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风雅颂研究论稿》,是一部较有质量的学术著作。
其一,该书有两位著名的前辈学者写《序》,一位是中国诗经学会老会长夏传才教授;另一位是复旦博导、中国诗经学会原副会长顾易生教授。他们都对此书的学术质量有较高的评价。
其二,该书的审定者,是已故的郭强先生,我曾读过他对该书的审读报告,评价相当中肯,颇有学术眼力。
其三,该书的亮点之一,是对十五国风有完整的评论。
本书可供相关研究的读者阅读或参考。
图书 | 诗经风雅颂研究论稿新编 |
内容 | 编辑推荐 《诗经风雅颂研究论稿》,是一部较有质量的学术著作。 其一,该书有两位著名的前辈学者写《序》,一位是中国诗经学会老会长夏传才教授;另一位是复旦博导、中国诗经学会原副会长顾易生教授。他们都对此书的学术质量有较高的评价。 其二,该书的审定者,是已故的郭强先生,我曾读过他对该书的审读报告,评价相当中肯,颇有学术眼力。 其三,该书的亮点之一,是对十五国风有完整的评论。 本书可供相关研究的读者阅读或参考。 目录 前言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国风研究论稿 《诗经》的风诗 论《周南》和《召南》 再论《周南》与《召南》 评《诗经今注》的二南新义 ——与高亨先生商榷 《关雎》本义述评 《周南·卷耳》本义考 《桃夭》与《一个女人的三段时光》 ——中西诗歌及婚俗观念之比较 《芣苢》为歌咏劳动之作说质疑 论《邶》、《鄘》、《卫》三风 《邶风·式微》本义述评 《邶风·旄丘》本义述评 《鄘风·相鼠》为民间诗质疑 许穆夫人和她的《载驰》 《卫风·考槃》新解 论《王风》 论《郑风》的情歌 论《齐风》 《东方未明》本义述评 论《魏风》 《魏风·葛屦》本义述评 《伐檀》题旨讨论述评 论《唐风》 论《秦风》 论《陈风》 论《桧风》和《曹风》 论《豳风》 《豳风·七月》的作者及其思想倾向 《豳风·七月》用彝族太阳历质疑 第二章 国风阅读赏析指要 国风的习用套语及其特殊含义 国风的隐语及其特殊含义 国风兴义的深层意识 《诗经》中非常见的用语及其特殊意义 国风的赏析标准与例证 第三章 雅诗研究论稿 《诗经》的雅诗 论雅诗及大小雅之区别 闻一多“《小弁》为弃妇诗”补证 《小雅·蓼莪》孝道思想的深远影响 《小雅·采绿》新解 《小雅·白华》新探 “舟人”解 《小雅·北山》“普天之下”四句解读 《大雅·生民》后稷考 第四章 颂诗研究论稿 《诗经》颂诗新论 《鲁颂》新探 《鲁颂·駉》本义考 《鲁颂·商宫》新解 论《商颂》为商诗 《商颂》逸诗七篇蠡测 也谈《商颂》之作年 再论宋人对《商颂》无重大修润 论《商颂》为商诗补证 附录 论石鼓文作年及其与《诗经》之比较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诗经风雅颂研究论稿新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启成//付星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3697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