗如画,但诗并不仅仅是抒写美丽,而是抒发感情,指向人生本质。

——人始终是在局限之中,在规矩之中,法与权便成为双刃剑,任凭掌握的人两面使。

人生是一个过程,人生都是在不同时空中度过,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都是人生问题,有些具有个性,有些具有共性,有些是古今中外人们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有些是只有少数人或特殊人群思考的问题。虽然视角不同,深浅有别,但是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是要与时俱进的。所以,这里的感悟也好,认识也好,有大家同感的文字,但也难免一孔之见,以能抛砖引玉为幸矣。

关于怎么随笔

随便写是我之随笔的基本方法。这方法中最紧要的是对时间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紧迫感。

大凡对时间感觉强烈的人,一般都是对人生有些追求的人,在一定阶段要达到一定高度,在具体岗位要有所成就,要干成一些事。但是人生也真不由人:谁都有追求,谁都不一定有成就;谁都想干事,谁都不一定能干成;谁都在干事,谁都不一定能干好。自然的、社会的和人的自身因素总是限制着人,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便聚焦在时间上——于人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便忧患甚至于茫然,于是大脑中的线索每每与现实和历史中的生活相逢,便联系起来,便要写出来。通过人物表现,便是要形象描写的,通过随笔表达出来,便是有些理性的笔法。

所以,随笔的基本方法,一是要有思想,二是要有知识,三是更要有生活。随笔还是以思想取胜,思想是随笔的灵魂,用随意的形式,表达不随意的观点,而且观点要有思想深度;知识是随笔的骨架,由知识结构起来,由结构表现出思想来;生活是阅历,是思想的源泉和动力,是随笔的肌肉,随笔的韵味是由生活凸现出来的。

随笔自然也是要讲文法,讲文字的,但凡著作这是都要讲的,因此,这是凡为文者都要致力的要素,所以,就不做赘述了。

随笔而不随“编”

随笔是随时写的。本书的文字大约跨越了7年时间。把它结成文集其实也是我对2500天人生经历所思所想的检索。

按时间结集有些散乱,所以,便归起类来,发现人生尽管过去了多年,但思考而且要表达出来的问题也就这么几类。由此看来,人生又十分的简洁和简单。

其实人生如学,初入是有些神秘甚至庞杂感的,前途漫漫,前途也渺渺;学习深透了,融会贯通了,倒也觉得结论是极简单明了的。如同一部书,云遮雾罩,让读者很有些透不过气来,及至走出来,发现仅仅阐述了一个观点甚至一个观点也还阐述得不怎么透彻。人生如是耳。但读透人生的人,已经是人生无多的人,所谓“天命”与“耳顺”者,还有几多人生呢?但人生之初,生活的压力让人透不过气来,思想的压力更让人气喘吁吁,如果意志不坚定,信念有些动摇,人是有些举步维艰甚至颓唐的。所以,所谓的明白人就感觉“难得糊涂”,而真正糊涂的人也就索性不想明白了,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信念,任其自然地朝前走,如果痛苦无法解开,那么一觉睡醒来就是艳阳高照!

随笔也就这样编辑了:从追寻自由开始,到不自由结束。其间的纷繁庞杂都成为过程,到头来反观一下,虽也有必然性,但更是枝蔓了,于一个自然的人生实是有些人为而多余了。

人生的复杂就在人生的过程,人感兴趣而又要探讨的也似乎正是这过程的庞杂。虽然看景不如听景的道理尽人皆知,但人生的兴趣点仍然在看景。所以,人生注定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理性与本能的人生(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吉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40705
开本 16开
页数 4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32.25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38
167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1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