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在天涯
内容
编辑推荐

《曾在天涯》为北美留学生活题材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气息,也为历史留下了真相,浪漫的异域传奇不再是作品的精神重心,而对文化品位的追求则在情节进展和形象完成的过程中强烈地凸现。小说对爱情心理的表现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它表明了什么才是纯文学的爱情小说。男女主人公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表现得丝丝入扣,作者在一个长篇中实现了张爱玲式的心灵细腻性。

内容推荐

在遥远的北美异国,高力伟走过了一段难忘的人生旅程,灵魂的漂泊比躯体的漂泊更令他刻骨铭心。

阎真以他特有的相关素细腻的文笔,逼真地描写了一代留学生的内心痛苦和窘挞处境。无论你俩有没有那样的经历,《曾在天涯》的故事都会使你感到震撼,或许还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试读章节

多少年来,我总忍不住想象自己将在某一个遥远的晴朗早晨告别这个世界,这种想象那一年在多伦多一个冬日的黎明出其不意地袭击了我以后,就再也无法摆脱。

这想象这些年来折磨得我好苦。在那个晴朗早晨我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模糊多日的意识突然清醒,清醒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回光返照是这个生命的最后挣扎。周围站着人,神色凝重地注视着我注视着这个无法逆转的事变。我似乎听见有人说“醒过来了”就再也听不见什么。隔着人的肩膀我从眼缝中看见倒吊着的输液瓶在微微晃动,瓶中的药液在阳光中幻现出一个亮晶晶的斑点。我仿佛记起护士穿着白衣带着白帽给我打过吊针。冬日的阳光照到我的脸上,我感到了温和的灼热。我知道这是生命的最后感受。我想对周围的人说,太阳在明天、明年、一万年以后仍然是这样灿然照耀,能够行走在这阳光下是多么巨大的幸福多么领受不起的命运恩泽,可嘴唇嚅动着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有人俯下身子想听清我最后的话,却挡住了阳光,在我眼前投下一片阴影。一种丝丝的凉意在我身体中慢慢扩散,我明白这是死神在最后逼近。这时我忽然想到世界上最重大的变化最重要的事件原来就是生命的悄然移动,逐渐泛开的凉意使我清晰地意识到了生命移动的这每一寸。我知道自己在时间中消逝,它正迅速离我而去。太多的人生遗憾只好带到那并不存在的世界里去了,对一个无神论者来说甚至连天国虚幻的安慰也不存在。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我莫名其妙地想起几十年前我进小学的那一天,母亲脱下我的开裆裤给我换上了新的裤子,说:“一辈子再也不穿开裆裤了。”她当时的神态我记得真切,这种记忆一辈子都陪伴着我。一辈子原来就是如此而已。多少年来一直在心里想,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天,有什么一辈子不敢讲的话都讲出来。这一天到来了却又觉得没有什么可讲的了。在这一瞬间,岁月纷然退却,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却又缥缈如烟,那所有的焦虑、痛苦、希望、失望、抗争,那一切的意义都模糊不清了。在明天,也许就在今天,我将化为烟囱里缓缓飘出的一缕青烟,和我这一生无数次看见过的青烟毫无差别。或者被埋人那没有尽头的寂静墓穴的黑暗深处,就像我曾在那遥远的天涯看到过的无数墓穴一样。这样想着我又感到了从人缝中透过来的最后一丝阳光,四肢的凉意带着轻微的轰鸣均匀地向心脏聚拢,这是自己一生中最明确地意识到心脏的存在。血在加快冷却……然后,心脏轰的一声,头一偏,嘴角扯下了生命最后的微笑。

在那个冬日的黎明我想象着这些,全身冰冷;我试图中途停止这恐怖的想象,然而却不能。没有什么比意识到生命只是一个暂时存在更能给人一种冷漠的提醒,特别是当这意识无限的透明。我不能对自己说这只是一种幻觉,我知道这个日子迟早会要到来,我那么清晰地意识到生命在无尽的时间之流中只是那么迅速的一瞬,它与这个永恒世界的共同存在只是一次偶然的邂逅。好多次我在旷野上疯跑想摆脱这种想象,然而却不能。这些年来被它纠缠着,我觉得一切人生挣扎都是徒然都是没有意义,对于最后意义的追问也总是被证明了没有最后的意义。但是,就在昨天晚上做了那个梦以后,鬼使神差似的,终于我下了决心要来写点什么。我当时明确意识到了这是这个生命的一次挣扎,挣扎的唯一意义就是不挣扎更没有意义,它至少给这个生命的存在一个暂时的渺小证明。

昨晚我半夜从一片迷茫的梦境中苏醒。在沉重的朦胧中,意识深处有个闪亮的光点提醒着,我已经脱离了梦境。光点拼命地跳跃着,想驱散沉沉睡意,弄清楚自己现在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仿佛记得自己已经回到了中国。怎么现在又还是在多伦多呢?我费力地将眼睛睁了一下,眼前一片漆黑。我不知道这种朦胧的状态持续了多久,感到这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长久的昏睡中那闪亮的光点逐渐扩大,终于我能够移动一只手,用力地往床头一拍。“啪”的一声钝响,我马上整个儿地清醒过来。我的手拍到了床头的装饰板上,随着响声我似乎看到了那淡绿的颜色。我总算确定了,现在,我是在中国,躺在职工宿舍我自己那间房子里。我马上想起自己是怎样回到了中国,这时宿舍里的陈设、房门的方向、床和窗的位置,都浮现在我心中。我感到了惘然若失的轻松。

P1-2

书评(媒体评论)

《曾在天涯》为北美留学生活题材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气息,也为历史留下了真相。浪漫的异域传奇不再是作品的精神重心,而对文化品位的追求则在情节进展和形象完成的过程中强烈地凸现。

——《人民日报》

小说对爱情的心理表现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它表明了什么才是爱情小说。男女主人公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表现得丝丝入扣,作者在一个长篇中实现了张爱玲式的心理细腻性。

——《书屋》

这是一次自我生命眺望的情感经历,表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在价值悬崖上的挣扎,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失败记录。这就是为什么小说自始至终都充溢着一种悲凉的情绪基调。

——《文艺报》

小说触及了生命无可逃遁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对知识分子来说尤为痛切。只有人才能意识到时空,而对时空无限性的意识,是人的幸运,又是人的悲哀。

——《中华读书报》

这部小说在精神深度和艺术气质双重意义上,都使世纪之交的海外题材作品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中国文化报》

《白雪红尘》(《曾在天涯》海外版书名)在全球网络上流传,不少评论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反映当代中国人海外生活最具精神深度的作品。

——【美】《星岛日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在天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阎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82933
开本 16开
页数 3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6
出版时间 1996-07-01
首版时间 1996-07-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