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看”本是张爱玲一九七六年在香港和台湾出版的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的书名,她自己的解释是“‘张看’就是张的见解或管窥”。《看张及其他》反其意而用之,“看张”者,就是我“看”张爱玲的“见解或管窥”。书中具体收录了:《红楼梦魇》、《上海张爱玲故居的喜和忧》等文章。
图书 | 看张及其他(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看”本是张爱玲一九七六年在香港和台湾出版的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的书名,她自己的解释是“‘张看’就是张的见解或管窥”。《看张及其他》反其意而用之,“看张”者,就是我“看”张爱玲的“见解或管窥”。书中具体收录了:《红楼梦魇》、《上海张爱玲故居的喜和忧》等文章。 内容推荐 “张看”本是张爱玲一九七六年在香港和台湾出版的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的书名,她自己的解释是“‘张看’就是张的见解或管窥”。本书反其意而用之,“看张”者,就是我“看”张爱玲的“见解或管窥”。又因为书中所收不全是“看张”文字,故定书名《看张及其他》。 目录 楔子 上编 张爱玲遗札,十四年后送达上海 张爱玲海外生活的“另一炉香” 无心插柳柳成荫——从张爱玲的《更衣记》插图说起 话剧《倾城之恋》种种 张爱玲与海上影坛 圣玛利亚女校 上海张爱玲故居的喜和忧 《张爱玲集》跋 倾城之恋 郁金香 半生缘 流言 对照记 红楼梦魇 《沉香》简说 《郁金香》出土记 《小团圆》的前世今生 《记忆张爱玲》编者小引 《重读张爱玲》序 张爱玲就在这里 一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序 下编 现代文学史的另类书写——赵景深“文人剪影”解 叶灵凤的“记忆的花束” 陈从周的徐志摩研究——《徐志摩:年谱与评述》序 “九久现代作家精选本”导言 刘延陵的最后一首诗 新文学影印本之忆 现代文学研究“合法性” 《碎锦零笺》序 打捞“文学史的失踪者”——《朗山笔记》序 搜集作家签名本的趣味——《草堂书影》序 也谈知堂遗札 我所知道的金性尧先生 附录:《金性尧全集》第一卷说明 诗般跌宕的生命——岁暮怀燕郊先生 淡墨生涯真文人——追忆谷林先生 从季羡林先生的一封回信说起 香港的“二楼书店”——兼怀英年早逝的罗志华兄 三十年旧书梦 有感于编书三十载 君子之交——从三本书和一篇文说起 喜欢“凤凰台”的理由 南通“毛边党人”会 《民间书脉》序 《蔡澜谈日本》序 百年码头水韵浓 附编 拨开迷雾重新审视——答《文学界》彭国梁先生问 “爱书人”的自白——答《书人》耿星河先生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看张及其他(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子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6983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10 |
出版时间 | 2009-10-01 |
首版时间 | 2009-10-01 |
印刷时间 | 200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8.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91 |
宽 | 133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