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女子有行(修订版)
内容
试读章节

上海废弃的工厂区一片一片冲人眼前:黑蓝的云,偶然露出一两颗星星,压紧在地平线上。而身后的云,像一群乌鸦,或许真是一群乌鸦不紧不慢地尾随着,车灯光强烈地掠过树木和街心雕塑时,前面也有乌鸦怪叫着惊飞起来,黑翅膀在风中扑打着我们发烧的面颊,这个城市的鸽子早被乌鸦赶走,开满白花的夹竹桃乱长成两个巨大的塔,耸立在空地之上。

一个醉如烂泥的老头突然爬起来,站在红绿双色的立交桥上朝我们的摩托车队吼着什么,声音没打个旋便吹散了。肮脏的人工湖的水漫到马路上,上面漂着一层锈色的油光,溅到人行道上。穿过城市的铁路轨道乱打了一串结,深夜的火车长笛呜咽,鬼鬼祟祟地驶进站,没有下车的旅客,也没有上车的旅客,穿着制服的列车员清扫出垃圾顺着敞开的窗子倒在月台上:一切不准倒在路上的东西。

或许他们倒掉的垃圾中有我早就失落的一张黑白照片:静谧的夜晚,空气清澈,凉风抚摸皮肤,吹得衣裙习习翻卷。同一条马路,不对吗?那就是说,同一地点,在黑白照片上有两个人影,一个自然是我,另一个是古恒,我和他在马路上走着,我认为我的裙子在风中飘得很美。

在路上或一些公共场所,常有人拦住我,问我认识古恒不。古恒在这些人的嘴里被说成是一个混混儿,只会卖嘴皮,或是个无所事事的江湖骗子,即所谓的艺术家。对每个人,我很自然地摇摇头。

我这样做是下意识的,不过也可能是对某种意识的挑战。我至今还很满意当年的对策,每一个人的出现,就是在消解另一个人的存在。用这样那样的理由来诽谤他人,无非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形象。

那个晚上,我指十九年前的那一晚,我想你们早已明白十九年前是一九九二年,也明白那时我比现在年轻十九岁。现在已是二。一一年。那晚,我和古恒坐在大学校园的银座里。满山红枫的印刷画贴满了一堵墙,坐在墙边的人被画湮没,成为画中之物。只有到柜台去买烟、花生米之类的东西时,画中人才竭尽全力奔出来,汗水涔涔。我不知是哪根神经发热,一反常态,向他陈述起自己一些类似上面的看法、观点,不过话说得很婉转、温柔,的确是毫无分量,不过意思却差不了多少。

“喔,这就是你对男人的理解!”古恒手里把玩着半截纸烟。他仅仅看着,不抽,在对面的椅子上好久一声不响,脸沉闷,眼睛因颧骨高而深陷,出奇的亮。他突然又冒出一句: “这就是你的爱情观!”我起身离座,绕过貌似真花的塑料杜鹃、玫瑰。一张张本应年轻姣好的面孔,在黯淡的灯光下互相比较着病态、委顿、狰狞。

出了银座,我沿着校园后门的小道,来到寂静的松花江街上。

黑暗到了尽头。我拿着书,装模作样地背诵。路灯出现在树丛之中,光块被稀稀密密的树枝摇碎,风却静止着,一切依旧。在桥头,我放慢步子,溪水细喘着流下舒缓的沟面,但我听不见流水声,我的耳朵里只有自欺欺人的背书声,就在这时,我扶住桥栏回过头来。

古恒一向对我的反应不太介意,但这次他没像以往那样留在银座,抽他永远抽不完的烟,喝他永远喝不够的啤酒,居然跟在我身后两三米远,看来一直保持着这距离,瘦高的身影在黑暗里显得更文弱了些,歪歪扭扭,双手似乎插在裤袋里,看到我回头发现了他,他放慢脚步,煞有介事地头朝天仰着,又低下来看着碎石铺就的路,仿佛他是偶然遇到了我。

你怎么可以同意第二次呢?他可是你的亲生父亲!

他跟了上来,那并不大声的吼叫连连在夜空中炸开。

强奸,实际上并没有书上或人们言传的那么可怕,试试,也不屈辱,惊天动地地发生,悄无声息地结束,如果一切顺理成章,合乎所设想的环境地点,在静悄悄的时间包容之中,既平常又容易,与做爱差不了多少。

“瞧瞧,你这是什么话?”我真想去搬一张桌子来让他捶,以免他站在那儿僵硬着身体对空中费劲地挥动手臂,“一个哗众取宠的女人,在纸上故作惊人之语。实际上胆小如鼠,假现代派。嘿,你父亲……”

“不说行不行?”我哀求,并提醒古恒注意,每次走到松花江街尾他就提我父亲。

“他先摸你,还是你让他把你的妈妈支走?去亲戚家,去河边沙滩摘香葱、马齿苋做凉拌菜?”古恒甩甩手,“对,是去亲戚家,在江对岸,当然一时半会回不来,过江来回要两个钟头。嗬,一个空荡荡充满淫欲乱伦的房间!”古恒真好像站在那个和他毫不相干的夏夜细雨里,在自己想象的细节中受刑,他在虚构的雨水里痛苦得奇怪的脸扭动着,反倒激起了我对他的怜惜。从我以往讲述的小说中,他突然跳了出来。“你的身体是陷阱,勾着你父亲往下跳。”

他似乎有点笑意。那么一点笑意,就把我绷紧的心松开了。当我整个人落人他的怀里时,他推开我,冷冷地看着我,举起手臂。他惯于惊吓我,整日骂骂咧咧,恶语没遮拦,但从未真动手脚,这次他却朝我迎面打来,他比我高出大半头,但我稍一闪就让开了。他讪笑起来:“女人终究是女人,改不了样,调教也没用,只配——”他未说出那个词,我的眼泪刷的一下流了出来。

然后他说,我是玩着来的,你还会当真?

而我只不过写小说来着,你怎么当真呢?你不是口口声声要做我丈夫,怎么这样对待我?

天下还没有敢拿自己老子开心的,即使是写小说!你骗得了我?古恒的眼睛在我身上溜了一圈,盯着我的眼睛,口气却缓和多了。

我们谈不下去。这是今晚的必然结果,他比我更清楚。

我的手紧抱着书,挂着泪水的脸被长长的黑发遮住,风和黑夜把我圈起来,我簌簌发抖。他的背影接近那片残垣断壁时变得越来越小,拆毁的建筑为什么这么久也未重建,难道拆毁并不是为了重建?P2-4

目录

总序:众里寻“她”千百度

第一部 上海:康乃馨俱乐部

第二部 纽约:逃出纽约

第三部 布拉格:城市的陷落

附录 桀骜不驯的红狐舞影

序言

记得大文豪歌德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绿。这套“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第一辑)即将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陆续出版,人选其中的十位华人女作家的十部小说、散文和诗集,犹如十株充满灵气的生命之树郁郁葱葱,而作为这套丛书的主编,望着满眼葱绿,却是思绪万千,久久难以平静。

我之所以主编并出版这套“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纯属偶然。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为母校华东师范大学讲授“台港文学研究”等课程及撰写相关论文,此后不断受邀出席各种香港文学、台湾文学以及东南亚华文文学、北美华文文学研讨会而一脚踏进世界华文文学圈以来,不知不觉竟然已经20年了。20年来,在我先后从事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女性文学以及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过海内外许多著名作家、学者的热情而无私的帮助。他们中间有的推荐、发表我的论文,有的邀请我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有的提供给我从事有关学术课题研究的资料和经费。我曾数次受邀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岭南学院(今香港岭南大学)、台湾大学等学校的访问学者或客座研究员,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研究。20年来,我结识了一大批海内外的文学朋友和华人作家,我所得到的各种各样的赠书,其地域之广,几乎可以拼成半张世界地图。

在我结识的海外华人作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女性作家,我对她们的创作尤其关注。一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的硕士、博士论文以及不少论文都以中国现当代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作为论题。研究表明,女性作家及其文学书写,之所以凸显其性别意识,正是因为几千年来所造就的以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无所不在的形态,使得女性在历来由男性书写的文学史中,往往成为被他人书写、塑造和代言的角色;而女性介人书写,尤其是自我书写,就意味着这种被他人书写、塑造和代言的历史的终结,而在女性书写过程中,其性别意识及其特征会或明显或隐秘地镌刻在其创作文本之中,这正是我对女性作家及其文学书写饶有兴趣的地方。同时我作为一名女性学者,深知女人(她当然在生活中同时也扮演着女儿、妻子、母亲等角色)从事创作与研究要承受比男人更多的艰辛与困难。而那些在海外生存的华人女作家,要在母语创作上取得优异成绩并且得到承认那就更为不易了。比如像人选本丛书作者之一的严歌苓女士,当年在美国求学期间是用“边角料”时间来从事华文创作的:一方面是为了能得到稿酬以便生存;另一方面则是她对于母语写作的那一份挚爱、深情和锲而不舍。这一份对于母语写作的挚爱、深情和锲而不舍,在人选本丛书的其他女作家身上也都可以明显感觉得到。所以,我对那些能够做到事业和家庭都能兼顾,而且创作丰收的文学姐妹始终怀有一份由衷的敬意。

2008年9月,我应“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2008双年会筹备会主席吴玲瑶女士的盛情邀请,作为特邀嘉宾之一,出席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成立20周年的第10届双年会,在这次会议上我曾就“海外华人女性书写”作了如下演讲:

我认为,随着20世纪80年代“女权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一起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批评思潮以来,人们对于占据人类“半边天”的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性别角色及其文化意义的认识与探究,2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结晶。用著名的社会学家麦克卢汉的话说,“女性主义”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不断扩展,“预示了90年代乃至下一世纪人类精神天地中一朵膨胀的星云”。然而,在现实世界.女性在成才、就业、劳动报酬、职务晋升及人身权益等方面所遭受的“性别歧视”和“温柔宰割”,却又成为始终悬置于她们头上的一把克利达摩斯之剑。并且,国内各所高校20多年来竞相开设“女性学”课程,但其中有一个概念至今似乎仍然模糊不清:即“女性学”课程是否等同于“女性课程”?或者说,这些课程专门是“以女生为对象的课程”,还是“以女性性别问题为内容的课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和范畴。今天我的演讲并不想就此展开讨论,我想谈一谈我对“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和海外华文文学书写的真切感受。

“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已经走过了20年并不一帆风顺的路程。从第一任会长陈若曦女士开始,到如今的周芬娜会长,以及即将接任的吴玲瑶会长,在一任任会长以及一届届工作干部的无私奉献与卓有成效的领导下,20年来,“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在中华大地以外的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该国、该地区主流文化的夹缝中,顽强地播撒着炎黄子孙和中华文化的良种,传承着华文文学与华夏文明的薪火,期间还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艰难与辛苦,却始终百折不挠,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你们自豪与骄傲!在世界各处,你们用笔记录着海外华人身处异国他乡的屈辱和血泪的历史以及奋斗、抗争、生存、发展的_历程;你们用笔倾诉着乡愁、乡情、乡思、乡恋以及对“唐山”(祖国)、对故乡的无比热爱;你们用笔抒发着对中国未来的美好祝愿与对同胞手足的关爱之情。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你们中的很多人不仅自己捐款捐物,还向所在国家或地区进行义卖与募捐,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想方设法为灾区的重建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我知道,虽然你们身处异国他乡,可你们的心,是永远与祖国、与中华民族紧紧相连,不可分离的。为此,我向你们鞠躬致敬!

“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已经历了20年的难忘岁月。20年,意味着当年呱呱坠地的女婴,已经长成了风华正茂的妙龄女郎,正焕发着青春的气息与迷人的神采。今年的双年会即以‘‘亭亭玉立二十年,欢庆女性书写成就”为研讨会的主题.这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这次研讨会,首先是一种回顾与检阅,20年来海外华人女性书写的成就几何?其性别文化意义、艺术价值等等体现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客观地、冷静地加以归纳和总结。其次,它也是一次展望与超越,在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确定今后前行的目标和方向.在世界汜a4-围内学汉语的人口日益增加的今天,如何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同时又要超越海外华文文学的乡愁、乡情、乡思、乡恋等现有格局与传统书写,拓展海外华文文学的新空间、新天地,正是我们将要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去美国之前,就想着如何回顾与检阅20年来海外华人女陛书写的成就,当然这首先应该是一种展示,由此希望能找机会出版一套“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于是我想起了我的校友、时任宁夏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的哈若蕙女士。为了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由母校1978级校友魏威、哈若蕙策划、编选的《大学梦圆》一书,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反响不错,其中也收人了我的一篇回忆当年参加高考的《人生中的“偶然”》。2007年暑期,恰逢哈若蕙来沪出席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作家协会在沪联合召开的纪念高考恢复30周年暨该书出版座谈会。阔别20多年之后,我和她竟然相逢在上海作家协会大厅。两天后我又去她下榻的宾馆探访。我们在一起聊起了如何合作出版一套“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的构想。若蕙是一位敏感而有眼光的出版人,对我的提议即刻做出了积极回应。于是,此后我与她一直保持着电子邮件加子机短信的联系,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没离开“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的策划。

从美国回沪不久,我就开始约请诸位海外知名度颇高的华人女作家提供作品,她们中有:小说家陈若曦(中国台湾)、严歌苓(美国)、虹影(英国)、陈漱意(美国)、婴子(美国);散文家吕大明(法国)、尤今(新加坡)、吴玲瑶(美国)、蓉子(新加坡)以及女诗人谢馨(菲律宾)等,并得到了她们的慷慨赠稿。最后确定人选“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第一辑)的,有小说5部,散文4部,诗作1部,虽然诗集如今出版相当困难,但还是尽量兼顾到了文学体裁的多样性。在编选、出版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甚至几乎胎死腹中,但这套丛书终于还是如有神助般如愿以偿即将出版。在此,我衷心感谢宁夏人民出版社原副社长、现任宁夏文联副主席的哈若蕙女士自始至终的鼎力相助。感谢责任编辑戎爱军的精心运作,在与小戎女士交往的两年中,我深知她是个认真负责、忠实可靠而又淳朴善良、懂得珍惜的人,也是一个肯为别人付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编辑,无论我们合作与否,对于她和她的团队的努力,我都是心怀感激的。感谢各位人选作者通情达理的积极配合,没有她们的“不抛弃不放弃”,这套“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要出版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如今能够顺利出版,是我们共同的福祉和缘分。

至此,“众里寻她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终究也都是值得的。为此,我感到欣慰。衷心期盼这套丛书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在“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第一辑出版之后,但愿日后还能合作出版“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第二辑、第三辑。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充满着期待与遐想。

是为总序。

2009年9月于上海

2011年1月12日补志

内容推荐

《女子有行》(作者虹影)描写一个中国女子,在未来时间里,在上海、纽约、布拉格的奇特经历:“我”无辜卷与入与自己无关的斗争旋涡,被当作领袖,佛母,政敌。其实“我”真正认真扮演的,也一直为之受罪的,是同一个角色:情人。未来对个人,对一切想保留感情余地的个人,给予最后的摧毁打击,不管她逃遁到世界哪个角落……《女子有行》被称作是女性白日梦的全景式表达,也是汉语写作迄今为止最具叛逆性的一次女性写作。

编辑推荐

那些真正见到了魔王面孔的孩子,没有回来,即使回来,也无语。《女子有行》是虹影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是写未来的三部曲。描写一个中国女子,在未来时间里,在上海、纽约、布拉格的奇特经历:“我”无辜卷入与自己无关的斗争旋涡,被当做领袖、佛母、政敌。其实“我”真正认真扮演的,也一直为之受罪的,是同一个角色:情人。未来对个人,对一切想保留感情余地的个人,给予最后的摧毁打击,不管她逃遁到世界哪个角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女子有行(修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虹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207789
开本 32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00
14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1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