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荒野哲学与山水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立足于人类文化的后现代反思,对荒野从时空和心理的层面作生态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深入分析其审美价值,进而揭示了中国古代山水诗中深刻的荒野精神,分析了其中的荒野意象,以及其中的趣味生意,进一步阐释了“趣在荒野”的审美理想,论证了其中的情感指向与人生体验,最后以“魂归荒野”作结,倡导回归人类精神的栖息之地,反映了人们以荒野为安顿心灵和永恒体验的家园,并且揭示了荒野在现代性和全球化视野下的独特精神价值。

内容推荐

生态批评也称“文学与环境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发端于西方的一种批评派别,荒野哲学是在生态批评的学术潮流之中出现的一种理论。生态批评和荒野哲学关注文学与环境、也就是人文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这恰恰是文学艺术的根本问题。

山水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蔚为大观、十分显要的诗歌流派。如果说自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土壤的话,山水诗反映的恰恰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依相生、声气相感、血脉相通的亲密关系。

之所以要在荒野哲学和山水诗之间进行跨界研究,就是因为它们二者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是错位的,但在精神和逻辑上却是一致的。本论文在导论部分对生态批评、荒野哲学以及山水诗进行了大略的介绍和理论的辨析,提出用生态批评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得出内在于山水诗的是人类的自然属性和荒野精神这一结论。

正文部分对荒野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之上深人挖掘和细致梳理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荒野精神。这里所说的荒野,并非只是一片空间,一个自然的客体,它和中国文化史上的“自然”概念一样,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一个美学的范畴。甚至它比“自然”更自然,因为它是原生的、纯粹的、真正的自然而然。这样一种美学精神在山水诗中具体表现为荒山野水的意象世界、趣在荒野的审美理想、情近荒野的情感指向以及魂归荒野的回归主题等。

结语部分则立足于人类文化的后现代反思,指出荒野凸显、东方浮现、诗歌再生都是这一反思的精神成果;如果说哲学是乡愁、是对意义的追问和对家园的寻觅的话,那么,诗歌则为我们提供了意义之所在与归家之路途。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岑提出,从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有重大影响之时开始,为地球史上一新纪元,称为人类纪。在人类纪,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复杂和深刻,人类大规模改变地球的地质时期已经开始。在这样一个新的地质时期,反思人类历史发展的功过得失,发掘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资源,建构东西方学术交流的新格局,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文学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改善现代社会的精神生态,促进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文学艺术的当代使命与文学艺术家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文学理论研究者应该直面的现实。

于是,重振文学艺术的自然之维,建立文学艺术的生态视阈——便成为唯一的拯救之途。山水诗的生态批评告诉我们:在山水之间,在荒野之上,我们能够找到人类精神的栖息之地,找到人类家园的永恒所在。山水诗,守护着的是人们经年不变的千古诗心和荒野精神。

目录

中文摘要

导论

 第一节 生态之维:文艺批评的新尺度

 第二节 荒野哲学:生态批评的新视野

 第三节 山水之间:生态批评之于山水诗

第一章:荒野之思:荒野的三个维度及其美学价值

 第一节 荒野的三个维度

1.时间维度中的荒野概念——人类的根系

2.空间维度中的荒野概念——人类的邻居

3.心理维度中的荒野概念——人类的他者

 第二节 荒野的美学价值

1.回归和超越:精神的自由之旅

2.敬畏与亲近:情感的自然之维

3.野趣与生意:趣味的自在之美

 第三节 荒野和自然、环境、生态的区分

1.荒野和自然

2.荒野和环境

3.荒野和生态

第二章:荒山野水: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意象世界

 第一节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几个基本问题

1.界定:人与山水的相遇

2.缘起:人与山水的一体

3.流变:不绝的山水清音

 第二节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荒野意象

1.荒郊野外:地理意义上的生命家园

2.野生植物:人与大地永久的缠绵

3.野生动物:在大地上自由地奔腾游走

4.野心野性:诗人宿命中的狷狂与隐逸

 第三节 中国古代山水诗荒野意象的总体特征

1.开发荒野、回归荒野的精神困惑

2.人性与自然冥合的文化内涵

3.人世与出世的文化选择

4.回归和超越的自由精神

5.特定的时间意识

6.强烈的神话色彩

7.隐约的神性彰显

第三章:趣在荒野: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审美理想

 第一节 趣味:中国古代文论的审美生态系统

1.“趣者,生气与灵机也。”

2.“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3.“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

 第二节 山水之“趋”与山水之“趣”

1.山水令人“趋”

2.山水有趣味

 第三节 野趣与生意: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审美理想

1.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野趣与生意

2.荒野之美: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审美理想

第四章:情近荒野: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情感指向

 第一节 自然有情感

1.“天地万物之情可见”

2.“人是一根有感情的芦苇”

 第二节 诗歌有情感

1.诗性:人类与自然的本性

2.诗歌:人类与自然的言说

 第三节 荒野: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情感指向

1.敬畏与亲近

2.魂牵与梦绕

第五章:魂归荒野: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回归主题

 第一节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回归主题

 第二节 荒野: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回归指向

1.归家还是归隐?

2.身在荒野抑或心在荒野?

 第三节 回归荒野的心理动力机制

1.在世的痛苦体验

2.永恒的“乡愁”冲动

3.本源的荒野诱惑

结语 归家之途:西方当代荒野哲学与中国古代山水诗歌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荒野哲学与山水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09697
开本 32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9
14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