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耶儒对谈(问题在哪里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19世纪,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进人中国,翻译《圣经》,向中国人传播基督福音。二百年来,基督教在中国广为传播,不但基督徒人数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在学术上也出现日益增强的学者队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督教研究在中国思想界竟然成为一门显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本书收录了迄今为止儒家与基督教间所进行的最全面的学术对话,主要包括:敬畏生命:朱熹与史怀哲动物观互参;孟学仁爱之本质;以“礼”救赎:从波士顿儒家看儒教耶化与耶教儒化;从多向理解与自我超越论儒耶的宗教意识、宗教对话与宗教沟通;对于儒教之为教的社会学思考等。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迄今为止儒家与基督教间所进行的最全面的学术对话。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四十余位海内外一流学者,从“生存:问题和关注”、“交流:动力和进路”、“互动:过去和未来”、“宗教、政治、社会”四个层面入手,全面、深刻地触动了牵涉耶儒关系的几乎所有关键议题,既有心灵交会,又有激烈交锋。

目录

第一部分 生存:问题和关注

儒家宗教情怀的历史表现及其特征

心安,还是理得?——从《论语》的一则语录解读儒家对道德的理解

敬畏生命:朱熹与史怀哲动物观互参

儒学与以“天”“祖”崇拜为核心的中国人宗教信仰系统的发展

明末天、儒对人世间“荼毒”问题的讨论

圣与神之间——儒学的超越观念及其实现方式

孟学仁爱之本质

生命的虚无、沉沦、悲情与觉情——当代新儒家的存在体验

敬畏之心:儒家立论与儒耶差异

第二部分 交流:动力和进路

信仰认同与宗教模式——儒耶两教的信仰认同比较

论儒耶互补的可能及机会

朱子读书法与基督教圣言诵读法的比较——儒家经典诠释的宗教学意义

以“礼”救赎:从波士顿儒家看儒教耶化与耶教儒化

第二轴心时代与耶儒关系之变迁

儒学研究的对话姿态与当代面相

论普遍之爱的可能性——儒家与基督宗教伦理观比较

从康德的至善概念到中国的自然理念信仰

公共领域中的宗教对谈、执著与互重——一个基督教的观点

第三部分 互动:过去和未来

从历史看基督教的跨文化性

内敛与超越——从起源角度看儒家伦理与基督教的不同价值取向

儒耶对话以何为本?——兼议利玛窦、何光沪关于儒教的若干论述

从多向理解与自我超越论儒耶的宗教意识、宗教对话与宗教沟通

中国哲学与神学——建构一个天地人的“关系本体论”

论“儒家的基督徒”

建构和解构:耶儒在张力中互动

第四部分 宗教、政治、社会

对于儒教之为教的社会学思考

治统与教统

朱子《家礼》之宗教意涵与礼仪之争

康有为、陈焕章与孔教会

中国伦理法与基督教精神

全球伦理与天下体系——关于人“类”未来思考范式的生成论解读

从梁潄溟的“以道德代宗教”之说看宗教对话与全球伦理

作者统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耶儒对谈(问题在哪里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秉祥//谢文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01748
开本 16开
页数 6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78
丛书名
印张 4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0
156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