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讲述隋唐(下)/中国往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杨坚创隋,杨广弑父,杨谅、杨广兄弟攻杀,开凿运河,隋三讨高丽,炀帝三游江都,隋末最大的起义,李渊建唐,李世民伐河东,贞观君臣论治乱……本书拣选了我国隋唐时期最具重要性和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介绍内容,供广大历史爱好者作通俗读物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是通俗历史读物“中国往事”中的其中一本。它拣选了我国隋朝时期以及唐朝初期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讲述内容。虽然只是通俗读物,但讲述的内容绝对真实,甚至动人心魄。杨广弑父,开凿运河,隋末最大的起义,李世民伐河东……尽在其中。

目录

他开创短命大隋——杨坚创隋

隋文帝革新手册——开皇新政

伪君子挑落真太子——文帝易太子

一代名相的陨落轨迹——文帝弃高颊

那一刻,鲜血迸溅屏风—一杨广弑父

觊觎之望下扭曲的亲情——杨谅、杨广兄弟攻杀

南北变通途,不仁而有功——开凿运河

征服与扩张——炀帝西征

欲望与现实的距离——隋三讨高丽

浪荡天子巡游无度——炀帝三游江都

瓦岗寨与瓦岗军——隋末最大的起义

高鸡泊落草为“寇”——窦建德起义

末世王朝的连环杀戮案——江都政变

定鼎关中的总指挥——李渊建唐

黄河为界岂甘心——李世民伐河东

非不谋也,时不至也——李渊攻取洛阳

打蛇打七寸——一战收河朔

水涨船高,兵贵神速——李靖妙计下江陵

缴枪不杀,优待俘虏——魏征献策平山东

玄武门刻录道德的伤痕——兄弟相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君臣论治乱

不可复制的君臣佳话——太宗纳谏

选贤任能,治国之要——太宗知人善任

试读章节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周武帝灭掉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但周武帝未及收拾残局,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继位的周宣帝荒淫残暴,实施严刑酷法,强征劳役大兴土木,滥杀宗室与大臣,使社会各种矛盾严重激化。所以,隋文帝杨坚成功地取代北周,建立隋朝以后,面临的是一个矛盾重重、百废待兴的局面。他即位以后,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是改革官制。北周的官制有复古的倾向,模仿《周礼》设置六官。开皇元年(581年)二月,少内史崔仲方向隋文帝建议废除周六官,恢复汉、魏旧制,被隋文帝采纳。中央设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三师无具体职责,不置官府,没有属官,只授予德高望重的大臣,有时与皇帝论学聊天而已。三公设置官府,配备僚属,地位很高,也可以参议国家大事,但因规定“无其人则阙”,所以实际上也是形同虚设。秘书省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术、事务机关,内侍省由宦官组成。因此,中央最高政权机关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三省各有分工,互相牵制。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长官是内史监和内史令,各一人;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是纳言二人;尚书省是执行机关,事无不总,长官是尚书令及左、右仆射各一人。三省长官共为宰相。由于宰相人数众多,加之各有分工,互相牵制,它起到了两个方面作用,一方面决策过程趋向科学化,而且达到了集思广益之目的;另一方面,相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控制,避免了宰相的专权,防止了宰相篡权之事在隋朝重演,使皇权得到了加强。尚书省下分设吏、礼、兵、都官、度支、工等六部。开皇三年(583年),又改都官为刑部,度支为民部。各部设尚书一人,总管部务。六部尚书与尚书令及左、右仆射共称为八座。吏部负责官吏的选拔、考核、迁转等;礼部负责朝仪、祭祀、礼宾;兵部负责军政;刑部负责司法;民部负责户籍财政;工部掌管营建工程。

五省之外,又有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长官是御史大夫;掌管天下水利、渡口、船桥的都水台,长官是都水使者;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十一寺,分管各项事务,国子寺的长官是国子祭酒,将作寺的长官是将作大匠,其他九寺的长官为卿。又置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左右领左右、左右监门、左右领军等十二府,各设大将军一人,分领内外军宿卫。

以上各部门及其职称并非隋代首创,例如三省六部,在隋朝以前就已出现,但职权界限和名称都不大稳定,隋文帝是把三省六部作为一种体制加以确立,并且奠定了唐、宋官制的基础,而六部制,则一直沿袭到清末。

其次是简化地方行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两级制,但从东汉开始,地方行政形成了州、郡、县三级政权,到南北朝后期,州郡数目特别多,例如北周末年,有二百一十一个州,五百零八个郡,县的数目就更多了。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大的结果是办事效率差;人民的负担也重。开皇三年,河南道兵部尚书杨尚希针对这一情况,向隋文帝上表说:“如今郡县的数目比古时候多出好几倍,有的地方方圆不到百里,数县并置,还有的两个郡管辖的民户加在一起尚不足一千。民少官多,就像十只羊有九个牧人一样。官僚人众使支出日益增多,吏卒倍增使租调年年减少。清干良才本来就很稀少,郡县所需数万官员到哪里去寻觅?所以应该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既可节省国家的财政支出,又可优化地方官员。”太子少保苏威也建议废郡。于是这一年的十二月,隋文帝正式下令废除郡一级行政,五百多个郡被撤销,同时还裁撤了一批小州小县。这样,变六百余年的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减少了很多官吏,提高了办事效率,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便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第三是改革官吏的选拔、任用制度。隋文帝尽管没有明确废除九品中正制,但这一制度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开皇七年(587年)正月,下令诸州每年举荐三名贡士。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又下诏令五品以上京官以及各州总管、刺史,“以志行修瑾,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文帝选拔官吏方法的改革,为科举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在当时,依魏晋以来之遗风,据门第高低选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旦发现,隋文帝即予以惩治。如代理吏部尚书卢恺在选用官吏时,讲求门第而不按照才能,竟被隋文帝撤职查办。

在地方中下级官员的任用方面,隋文帝还废除了州郡辟举制。自汉朝以来,州、郡、县的长官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另外,地方长官的几个主要副手也由中央政府委派,其他的僚佐则全由地方官在本地任意选用,所以,地方政权多被当地的大姓豪强所把持。隋文帝将地方官自辟僚佐的权力收归中央,较高的官员由吏部尚书负责选用,下级官员由吏部侍郎负责选用,凡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中央实行任免。开皇五年(585年)二月,隋文帝做出规定,各州刺史及长史、司马每年岁末朝集京师,由吏部对其政绩进行考核,予以黜陟。以后又规定,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不得连任,而且仕人不得在本地做官,以防枉法徇私。

第四是减轻刑罚,制定《开皇律》。开皇元年,隋文帝夺取政权以后,命令尚书左仆射高颎、上柱国郑译、杨素,大理少卿常明,刑部侍郎韩浚,比部侍郎李谔,兼考功侍郎柳雄亮,率更令裴政等人全面系统地修订法律。裴政熟习历朝典故,当时参加修订法律的十余人中,凡有疑难问题都向他请教,高下取舍也多由他裁决。所以,裴政在修律的十余人中地位虽不算高,其实是核心人物。十月十二日(戊子),新律修成,颁布实行。新律的基本精神是“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废除了前代枭首、辗裂、孥戮、鞭刑、宫刑等酷法,和谋叛罪以下的收族之罪。隋文帝在颁布新律的同时还规定,百姓如有冤屈者,可以逐级上诉,若上诉至尚书省仍不予受理,可诣阙敲响登闻鼓,直接向皇帝申诉。对死刑尤为慎重,后来做出规定,诸州所判死罪,不得立即执行,须移送大理寺复核,然后上报刑部批准。执行死刑时,需上奏三次,方可行刑,以防止冤案发生。

开皇三年年末,隋文帝阅览刑部上奏,发现当年定罪的案件数目达一万,认为这是法律过于严密所致。于是命令苏威和秘书监牛弘等人对刑律加以改定,除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罪、杖罪等千余条,删繁就简,定留五百条,编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等十二篇,这就是隋《开皇律》的定本。《开皇律》被史家誉为“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对后世影响很大,著名的《唐律》就是在《开皇律》的基础上修订的。所以《开皇律》尽管早已失传,但它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P7-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讲述隋唐(下)/中国往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连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041218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9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0.9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0
167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