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林语堂人生智慧书/人生智慧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林语堂先生说,生活是用来享受的,生命是用来感知的。没有真正体会到生活乐趣的人,还不够深爱自己的人生。最大的生活哲学就是敬畏生活,敬畏生活就是好好地活下去,过得快乐和洒脱。乎和静远,书就人生淡雅,尘世闲情,总寄性灵笔端。本书带你走入林语堂的哲学人生。

内容推荐

“人生譬如一出滑稽剧。有时还是做一个旁观者,静观而微笑,胜如自身参与一分子。”林语堂先生把人生看作一出滑稽剧。这滑稽不是戏谑,也不是嘲哕,而是一种达观、快乐,一种冷面幽默。每个人都可以从苦中看到乐,在悲中看到喜,于拘束中感到自由,于刻薄慵懒里寻找到惬意。

目录

生活的最大哲学即是快乐和洒胶

序章 寻梦桃园:沉醉一生的“闲适”格调

 性情逍遥似东坡

 “烟仙”雅号伴一生

 旅行·自由·净土:真雅士的随性人生

生之雅趣:平和静远间书就人生淡雅

 生活之美,在乎适度

 行走中顿悟生命的纯美

 不贪即是乐,自足乃为福

 深爱人生,才能享受人生

 付出收获至乐

 生来乐天:心向朝阳的生活美学

 谜样人生:似梦非梦的别样之美

 生活,总有一个安身的角落

修身智行:洒脱性情里的行为纲常

 真言才是生命常态

 为与不为,诱惑与良知的较量

 描摹他人灵魂,莫若做一个自己

 以接纳不足为始

 以有限之钱,为无限善行

 自觉渺小,方能中窥见伟大

 规矩做人,莫丢人生短板

谦和宽怀:平易低调的处世修为

 天下大智莫若不争

 宽之者比罚之者有福

 智者糊涂经:看透不说透

 得意不忘形:沉静、潜隐的处世观

 以无声辩有声,以无言辩有言

 忍让有度,过犹不及

 善忍:至高的生存法则

 不卑不亢:四平八稳中孕育的强大内心

励志跋涉:才情人生的智性打磨

 梦想:潜伏心底的另一个自己

 寻获机会不可守株待兔

 切莫在迁延与拖沓中摇摆

 用真心感知真自我

 终始:生命持久的定力

 在爱与善中驱散坏情绪

 不足不知乃为大错

 挑战:于“不能”中寻出一条出路

快嘴哲学:冷面幽默里的茶人智悟

 天天说话未必会说话

 言有信实,信者无疆

 幽默:让智慧与生活并行

 激将:心灵的内在推动力

 批评也能和风细雨

 拒绝之道:学会将球踢还别人

 多言无益,少说为精

苦乐旅途:放淡悲苦从容应对

 失败也有真人生

 苦难中,静心体味生之芳华

 不妄想,用行动说话

 人生大乐:敢为天下难为之事

 生命的彻悟恰等于受苦的深度

 珍视苦难,即是珍视自己

 在苦乐的流转轮回中悠然过往

 己有弱点,亦应解嘲

爱恨情仇,难道尽个中滋味

 鲁迅之谊:其即其离,皆出自然

 交友之道:云映日成霞,泉挂岩成瀑

 挚友亦可为良师

 化恩怨为德义,化敌人为挚友

 锦上添花,莫若雪中送炭

 另眼看待他人短处

 恩爱真情怎与钱相关

 婚姻杂味:生命必经之体验

纵文论道:性情文人的笔墨人生

 以真情滋养生命,生命得还真情

 道中庸而人和谐

 读书:开悟与明思的必经之路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成功无止境,学习无绝期

 做人如作文,贵在调和

 信仰:一颗让内心强大的种子

冷眼观世:嬉笑怒骂剖析众生百态

 最悲伤时,能哭且哭

 世上没有绝对公平

 势利总是短视的

 反求诸己:人生不能跌倒两次

 仗义执言:斯文学者的真意气

 孤独中,体味先行者的痛苦与欢愉

 名利之争,荣辱皆在自己

优游人间:尘世闲情总寄性灵笔端

 于自然中,感悟生命最初惬意

 欢乐:此情只应心中寻

 没有别的日子比今日更伟大

 老是生之必然

 清风茗月话女人

 万物适者为宜

 率性而为,做生命中的随性素食者

 永葆孩子般的情怀

附录

 文思雅韵

 大师妙语

 林语堂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但凡性灵相近者,灵魂深处总有某种难以言说的共鸣,林语堂先生和苏东坡就是这样。虽远隔千年,两人却有一样的乐观、逍遥与自然的情怀。

先生说,苏东坡是个集大成者,他多才多艺、知识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以及烂漫的赤子之心;他天真淳朴,诗词文章或是一时即兴之作,或是不满之时的有感而发。他有时顺乎天性,有时刚猛激烈,一切的性情都不予遮盖,都是自然的流露。他的作品就是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而有力。而人们之所以喜欢他的诗文,是因为“完全发乎内心,字字自真纯的自心肺间流出”。

他还有一股强大的道德力量。“这力量由他呱呱落地开始,即强而有力地在他身上运行,直到死亡封闭他的嘴,打断了他的谈笑才停止。”因为这种道德,他的笔端才有了诸多魔力:能轻松玩笑也能庄重严肃。从那里,我们可以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听到欢愉,听到喜悦,也听到心头的觉醒。也正因为这种高尚情操,他可能会因事愤怒,却不会因事恨人。因为不恨,所以才寻到乐的根源。他不精于自谋,却有民胞物与的精神。他对人热情,慷慨仁义,不积一分钱,也觉得无比富有。他有时过于心直口快,有时又冷静异常。他骨子里是个纯然道家,却经常愤世嫉俗,是非分明。他能体会生之极乐,享受宴饮与美酒,是真正的诗人与凡人的共融体。

林语堂先生与东坡灵魂相近,性情相投。他经常发觉自己在读苏东坡的同时也是在读千年前的自己:一样的悠然、达观,懂得享受人生也知道要经历世间的甘苦。他们是隔世的知己,语言不通,生命却有无限共鸣,所以他才会投入极大精力撰写《苏东坡传》,才会发出这样的呼喊:“千古谁识苏东坡?”这样呼喊的人往往最懂被呼喊者,但是即使人们都懂苏东坡,谁又能真正懂得林语堂先生呢?

谁能理解当时的林语堂?他曾经因为提倡闲适之风而不被理解,大多数人都说他不合时宜。他提倡幽默,说要乐观地看待生活的悲苦,有人却说,只有严肃的态度才能处理严肃的事。有谁能够理解乐观背后掩藏的强大生命力?先生一度被贴上玩世不恭、个性张扬的标签,谁能理解,这正是看透生活本质后的另一种态度?达观没有错,闲适没有错,有些美就像遮了一层轻纱,需要时间的轻拂,才能看见轻纱背后的美丽和真实。

P2-3

序言

何为人生?林语堂先生说:“人生譬如一出滑稽剧。有时还是做一个旁观者,静观而微笑,胜如自身参与一分子。”他把人生看作一出滑稽剧。人生或长或短,或饱满或艰涩,充满各种悲喜离合,但不管有多少眼泪和疾苦,它总是“滑稽”的。这滑稽不是戏谑,也不是嘲讽,而是一种达观、快乐,一种冷面幽默。在这种幽默里,每个人都可以从苦中看到乐,在悲中看到喜,于拘束中感到自由,于刻薄慵懒里寻找到惬意。这就是林语堂先生对生活真正的价值定义:闲适。

闲适不仅是种行为方式,更是种思想和观念。照片上的先生,一袭灰色长袍,手拿半尺长的精致烟斗,脸上挂着浅浅的微笑。那神态自然、安详、无拘无束,一副田园诗者的悠然自得,仿佛烦恼不侵,悲苦不袭。但这就是先生的闲适观吗?当然不是。闲适的背后,是先生对生命的深刻的感知与思考。他深知每个生命的甘苦、生存的不易、拼搏的艰辛。没有人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奋斗经历和改变际遇的贵人,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生活的方式。

如果大多数人注定都是渺小的,如果想要有所成就就必定要经历波折和痛苦的磨砺,我们为什么要躲避而不是勇敢地迎上去?如果人生的苦痛不可避免,不管发生什么,生活都要继续也必须继续,我们为什么不大胆地拿出自己的热情、乐观和坚强去面对生活给予的一切?只有勇敢地放淡生活悲苦的人,才是生活的智者,才能体会到生活里的那丝甘甜,才能享受繁忙和浮躁的生活表面下的闲适与逍遥。

林语堂先生说,生活是用来享受的,生命是用来感知的。没有真正体会到生活乐趣的人,还不够深爱自己的人生。而想深爱人生,就要全情投入。要敢爱敢恨,敢对邪恶怒目相斥,能为善行仗义执言。人总要有份性情,才能活得洒脱、自在,才能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里,体会它的真滋味。一个人可以温和,却不能没有骨气;可以理智,却不能冷血;他应是哲人也是诗人,是斗士也是学者,能冷眼旁观,也可古道热肠。这样的人才是饱含深情的热爱生活的人,而生活,也会回馈给他最精彩的人生。

虽然,生活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努力地让它有滋有味,让它因为我们的知性与理性的共融而达到某种和谐与自在。人无法改变生活,能改变的是自己,而自己即是生活本身,于是,生活也会因为我们的改变而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变换模样。

在整个生命的过程中,无论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境遇,无论是欢喜还是悲伤,生离还是老去,都是一个过程,都是每个人必要走的路。既然必须经历,就应该勇敢地走下去,去享受这一切。林语堂先生问道,上天很公平地给了我们每个人几十年的生命,为什么不去珍惜和敬畏?为什么把悲伤放大,让痛苦蔓延?为什么不快乐、洒脱、自在一点?快乐不是负担,用快乐稀释痛苦才会减轻负担,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呢?

最大的生活哲学就是敬畏生活,敬畏生活就是好好地活下去,过得快乐和洒脱。

后记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奉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王杰、杨艳丽、姚晓维、许长荣、李良婷、史慧莉、黄亚男、曹博、上官紫微、王艳、李娜、聂小晴、李颜垒、王鹏、闫晗、杨青、朱夏楠、李倩、李伟楠、杨英、武敬敏、杜慧、杨秉慧、王艳明、李静、李猛、于海英、蔡亚兰、廖春红、焦亮、黄薇、孙成丽、赵广娜、赵一、赵红瑾、魏清素、李文静、李佳、罗语、张晓静、李彦岐、慈艳丽、张艳芬、周珊、何瑞欣、常娟、陈艳、曹徐学、齐艳杰、齐红霞、李伟军、李惠、梁素娟、黄梦溪、刘艳军、张云超、张保文、黄晓林、淡佳庆、李亚莉、欧俊、付欣欣、闰瑞娟、曹慧利、陈小婵。

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恩。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得到同行的帮助,还借鉴了其他人智慧的精华。相信他们劳动的价值不会磨灭,因为它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林语堂人生智慧书/人生智慧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60649
开本 32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0: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