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人人想看,但并非人人看得明白,白话正说历史上非议最多的畅销经典,最精彩的演绎,书里书外最值得期待的传奇故事,似曾相识、光怪陆离,疑似你我的男女众生相。
本书用轻松的笔调向读者介绍《金瓶梅》,包括它的产生、传播、影响,也包括内容、形式、语言等等。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材料和诸多新观点、新感觉、引领读者一步迈入《金瓶梅》世界。
图书 | 解码金瓶梅/悦读古典名著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禁书人人想看,但并非人人看得明白,白话正说历史上非议最多的畅销经典,最精彩的演绎,书里书外最值得期待的传奇故事,似曾相识、光怪陆离,疑似你我的男女众生相。 本书用轻松的笔调向读者介绍《金瓶梅》,包括它的产生、传播、影响,也包括内容、形式、语言等等。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材料和诸多新观点、新感觉、引领读者一步迈入《金瓶梅》世界。 内容推荐 《解码金瓶梅》为“悦读古典名著”书系之一。《金瓶梅》被誉为四大奇书之首。因其“奇”,故而历来毁誉参半。《金瓶梅》也因此较之其他古典名著,成为最不为人所知的作品。《解码金瓶梅》即旨在揭去这一层面纱,共辟八章着意于《金瓶梅》之缘起、饮食、宗教、语言、性文化、作者之谜等角度,向读者展现《金瓶梅》里热闹的市井生活,解读这纷繁背后的悲欢离合。 作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多年,对于其所钟情的《金瓶梅》更有独到见解。 目录 第一集 第一奇书的诞生 《金瓶梅》缘起谋杀? 谁是兰陵笑笑生? 缘何叫做《金瓶梅》? 任人评说《金瓶梅》 第二集 晚明社会众生相 从金钱宣言看金钱世界 从淫乱生活看淫乱社会 从丑陋男女看丑陋人性 第三集 潘金莲——让人欢喜让人忧 卑贱出身 风情月意的貌 髻·汗巾·香袋儿 多技傍身为争宠 披着狼皮的羊 被稀释的悲剧 第四集 说出来的秘密 私密之事大暴露 大家来出删节本 隐秘之处见人性 上行下效成颓风 第五集 那些人,那些事 无法救赎的李瓶儿 生如夏花的宋惠莲 第六集 说的比唱的好听 精彩口语大荟萃 吹起语言的集结号 第七集 人间烟火话饮食 茶水饮料中的乾坤 小食大观园研 暴发户的盛宴 第八集 走进世俗的宗教 情色世界里的僧侣 众神喧哗的门庭 市井中的养生送死 后记 试读章节 《金瓶梅》的故事源起《水浒传》的第23章,从武松打虎写起,引出武大郎以及他的妻子潘金莲。因为武大郎长得猥琐,潘金莲看上了她的小叔——身材凛凛、相貌堂堂的武松,却被武松严词拒绝。一天,潘金莲在收帘子的时候,失手将叉竿打在路过的西门庆头上。四目相对,两人俱各有意。后来经隔壁卖茶王婆牵头,勾搭成奸。武大郎在郓哥的帮助下去王婆家捉奸,被西门庆一脚踢在胸口,卧床不起。在王婆和西门庆的撺掇下,潘金莲下手毒死了武大。武松从东京出差归来,要替兄报仇,不料错杀了别人,被发配孟州牢城。潘金莲即搬进西门庆家,成为他的第五房小妾。 西门庆已有一妻四妾。正室陈氏已经亡过,继室是清河左卫吴千户的女儿吴月娘。二房是原来做娼妇的李娇儿;三房原来娶的是私娼卓二姐,后来卓二姐死了,又娶了布商的遗孀孟玉楼;丫头孙雪娥因为烧得一手好菜收为第四房,掌管厨下。有了潘金莲以后,西门庆又勾搭上了既是邻居、又是结拜兄弟的花子虚的老婆李瓶儿。花子虚死后,李瓶儿因为等不得西门庆,匆匆与替她看病的医生蒋竹山结婚,很快又与蒋竹山分手,成为西门庆的第六房妾。 作品用很大的篇幅描写这群妻妾的日常生活和其中的勾心斗角。 潘金莲是这群妻妾中最为活跃的人物。她身边有两个丫环,一个是粗笨的秋菊,是潘金莲凌辱施虐的对象;另一个是机敏的春梅,她成为潘金莲忠实的伙伴。潘金莲矛头所向主要是李瓶儿。原因有五: 首先,李瓶儿和她都是小妾,身份一样。潘金莲未尝不妒恨吴月娘,但毕竟吴月娘“真材实料”,名分有别,不便打击。纵然如此,她最后还是与吴月娘闹翻,破了口——当然,那是她在西门家站稳了脚跟之后。 其次,李瓶儿晚于自己进门。潘金莲心中未尝没有现代小妞那种“曾经以为我会是你浪漫的爱情故事唯一不变的永远”的傻想头,所以说,从李瓶儿踏进西门庆家的那一刻起,潘金莲已与她结下了不解之仇。 再次,在这群妻妾中,西门庆相对更喜欢李瓶儿。尽管潘金莲的妖娆泼辣对他很有吸引力,但李瓶儿的安静温顺更使他感到自在愉悦。潘金莲认为:“如今这家中,他心肝肐蒂儿事,便喜欢的这两个人,一个在里,一个在外,成日把魂恰似落在他身上一般。见了说也有,笑也有。”这在外的一个,指的是西门庆的男宠书童;在里的一个,就是指李瓶儿。 还有,李瓶儿有钱。从卖炊饼的武大家来的潘金莲与从花太监的侄男花子虚家来的李瓶儿在经济实力上不可同日而语,这让她对李瓶儿充满妒恨。李瓶儿其实对潘金莲很大方,初次见到春梅,就给了她一副金三事儿。所谓“三事儿”,就是牙签、耳挖等三样小东西,古人喜欢把它们串在一起带在身边。潘金莲尴尬的时候,往往是李瓶儿出手帮她。吴大妗子家做三日,潘金莲拿不出东西送礼,李瓶儿便拿出一件织金云绢衣服,大红衫蓝裙,对潘金莲说:“随姐姐拣衫儿也得,裙儿也得。咱两个一事包了做拜钱倒好。”然而,这样的帮助非但不能使潘金莲心存感激,反而更激起了她内心的怨恨。每一次接受李瓶儿的馈赠,就是对她自尊心的一次打击。有一次,潘姥姥在李瓶儿那里过夜,李瓶儿安排酒席烙饼招待她,临走还送她一件葱白绫袄,两双缎子鞋面,二百文钱。潘金莲知道后说:“好恁小眼薄皮的,什么好的,拿了他的来!”还说:“你平白吃了人家的来,等住回咱整理几碟子来,筛上壶酒,拿过去还了他就是了。到明日,少不的叫人■言试语,我是听不上。”其实,我们何曾听到过李瓶儿有什么“■言试语”?不过是她心里不平衡罢了。她后来果然让春梅整治了酒菜去请李瓶儿吃,还她的人情,可见她的内心是何等敏感。更何况她非常清楚李瓶儿雄厚的经济实力会在汉子的心灵天平上起什么作用。 特别是,当李瓶儿成为这群妻妾中唯一一个儿子的母亲时,潘金莲的妒忌达到了顶峰。她时常出口恶毒地咒骂,连一向和她亲近的孟玉楼都听不下去。她在房里养了一只白狮子猫儿,浑身纯白,只额儿上带龟背一道黑,名唤“雪里送炭”,又叫“雪狮子”。潘金莲终日在房里用红绢裹肉,让猫扑食。久而久之,那猫儿养成了条件反射,看见红绢裹着的东西就会去扑。一天,雪狮子看见穿着红衫儿的官哥,只当平日哄喂它肉食一般,猛然往下一跳,把官哥身上全抓破了。官哥本来体弱,受此惊吓便一病不起,呜呼哀哉。潘金莲见孩子没了,每日抖擞精神,百般称快,指桑骂槐。李瓶儿一来思念孩子,二来受潘金莲气恼,也一命呜呼。此时的潘金莲在妻妾之中越来越占上风,竞发展到公然跑到吴月娘房里,把她们共同的丈夫西门庆叫到自己房里去过夜。 西门庆原本是破落户财主,开着个生药铺,由于他的经营,也由于他多次“谋财娶妇”,也就是娶有钱人的遗孀做老婆,他渐渐成为一个富商,同时开了当铺、绒线铺和绸缎庄。他花钱交通官吏,就是朝中大官,他也有门路浸润。他渐渐从一介乡民,有了理刑副千户(后来又升为“千户”)的职衔。虽说对潘金莲有几分畏惧,但他却从未停止过寻花问柳的生活。就在与潘金莲私通的过程中,他娶了孟玉楼,又将孙雪娥收了房。潘金莲来家后,他又娶了李瓶儿。他不仅在花街柳巷滞留,还和下人来旺的妻子宋惠莲、自家店铺主管韩道国的妻子王六儿、儿子官哥的奶娘如意儿、丫环春梅、来爵媳妇、贲四嫂、王三官的母亲林太太等好多女人有性关系。在一次酒醉之后,潘金莲让他服用了过量的春药,脱阳而死。 就在西门庆断气的当口儿,吴月娘生下了儿子孝哥。 西门庆生前,曾与应伯爵等一群破落户子弟结为“十兄弟”。他死后,这些“兄弟”相继离去,仆人和店铺里的伙计也都携钱财货物而逃。李娇儿偷盗了些财宝,仍然归院重操旧业,很快嫁给张二官做了二房娘子。孟玉楼在清明上坟的时候被知县的儿子李衙内看上,改嫁给了李衙内。孙雪娥偷盗了些财宝与来旺私奔。潘金莲被仇视她的吴月娘卖给了服刑归来的武松,被武松所杀。春梅也被吴月娘卖掉,嫁给了周守备。吴月娘还赶走了西门庆的女婿,也是潘金莲和春梅的情夫陈经济。 周守备的正室病亡,春梅被扶正,成了守备夫人。孙雪娥私奔被抓,卖到守备家,春梅对她百般折磨。为了能让守备家接纳流落在外的陈经济,她设法将雪娥卖进娼门。最后雪娥因害怕再受她的折磨而自杀。陈经济与春梅私通,被守备手下的虞候张胜所杀。春梅因纵欲过度,生出骨蒸痨病症.走阴而死。 孝哥15岁时,吴月娘遇见老和尚普静。孝哥不到1岁时,普静就曾要其为徒弟。这时吴月娘已经知道孝哥是西门庆转世,因为西门庆淫污的女人太多,所以孝哥这世里要做和尚。孝哥出家后,吴月娘在仆人玳安的扶持下终其一生。 这个故事的表面不免给人以琐碎之感,但却是一幅风情画。如果仔细赏析,就会发现,它有很多生动的细节。透过这些细节,我们能看到很多历史书也未必能写得如此清楚的社会状况。P23-26 序言 唐高宗的股肱之臣薛元超平生享尽荣华富贵,却有三件事情让他耿耿于怀:一是没能进士及第,二是没能有机会参与修国史,三是没能娶五姓女。薛元超位极人臣,三个遗憾中竞有两个与文化有关,不由得让人感慨系之。我想这恐怕不是薛元超个人喜好的问题,而是唐代的社会风气使然,如梁启超所言,是一种“共公之好尚,忘其所以然,而共以此为嗜,若此者,今之译语,谓之‘流行’,古之成语,则曰‘风气’”。(《清代学术概论》)一个众人都对文化心向往之的社会,它的繁荣昌盛几乎是可以想象的。从这个角度考虑,我对辞书出版社推出这套“悦读古典名著”书系感到非常高兴。高楼深院中的学者,把他们教学与研究的心得,以晓畅疏朗的文字娓娓道来,不经意间将读者领入古典文学的殿堂,对于经典的解读、文化的普及功莫大焉。 说到普及,好多人以为此乃“不为”而非“不能”之事,其实不然。真正要写好一本让读者“悦读”,又能准确传达文学名著精思妙意的书并非易事。与那些“戏说”的作品相比,这套书在学理上显然是严肃的,作者均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对这些名著不仅了然于胸,而且颇有研究心得。视野所及,不仅有文学,还有史学、美学、社会学等种种,字里行问不乏作者的一得之见。但它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却是当代读者很容易接受的,避免了学术论文的模式和逻辑思维的语言,代之以漫谈、随想一类不拘一格的框架和形象思维的语言,以致读者毫无受严师戒教的那种压抑,而有与亲友促膝长谈的欣慰。 正因为作者对古典小说如数家珍,积累丰厚,又对时代精神有深切感受,因此也就与时代精神有着同步的内涵。当然,也绝不是随俗或媚俗。我只能说绝大部分作者都举重若轻地完成了这一任务,时代精神的流露也是自然而不显痕迹的。如果呈现出一种类似添加剂之类的语句或篇章,那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完美。 有人理解这一工作是俗讲经典,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古代的小说以白话文为主,并不艰深。当诗文占统治地位的时候,小说本身就是不入流的“弼马温”,清人所谓的“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内中就蕴含着对阅读通俗小说的时尚的讽意。如今其之所以被视为经典,则是因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能经过长时期的考验而愈益显示其夺目的光彩。现在古代小说成了经典,“雅”起来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疏离了读者。当代读者已对古典小说名著敬而远之了。学者们把它们从神坛上请下来,就仿佛是穿越时空隧道的导游将自己的心得用极其亲和的方式讲出来,不失为一种引导当代读者走近经典的好办法。而表达的浅显不等于信手涂鸦的随便,更不等于内容的肤浅。丛书的作者大多出版过学术专著,这次选择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为的是让文学研究圈之外的读者能够“悦读”,可以想见其背后所下的功夫、为出古人今而偿付的心血一定不少。难得的是,这一工作不仅仅决定于作者的学术水平,更需要对作品、对读者都有独到的敏锐感悟,在表达手法上则又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感情。这本书的价值在此,其难度也在此。 有“俗”的基础,才有“雅”存在的空间。两者是既对立的,也是相互依存的,并且可能是彼此转化的。所以,这一书系所做的工作,既为雅而俗,让经典走向民间;亦为俗而雅,让民众走近经典。朗月清风之下,茶余饭后之间,无论雅俗,一卷在手,如得警幻仙子引领一般,走进太虚幻境去探个究竟,实在是一件快意且有意义的事情。 回到开头所讲的话,社会的繁荣从来离不开文化的昌盛,那一定不是个别人的喜好,而应该是一种“流行”和“风气”。这套书系的出现,可以说是顺应了某种“风气”,也可以说是在推动某种“风气”的生成,所以我愿意为之写下前面那些话。 是为序。 后记 第一次窥见《金瓶梅》的庐山真面目,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其时百废待兴,很多文学名著得到了再版的机会,《金瓶梅》也探头探脑地出现了。犹记得当时,我们的系主任把我叫到他的书房,郑重地对我说:“学校进了几部《金瓶梅》,给副教授以上或副处级以上的干部,我不搞小说研究,就给了你吧。”身为讲师的我,就这样拥有了一套《金瓶梅》——乃齐鲁书社出的那套删节本是也。 时隔二十多年,就在我以为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笑话的时候,却又让我看到了不愿看到的一幕:几个女学生嘁嘁喳喳在说,她们寝室谁都不愿意出面到图书馆去借《金瓶梅》,互相推委了半天,才指定某人去借,而她在借的时候因为不好意思,特地把封套摘了——也仍然是齐鲁的那套作了删节的。这一回我真的惊讶了:这是怎么了?在用下半身写作的作品充斥着书架的时代,一个“好学生”看一本《金瓶梅》还那么难吗?我觉得这不是缺少对名著的理解,而是缺少一种面对生活的理性态度。正如D.H.劳伦斯所说,“我们今日的人类,已经进化到超于我们的文化所附带的种种野蛮禁忌以外了”,我们应该“能够充分地、完备地、纯正地、无瑕地去思想”所有的事情,包括性。如果我们还时不时地需要像小孩子一样捂起害羞的脸的话,那么,不是我们的心智太不成熟,就是心中藏着“肮脏的小秘密”。我很感谢辞书出版社的蒋惠雍女士,她能坦荡地接受这本书。尽管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创新,也未踩什么“雷区”,而且本书的内容大部分也和禁区无关,但有了以上提到的那些经验,我的感激之情想来读者们还是能理解的。 本书试图用轻松的笔调向读者介绍《金瓶梅》,包括它的产生、传播、影响,也包括内容、形式、语言等等。虽有时语涉调侃,却言有所本,不为戏说。笔者的一些研究心得也融入其中,希望读者能开卷有益并开卷有趣。 王意如 2009年9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解码金瓶梅/悦读古典名著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意如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62936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7 |
出版时间 | 2009-12-01 |
首版时间 | 2009-12-01 |
印刷时间 | 200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9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8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