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找对职业入对行--职场探访助你锁定职业目标(21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识课规划教材)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你会从本书鲜活的例子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前人的成功、失败都是你成长的财富;如果你是一名就业教育者,你会从本书生动的故事中找到富有价值的案例,作者水到渠成的分析将会升华你的理论素养;如果你是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你会在书中看到理想员工的模板,他们的实践和忠告会帮助你打造富有活力的团队。

内容推荐

霍兰德先生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职业成功的标准可以分解为客观成功(外界评价)和主观成功(内心体验)这两个维度,客观成功和主观成功的一致性越高,职业所带给我们的幸福也会越多。什么样的职业可以让我们在获得客观成功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大的主观成功?我们为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成功必须付出哪些代价?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对这些“得”与“失”的权衡找到一个最佳的选择?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这些选择?

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本书工作团队走访了各行各业共60位职场人士,历时3年,按照霍兰德所划分的6种职业类型,从现实型开始,逐一介绍采访到的这些职业人士真实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为读者提供一个与各种职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使读者能够从这些职业人士的亲身经历中了解自己的所欲所求,从中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目录

忠告——怎样使用这本书

写在前面——为什么要寻找“对的”职业

职场面对面喜欢种苹果的人可以干什么——现实型职业人士谈他们的工作

现实型职业之一 结构设计工程师

现实型职业之二 电子工程师

现实型职业之三 软件工程师

现实型职业之四 土建工程师

现实型职业之五 质量工程师

现实型职业之六 妇产科医生

职业指南——有关现实型的问与答

新职业链接:动车组机械师

小小训练营:我与现实型

职场面对面喜欢分析苹果的人可以干什么——研究型职业人士谈他们的工作

研究型职业之一 天文学家

研究型职业之二 游戏研究员

研究型职业之三 心理学家

研究型职业之四 嵌入式系统架构师

研究型职业之五 高校教师

职业指南——和研究型有关的问与答

新职业链接: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

小小训练营:我与研究型

职场面对面喜欢画苹果的人可以干什么——艺术型职业人士谈他们的工作

艺术型职业之一 景观设计师

艺术型职业之二 室内装修设计师

艺术型职业之三 水彩画家

艺术型职业之四 包装设计师

艺术型职业之五 服装设计师

职业指南

——和艺术型有关的问与答

新职业链接:会展设计师

小小训练营:我与艺术型

职场面对面喜欢教别人种苹果的人可以干什么——社会型职业人士谈他们的工作

社会型职业之一 电视台记者

社会型职业之二 职业规划师

社会型职业之三 社区医生

社会型职业之四 企业员工支持

社会型职业之五 技术培训工程师

社会型职业之六 刑警

社会型职业之七 律师

职业指南——和社会型有关的问与答

新职业链接:劳动关系协调员

小小训练营:我与社会型

职场面对面喜欢指挥别人种苹果的人可以干什么——管理型职业人士谈他们的工作

管理型职业之一 私立学校校长

管理型职业之二 汽车零配件公司总经理

管理型职业之三 人力资源经理

管理型职业之四 酒店财务总监

管理型职业之五 银行业务部经理

管理型职业之六 政府招待所前台经理

职业指南——和管理型有关的问与答

新职业链接:客户服务管理师

小小训练营:我与管理型

职场面对面喜欢统计苹果产销量的人可以干什么——常规型职业人士谈他们的工作

常规型职业之一 电力运行工程师

常规型职业之二 机场运行指挥员

常规型职业之三 产品行销工程师

常规型职业之四 资料开发工程师

常规型职业之五 总裁秘书

常规型职业之六 工业企业主管会计

职业指南——和常规型有关的问与答

新职业链接:集成电路测试员

小小训练营:我与常规型

结语——怎样找到“对的”职业

后记

试读章节

结构设计工程师

W先生:“我于2000—2004年就读于国内一所重点大学的机械学院,所学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历为学士,目前是一名汽车车灯结构工程师。”

我的主要职责

“我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客户的产品造型要求以及与车灯生产有关的一些技术法规进行车灯的设计,这中间会运用到一些与材料和模具有关的知识。我们在工作时会按项目分组,在各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明确的分工,每天通过工作例会来讨论和解决没计时遇到的问题,共同协作完成项目。我的上级是汽车尾灯或者大灯的设计经理,他主要负责对我的工作业绩进行审核以及帮助我解决工作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由于设计工作的独立性较强,我的同事关系较为简单,工作氛围融洽。”

我工作中比较典型的一天

“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邮箱,阅读关于项目进展方面的信息反馈。这其中包括全球各个division与该项目有关的研发工程师的工作。

在收到反馈以后就对资料进行整理,计划并安排自己当天的工作。

每天下午的2:00~2:30之间,我会参加一个会议。

在会上可以获取整个公司的一些决策上的信息,还有和个人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可以知道其他同事在进行哪些工作,有哪些问题。

每天下班之前也要准备一些邮件,发送给各个项目相关人员,讲述自己当天的工作完成了哪些进度,有什么疑惑等。

在整个车灯的设计开发过程当中,我所担当的角色就是协助项目工程师,对车灯结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设计,给出能够满足客户要求、国家技术法规要求以及实际生产要求的设计结果。”

工作中的成功事例与失败事例

成功事例:“在某个新车型大灯设计的竞标工作当中,我在很短的时期内完成了大灯组件的各个部分的设计和各个标准件的排布。很好地用设计数据向客户说明了他们的要求当中有一些不可行方案,并且给出能让客户满意的新方案。在这期间,最多的时间都是花费在对以往相似项目的回顾和比较上。因为是第一次完整的白行设计,经验不足的缺陷便显露无疑。由于很多东西都是借鉴以往成功的项目里面的组件配合方式和结构构造,所以往往会和现在所做项目的要求产生矛盾。值得高兴的是,我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领悟到了很多东西。”

失败事例:“让我记忆很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2004年在西班牙培训的时候,由于很多与我在办公室一起工作的当地员工不会说英语,所以在交流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困难。一次在项目会议开完以后,一个工程师走过来,在纸上给我画了一个修改的要求,我当时是稍微看了一下就不加思索的点头说“OK”了。结果花了一天时间做出来的东西却不是他要的结果,最后给那边的工程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其实当时他们的要求很简单,用中文表达清楚后一天就可以做出来的。但是出于想当然,自己就照着自己的理解去做了,在那个期间也没有再找人核实。这件事情让我第一次知道了交流的重要性。如果大家都给予很高的重视程度,大家都在最后发表出自己的理解,那样出错的几率会大大减少。而且工作不再是像学生考试一样,在满分100分的情况下拿个80就可以了;工作就是要求100%的精确,一分不差。而且还要及时,一个人的拖延,可能导致整个项目遭受很大的损失。这些都是以前所体会不到的。”

我对自己工作的评价

“我的公司由于和其他国家的分部有合作,所以为了解决时差的问题,采取了倒班制。这样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方便,但是在和国外的专家,工程师的合作过程当中,又可以学习和感受到很多东西。因为大家不仅仅是工作上的伙伴,还可以是生活当中的朋友。一般说来,在我所工作的地区,做结构设计的收入不是很高,月薪大概5000~7000人民币(税前),但是如果到了一定的职位就还可以了。而且机械这个行业是“越老越吃香”,这些是需要在工作当中沉淀和积累的。工作的年限越长,个人的能力一般都会越强。”

“做设计工作是我的兴趣所在,在工作中我可以得到很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而且每天我都能够在工作中学到很多东西。将来我可以向项目管理者或专家级工程师方向晋升,该工作给我提供了很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如何获得这个职位

“该工作可以通过公司在学校的校园招聘,或网上招聘来获取,也可以由高年级已工作的师兄师姐的介绍。”

“我当时是听同学说这个公司在招人,了解了一些大概的情况之后,决定投送简历,然后进行面试的。做结构设计要求有对空间的想象和理解能力。至于工作当中用到的一些软件等完全可以通过培训掌握,并且在工作当中熟练起来。”

对希望进入这一行的求职者的建议

“首先是耐心。如果完全没有耐心,干起来会觉得很枯燥。虽然车灯看上去好像结构各异,但是它的基本功能和汽车本身能够给予的空间就限制了很多的发挥,往往会让人产生极度的烦躁感。那样不但自己感觉很不好,还会影响工作的进度和质量。P13-15

序言

人生需要积累,职业能力和智慧也需要沉淀。

对于个人来说,最难的莫过于认识自己,其实,认识外部的世界特别是职业世界也非常难。我们有一个误区:认为人们都能很容易地认识外部的世界,事实并非如此。正是因为对于职业世界缺乏必要的了解,不懂得怎样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在我们身边的许多人才会遭遇高考填志愿时的盲目、大学时代的茫然和毕业求职时的无奈。于是,社会上便出现了用人单位感叹找不到需要的人才,求职者则苦于找不到工作的奇怪现象。

我常常回想,大学四年应该是奠定人生职业化框架的四年。这四年: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学习最专心。这样宝贵的青春年华,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仅仅只是学习一点英语、计算机知识,培养一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那为什么不采用通才教育的模式?既然是专业化教育,就是需要通过专业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为社会服务。现在,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主张降低专业性,加强知识的基础性和宽度,以提升就业的适应性。恰恰是这种万金油式的大学生,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动不了手,不能独挡一面,才使得用人单位发愁:招来的大学生不好用,与实际有太大的差距,需要多年的继续培养和教育,最终降低了招聘单位用人的积极性。

杨一平老师长期从事大学生职业辅导工作,对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和认识,深知了解职业世界对奠定大学生人生职业化框架的重要性。为了不耽误大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又为大学生未来就业开辟一扇窗户,杨老师带领自己的学生,深入到职业一线,通过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职场中在岗人员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在书中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职业世界。

为了使大学生能对种类繁多的职业有更清楚更直观的了解,杨老师运用霍兰德(J.L.Holland)的职业类型理论对所访谈的职业进行了分类介绍,不仅为读者认识职业世界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自己职业倾向性的新视角。此外,作者还将职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融入到本书对职业的介绍与分析之中,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引导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如何才能”等基本问题,为大家早日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生活理想提供相应的帮助。

我从事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很早,也一直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方向开展学术研究,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没有能够长期在职业辅导第一线进行实践活动,更没有像杨老师这样身体力行,为大学生就业奔走。的确,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既需要理论工作者开展科学的研究,更需要有一些专家学者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规律进行转化,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有感于此,愿意为此书作序。相信此书能够为那些为职业发展规划烦恼所困的同学、深感就业困惑的人士解忧、释愁。

龙立荣

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后记

历时三年,这本小书的写作终于可以落下帷幕,我也可以松一口气了。回想当初构思写作大纲时的兴奋,筹划采访时的激情,寻找采访对象时的辛苦和忙乱,修改采访稿过程中的反反复复,点评采访内容时的苦苦思索……这一切的一切都仿佛还历历在目……

正如读者在前面所看到的,这本小书的诞生凝结了太多人的辛勤劳动,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希望我能尽量做到没有遗漏。

首先要衷心感谢在这两年中接受过我们采访的所有职场人士:他们中问的许多人和我们素不相识,却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欣然接受我们的采访,并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接受采访者的多次打扰,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便不会有这本小书的诞生。

其次还要感谢参加采访的所有人员,令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的是,这个庞大而艰难的采访任务是由我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的同学们共同完成的:其中有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也有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他们来自我们学校不同的院系,有学心理学的,学管理的,学艺术的,还有工科、文科、理科和医科的学生。他们是:吴婷婷、王明飞、朱山梅、朱静怡、王芬、陈莎、冯娜、翁世泽、任刚、杨飞、王曦、刘羿、饶俊、陈书兵、张妍、崔高扬、万璐、牛毅、胡婷、谢曦、刘遐玲、王晓曦、徐浩泽、刘宇哲、卢诗阳、余丹丹、周雅淇、张芮、王璐薇、章楚天、钱敏、阮胜男、王宇蔚、周迟、彭明刚、朱明鑫、徐哲奕、黄俊、罗小龙……虽然因为职业的典型性或其他一些原因,有的采访稿没有收录到书中,但这些同学同样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同样值得我用最大的诚意来向他们表示感谢!

要特别感谢我校研究生职业研究会对采访工作的大力支持,在当时的会长林佳同学的积极推动下,管理学院MBA专业的饶俊同学在组织采访工作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职研会同学们的采访不仅为本书的写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而且极大地增强了我将这项工作进行到底的决心。

感谢我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陈泽杨同学为本书创作的精美插图。

感谢我校学生工作队伍中的诸多朋友为我介绍采访对象并提供他们的联系方式,使我们的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我要感谢张丽娜、毛永卫、黄贝娜、周莉萍、丁雨葵、张传平、马冬卉、李毅、詹健、王小月、艾一梅、罗敏、李听等为我们提供的无私帮助。

本书在对各类职业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时,曾得益于金树人教授所著《生涯咨询与辅导》、Nadene Peterson,与Roberto Cortez Gonzdlez博士所著《职业咨询心理学》,以及Gysbers教授与Mary J.Heppner和JosephA.Johnston等所著《职业生涯咨询——过程、技术及相关问题》等书中某些内容的启发和帮助,在此谨向各位专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各位同行,尤其是龙立荣教授对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是你们的理解与鼓励让我感受到这项工作真正的意义之所在,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它。

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对我的理解与支持,特别要感谢我的胞弟一凡为本书所做的贡献。

衷心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和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江兰女士为这本小书的出版所做的一切。

作者

2009年6月于喻园

书评(媒体评论)

“很多这类书只是一味地从理论上介绍一些千篇一律的求职要素,却没有在实践中为我们讲解:找一份工作并不难,但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却很难。此书将职业介绍与求职指导巧妙结合,这对求职者来说是很有意义的。”“这本书很有新意,从当事人的角度来介绍职业让人感到很亲切。”(华中科技大学大四学生)

“这本书对我们的未来有很大的帮助。”“很有感触,对认识自己,对了解周围环境,对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方式,都有指导作用。”(武汉理工大学大三学生)

“它介绍了不同职业的相关信息,提出了对希望进入该职位求职者的建议,特别是介绍了不同职业且对其进行点评,让人对职业间的差异有更清楚的认识,这些都是求职者最想知道的。”(华中农业大学大二学生)

“这是一本很有创意的书,它的新颖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化繁为简;2.主客观结合,3.语言生动活泼,贴近实际。真希望能早日出版!”(武汉理工大学教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找对职业入对行--职场探访助你锁定职业目标(21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识课规划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一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59118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6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2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