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光辉岁月(我们的新中国记忆)
内容
试读章节

1949年9月21日,中南海怀仁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这里隆重举行。同日,新华社发表社论:“这个会议,宣告着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

政治协商会议将要决定的,是新生共和国政权的组成;政协代表中超过一半的党外人士比例,更显示了一个大党接管一个大国时应有的胸怀。肝胆相照的友情,只能源自生死与共的经历——与无数牺牲在革命战场上的共产党人一样,为了一个独立、民主的新中国的诞生,党外人士同样付出过血的代价。

查阅会议文献会发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第一项议程,竟然是默哀——在大会执行主席周恩来的提议下,六百余名与会代表全体起立,向为参加政协会议而牺牲的冯玉祥等七名代表默哀三分钟。

“五一口号”

冯玉祥将军是第一个响应中共号召、回国参加政协会议的民主人士。

1948年5月1日,远在纽约的冯玉祥接到了中共中央发出的“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由各党派共同组成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共早在1945年的七大上就提出的政治主张。”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党派关系史学者李燕奇说。此后历次会议讲到政权问题,毛泽东都会着重强调吸收“党外民主人士参加新政权的建设和工作”,甚至在1947年撤离延安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已经十分精简的行军纵队中,依然保留了一个专管统战工作的机构。1948年的春天,解放战争刚刚出现转折,中共中央就正式提出“五一口号”,建立新中国的事宜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紧接着,1948年5月2日,中共中央电示上海局和香港分局,邀请29位民主人士北上商谈新政协召开事宜,冯玉祥在这“29人名单”中位列第二。

此时的冯玉祥正陷在极度的痛苦之中——此前不久,身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他被蒋介石开除出党,并被吊销了护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冯玉祥曾是国民党最忠实的追随者——1926年,因为仰慕孙中山和他的三民主义,行伍出身的冯玉祥率领整支部队集体加入国民党。北伐时,这支军队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冯玉祥也与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结拜为金兰之交。

“蒋介石一生都在排除异己,他是留不住人的。”冯玉祥的儿媳余华心这样解释冯蒋二人决裂的原因。“北伐之后,冯玉祥的西北军达到鼎盛,有47万人,蒋介石随即‘削藩’,北伐四个方面军被他收拾了三个,冯玉祥的军队被收走最多。后来淞沪抗战时,他名为第三战区长官,蒋介石一道命令把一个炮兵连从前线调走,他连知道都不知道。抗战胜利后,他身为国民党的二把手,却完全是个空架子。他非常看不惯蒋介石的独裁,看到闻一多、李公朴、张学良、杨虎城等人的下场,只能主动提出到美国‘考察水利’。”

实际上,对于忠贞耿直的冯玉祥,蒋介石一直还是表现出尊敬的。余华心说,张治中曾写信劝过冯玉祥回国,告诉他,总裁每每提起你,仍是一口一个“大哥”。

政治上的巨大分歧,远不是一句“大哥”可以弥合的。到美国之后,冯玉祥开始以各种方式“反蒋”。美国国会众议院拨款委员会的援华听证会邀冯玉祥出庭,他却呼吁不要拿美国人民的血汗钱帮蒋介石打内战,“美国援华资金是往垂死的人身体里注入血浆!”最终,拨款委员会把原定的6千万美元资金削减到一千多万美元。  1947年11月5日,冯玉祥公开发表文章《我为什么同蒋介石决裂》,痛斥“蒋政权是中国所有坏政府的顶点”。怒不可遏的蒋介石电调冯玉祥回国遭拒后,吊销了他的护照。1948年1月7日,冯玉祥被开除国民党党籍。

与之相对照的是,共产党一直把冯玉祥当作值得信赖和尊敬的朋友。余华心说,冯玉祥六十大寿时,所有中共高层都发来了贺信,就连他在美国的秘书赖亚力,都是一名共产党员。

“五一口号”就是经赖亚力之手送给冯玉祥的,中国共产党甚至周到地为他设计好了回国的路线——乘苏联豪华客轮“胜利号”,过大西洋,经由黑海到达苏联敖德萨,再换乘火车进入东北。

1948年7月31日,冯玉祥摆脱特务的监视,带领全家登上“胜利号”,率先踏上奔向新政协的征途。P1-3

目录

奔向光明

清华拂晓

经济第一役

治沟龙须

扫除文盲

人大肇基

农奴翻身

溥仪新生

英雄时代

大寨传奇

筑路坦赞

告别饥馑

肥西包产

宝山锻钢

作别票证

沪市开锣

中国上网

入世首讼

飞天梦圆

凌空攀登

序言

收录于此的20篇报道,原刊于《北京日报》“纪事”版面,是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奉献的特别制作。

在“易碎”平台上创制较为耐久的产品,是近年来我们的一种努力。2007年推出“纪事”,为其中重要一步。这样做的动机,并非单纯出于应对传媒变局的自身需要,更多地还是源自报纸、报人作为时代守望者、历史记录者的职业使命感。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昨天的历史反过来又构成今天的新闻。从这意义上,媒体拥有天然便利,来提供一种将新闻与历史对勘的机制。当信息纷纭,新闻里呈现的世界因瞬息百变而使人感到迷乱困扰,此时,历史给出的坐标系可以帮助人们沉静下来,界定方位,检视自己由何处出发、已走出多远,并再次确认行进的方向。尤其是处发展变革之世,面对希望与矛盾共生的局面,回望一路艰辛、一路辉煌,有助于人们从中汲取继续披荆斩棘的信心和力量。

归根结底,鉴往是为知今,回顾意在前瞻。

60年壮阔跌宕的历程,当然不可能以区区20篇文章涵盖。我们选取了我们认为重要、同时适于报纸表现的若干节点事件,尽力从截面上还原历史,试图以小见大地反映60年是如何改变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古老国家。媒体视角,不同于史家治史或亲历者口述,但自有独到价值。至少每篇文章的作者都为采访、寻找资料和写作付出巨大心血,体现了对历史的一份恭谨的诚意。

简单地说,我们的初衷如此而已。至于实现了多少,需要由读者来评断。

内容推荐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昨天的历史反过来又构成今天的新闻。从这意义上,媒体拥有天然便利,来提供一种将新闻与历史对勘的机制。当信息纷纭,新闻里呈现的世界因瞬息百变而使人感到迷乱困扰,此时,历史给出的坐标系可以帮助人们沉静下来,界定方位,检视自己由何处出发、已走出多远,并再次确认行进的方向。尤其是处发展变革之世,面对希望与矛盾共生的局面,回望一路艰辛、一路辉煌,有助于人们从中汲取继续披荆斩棘的信心和力量。

收录于此的20篇报道,原刊于《北京日报》“纪事”版面,是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奉献的特别制作。

编辑推荐

60年壮阔跌宕的历程,当然不可能以区区20篇文章涵盖。编者选取了我们认为重要、同时适于报纸表现的若干节点事件,尽力从截面上还原历史,试图以小见大地反映60年是如何改变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古老国家。媒体视角,不同于史家治史或亲历者口述,但自有独到价值。至少每篇文章的作者都为采访、寻找资料和写作付出巨大心血,体现了对历史的一份恭谨的诚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光辉岁月(我们的新中国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京日报纪事采写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50709
开本 16开
页数 3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19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2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