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了七个好看且值得典藏的中篇小说,它们无论从作者年龄分布、知名度、作品题材、趣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涵盖了老作家与新面孔、京味与海派、乡村与城市、情感与悬案等不同作家和题材的作品。它们是从2009年近千部中篇小说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是年度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图书 | 中国文学中篇小说排行榜(2009)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精选了七个好看且值得典藏的中篇小说,它们无论从作者年龄分布、知名度、作品题材、趣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涵盖了老作家与新面孔、京味与海派、乡村与城市、情感与悬案等不同作家和题材的作品。它们是从2009年近千部中篇小说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是年度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内容推荐 回顾2009年的中篇小说,它们共同的特点富有文学的想象力。想象力可以体现在情节的发展、形式的运筹、语言的锤炼,甚至于一个词语和另一个词语之间的遭遇都是想象力释放的火花,而从根本上来说想象力是细节的充盈和整体的深度,好的小说应该是想象力的结晶。在这方面,本书中的小说是年度作品中的佼佼者。在呈现故事之外,这些作品还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思想的深度空间,它们都企图以具象来阐释形而上的思考,都富有叙述的责任感和深度意识。希望未来的文学创作能够直面自身的匮乏,开创出更令人惊叹的新局面——站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结尾,回顾世纪初的文学。 目录 大登殿 鬼魅丹青 琴断口 赶马的老三 沙漠的秘密 逆时针 叶小灵病史 试读章节 母亲的洞房花烛夜被她自己搅得一塌糊涂,她将房内一切可以破坏的摆设都弄了个稀巴烂,那闺中女儿的春梦也随着瓶盏的破裂化作了乱糟糟的碎片,四处飞溅,响亮而震撼。无畏、不吝、不屈、刚强,暴怒的母亲充分展示了她北京朝阳门外南营房旗兵后代的气势,这种无羁的活力是她进入的这家人所没有的,她的举动打乱了这家原本的秩序,一切都变得无章可循。史学家们常说,游牧民族对中原政权的入侵,为木僵的中原文化增添了活力,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我也常说,母亲嫁人叶赫那拉家族,如同在一潭沉闷的死水中扔进了一块石头,一石激起千层浪,洞房花烛夜的鸣响不过是个简单序曲,好戏还在后头。天潢贵胄的叶赫家族早已脱离了当年与爱新觉罗们,与大明官兵们战斗的孔武骁勇,那些个浴血奋战,那些个勇猛追杀,早已成了远年故事,如同父亲屋内挂着的那口鱼皮套宝剑,内里锈蚀殆尽,空有个华丽皮囊罢了。叶赫家人关二百年,在京城这片繁华温柔之乡瘫软融化,向着规矩化、程式化、贵族化、完美化靠拢,有着百年不变的生活秩序和套路,有着锦衣玉食的富贵荣华,一旦面对母亲这荒腔走板的突发事件,面对这不管不顾的疯闹,全家上下几十口,人仰马翻,竟无一人拿得出主意,无一人能出面劝阻。这种懦弱性情,至今还影响着这个家族的子弟们,安于现状,与世无争,不仆妾色以求荣,不效犬马以求禄,永远地不开口求人,永远地大量能容,成了别一路人物。 母亲姓陈,娘家穷,父母早亡,她要抚养兄弟,三十岁才嫁,媒人是刘春霖,中间搭桥的是她的表舅钮七爷,代表他们陈家出面的就是她初中刚肄业的兄弟,叫陈锡元。陈锡元连话也说不利落,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大男孩。娶亲前说好是作为填房的,叶四爷(我父亲)的嫡福晋瓜尔佳氏六年前病故,留下几个儿女,中馈空虚,没有当事的主母,由父亲好友兼同窗刘春霖出面,托母亲的表舅来说合,想促成这桩婚事。老大未嫁的母亲在那个时代给人当继室是一条唯一的出路,北京城虽大,也没有哪个老爷们儿三四十了还作为光棍晃荡着,还在冥冥中等着谁。父亲比母亲大了十八岁,母亲本已很不满意,谁知洞房之中,帐幔垂下之际,新郎又坦言相告,西院月亮门内还住着一位叫做芸芳的张氏夫人,且言,张氏夫人已经为叶家生养了七个儿女,再加上瓜尔佳留下来的,一共是…… 任何一个新娘在此刻也不能平静相对了,母亲一扫欲做妇人的羞涩,立时柳眉倒竖,杏眼圆睁,二话没说,一伸腿,把那只“兔子”(父亲是属兔的,土命,蟾宫之兔)蹬到桌底下去了,继而是一场恶战,喊叫哭闹,撕咬抠抓,蹬踹摔砸,奏出了一曲别样的婚姻交响曲。 几十年后我跟我的儿子谈及这一幕的时候,我的儿予说,我的姥爷哪里会是蟾宫之兔,一定是那只叫做罗杰的流氓兔,这样的事除了罗杰,别个谁也干不出来。所谓的罗杰就是美国动画片里那只穿着背带裤,龇牙咧嘴啃胡萝卜,多嘴多舌多诡计的兔子,这样的形象与我的父亲相去甚远,我的父亲实则是个毫无心计,满腹经纶又永远快乐的北京大爷,懂礼仪,循规矩,尚艺术,爱美食,无忧的生活造就了他无忧的性情,正如他对死的选择也是充满着快乐,没有痛苦的。 用我儿子的理解,也就是中国现代青年的理解,我的母亲是处于“二奶”的境地,即被我的父亲冠冕堂皇地“包养”了,跟现今给二奶另选异地另购别墅的款爷们不同,我的母亲是被包进叶家院内,跟尚在的大奶包在了一起,用他的话说是一个白菜心里包了俩虫子。 给人做小,别说我的母亲,我也是不能接受的,我母亲,一个贤淑勤快的女子,一个心劲儿高傲的美人,在闺中含辛茹苦几十年,却落了个当小老婆的结局,让人岂能心甘!闹是必然的,我当时若在,也一定会撺掇她闹! “万鼓雷殷地,千骑火生风”,方寸之地的战斗不异于沙场上的万马千军,穷人家的女子豁得出去! 一个“豁得出去”注定了母亲以后在叶家的角色,但凡有什么为难的事,一定是由母亲出面,像是日本宪兵队上我们家“检查”,也得母亲在前院抵挡,我父亲只能是在西院侧着耳朵听动静,那位真正的抗日革命者,我的三姐,早溜得没了影儿。我在外头受了气,一定也是往家跑,搬我妈出去跟人家论理较真儿,我父亲连大声说话也不会,什么事到他那儿,都是“算了罢”。 问题是母亲在洞房那样闹,能闹出怎样一种结果? 母亲调侃地跟我说她那天的大打出手,全是瞎胡踢腾。我想,这就好比国家武术队的教练跟街上的泼妇纠缠到了一块儿,任你有天大的能耐,对方不接招,没辙。母亲说那天闹到半夜才发现洞房里只剩了她一个人,满地满床的“辉煌战果”是各种碎片的狼藉,只有桌面上那盏红纱灯还在灼灼地坚韧不拔地亮着,对她是一种蔑视,更像是一种嘲笑。母亲冲动地朝着纱灯扫过去,在触到灯罩的那一刻又犹豫了,灭了这盏灯,房间内将是漆黑一片,现如今能陪伴她的只有这盏灯了。那只“蟾宫之兔”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踪影。 母亲的念头只有一个——马上回娘家去! 想着门是锁着的,出乎预料,轻轻一推,竟然开了,母亲想,敢情是“兔子”在逃窜时忘记了锁门。其实母亲错了,是父亲压根就没想过要锁门,蟾宫里的兔子,哪见过这轰烈阵势,哪有过锁人的念头,倒是后来就范了的母亲在叶家用锁锁过无数的人,包括她的子女,当然也包括我。 母亲出了洞房,才发现屋外是个不小的院落,游廊外两棵树,干枯的枝子让人分不清眉眼,甬道上一个硕大的陶鱼缸,墩在石头座上围着草帘子,往里瞅冻着一缸冰,看不见鱼儿,盛满一缸月影。院内无人,也不见任何灯亮儿,也就是说,刚才她在屋内吵闹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在折腾,白费了许多工夫! 一只脏兮兮的小黄猫不知从哪儿窜出来,在母亲的脚下缠绕,用脊背在母亲的腿上蹭,把母亲的心弄得一片温柔。母亲蹲下来摩挲那细软的毛儿,眼里竟生出许多湿润。也就是这只小黄猫,日后成了母亲的钟爱,同吃同睡,亲闺女般地养着,后代繁茂无比,绵延不绝,一直到她老人家去世,黄猫的子孙们还房上房下,前院后院地寻觅,不肯离去。 母亲后悔进门的时候没有记清来路,以致半夜三更在这陌生宅院里举步维艰,眼前深深的庭院非她的娘家能比,在娘家,她站在房门口一眼就能望见大街门,现在呢,满眼是房满眼是树,该朝哪儿走呢? 穿过一道院,沿着青砖铺就的小径来到一处宽展的园子,园里枝影婆娑,假山绰绰,月光下的三间花厅里有人在吹箫,箫声悠悠扬扬时断时续,显然是在练习。母亲想,这家人也是怪,夜半还有人吹笛子,难道他就不困?如果当时母亲知道练习吹箫的是父亲最小的儿子,是文弱顺良的老七,怕是一件皮袄,一碗热乎乎的粳米粥早送过去了。事实证明,后来老七和母亲的关系最好,跟我的关系也最铁,没有“文弱”的老七,几十年后父母那比较难缠的丧事便无人张罗,这个家中,只有言语不多的老七和我充当了孝子角色,其他几位爷压根就没指望上,没添乱就是万幸了。 这里显然不是大门,母亲赶紧往回折,七转八转又转到洞房门口,往里看,那盏灯还亮着,一切如她离开时的模样,凭着感觉又往南转,穿过一个夹道,过了一座垂花门,母亲终于看到了一排南房东边那座厚重的街门,三步两步,过去就拔门闩。母亲想得简单,只要开了这扇门,顺着胡同往东就是东直门,再沿着护城河朝南,一顿饭工夫就到了朝阳门。到了朝阳门就算到了家,朝外的每一个墙根每一个拐角她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到了南营房就如同鱼儿回到了大海,叶家人再想把她弄回来是根本不可能的。 P1-4 序言 中短篇小说大多发在纯文学期刊上,而纯文学期刊的读者是很小众化的,每年出版市场上的文学类畅销书的文体又多是长篇小说,因而读者能够接触到的中短篇小说少之又少。这些作品自生自灭,或者只在纯文学的圈子传播,很难进入更多读者的视野,这实在是文学资源的浪费。这样说是因为,中国每年都会出现不少质量上乘的中短篇小说,它们就思想深度、艺术容量来说往往并不亚于一部长篇。而更重要的,这些中短篇小说在好看的故事之外,还呈现中国文学的新动向,孕育文学的新生力量。作家们借助这种精短的文体进行具有先锋意义的尝试,表达自己最新的思考和发现,因而中短篇小说能够代表中国文学一部分的创新能力和思想力,也能够引领新的文学思潮或现象。另外,多数文学新人也是从中短篇文体起步的,他们承载着未来中国文学的可能性。未来中国文学能够走多远?看看这些年轻作者在起点上展现出的天赋和抱负,也便心里有数了。 我们在本书中精选了七个好看且值得典藏的中篇小说,它们无论从作者年龄分布、知名度、作品题材、趣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涵盖了老作家与新面孔、京味与海派、乡村与城市、情感与悬案等不同作家和题材的作品。它们是从2009年近千部中篇小说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是年度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老作家如叶广芩的“京剧”小说系列继续保持较高水准。所谓京剧系列小说,是指叶广芩以京剧名做小说名,同时小说中也巧妙运用该同名京剧的典故和内涵。这些小说都是对清末以来社会历史及皇族后裔人生境遇的书写,其笔墨老道辛辣,文字耐读,且见境界,京腔京韵圆熟悦耳,是老北京的一幅“浮世绘”,描摹人性在历史巨变中的千姿百态。叶广芩对历史的态度看似逍遥,但她的小说细读之下却并非如此,她写的虽是民间散逸的历史,却格外分明地照见了大历史的细部和全貌;她在笔端时时流露出的挪揄、幽默、调侃,正是一种鲜明的历史态度,在这背后,善恶美丑都自有公论。2009年,她的《大登殿》、《三岔口》、《小放牛》等都沿袭了“京剧”系列的风格,平淡中包蕴历史沧桑,机警风趣中透出暖意和抚慰。《大登殿》写两代女性的故事,老一辈女性为了挣一点做人的尊严,舍生忘死;现在的女子为了好的物质生活则飞蛾扑火,两代女人的气节和心路在小说中既是对比,也是对女性百年来性别历史的梳理。值得注意的是,叶广芩的“京剧”系列小说几乎篇篇保持了高水准,对于中国当下文学,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文本。 另一位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作家韩少功,在2009年的中篇小说代表作是《赶马的老三》。小说以传统的塑造典型人物的写实手法写了一个非典型的村官,语言幽默有趣,具有较强的现实批判性。主人公老三是一个村头,看似文化水平低、见识少,但却经常一语中的,道出世事的真相。他以荒诞不经的方式处理村里的纷争,却往往能够起到因势利导的效果,令人信服;他应付领导摊派的任务、上级的刁难,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却也都蒙混过关。这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当是源自于老三对民间以及官场生态的自觉认知,他的笨拙实则是一种佯装——在矛盾和强势面前,他总是采取躲避、顺从或装糊涂的态度,从不正面迎击和对抗,但是最终却能够借力使力,解决问题,这大概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智慧。小说具有强烈的批判和反讽色彩——聪明人不断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权力话语不断塑造、改写历史,但总是在这个小小村头的嘴巴中,被打回原形。在精神旨归上,此篇小说与韩少功最近几年的系列散文《山南水北》等是一致的,都是基于他早年间所倡导的“寻根文学”的民间性立场。但与其早期小说不同的是,《赶马的老三》是一篇典型的人物小说,其写法也完全去除了实验性,但作者还是借一个大智若愚的人物,有力地传达出自己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 《琴断口》是一个基于道德层面展开的故事。三个男子开车先后经过一个断桥,有死有伤,他们的命运自此之后有了大的改变。时下小说习惯于进行道德叙述,报纸网络常常见到的道德两难的故事几乎不用改编就是好的小说题材,但是能够基于道德而又高于道德的小说实在不多,作家的叙述视野并不比网友们的议论更高明些。而《断琴口》和很多进行道德追问的故事不一样的是,它最后上升到对于生命、生存本身的追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人注定只能在别人的凝视下生存吗?人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能够既享有自由的状态,又兼顾到别人的利益吗?正是因为进入到这种更有深度的人生追问,小说超越了道德叙述进入到审美境界,给人以深深的回味。 《鬼魅丹青》是一个连环套式的故事。其核心是一个女人跳楼死了,是他杀?还是自杀?一个好看的故事应该有的元素小说都具备了,比如悬念、犯罪、情爱等等,但在叙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的同时,作者也描述了形形色色的人,以及每个人的故事和命运。他们各有各的不幸,也都各自信奉某种偏执的“真理”。如为了长寿而拒绝和女人发生性关系的中医,因为不满别人有两个老婆而做假证的养鸽人,为留住丈夫而装神弄鬼的警察妻子,坚决不想结婚的碟店女店主,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面对生活的担当和尊严,都凛然不可侵犯。小说也贯穿了迟子建式的对于真善美的开掘和固守,这是面对苦难人生的一种单纯而执著的想象和憧憬。这也让《鬼魅丹青》虽然看似一个悬疑小说,却又始终浸润着抒情色彩和唯美气息。 《沙漠的秘密》写了一个难以归类的人和一种难以归类的情感,它更接近现实生活而不是虚构的典型。主人公柳静是一个别别扭扭的女人,她与周围环境总是格格不入,但在冷酷的阴谋与欺骗面前,别扭的柳静却显得那么单纯、明净。小说也揭示了一种爱恨交织的母女情,母女间既有同性之间的了解和敌视,也有刻骨铭心的爱和疼惜。作者对于女性复杂的生活状态的描写既贴心贴肺又冷静客观,对寻常人物的心灵场域有深度揭示。好的小说正是致力于发现我们心灵世界中的那些难以命名的模糊地带,并引导我们认识自己。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北北在改名“林那北”之后的凡篇作品都显示了深厚的创作功力,她凝望日常生活的视角朴实而敏锐,这是更加大气的女性写作。 2009年的中篇小说除了以上读者比较熟悉的作家之外,还有一些新面孔,如“70后”作家徐则臣、乔叶等。他们的文学创作在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提升,且频频有精品佳作问世。 徐则臣的《逆时针》写一对父母进京探望儿子一家,两代人因为生活观念不同而产生摩擦,还写了外地年轻人在北京的漂泊和奋斗。“北漂”题材是徐则臣擅长的领域,他对小人物的审视、解剖带有善意和体谅,他笔下的人物总有一个充足的自我展现的空间,因此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同情。作者对大都市的病态和症结也有深度揭示,他笔下的人物总在独自地面对整个都市,茫然无措。这些人物的行为均有合理性,尤其是《逆时针》中,没有坏人坏事,甚至连儿媳妇也都是善良的,但是他们谁也不快乐,谁都在压抑中喘息,最后被无辜地抛弃在城市中。但问题也就在这,既然都是好人,行为都是合理的,那么为什么谁都没有幸福感?是城市带来了人伦的灾难,还是人本身便宿命般地逆向于幸福,永在逆时针的方向中磕磕碰碰、作茧自缚?《逆时针》中有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悟、发现,生动的细节让一个本来平淡的故事变得精彩耐读。相比较徐则臣以前的作品,《逆时针》的叙述更加从容圆润,尤其是自然流露的幽默感和调侃,更见作者运筹文字的自信和成熟。 女作家乔叶以散文闻名,是《读者》杂志签约作家,近几年在中短篇小说上也颇有建树。《失语症》、《叶小玲病史》是她2009年的重要作品,也是年度的中篇佳作。叶小玲的病是心病,这心病也是她的梦想——能够从农村进入城市。为此她早早地养成了城市人的生活习惯,虽然这些习惯让她在乡村中显得格格不入。梦想一直照亮着她的现实,然而现实并没有依照梦想的路径前行。乔叶的小说讲究构思,常设置一个富意味的内核,并紧紧围绕这个内核展开叙述。她的小说同样心思细腻,有较鲜明的女性叙述的特点。 70后作家群的崛起值得关注。它和海外作家群、底层叙事等,都是新世纪初这十年的文学最值得书写的现象。这“崛起”并不是上个世纪90年代卫慧、棉棉式的文学事件,而是一种低调的扎扎实实的创作实绩。这些“70后”的作家们,正在确立自己的坐标系,书写自己的历史,其成就不容忽视。 回顾2009年的中篇小说,它们共同的特点富有文学的想象力。想象力可以体现在情节的发展、形式的运筹、语言的锤炼,甚至于一个词语和另一个词语之间的遭遇都是想象力释放的火花,而从根本上来说想象力是细节的充盈和整体的深度,好的小说应该是想象力的结晶。在这方面,本书中的小说是年度作品中的佼佼者。在呈现故事之外,这些作品还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思想的深度空间,它们都企图以具象来阐释形而上的思考,都富有叙述的责任感和深度意识。当然这些作品也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在艺术形式方面还缺乏进一步的探索和实验,这也是当下小说普遍存在的问题。希望未来的文学创作能够直面自身的匮乏,开创出更令人惊叹的新局面——站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结尾,回顾世纪初的文学,我们由衷地这样祈盼和祝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文学中篇小说排行榜(2009)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北京文学月刊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4249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0-03-01 |
首版时间 | 2010-03-01 |
印刷时间 | 201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