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佛法改变活法(超越人生烦恼的佛法菩提)/中国式人生智慧图解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佛陀教育,是现代人所必须要学习的人生教育。你没必要信佛,但应该知道佛的智慧。佛的智慧,就是告诉你生活得更快乐圓满的秘密。

本书介绍了佛教的源起与发展,揭示正信的佛教与迷信之间的本质不同,重点运用佛教经典中的教诲,进行对佛法的生活化解读!

内容推荐

当你理解了佛陀的智慧,也就相当于佛已经进入你的生活。

一个有佛相伴的人,还会有什么烦恼呢?

本书不仅介绍了佛教的源起与发展,揭示正信的佛教与迷信之间的本质不同,更重点运用佛教经典中的教诲,进行对佛法的生活化解读,剖析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与死、苦与乐、智与愚、有与无、祸与福,告诉我们离苦得乐,获得自在、安详与成功的生活智慧。

目录

上篇:佛教及中国佛教

 释迦牟尼与佛教的创立

 佛教主要讲些什么

 佛陀之后的佛教

 佛教在中国的弘传

 中国化的佛教

 中国佛教的宗派

 中国特色的禅宗

 修行重在知见

 应当自作皈依

 你是否已被“杀掉

 慈悲乃包容之源

 科学角度看佛教

下篇:佛家的人生智慧

 壹 生与死 直面生死的智慧

在生命的旷野上

她们不会陪我们

一定要善用此生

生命的意义何在

追求值得追求的

生命本质是缘起

理智地面对生死

淡定地看待死亡

学会活在当下

每天练习死亡

 贰 苦与乐 离苦得乐的法门

佛是最开心的人

佛教不主张禁欲

放纵并不就是快乐

情爱生忧愁恐怖

对治心里的烦恼

避开第二支箭

不嗔胜过嗔恚

一念即是天堂

离苦得乐的心法

 叁 福与祸 福祸自招的法则

命运线在你手中

别用甘蔗汁浇田

一张一弛为正道

心残造成事残

放下方得大自在

要学会随缘布施

境随心转的方式

因缘果报的法则

习气的种子

 肆 智与愚 由愚而智的方法

自灯明,法灯明

走出困境的智慧

面对财富的智慧

智慧从慈悲生起

飘送人格的芬芳

如何认识身相

小鸟为什么远离

佛教的身心药方

牛角尖里无真理

远离莫须有的问题

不要负筏赶路

 伍 有与无 有无相生的辩征

有我与无我

有用与无用

有心与无心

有罪与无罪

有错与无错

有巧与无巧

 陆 法与行 依教奉行的道路

一瓢即可解渴

如实赞叹如来

何为佛法大意

重在受用行持

学会择而后交

真正的勇猛精进

用戒律驯服自己

修行的次第

随处都是道场

菩提不在人世外

世间事与世间意

真正的爱到处有

常见名词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无论是佛教的哪一个支系,在中国最初的传播,都是与译经相联系的。最先的一批译经者是西域来华的僧人。

大约在汉桓帝(公元147-167年)前后,西域安息国(今伊朗)的王太子安世高游历到中国。父王死后,安世高回国继承了王位,但一年之后就把王位让给了叔叔,出家为僧并前往中国。与他同时的支娄迦谶(简称支谶)也从大月氏经丝绸之路来到洛阳。两名高僧来到中国之后不久就通晓了汉语,安世高所译的佛经是小乘佛经,而支娄迦谶所译的是对中国后世影响较大的大乘佛经。

到曹魏时,佛教的僧人都未受比丘戒。原因是当时佛教传来不久,汉代又不准俗人出家。至魏时虽然已经有了僧人,但只是剃除须发,表示不同于俗人而已。昙柯迦罗来华之后,译出了《僧祗戒心》作为僧人受戒入朝夕诵习之用。另有其他在华的印度僧人开始为华人受戒。

从此,中国开始有受戒比丘,流传在印度的各部律典,相继传人中国。

南朝宋、齐、梁、陈各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梁武帝笃信佛教,自称“三宝奴”,四次舍身人寺,皆由国家出钱赎回。北朝虽然在北魏世祖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时发生过禁佛事件,但总的说来,历代帝王都扶植佛教。北魏文成帝在大同开凿了云冈石窟;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为纪念母后开始营造龙门石窟。根据有关资料,北魏末年,有寺院约3万余座,僧尼约200余万人。

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同时也是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出现了,他就是玄奘。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中心人物唐僧,就是以他为原型塑造的。

玄奘俗姓陈,名神,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13岁时在洛阳出家为僧。627年,玄奘毅然由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他沿着西域过帕米尔高原,克服重重险阻,终于到达天竺。

在天竺十多年间,玄奘跟随和请教过许多著名的高僧,他在曲女城无遮辩论法会上讲法,18天无人敢于出来辩难,威震全天竺,被当时大乘行者誉为“大乘天”,被小乘教徒誉为“解脱天”。

643年,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启程回国。在唐太宗支持下,玄奘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设立国立翻译院,参与译经的学员来自全国以及东亚诸国。他们花了十几年时间,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玄奘出去寻找,金乔觉则渡海而来。唐代开元年间,新罗国(今朝鲜1僧人金乔觉渡海来到中国,在九华山苦修数十载,他圆寂后,肉身置石函中3年不腐,骨节有声,佛教徒认定他是地藏菩萨再世,建肉身塔供奉。从此,九华山辟为地藏应化道场,香火日盛,明清时“香火之盛甲天下”,有“莲花佛国”之称。

但是,唐朝也给佛教带来厄运。845年,时逢唐内部发生动乱,又有一些佛寺被查出藏有大量兵器。唐武宗大怒,下令大规模毁佛,共毁寺院4600余所,勒令还俗僧尼达260500人,史称“会昌毁佛”或“会昌法难”。

五代十国时,后周世宗柴荣于955年下令废天下佛寺,以佛寺铜材铸行“周元通宝”,钱质与铸量均居五代之冠。他的毁佛行为,与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的三次法难,合在一起称为“三武一宗”。P15-16

序言

看那月亮

佛陀说法49年,留下的浩如烟海的言教文字,既包括三法印、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核心思想,又包括了对宇宙和人生的观照和认识,形成了一门系统分明、组织严谨的学问。浩如烟海的经卷,一般人根本无法全部涉猎。

但所有这些,不过是指向月亮的一根手指。手指所指向的是代表世界实相的一轮明月。古往今来,描写月亮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但是又有哪一首,能够让一个先天的盲人回答出月亮的样子呢?

在无终亦无始的长流上.

在旋转复旋转的虚空中。

天上的月何如水中的月?

水中的月何如梦中的月?

(周梦蝶《十三朵白菊花·月河》)

手指不是月亮,路标也不是路。也许,我们不应盯着手指去思考月亮是什么样子,而应顺着手指(佛法)所指的方向去看。

自己抬头看看月亮,顺着路标向前行进,这才是真正的修持。正如文学大师梁实秋所说:“世人所谓‘释迦拈花,迦叶微笑’不过是佛理的万般法门之一罢了,佛门百喻,更是历久弥新的经典。”种种短篇寓言,让人在会心一笑之间体会生活的真谛。尤其是《百喻经》中千载难得的那近百则精彩比喻,其间智慧,足以让人受用终身。

我们倾注了心血的这本小书,正是以《百喻经》和《阿含经》这些佛经中最生动的故事为原型,结合近现代大德们对于佛法的精彩探讨,剖析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与死、苦与乐、有与无、祸与福等问题,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告诉读者离苦得乐,获得自在、安详与成功的策略智慧。

尽管如此,它也充其量不过是指向月亮(甚或只是指向佛法这根手指)的一根微不足道的手指。我们只是把手指稍微装饰一下,将抽象的佛门智慧用手绘图来表现,使一些精深的道理形象化,使快节奏的现代人能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一些收获。

试想一下,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佛菩萨和历代的大德高僧都皈依于他,那么还有什么能够伤害得了他,还有什么能够让他烦恼忧惧的呢?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这个人,当我们皈依佛、法、僧的时候,佛、法、僧也就皈依了我们,并且以我们的身心言行作为道场。因为释迦牟尼佛的智慧与慈悲,只有通过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变成现实,才能在生活中再现。

当然,所谓“药无贵贱,对症则良;法无高下,应机则宜”。本书无意要求大家一定来相信佛教,只愿它在不至于误导大家视线的前提下,对佛陀的生活智慧有一个初步地了解和印象,对在月亮照耀下的生活产生兴趣。

作者

2010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佛法改变活法(超越人生烦恼的佛法菩提)/中国式人生智慧图解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龙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45126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49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5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9: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