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闻旧事(非你所想的泰国)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泰国,政治的风云变幻莫测,政权更替非常频繁;在泰国,有乐观而信佛的人民,有受到欢迎的“贪污”的警察;在泰国,医疗业非常发达,到那里看病已经变成了一种享受;在泰国,有受到无限崇敬的国王,有“中国通”公主,有会做饭的总统,有高调的毒枭;在泰国,有美丽湄南河畔的“红灯区”的故事,有被称为“第二种女人”的人妖的故事。

在《新闻旧事(非你所想的泰国)》一书中,作者凌朔以一个职业记者的敏锐姿态带我们穿越政治、历史等的迷雾,找到那个真实的存在,以一个旅行者的辽阔心态带我们穿越山水,发现那些人世间的真善美,找到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该书配有大量珍贵的图片,这些图片更加生动地将那些美丽的国度展现在我们眼前。

内容推荐

《新闻旧事(非你所想的泰国)》是原驻泰国记者凌朔的回忆录。

《新闻旧事(非你所想的泰国)》分为五个篇章:人性篇、政治篇、人物篇、经济篇和社会篇。从政治、历史、经济以及文化等多个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泰国的真实情况和传奇色彩。

目录

序/1

序/4

自序/6

人性篇——笑是一种艺术

患与乐/3

“欢迎”贪污/6

气死急性子/10

生与死/14

烟酒牌之禁地/19

赌徒/24

泰拳vs武术/31

入不敷出/36

寻找历史的民族/42

说《三国》/49

政治篇——呼啸的民主

话说泰国政治/59

再说泰国政治/61

谁惹了谁/65

他信流亡路/72

什么民主/81

集会?庙会?/86

政变一夜/91

西瓜军/100

军人与政治/104

思变/110

人物篇——他们的目光

十全武功话国王/119

那座安静的王宫/125

美丽公主/129

闲话他信/134

“铁嘴李”烩烧政变/137

阿披实请客/146

对话“小诸葛”/150

布什来了/155

暹罗有个中国国王/160

毒枭坤沙之死/171

经济篇——财富的影子

他信的背影/181

夫妻店/184

华人不是老外/187

服务大国/194

带病旅游/201

享受看病/206

一座机场一个梦/212

香米的烦恼/218

乐购泰国/221

媒体经济怪圈/225

社会篇——随笔行走间

闯泰南/231

再见阿瑜陀耶/238

九十三师随想/241

死亡铁路/246

唯美泰北/253

寻找中国元素/263

桨声灯影里的湄南河/270

人妖不妖/275

卷心菜与安全套/285

二奶和小三儿/288

后记:记者的快乐/292

试读章节

气死急性子

在泰国,急不得,气不得。

倒不是说不可以生气,而是有时实在没有生气的理由,找不到出气的对象。

怒伤肝,气伤脾,虽然是中医学说,但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人确实要比泰国人易起急,易动怒,易生气。有时话顶话,针尖对麦芒,原本很小的事情立马就能成为唇齿不相饶乃至大打出手的由头。

至少,在泰国这些年,从来没有见过当街对骂或者当众厮打的情形,当然,政治运动除外。

绝不是在为泰国人说话,而是,在他们的民族性格中,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息事宁人的品质。化作泰语,就是泰国人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斋茵茵”,直译叫做“心凉凉”,加上语境去意译叫做“请您心平气和些”

中国人的家庭教育通常是,打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亏,受欺负,常教育孩子不要“傻老实”;而泰国人一辈子都在学习一个道理,就是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其实不是“傻老实”。试想,如果矛盾双方都心平气和,也就不存在谁欺负谁的问题了。

心平气和,长期以来,形成泰国人的慢性子,相对中国人而言。

“相对”这个词很重要,因为,在泰国曾经遇到一个韩国记者,他居然向我抱怨中国人特别慢性子。

泰国人的慢性子,举个例子可见一斑。

2004年前,外国人在泰国办理居留证件,最少需要来来回回跑上个七八趟,如果是外国记者,则更加麻烦,需要不停地往返于外交部、民众联合厅、移民局、劳工部之间,炎炎夏季,这种低效率的繁复简单劳动经常会泼灭记者初来乍到时的热情。

他信当上总理后,改进对外国人的服务,成立了一个名叫One-Stop-Service的一站式移民服务机构,提出要让外国人享受一站式优质高效服务,后来被人口语化地称做“站一站即可办理”的服务。

理念是好的,但最终运作起来,只不过是把原有的那些机构搬到一个大楼里运作,把原来满城跑的状态变成满楼跑。于是,这栋楼出现了各色皮肤的外国人拿着各种颜色护照和证件上上下下跑动的场景。

记得有一次,我在办理签证延期的时候,一名移民局官员跟我拉拉扯扯说了半个多小时的家常话。照理说,他应该关心我在泰国做什么工作,采访什么话题,撰写什么稿件,但他实际问话的内容,是北京的烤鸭,是北京的长城,是中药哪里便宜,是旅行社哪家好。

也许是因为,遇到一个能讲流利泰语的外国人不容易,但我身后,还排着长长的队伍,满是焦急等待签证的外国人。

一站式服务成了“一站一天”式服务。

在北京出入境管理局,只要材料齐全,外国人从拿号到排队到递交材料一共只需5分钟时间,一周后再来取一趟便可。

对于泰国人的慢,待的时间久了也就不以为怪。解决方法是,在实际办事时,打出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富余量,基本上可以解决慢的问题。例如,约见一位部长级人物采访,提前一个月打申请,约见总理副总理,打出两个月的富余量。当然,这说的都是走官方流程,走私人交情另说。

一位久居泰国的朋友说,在泰国最叫人着急的就是你急他不急,无论你怎么催,他还是按部就班不紧不慢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办事。确实,当急性子遇到慢性子,要么急性子学会慢,要么急性子就任由自己继续急下去。

2008年6月,黄衫军闹得正欢。一天,黄衫军突然对外公开宣布要突破警方防线,向总理府进发,最后占领总理府,惹得所有媒体记者都赶赴现场。

我赶到集会者与警方对峙的曼谷联合国大厦门前时,黄衫军已与警察对峙在马克万·琅讪桥的两端,一边是数千名手持铁棍钢棒的黄衫军,一边是一层层不同装备的防暴警察。

从警方的防备态势看,警察已做好充分的镇压准备。前排是头戴钢盔、手持警棍和玻璃钢盾牌的防暴警察,中间是准备好催泪瓦斯的突击警察,后排是真枪实弹的武装警察,警察队伍后方还有医疗救护队、紧急指挥所和各种测量车,例如测定催泪瓦斯飘向的风向测定车和拆弹车等。

本以为大战将至,所有摄影记者都摩拳擦掌,站好位置,戴好头盔,准备好广角镜头,查妥存储卡,给总部打电话让各方准备好快讯等。

但双方居然就这样挥舞着大棒对峙了10个多小时。

从亢奋到疲惫,不仅记者疲软了下来,连警察都一批又一批地换防。

深夜两点,一些外国记者实在耐不住性子,便找到黄衫军领导人询问究竟还突不突围,黄衫军领导人来了句“斋茵茵”,说黄衫军“正在思考”。

最后,黄衫军和警方居然各派出一名代表,谈判解决,商定明日继续对峙。

在此后的日子里,黄衫军与警方多次对峙,双方多次扬言要突破对方,直至4个月后,也就是2008年10月7日才第一次真正交锋。

除却政治,慢性子同样表现在军队中。多次采访泰国的边疆戍守部队,慢慢悠悠的军事风格加上无边美景,总是让我觉得那些士兵更像是在度假。

其实,只要习惯了,觉得慢性子倒没有什么不好。

在泰国待久了,摸索出一套规律,只要不是涉外元首级的会议,一般政府会议都会比预定时间拖延半小时到一小时举行。知道别人的特点,没有什么不适应的。

而且,当你有时急得红了眼的时候,听见泰国人微笑着冲着你拉长语调说一声“斋茵茵”,也挺惬意。

中国人说入乡随俗,英国人说在罗马就要过罗马人的生活,泰国人说进了斜眼城就得斜眼看,意思都一样,就是说来到泰国,就把性子放慢吧。

P10-13

序言

美国作家安东尼-博登说,做个旅行者,不要做观光客。

也许因为,旅行者是寻找故事的人,观光客只是一个重复故事里的过客。

美国出版人约瑟夫·普利策说,永远不要满足于单纯地印刷新闻。

也许因为,新闻总是要变得陈旧的,有些要写进历史,有些则要被时光抛弃。

对于一个每天靠双腿行走、靠双手记录的记者而言,旅行和记录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所以,把现实记录成故事,把故事写进历史,是记者生命的价值。

但是,国界,是个奇妙的东西。国界内,你可以在皇城根下咿咿呀呀的京胡声里、可以在黄浦江边鳞次栉比的商业圈里、甚至可以在唐古拉山口或者沱沱河边轻易找到你所需要的画面和素材;但一旦跳出国界,扑面而来的只有陌生,继而恍惚,进而变成不知所措的茫然。

一个满天繁星的夜,一架客机降落在曼谷廊曼机场的跑道上,从那一刻起,一个人,揣上一支笔,背上一台相机,开始了寻找故事的旅程。

此后的一千多个日夜,几乎每天都在行走。双腿走乏了,就用思想在笔端行走。行走,记录,求证,化作生活的全部;甄别试听,记录事实,定格历史,成为生活的价值。

在这座城市里,当一大群把行走作为职业的人聚在一起,大家总是自嘲为一群寻找新鲜的流浪人。

从来就不觉得流浪是一个多么凄凉的词。

寂静时,流浪让人沉淀思维;喧闹时,流浪让人变得理性。

流浪,原来是一种凄美!是一种学会理智、理解人生的方式。

在这座城市里,当一大群把采访作为职业的人聚在一起,大家总是觉得是一群疲于奔命的记录者。

从来就不觉得记录是一件多么乏味的事。

年轻时,记录让人平息冲动;年迈时,记录让人回味过去。

记录,原来是一种滋味!是一种感念记忆、品味人生的方式。

于是,花费三年多的时光,去行走,去记录,踏访一个国家走过的旧事,采写一个国家正在记录的新事。

人生,原本就是一段长长的采访,有采也采不完的故事。

曾经心动不已,因为觉得自己每天寻找新闻,总是站在历史的最前沿。但暮然回首,发现时光蹑手蹑脚地远去,它将新闻第一时间的震撼力打成碎片,只节选最平实的文字写进历史。

海水冲刷沙滩上的脚印,留下最深的记忆;时光洗尽新闻里的冲动,留下旧事的繁华。

我用新闻加旧事,讲述一个非你我所想的泰国,一个我们不甚了解的泰国。

凌朔

二0一0年三月

后记

记者的快乐

经常听见一些有关“新闻是否无学”的争论,其实,人们争论的是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确实,对于新闻行业而言,实践贵于理论,因为新闻的主体是广阔无疆的社会,任何一套理论都不可能精确套用在构成新闻的每一个形形色色的社会元素上;但与此同时,没有理论的实践也是盲目的,像一个无头苍蝇一般去做新闻,显然要事倍功半。

我倒认为,与其说“新闻无学”,不如说“记者无学”。因为没有一套标准适用于不同性格的记者,但虽然记者无学,记者却需要自己的技能。

记者,是奔跑的猎人。

新闻是跑出来的,而不是坐在办公室打电话、听录音、念稿件而来。

出去跑,应该是做记者的第一条真理。

只有自己去奔跑,才能感知社会,接触新闻的主体,才有机会获得新闻。即便是行走,也是应该带风的。

记者,是生存的强者。

奔跑,不是漫无目的、不知去向地奔跑,记者必须熟悉这个社会、融人这个社会、知道怎样挖掘这个社会的群体。

这是记者的生存力。

几个朋友,先后去了加沙、喀布尔、巴格达等战乱地区。远洋电话接通,首先问的是在那边生活怎样。因为当你无法在炮弹声中入睡,无法下咽完全不同的饮食,无法与装束迥异、肤色有别的人群去沟通时,你连生存的底线也没有能够跨越,更不必说去完成新闻了。

确实有这样的记者,因为无法适应当地生活而最终选择了退却。

物质生存的问题解决后,进入记者生存的环节。在这些环节里,记者需要的是人脉,是人际,是关系。记者不是外出写生的画家,记者需要与人交流。如果光是解决了吃喝睡的问题,没有做新闻的必要平台,你依旧只是一个远离新闻的人。

而这个平台,没有人能够替你去搭建,只有靠自己。

就像是一名公关者,记者需要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新闻,需要在第一时间采访到有价值的人物。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之所以能屹立国际新闻界之巅,正是因为它有着出神入化的关系网。无论它的关系是靠金钱还是友情打造,也无论它的立场是偏是正,至少,它的记者,能在一位总统或总理上任的第一天就成功获得独家专访权,那就是它生存的能力。

记者,是冒险的勇士。

一位六旬外籍老记者曾经跟我讲述自己深人爪哇岛丛林被土著捉去的经历,说得津津有味。

他问我:“你知道我做了一辈子记者最喜欢的是什么吗?就是这种冒险的感觉。因为记者可以比旅行家走得更远,可以比探险家探得更险。”

有时候,记者的生活就是冒险的故事,当遭遇爆炸所有人都在撤退时,往爆炸中心赶的只有记者。

生活,因为冒险而精彩。

终日奔跑,停下来写稿,倒下来睡觉。那是战斗的状态。  自己开着车,背着相机,四处乱闯,在一个你完全不熟悉的环境中寻找想要的东西。停停走走,走走停停,记录着一个个今天是新闻、明天是历史的故事。

记者,是孤独的剑客。

见到采访对象,记者们常常蜂拥而上,而采访过后,往往又各自为营,单兵作战,该写的写,该编的编。即便是扎堆采访时,也是各怀心思,各想问题,各选角度,各取各景。

同一条新闻,经不同记者的笔和快门,呈现出不同的角度和场景。

同一条新闻,在不同国家、不同立场的媒体笔下,也会有不同的侧重。

新闻,没有雷同。因为记者,是孤独的笔客,是孤独的影者,是孤独的思考者。因为孤独,所以个个不同。

记者,是兴奋的孩子。

永远走在一条没有重复的道路上,永远在摸索中与人交往着,永远在感知一个又一个新鲜的事物,永远处于高度紧张地接受新鲜元素的状态。记者也会疲惫,也会倦怠,常会有一种奔命的累,但当电话响起,犹如号角声一般,记者又会变得紧张,变得兴奋,又会不自觉地投入到一场全新的战役中。

记者是在第一时间感悟人生的孩子,他们需要在灾难留下的尸体中行走,需要在战火纷飞中穿行,需要在悲苦哀怨中寻找,需要在响彻云霄的哭泣中等待。但他们不能倒下,不能哀怨,不能哭泣,因为他们要掩藏心中的情感,让情感化作人生感悟,写在文字中,摄人胶片内,让其他人获得共鸣。

当烟云散去,一切经历变成历史,蓦然回首时才发现,在这个大千世界采撷故事竟是这样的快乐。对于记者,也许,快乐的定义本就是——用我的人生去记录你的人生和他的人生。

2010年8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青年,刚毕业不久就被派到国外当记者,从此,爱上记者这个行当。作为中国派出的记者,一种无法推卸的使命感,让他在泰国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通过自己的执著,努力构建自己的平台。他“上能通天”,把泰国当时的政要都采访了个遍,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新闻,在第一时间采访有价值的人物;他“下能入地”。深入草根阶层,了解当地百姓的思想。他小畏艰难,敢于冲锋陷阵,正如他自己所说“当遭遇爆炸所有人都在撤退时,往爆炸中心赶的只有记者”。他就是这样的一个记者。

——邱苏伦(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泰国清迈皇家大学荣誉博士)

那些上天入地的故事或者惊心动魄,或者平凡细致,而故事背后日益沉淀的生命体验渐渐化为时间送给流浪者最丰厚的礼物,让他们更加醉心于斯,乐此不疲。对于本书作者而言,三年多的驻外生涯不长,却给了他沉思的机会,总结所见所行。尽管这只是流浪生涯的一小段,但却是个不错的开始。猫有九命,记者一生却是可能活上一百次的。意欲如此生活者,不妨执此书,随便翻翻。

——黄文(国际资深媒体人,新中国第一位赴国际战场的女摄影记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闻旧事(非你所想的泰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凌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95107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