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意林励志中国(励志人物特辑2010年-2011年)
内容
编辑推荐

意林杂志,顾名思义,意韵深长,蔚然成林。“意”就是意境、意韵、意义、意味,“林”即智慧之林,“意林”就是通过很多故事营造生命意境、展现哲思意韵、阐述人生意义、透析生活意味。力图通过温馨的故事、生动的语言,补充读者的生活经历,延展读者的精神边界,打造中国人最真实最贴心的心灵读本,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励志杂志之一。《意林励志中国:励志人物特辑(2010年—2011年)》所记录的,正是在2010年中凭借自身力量改变自我、改变现实,引领自己的人生、引领我们的时代超越现实、走向卓越的人们。

内容推荐

《意林励志中国:励志人物特辑(2010年—2011年)》:励志人物,无论他们身处何种社会地位,从事着何种乎凡或不平凡的工作,他们所代表的都不仅仅是一个令我们向往和崇拜的符号而已。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最富激情和创造力的一面,正是凭借那股生生不息、奋发向上的力量,他们创造了我们身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也丰富了我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内涵。

《意林励志中国:励志人物特辑(2010年—2011年)》所记录的,正是在2010年中凭借自身力量改变自我、改变现实,引领自己的人生、引领我们的时代超越现实、走向卓越的人们。他们或者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地在人生的激流中奋进;或者大公无私,以绵薄之力奉献自我,成就人间佳话,或者愈挫坚,办挽狂澜,成就人间的奇迹……在他们身上,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这力量,能让平凡的人成就伟大。能让孤单的人赢得喝彩。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记录,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史诗。

目录

少有人走的路

 冯小刚:草根导演成长记

 马岩松:成功是可以把握的

 文章:我是“蚁族”的前辈

 阮经天:明日之星初长成

 赵俊杰:90后CEO的青葱做派

 林浩澜:我在百度跑江湖

 任小萍:你不会永远比别人差

 易晓忠:饺子卖进西餐厅

 线永京:网络拍客的成名史

 沈建:“种”诗的农民

 张骥良:刺穿黑暗的视力

 张超:大大方方和孩子谈性

 旭日阳刚:就算是昙花,也要这灿烂

做不一样的自己

 姚明:你打到了我的痛处

 汤唯:我在英国当模特

 常坤:一个青年的公民实践

 张正祥:戍守滇池30年

 潘先锋:一位乡党委书记的灵魂

 王夕越:哈佛硕士的阿富汗人道之旅

 王跃:勇敢地登上火星

 李伟:一位四处打工的副局长

 张璐:外交部“高翻”的三道关

 姚骐:中国特效师名震好莱坞

 胡为:“幽默”成就核心竞争力

 陈年:我是凡客

 谢洁瑛:80后女舵手追梦南极

有梦想就有未来

 杨洋:该90后演绎宝玉

 王卯卯:被兔子改变的命运

 段丽:巴黎的中国“拉面皇后”

 刘强东:价格斗士的京东之路

 何家南:只有不停奔跑

 艾水水:“姬系”导演最懂“90后”

 蒋显斌:站在梦想之上

 王江民:战胜自己你将赢得世界

 吴玉禄:接到世博会单的农民

 林义杰:奔跑在死亡的边缘

 卢永强:把一只羊卖到10亿

超越极限生生不息

 玉树人民:震后坚忍触碰灵魂

 王蕾:他们是我弟弟

 丁尚彪:为了梦想,含泪活着

 周述恒:一位中国式民工的文学梦

 西单女孩:我的底线在地下通道

 刘伟:一个“达人”的诞生

 司晶:三根钢棍支撑起的坚强女孩

 何天武:华山独臂挑夫

 吴中元:有了梦想就能飞

 史铁生:“铁树”永生

 小振和:9天生命留下的光明

成就有爱的人生

 黄凤:一个13岁女孩的7年守候

 冯会军:一个矿工的90000毫升鲜血

 肖敬:拯救生命,我从高中立志

 陈树菊:庶民善行

 少武:“金臂男人”的爱心奉献

 关惠群:行走在人间的天使

 左天兵:是男人,就得站出来

 于津:从事最孤独的职业

试读章节

冯小刚:草根导演成长记

雅惠 艾小鱼

冯小刚对自己的票房号召力显然十分自信。2010年《唐山大地震》公映前,他喊出要拿下5个亿,他说:“你们翻翻过去的记录,我哪次说过大话?”的确,在过去16年里,他拍了14部电影,屡屡创下票房佳绩,并且从喜剧贺岁片领域不断地扩展,从《夜宴》到《集结号》,再到《唐山大地震》,从古装片到战争片再到灾难片,驾驭的题材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主流”,却始终能切中时代脉搏,搔到现实的痒处。可以说,冯小刚是最懂中国观众的本土导演。

奋斗的青春献给了你

同为中国第五代导演,冯小刚出身草根,没读过大学,走的完全是野路子。年轻时的冯小刚只是一个长相中下的苦孩子,爱好画画,又怀揣着一个电影梦,为此勤奋、踏实乃至功利地坚持了很多年。从北京军区文工团转业后,冯小刚到了北京影视剧中心做美工,工作之余,他老爱追着编剧问怎么创作、怎么塑造人物。

后来,冯小刚认识了王朔,终于有机会做编剧,和王朔等人合作了《编辑部的故事》。给该剧写剧本时,他每天在家冥思苦想,曾经一个月都没下楼,就吃挂面拌酱油。当然,即使如此勤奋,他也和每个新人行的年轻人一样,免不了挨骂。拍《北京人在纽约》时,他被骂:你想不想干,不想干就滚蛋!朋友说,要不咱别干了,不让咱滚嘛。冯小刚却做了一个手势,意思是“咱得忍着”。

学会了编剧,冯小刚又和王朔开办了好梦电影公司,要自己拍电影。商量剧本时,冯小刚就找最便宜的宾馆,五块钱一张的床板就能凑合,怎么省钱怎么来。由于资金困难,冯小刚甚至会替制片部门向人作揖,这个动作在今天的他身上还是很常见——当他面对纠缠的记者、围观的群众时,常常双手抱于胸前晃动几下,仿佛在说:你们还是放过我吧。

冯小刚导演的首部电影《永失我爱》是王朔编剧,随后的《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我是你爸爸》也是复刻王朔的思想,但由于未通过审查,投资打了水漂,好梦公司只好在血本无归的情况下关门,冯小刚遭遇了人生一次重大的坎儿。

电影人高军见证了冯小刚那时的处境,“一般的导演要是经受这样的打击就一蹶不振了,可他不服输。他当时是拼命要冒这个尖,像大石头下面压一个小苗,压着出不来,拼命从旁边钻也要钻出来。”  给自己定位是市民导演

冯小刚挺住了,结果机会就找上门来。时任中国电影公司总经理的韩三平让他拍一部贺岁片,以拯救当时惨淡的电影市场。1997年,《甲方乙方》投资600万元人民币,最终获得了3600万的票房。那一年冯小刚已经39岁了。

成功永远不嫌晚,接下来的《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也大卖。迅速的应变是冯小刚的生存法则,如果说起初的冯小刚只是跟在王朔身后,那么从《甲方乙方》开始,他就开始大胆地加入了“冯氏味道”,着重表达的是对小人物生活的关照,少了一些王朔的深刻和冰冷,多了些自己的情趣与温情。

拍完《没完没了》后,冯小刚成为华谊的签约导演,此后的中国电影市场有了“贺岁档”一说,“冯家菜”始终占了主导地位,只要听到冯小刚的贺岁喜剧,票房几乎不用担心。冯小刚最愿意看到的,就是观众看他的喜剧时,能一边乐一边拍着腿说,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太好玩了,冯小刚你太神了!

冯小刚总是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社会变迁中的大事小情,信手拈来放人自己的电影。《不见不散》、《没完没了》里有连篇累牍的俏皮话,故事荒诞不经却又合情合理;《大腕》将商业广告无孑L不入这一社会现象浓缩到情节中;《手机》、《天下无贼》涉及了在复杂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困惑和挣扎。他的电影用嬉笑怒骂的方式,记录了都市平民的悲喜生活。

冯小刚说:“我从小家里生活条件不好,全靠自己,没有什么便捷的路子,很多年住的都是两户人家挤在一个单元里面。一个人的身份决定了他的思想方法,所以我给自己定位是个市民导演。”

拍电影就是为了那点成就感

尽管冯小刚票房成功,在普通观众里有较好的人缘,但在电影评论界却没有收获好评。不被学院派认同,加上被媒体认为离了葛优就火不了,冯小刚一直并不服气,想“玩点不一样的给你们看看”。

2006年,冯小刚找来豪华阵容,拍摄了古装商业大片《夜宴》。对于靠现代都市喜剧起家的冯小刚来说,突然跳跃到古装武侠题材,并不算适应,但这并不妨碍《夜宴》票房超过《天下无贼》,还在海外大卖。冯小刚后来解释说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对王侯将相的那点事情也不感兴趣。但是,他还是照猫画虎,拍了部所谓的“高级电影”,加入了大片导演的阵营。

如果说拍《夜宴》是一种不服气的证明的话,那么拍《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则是因为碰到了好的原著和剧本。虽然这两部片子不再是冯小刚擅长的都市题材,却依然有着平民的心态和情感。

《集结号》的拍摄过程十分辛苦,宏大场面请了韩国特效爆破团队,后期视觉效果也请了一流的数字技术公司。《集结号》前半部分是宏大的战争场面,后面却是寻找生死意义、兄弟情义的人生历程,冯小刚拿捏中国人情感的本领再一次完美体现。《集结号》作为一部没有大牌明星的非喜剧影片,票房达到2.7亿元人民币,并收获了几乎所有的华语电影奖项。得到官方和主流认可的冯小刚坐稳了商业大片导演的交椅,彻底自信了,再也不焦虑了。

2007年,唐山市政府出资6000万元,点名要找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三大导演之一,来执导纪念唐山大地震的主旋律影片。这次,冯小刚的平民情怀再次得到了充分的显露,他以灾难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生死悲欢的亲情故事。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拍片意图:“很多导演都希望自己拍的电影是一部史诗,相反,我更愿意让观众看到我的电影表现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家庭,在地震中被砸得粉碎,他们内心如刀绞般的刺痛。”

《唐山大地震》首映三天票房即破亿,刷新了华语片内地市场多项纪录。对于票房,冯小刚绝对看重:“看一部电影的成败,要看票房,如果你的电影只有极少数人愿意看,那还有什么意思,我拍电影就是为了那点成就感。”

不是大师。是凡人

冯小刚不喜欢别人叫他大师,认为那是骂人的话。华谊把他包装成“国民导演、喜剧巨匠”,他也觉得别扭。做完《唐山大地震》后期,冯小刚原本指望可以去和朋友吃个饭,席间随便讲几个能把人笑趴下的段子,再打场高尔夫球。但从2010年6月到7月,他几乎成为了一台答录机,每天五六个小时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记者说个不停。如今的他再不会苦恼没有评论,他抱怨自己烦透了,但是也真没辙。

但冯小刚依旧是那个能应变、有自嘲精神的人。冯小刚发过一条微博,调侃自己:“常遇热心人苦口婆心劝我治疗脸上白癜风且免费献出祖传秘方,在此一并叩谢。这病在下就惠存了。不是不识好歹,皆因诸事顺遂,仅此小小报应添堵远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强。再者即便治愈,我也变不成吕布、黄晓明,顶多就一不用打底色的杜月笙。”  他有时候表现得还像个草根:“现在电影学院二年级的学生,都能一张嘴就给你说出一大串影史上的大师来,我真说不上来。我怎么就拍一个,观众就认账,我一张嘴,说几亿,砰一下就中。你要说我勤奋,我一定没农民勤奋。才情,我觉得比我才情高的人有的是,怎么这么多导演就没把电影拍得让人喜欢看……”

冯小刚自认是个爱玩的人。他打算再拍几部电影之后,就去旅游,享受自己的晚年了——这些年来忙得连5天时间都抽不出来。冯小刚说:“59岁,多一年都不行,一定要退休,玩去了。”

P6-8

书评(媒体评论)

桃李花开,蔚然成林。

——北大教授 孔庆东

《意林》是一本温暖洁净的刊物,它能让你变得热情和智慧,还有仁慈和感恩。

——著名作家 毕淑敏

启迪智慧,丰富心灵。《意林》中故事也许让人能在火车上,在等人时,在那些细碎的时间里,送上一点感动——那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感动。

——著名编剧 石康

页页花木盛,期期小森林。闲来常做伴,意蕴可涤心。

——著名作家 刘心武

我的醉翁之意,就在于你的这片韵味之林。

——著名作家 笛安

《意林》会以诗情和美感,以文化与哲理,以质朴和缤纷,让读者爱不释手,让妙趣充盈心怀,盼你更好!

——著名主持人 赵忠祥

读到《意林》,发现这本杂志很有意味,每篇短小精悍的故事就如一出精彩的小品节目一样吸引人,打动人,温暖人,而且它的内容非常丰富,贴近生活。祝愿《意林》越办越好!

——著名演员 范伟

《意林》杂志我爱读,拍起片子劲头足。

——著名导演 赵宝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意林励志中国(励志人物特辑2010年-2011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林图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802197
开本 16开
页数 1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9
16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