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冶萍公司与中国近代钢铁技术移植/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将汉冶萍公司视为早期重要的技术移植载体和执行者,阐释汉冶萍公司引进、消化和吸收西方技术的历程,探讨中国第一代本土矿冶工程师在近代钢铁技术发展中的角色,描绘汉冶萍公司技术本土化的图景,研究汉冶萍公司对早期钢铁技术工人的培养和钢轨制造标准的制定,分析汉冶萍公司的技术移植与中国近代钢铁技术体系构建的关系。作者强调,汉冶萍公司后期的失败表明近代中国尚未形成一种能使本土钢铁技术持续自我发展的环境和机制,这是制约汉冶萍公司技术移植及其影响的重要原因。

内容推荐

汉冶萍公司作为近代中国第一家煤铁联合企业,是中国近代钢铁技术史研究无法绕开的对象。本书系统回顾汉冶萍公司进行大规模西方钢铁技术移植的历史过程,包括对设备的引进和改造,中国首批钢铁工程师、技术工人的培养及其作用,中国首部钢轨技术标准的难产等史实进行挖掘和研究,并深入探讨汉冶萍公司对中国近代钢铁技术体系的构建所产生的影响。本书通过解读以汉冶萍公司为核心的近代大规模移植西方钢铁技术的历史,旨在展现中国近代钢铁技术体系创立与发展的历史特征,以及中国近代钢铁技术的传统与变迁。

本书适合历史、工业考古等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科技史、中国近现代史、工业遗产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爱好者参考阅读。

目录

总序/柯俊 梅建军

序言/张柏春

引言

第一章 导论:从“汉冶萍"研究到技术史

 第一节 中国近现代钢铁技术史研究

 第二节 “汉冶萍”研究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19世纪末中国的钢铁技术与社会

 第一节 19世纪末中国土法钢铁冶炼及其衰变

 第二节 中国社会对西方钢铁技术的初识

第三章 汉冶萍公司的设备引进与投产

 第一节 汉阳铁厂第一批设备的购置和建设(1889~1893)

 第二节 汉阳铁厂投产前后(1893~1904)

 第三节 汉阳铁厂的技术改造和二期设备的引进(1904~1908)

 第四节 汉冶萍公司钢铁生产之技术经济状况(1908~1925)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汉冶萍公司技术能力的本土化进程

 第一节 工程师的本土化

 第二节 本土技术工人的培养

 第三节 钢轨制造标准的制定

第五章 汉冶萍公司技术移植与近代钢铁技术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汉冶萍公司技术移植活动的特点

 第二节 汉冶萍公司与近代钢铁技术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近代钢铁技术移植进程中的技术与社会

 第一节 土法与新式钢铁:不同的技术,不同的社会系统

 第二节 中国近代钢铁技术移植与社会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几点未尽的思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A 郭慕孙院士访谈录

附录B 萍乡煤矿总矿师Gustav Leinung(赖伦)之聘任合同

附录C 汉阳铁厂总工程师Eugene Ruppert(吕柏)之聘任合同

附录D 汉冶萍公司聘请最高顾问工程师(大岛道太郎)合同

附录E 汉冶萍公司高炉一览

附录F 萍乡煤矿大洗煤台系统

附录G 萍乡煤矿西式炼焦炉结构图

附录H 图清单

附录I 表清单

人名索引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冶萍公司与中国近代钢铁技术移植/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一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296313
开本 16开
页数 1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26.31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7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