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史(精)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沿革与发展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中央工业试验所(1930—1949)/1

一、中央工业试验所的创建与发展(1930—1937)/2

二、抗日战争中的中央工业试验所(1938一1945)/5

三、抗战胜利后搬迁上海(1946—1949)/7

 第二节 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油脂工业研究室的组建和发展(1949—1962)/8

一、接管后的中央工业试验所的调整和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油脂工业研究室的组建(1950一1958)/8

二、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迁至北京及油脂化工研究室的成立/13

 第三节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建立和发展(1963—1978)/15

一、轻工业部日用化工科学研究所的筹建(1963—1968)/15

二、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建立与发展(1969—1978)/18

 第四节 全国科学大会后日化所的发展(1979—1984)/22

一、机构沿革/23

二、落实待遇政策,改革增强实力/25

 第五节 日化所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中的变革与发展(1985—1999)/29

一、机构沿革/29

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改善知识分子待遇/34

三、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增强自主经营能力/35

 第六节 中国日化院转制后的发展(2000—2007)/41

一、机构沿革/41

二、强化机制转变,力促企业化发展/44

第二章 科研工作与贡献

 第一节 日化工业初建时的科研工作/51

一、合成洗涤剂工业初建时期的科研工作/52

二、合成脂肪酸工业创立前的研究工作/52

 第二节 日化工业技术改造与发展时期的科研工作/53

一、配合合成洗涤剂工业快速发展的科研工作/53

二、合成脂肪酸工业建立与发展时期的科研工作/61

三、合成洗涤剂和合成脂肪酸工业“三废”治理的科研工作/65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和民用及工业用制剂全面发展时期的科研工作/65

一、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技术的研究开发/66

二、民用和工业用制剂的研究开发/71

 第四节 转制后的科研工作/71

一、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研究/72

二、工程化技术和专用设备的研究开发/73

三、应用基础研究/75

四、环保、标准等公益性的研究工作/76

第三章 分析检测与标准化

 第一节 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太原)/78

一、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太原)的建立与发展/78

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83

三、分析方法研究及其他科研项目研究工作/88

 第二节 全国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标准化中心/90

一、全国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标准化中心的建立和发展/90

二、标准化管理工作/92

 第三节 两“中心”在“十一五”期间的调整和发展/96

一、质检中心的调整和发展/96

二、标准化中心的调整与发展/96

第四章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

 第一节 日化信息机构的建立与发展/98

 第二节 日用化学工业期刊的创办与发展/100

一、日用化学工业各刊的创办与发展/101

二、日化期刊编辑委员会/105

 第三节 科技情报专题研究/111

 第四节 全国日化信息网的组建与活动/114

一、全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网的组建与发展/114

二、全国日化信息网刊/115

 第五节 积极组织和参与行业技术交流活动/115

一、三氧化硫磺化、喷粉设备引进技术交流会/115

二、油脂原料洗涤用品国际学术研讨会/116

三、油脂深加工技术交流会/116

四、化妆品技术交流与原料、设备、产品包装展销洽谈会/116

 第六节 图书馆与馆际协作组/117

一、图书馆及藏书/117

二、图书馆馆际协作组/117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确立与建设/119

一、工程中心的确立/119

二、工程中心的基建工程/120

三、工程中心装置的配置和建立/120

 第二节 工程中心的管理运行机制/121

 第三节 工程化研究内容与技术转移/123

一、工程化的研究内容/123

二、工程化技术成果的转移与扩散/124

第六章 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第一节 国际合作项目及进展/126

一、联合国项目初期目标/126

二、申请背景和理由/126

三、活动内容/127

四、执行情况/127

 第二节 出国和赴中国港台考察学习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28

 第三节 国外及中国港台学者、代表团访问日化所概况/132

 第四节 组织国际会议及国内会议进行交流/136

一、国际会议/136

二、国内会议/136

第七章 职工队伍发展与人才培养

 第一节 队伍整体状况/138

一、综合研究所时期(1930.7—1963.6)/138

二、独立和专业化的中国日化院的成立与发展(1963.6—2007.12)/140

 第二节 职工教育与培养/148

 第三节 学位及研究生培养/151

 第四节 职称晋升、聘任与奖励/155

第八章 固定资产与经济效益

 第一节 固定资产/158

一、固定资产变化情况/158

二、固定资产统计表(1999—2007.12)/159

 第二节 拨款制度改革与经济效益/162

第九章 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章 中国日化院未来发展与展望

 第一节 日化院在行业发展中的定位/173

 第二节 日化院未来10年的发展总规划/173

 第三节 日化院至2015年发展总目标/175

 第四节 日化院今后重点研发领域(或主体)/175

 第五节 日化院未来发展可依托的重点与关键平台/178

 第六节 日化院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的构建/180

 第七节 共同开创中国日化院美好远景/182

 附录1 研究所(院)各个时期机构设置干部任职框图/184

 附录2 1966年至2007年承担的国家、部和省下达的科学研究项目一览表/206

 附录3 科研成果获奖项目一览表/212

 附录4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历年专利成果一览表/215

 附录5 日化所(院)起草或参与起草国家和行业标准项目表/217

 附录6 著作、译著和研究生公开发表的论文/225

 附录8 中国日化所(院)历任行政领导一览表/232

 附录9 中国日化所(院)历任党支部、党总支、党委领导一览表/234

 附录10 中国日化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含相当职称)名录/235

 附录11 日化所(院)历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生/237

 附录12 中国日化院2007年底在职人员名单/240

 附录13 中国日化院2007年底在册离、退休人员名单/241

 附录14 1963年6月至2007年底曾在日化所(院)工作过的职工名单/242

 附录15 油脂工业研究室各时期技术人员名单/245

编辑推荐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是由民国时期“中央工业试验所”的油脂试验室延续发展起来的,鉴于该所在我国工业科技研究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本书中简要概述了中央工业试验所的创建、机构沿革、战时变迁和工作宗旨等,但其科研成果则主要简述了与日化有关的内容。

本书的编写包括了1930年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沿革与发展,重点阐述了1969年至2007年的发展与壮大。全书由文字叙述、图、表、照片和附录几部分组成,以力求客观、概括、系统、直观地反映本院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在文字叙述中,除中国日化研究院的总体沿革与发展、科研工作与贡献、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职工队伍与人才培养、固定资产、精神文明等分别以第一、二、六、七、八、九章总述外,检测、标准、信息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则以专章陈述,而附设于本院的多个国家和行业专设机构,则在相关章节中记述。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沿革与发展、科研工作与贡献、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职工队伍与人才培养、固定资产、精神文明等内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史(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万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65227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18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化学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1.1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26.7-242.251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90
218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