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永恒的园丁
内容
编辑推荐

对抗强权、欺骗、伤害、背叛,你能有多大的勇气?

爱情值得我们作怎样的牺牲?为了所爱的人,你能走多远?

英国驻内罗毕的外交官贾斯丁,性格温和、风度翩翩,一副“伊顿校友”、“英国好男人”的绅士派头,最爱的却是侍弄花草,向来与世无争。他的妻子特莎则热心公益、扶危济困,且处事激进,从不畏惧挑战权威。特莎被杀的噩耗传来时,贾斯丁的世界从此崩塌……

内容推荐

英国驻内罗毕的外交官贾斯丁,性格温和、风度翩翩,一副“伊顿校友”、“英国好男人”的绅士派头,最爱的却是侍弄花草,向来与世无争。他的妻子特莎则热心公益、扶危济困,且处事激进,从不畏惧挑战权威。特莎被杀的噩耗传来时,贾斯丁的世界从此崩塌。

为了追查杀妻的凶手,贾斯丁展开一段危险旅程,且逐步卷入跨国制药企业邪恶可怕的阴谋之中,他前往伦敦、横跨欧陆、到加拿大,再返回内罗毕,最后在特莎遇害的地点等待自己命运的到来……

这个喜爱园艺,无甚特别的男子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的力量所在,以及这个自己还来不及好好珍爱的女子所具备的超凡勇气。

试读章节

星期一上午九点三十分,消息传到英国驻内罗毕高级专员公署。桑迪·伍德罗接到消息时宛如中了弹,下巴僵直,胸口暴凸,忐忑不安的英国心脏啪啪作响。当时他站着。他事后只记得这么多了。内线电话铃响时他正好站着,伸手想拿东西,这时听到电话尖声响起,因此停下来,顺手向下从办公桌上捞起听筒说,“伍德罗。”不然也可能是,“我是伍德罗。”他能确定的是接电话的嗓门大了点,这一点他很肯定,因为听起来像是别人的声音,感觉口气很冲:“我是伍德罗。”他报出堂堂正正的姓,却省略桑迪这个具有缓冲作用的绰号,以仿佛很痛恨的语气脱口而出,因为高级专员的例行祈祷会预定在三十分钟后准时举行,由身为办事处主任的伍德罗主持,即将面对一群很难伺候的特殊利益团体代表,其中人人无不企盼高级专员全心全意关照。

简而言之,这个星期一跟往常一月下旬的星期一没什么两样,在内罗毕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灰尘满天、缺水严重、草地干黄、眼睛酸涩、热气从市区人行道蒸腾而上。淡紫凤凰木也和所有人一样,期待长长的雨季快快到来。

当时究竟为什么站着,他一直想不出答案。照理说,他应该是埋首办公桌,忙着敲键盘,急着查看伦敦传来的指示,翻看邻近非洲国家使馆传进来的资料。结果他却站在办公桌前,进行意义重大却主旨不明的动作——大概是将妻子格洛丽亚和两名幼子的合照摆正吧。相片是去年夏天全家返乡度假时拍的。高级专员公署位于斜坡上,相片如果一个周末不去整理,倾斜的地基就足以让相片倒向一边。

不是在调整相片位置的话,或许是在喷杀虫剂吧。肯尼亚有一种昆虫,连具有豁免权的外交官都难逃其魔掌。几个月前发生过“内罗毕眼症”大流行,如果不小心打死这种苍蝇,手又抹到皮肤上,就会产生脓肿和水疱,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失明。他可能是在喷杀虫剂,听到电话铃响,就将杀虫剂放在办公桌上,抓起话筒。这种可能性也无法排除,因为事后回想起来,印象中有罐红色的杀虫剂摆在办公桌的发件架上。就这样,他一面说“我是伍德罗”,一面将听筒贴紧耳朵。

“噢,桑迪,我是米尔德伦。你早。身边没有人吧?”

油光闪闪、体态臃肿、现年二十四的米尔德伦是高级专员的私人秘书,讲话带有艾塞克斯郡口音,刚从英国调过来,这是他首度外派。另外,资历较浅的部属都叫他小米德。

没错,伍德罗承认,身边没人。为什么要问?

“桑迪,恐怕是有状况了,我在想是不是可以过去找你一下。”

“不能等到祈祷会结束吗?”

“这个嘛,好像不太行——不行不行,”米尔德伦一面回答一面加强语气,“桑迪啊,是特莎·奎尔出事啦。”

伍德罗一听立刻改变态度,汗毛直竖,神经紧绷。特莎。“她怎么了?”他问。他的语调刻意掩饰着好奇心,大脑则朝各种可能性狂推乱测。噢,特莎。噢,糟糕。你这次又搞了什么名堂?

“内罗毕警方说她死了。”米尔德伦以每日例行公事一般的口气说出。

“一派胡言,”伍德罗断然以这句话回敬对方,连给自己思考的时问都没有,“别乱讲话了。在哪里?什么时候?”

“在图尔卡纳湖,在湖的东岸,上个周末。他们对细节语带保留。在她的车子里。根据他们的说法,是发生了不幸的意外事件。”他语带歉意接着说,“我的感觉是他们不想让我们太难过。”

“车子是谁的?”伍德罗以慌乱的口气质问,拼命想排除这一切荒谬的想法,极力想压制人、地、事以及其他想法与感觉,一直往下压抑、压抑,急忙删除掉隐藏心中的对她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图尔卡纳湖畔荒芜的“月球”景观。对图尔卡纳的这番印象来自六个月前外出视察时,当时陪伴左右的是一板一眼的外交武官。“别走开,我立刻上去。还有,不准对任何人透露,听到没有?”

伍德罗这回一次一个动作,放回了听筒,绕过办公桌,从椅背上拿起西装外套,一次穿上一只袖子。平常上楼去之前,他是不会穿上西装外套的。星期一开会的时候,并没有硬性规定要穿西装外套,更何况他只是要上楼到胖子米尔德伦的私人办公室跟他聊天而已。然而,伍德罗心中专业的一面告诉自己,未来要走的路漫长艰辛。尽管如此,他一面上楼一面设法鼓足意志力,每次危机甫现时尽量遵守自己的最高原则,尽量以刚才让米尔德伦宽心的方式让自己放心,当做全部都是一派胡言。为了安慰自己,他回想起十年前轰动一时的案件,当时传出有位年轻的英国女子在非洲乡下惨遭分尸,事后证明是穷极无聊的骗局,那还用说。只是有人利用丧心病狂的想像力捏造出来的事件。原来是有个素行不良的非洲警察被远放到沙漠中,吸食非洲大麻后精神恍惚,编造这个事件来追讨积欠六个月的微薄薪水。

他上楼的这栋建筑物刚落成不久,外观朴素大方。这种风格他很喜欢,或许是因为跟自己的外表很能搭配。整栋大楼与外围建筑设施配置得当,有小卖部、商店、加油亭以及清洁安静的走廊,给人的印象是粗犷且自给自足。伍德罗的外表不管怎么看,也给人相同的质感。今年四十岁的他,与妻子格洛丽亚婚姻生活美满——就算不美满,他猜也只有自己知道。他身为办事处主任,如果操作得当,下一次调派任务时,说不定可望掌管一个等级较低的领事馆,然后往上爬到比较不是那么卑微的领事馆,进而受封为骑士——封不封骑士,对他来说无关紧要,那还用说,不过封了骑士后格洛丽亚会脸上有光。他这人具有军人风范,然而话说回来,他本来就是出身军人家庭。他服务英国外交部.卜七年,曾经奉派前往六七个英国驻外单位为国效劳。曾经隶属英国的肯尼亚和之前他驻守过的国家没有两样,同样危险、腐败、破落、受尽外人掠夺,在伍德罗心中激起的涟漪却比先前多数国家的还大,只不过这样的涟漪有多少要归因于特莎,他就不敢扪心自问了。

“尽管说吧。”他以咄咄逼人的口吻对米尔德伦说。他开口前先关上门,放下门闩。

米尔德伦习惯嘟着嘴,坐在办公桌前的模样活像是调皮的小胖子,活像怎么哄就是不肯把粥喝完的小孩。

“她过夜的地方是绿洲。”他说。

“什么绿洲?讲清楚一点行不行?”

米尔德伦的年龄和职位虽低,却不像伍德罗认定的那么容易被吓唬。他一直有速记的习惯,在开口前先参考一下笔记才说话。最近受训的学员一定都教这些,伍德罗以鄙夷的心态想着。不然像米尔德伦这个出身低微的人怎么会有时间去学速记?

“图尔卡纳湖东岸有个小度假旅合,在东岸南端,”米尔德伦宣布,他的视线停在速记本上,“店名绿洲。特莎在那边过夜,隔天早上搭旅合主人提供的四轮驱动车离开。她说她想往北走两百英里,去看看文明的发源地。利基遗址。”他改口说,“是理查德·利基挖掘古迹的地点。位于锡比洛伊国家公园。”

“自己一个人吗?”

“沃尔夫冈给她一位司机。司机的尸体也跟她一起出现在那辆四轮驱动车上。”

“沃尔夫冈?”

“他是旅合的主人,姓氏待查。大家都叫他沃尔夫冈。显然是德国人,很有个性。根据警方的说法,司机被杀的手法很野蛮。”

“怎么个野蛮法?”

“斩首。不见了。”

“谁不见了?你不是说司机跟她一起在车上吗?”  “头不见了。”

不用你讲我也猜得到吧?“特莎的死因大概是什么?”  

“意外。警方只说了这些。”P5-8

后记

且让我急忙跳出来保护英国驻内罗毕高级专员公署。我书中描述的地方并不是这个公署,因为我从未踏进里面一步。该处的工作人员也不是我所描述的那样,因为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他们,也没跟任何人交谈过。两年前我遇见过高级专员,一同在诺佛克饭店阳台上喝过姜汁啤酒,就这样而已。他不管在外表或其他方面,一点也不像我描述的波特·科尔里奇。至于可怜的桑迪·伍德罗嘛,就算英国驻内罗毕高级专员公署真有所谓的办事处,其主任必定是尽忠职守、堂堂正正的人,从来没有对同事的配偶动过歪脑筋,也从来没有销毁过碍事的文件。可惜办事处并不存在。在内罗毕的办事处和很多其他英国驻外单位一样,早已消失在时代的巨轮之下。

这个年代律师当道,我必须在此特别厘清,因为书中人物、单位或企业纯属虚构,感谢上帝,完全没有根据真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或单位,不论是伍德罗、佩莱格里、兰兹贝利、克里科、柯蒂斯以及可怕的三蜂之家或简写为KⅧ的凯儒·维达·哈德森,都没有事实根据。惟一例外的是绿洲旅合的大好人沃尔夫冈,因为所有登门拜访的人都对他产生深刻的印象,如果创造出一个虚构人物来取代他未免也太荒谬了。在沃尔夫冈同意之下,我借用了他的大名和讲话口气。

没有昕谓岱魄拉瑟的药物,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我不知道什么治疗结核病的神药最近在非洲或其他地方上市,或是即将上市,以免自己不幸在法院或其他更糟糕的地方度过余生,只不过现在这个时代真的很难说。然而我可以告诉读者,在我探索制药丛林的过程中,越来越能明厂到我的故事与真实状况比较起来,祥和得有如度假胜地的风景明信片。

换个快乐一点的口气来说,我想诚挚感谢帮助过我的人,以及愿意让我提及他们姓名的人,同时也要感谢其他帮助过我却有好理由希望隐姓埋名的人。

特德·扬尼,以真情长期观察非洲状况,是他最先对我悄悄说起制药公司的做法,后来也纠正我文章里数个谬误之处。

戴维·米勒医生对非洲与第三世界经验丰富,是他最早向我建议以结核病为主题,告诉我制药公司以重金和精妙的宣传活动诱惑医学界,让我大开眼界。

彼得·戈费雷一福塞特医生是伦敦卫生与热带医药学院的资深讲师,他在我动笔前和写作期间提供我宝贵的专家意见。

阿瑟·乔治根多才多艺,是我已逝发行人杰克的儿子。他曾在莫斯科和东欧的制药公司工作过,把期间发生的骇人听闻事迹转述给我听。杰克仁慈的精神与我们同在。

日内瓦的无国界医生成员丹尼尔·伯曼向我作过简介,在米其林旅行指南中能得到三颗星的评价:不虚此行。

请勿将德国比勒弗尔德的德国卫生医药促进组织(BUKO Pharma—Ka-mpagne)与本书中的希波混为一谈。BUKO是独资的单位,人手不足,成员思路清晰,资历丰富,极力暴露出制药业的不法行径,特别将焦点摆在制药公司与第三世界之间的关系上。如果你有意慷慨解囊,请寄给他们一些钱,帮助他们继续努力。由于医学观点持续受到大制药厂以阴险、按部就班的方式污染,BUKO的生存与否更具重要性。BUKO不仅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他们其实还鼓励我赞扬负责任的制药公司。基于爱护BUKO之心,我有意尽量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可惜本书主旨并不在此。

保罗·海科克医生是国际制药业的老将,托尼·艾伦是非洲老将,也是制药公司顾问,具有善心与洞察力,他们两人从不吝于惠赐高见、知识与好心情,尽管我对他们的职业大加抨击,他们仍能保持风度。热心好客的彼得更是如此,他谦虚地不希望抛头露面。

我也获得联合国几位一流人士的协助。他们对我想做的事是什么,一点也没有概念。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不要指出他们的姓名应该比较妥当。  让我感到难过的是,我也决定不列出慷慨协助我的肯尼亚人。在我写作的同时,约翰·凯泽的死讯刚传来。他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神父,过去三十六年服务于肯尼亚。他的遗体于内罗毕西北方五十英里的奈瓦霞被发现,头部中弹,附近有把霰弹枪。凯泽先生长年以高分贝批评肯尼亚政府的人权政策,或者是批评其人权政策付之阙如。此类意外很有可能再度发生。

第十八章描写了拉若所受到的迫害,我综合了几桩个案,特别是在北美洲,资历显赫的医学研究人员大胆站出来反对制药界的散财大师,辛勤研究的结果遭到抹黑迫害。这些事件无关他们碍眼的发现是否正确,重点是在个人良心与企业贪婪起了正面冲突;重点是医生具有基本权利,能在不受金钱左右的情况下发表医学观点;重点是医生在开药方治疗病人时,有职责告知他们相信其中具有的风险。

最后,如果读者有机会来到厄尔巴岛,千万别错过我借来当做特莎和她祖先的美丽祖产。这个地方称为La Chiusa di Mazzini,属于福雷斯家族的财产。福雷斯家族以自家果园酿造红酒、白酒、玫瑰红酒以及烈酒,也从自家的橄榄园生产出精纯的橄榄油。他们家族有几间小屋可以出租。他们甚至也有一问油房,希望解开人生大谜题的读者可以在此寻求暂时与世隔绝的感受。

约翰·勒卡雷

二○○○年十二月

书评(媒体评论)

凡人伸手可及之处,确应超出其掌握之外。否则空有天堂何用?

——《画家沙托》,罗伯特·布朗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永恒的园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约翰·勒卡雷
译者 宋瑛堂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85688
开本 32开
页数 4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5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9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