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码喜剧电影大师(一种把玩模仿生活游戏的神奇光影)/电影图书馆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喜剧电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有这样一些伟大的人物:他们既是影片导演,又是喜剧明星;他们善于观察和归纳生活,处理问题有着独特的切入视角;他们撷取生活中点滴的快乐瞬间,把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现代人难以描绘的心理状态融入其中,把深刻的内涵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制造出一幕幕诙谐幽默的“人间喜剧”。

跟随本书,去认识巴斯特·基顿、雅克·塔蒂、伍迪·艾伦这三位电影喜剧大师及其作品。

内容推荐

法国哲学家伯格森曾说过,喜剧是一种模仿生活的游戏,是对社会生活表面的微弱反抗;笑本身是快乐的,但笑过之后的余味却是苦涩的。

巴斯特·基顿是默片时代唯一可以与卓别林抗衡的喜剧大师;即使不比卓别林强,至少也同他旗鼓相当。

雅克·塔蒂是一个出色的喜剧演员,一名执著的电影探索家,一位深刻的社会思想者。他在漫长的电影生涯中只拍摄过五部喜剧影片,但每部作品的问世都足以构成一个社会“事件”。他的一生因电影而更加传奇:是电影使他登上了荣誉的巅峰,同样,也是电影把他推下了厄运的泥潭。

20世纪80年代,不单单在好莱坞,即使在全世界的影业界中,伍迪·艾伦都绝对可以算是名人。用名人甚至还不能完全正确地概括他,他是美国电影界的一大奇才。

目录

巴斯特·基顿

 冷面人生

 我为表演而生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电影有声,明星无言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个人的战争

 子虚大学和乌有学生

 用笑声向大师致敬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绝处逢生的爱情

 艺术特点

 附录:巴斯特·基顿主要电影作品年表

雅克·塔蒂

 传奇人生

 钟爱一生的哑剧

 喜剧,我的探索之旅

 为电影而电影

 困惑,非好莱坞式结局

 孤独的乡村骑士

 一丝假日的气息

 当传统遭遇现代

 曲线VS直线

 艺术特点

 附录:雅克·塔蒂主要电影作品年表

伍迪·艾伦

 戏剧人生

 我拍电影故我在

 爱情中的电影、电影中的爱情

 当叛逆与天才同行

 喜剧天使坠落凡尘

 舞台·表演·水晶时代

 金色年华,别样人生

 “唉,安妮和我分手了”

 永不调谢的电影“玫瑰”

 现实离希望只差一公分

 百老汇的“低俗小说”

 我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悲喜一线间

 艺术特点

 附录:伍迪·艾伦主要电影作品年表

试读章节

影片简介

19世纪,一个奇怪的世仇在美国南方的两大家族——麦凯家族和康菲尔德家族之间延续:一个家族的人杀了另一个家族的人,这个仇必然要由他们的后代来报,尽管他们谁也不知道这世仇的原委到底是什么,但世仇本身已经持续了好几代了。

在一个风雨之夜,小威利的父亲被康菲尔德家的人杀了,为了避免世代的仇杀在孩子身上重演,母亲将刚满周岁的小威利送到了纽约的姐姐家。20年后威利收到了一封信,要他回到家乡去继承父亲的房产。临行前,姨妈才告诉威利他们两个家族的世仇。

在前往南方的火车上,威利结识了一位年轻的小姐,并很快和这位小姐坠入爱河。但是他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小姐就是康菲尔德家的小女儿,而康菲尔德家族也并没有忘记他们和麦凯家族的世仇。

在经过一段充满奇趣的旅程之后,威利终于到达了自己的故乡。刚开始,无所事事的威利只是在这个南方小镇上闲逛,还闹出了不少笑话。他向康菲尔德家的大儿子约瑟夫问路,约瑟夫得知他就是麦凯家族的后代时,便意欲杀死他以报世仇,而这时威利还蒙在鼓里。终于,威利找到了父亲留下的房产,原来他要继承的房产只不过是一间摇摇欲坠的破木屋而已,一夜暴发的梦想破灭了。晚上,他应年轻小姐的邀请来到康菲尔德家用晚饭,这时他才从仆人那里得知:原来他来做客的这个家庭正是自己的仇家。晚餐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但老康菲尔德事先向两个儿子提出:“只要他还在我们家中,就是我们的客人,我们不能在房子里杀死他,因为这事关着家族荣誉。”于是,后面的情节和笑料便在一对矛盾中展开:康菲尔德兄弟诱惑威利走出房子,而威利则想方设法留在房子里。最后威利干脆自作主张,把自己的行李搬进了康菲尔德家的客房,当天晚上便住在了仇人的家里。

第二天,康菲尔德兄弟就荷枪实弹地守在门口,只要威利一出门,这兄弟俩就会向他开枪。威利巧妙地与仇人周旋,同时还不忘记在毫不知情的康菲尔德小姐面前表现出适当的绅士风度。终于,威利找到了一个机会,他钻进一个壁橱,把自己化妆成一个女人从房子里逃了出去。康菲尔德家的人闻风而动,父子三人立刻追了出去。威利先是逃到了火车站,然后又骑着一匹抢来的马继续逃亡。最后,威利被仇人追到了一个悬崖上,而后又从悬崖掉进了河里。正当威利顺河漂流的时候,康菲尔德小姐看见了威利,她试图把威利救上来,但没想到自己也不慎落入水中。河流的尽头是一个大瀑布,一根横倒的树枝救了威利,就在康菲尔德小姐跌落瀑布的一瞬间,勇敢的威利利用一根绳子把自己荡起来,在半空中紧紧地抓住了自己的爱人。

影片的结局是威利和康菲尔德一家握手言和。康菲尔德兄弟把自己的手枪掏出来放在桌子上以示两家的世仇从此结束,而基顿也没忘记用他最擅长的方式在片中抖出最后一个包袱,影片中的威利见到康菲尔德兄弟已经缴械,便也敞开自己的外套,从腰间一把一把地掏出一堆手枪放在桌子上。

影片解读

从影片的结构上讲,《我们的待客之道》是基顿的电影中最好的一部。如《将军号》一样,《我们的待客之道》将场景选在了19世纪初的美国南部地区。为了拍摄影片,基顿雇佣了漂亮的女演员,还不惜血本搭建了大量实景。

影片的导演是巴斯特·基顿和约翰·布利斯通。而全片的人物角色几乎都是由基顿的家人出演的。刚开始,基顿的妻子娜塔丽·塔尔玛琪坚决反对他把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带到位于内华达州的塔霍湖片场去,但当基顿答应让妻子来扮演女主角的时候,妻子便把孩子交给了他。基顿的儿子吉米在影片的序幕部分扮演1岁大的小威利,而基顿的父亲乔·基顿,则在片中扮演了那个火车司机。

影片的故事灵感来源于一个并不好笑的真实事件,亦即哈特菲尔德和麦凯恩两个大家族的世仇(这两个家族在片中分别以康菲尔德和麦凯的名字出现)。影片以一场直白的情节剧作为开场序幕。在这一部分,影片向观众交代了两家的世仇。故事的主要部分放在了影片开场20年后的1831年,基顿在片中扮演21岁的威利·麦凯,这位纽约的公子哥儿为了去南方的故乡继承他父亲的遗产而登上了一列火车。世界上最早的由手工制造的蒸汽机车给基顿带来了灵感,他把这灵感用在了剧中威利前往南方的旅途中,基顿按照英国早期的蒸汽机车“火箭号”的样子重新制造了一辆火车,作为影片中威利搭乘的火车,他们选择“火箭号”作为蓝本是因为这令火车看上去更滑稽。

基顿对影片中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影片的服装都经过精心考证的,而基顿在片中骑的那辆自行车,也是按照当时流行的原始自行车的样子设计制造的。这辆道具自行车后来被华盛顿的史密斯学会收藏了。就连片中发生在纽约的那一场戏的场景也是按照1830年的一幅油画搭建的,它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的纽约百老汇和第42大街。

对于电影的戏剧化叙述逻辑,基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喜剧化的扭曲。在乘火车旅行的一场戏中,基顿充分运用了当时的铁路情况制造笑料,比方说当时的农民厌恶火车,于是影片中的火车司机便和车下面的老人对扔石头。还有一些笑料是围绕着铁路本身展开的,其中包括一头挡在铁路中间的驴、弯曲得呈波浪状的铁轨,以及刚好能让火车及其烟囱钻过的特制隧道,等等。

除了杂耍般的笑料之外,基顿还刻意在影片中添加了许多幽默机智的成分,因为这个时候基顿已经认识到拍摄一部长片不能再靠单一的杂耍式的笑料(基顿称之为“卡通笑料”)来吸引观众了,长片有长片的创作规律,它必须依靠情节来吸引观众,而所有笑料也必须建立在情节的基础之上。于是观众便在影片中看到了许多由情节引发而来的搞笑段落。例如在康菲尔德家的第二天上午,威利在钢琴前和自己的心上人聊天,碰巧一阵风把琴谱刮到了花园里,威利想去帮她捡回来,但康菲尔德家的二儿子詹姆斯就守在门口。威利知道如果他一出门就会被詹姆斯开枪打死,于是他机智地从詹姆斯腰间拔出手枪,假意把玩,随后又朝地面放了一枪,这才把手枪还给了他。当着妹妹的面,詹姆斯只能忍气吞声地看着威利轻松地走到花园里捡起乐谱。回到情人身边的时候,威利还不忘解释一句:“他不应该玩装着子弹的手枪。”

影片后来大获成功,但就拍片过程而言,《我们的待客之道》可能是最多灾多难的一部。基顿解释说:“尽管我们筹划得小心翼翼,操作的时候也特别仔细,但是在拍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麻烦和困难。扮演约瑟夫·康菲尔德的演员乔·罗伯特在拍片过程中受伤,最后送到内华达雷诺市的医院就医。等他彻底康复以后,电影才得以继续拍摄。可是他在电影中的很多镜头里显得还是十分虚弱。就在电影把最后一个镜头补拍完之后的一个月,乔去世了。”

……

P48-50

序言

喜剧电影几乎是与电影同时诞生的,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水浇园丁》一直被视作喜剧电影的鼻祖。在喜剧电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有这样一些伟大的人物:他们既是影片导演,又是喜剧明星;他们善于观察和归纳生活,处理问题有着独特的切入视角;他们撷取生活中点滴的快乐瞬间,把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现代人难以描绘的心理状态融入其中,把深刻的内涵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制造出一幕幕诙谐幽默的“人间喜剧”。

有着“冷面笑匠”之称的巴斯特·基顿是电影发展初期的默片喜剧明星。他也许是电影史上最不该忽视的一位大师,但在他的面前永远有一个伟大的名字——卓别林。基顿那不露笑容的面孔、不动声色的镇静和影片荒诞可笑的情景对照,形成他的喜剧影片的一大特色。处于工业化社会的基顿擅长处理以“人对抗巨型机器”为主题的场景,用灵巧的肢体行为和喜剧的语言来表现人在与环境、社会的相互关系中体现出某种独特的、超越现实的精神状态。

雅克·塔蒂是继麦克斯·林戴以来最杰出的法国喜剧大师,被法国人视作他们自己的“卓别林”。他有着法兰西民族的严谨理性的思维、略带嘲讽的幽默、无政府主义的宽容和人道主义的关爱。他的喜剧既保留了默片喜剧的杂耍传统,又创造性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音响元素,被称作“有声时代的默片喜剧”。身处“二战”后高速发展的西欧,塔蒂的作品中贯穿了对工业社会的鞭挞与嘲讽:城市建筑、交通问题、机械化对人性的伤残。

作为美国优秀的现代喜剧电影作者,伍迪·艾伦的喜剧电影带有浓郁的纽约知识分子风格,他擅长颠覆传统价值,戏谑经典文本,机智幽默又细腻感伤。与前两位喜剧大师的沉默寡言截然不同,幽默搞笑的台词是伍迪·艾伦喜剧的最明确的标识。他的喜剧电影呈现当代美国后现代都市人面临的精神困顿和心灵矛盾,揭示了美国社会从后工业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彷徨和犹豫。神经质的内省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物、想象力丰富而奇特的构思、絮叨又幽默的对白、反讽与批判的视角,几乎是他每部电影所具有的共同元素。

法国哲学家伯格森曾说过,喜剧是一种模仿生活的游戏,是对社会生活表面的微弱反抗;笑本身是快乐的,但笑过之后的余味却是苦涩的。带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反思,喜剧电影大师用神奇的光影把这种苦涩转化成一种诗意。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码喜剧电影大师(一种把玩模仿生活游戏的神奇光影)/电影图书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明明//潘丽//管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06052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5.78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