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百六十行大全
内容
编辑推荐

有一句话我们已耳熟能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对这句话可以说“耳熟”,却未必真“能详”。而本书作者却凭借其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观察积累,从鳞次栉比的行业中精选出三百六十行给予了介绍,力求做到正确、全面、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同时,对每个行业供奉的祖师爷、守护神等,书中都作了详细介绍。

内容推荐

中国几千年来社会分工产生了各种职业,俗称“三百六十行”。其中有些行业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也有些行业尚延续至今。本书选取了360个行业,对其历史渊源、行业特点、崇奉民俗等,作了全面考察和生动叙述。全书分为农林牧渔行业、饮食糖果行业、纺织服饰行业、手工业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卫生行业、文化教育行业、休闲娱乐行业、工艺美术行业、其他社会行业等十个部分。从林林总总的行业史话中,既反映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社会的恢弘生活场景,又记录了许多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等,是一本了解中国社会职业生活的实用性读物。书中的多幅插图更增添了阅读的观赏趣味。

目录

序 陆其国/001

一、农林牧渔行业/001

 1.耕地/003

 2.车水/004

 3.割稻/006

 4.种玉米/007

 5.种甘薯/007

 6.种洋葱/008

 7.花农/009

 8.卖花/010

 9.卖君子兰/011

 10.卖南天竹/012

 11.卖盆栽/013

 12.蚕农/014

 13.采桑叶/015

 14.放蜂/015

 15.抓蛤蟆/016

 16.养猪/018

 17.羊倌/018

 18.牧牛/019

 19.牧马/021

 20.猎人/022

 21.屠夫/023

 22.渔人/024

 23.鸬鹚捕鱼/025

二、饮食糖果行业/027

 24.卖包子/029

 25.卖蟹黄汤包/030

 26.卖烧卖/031

 27.卖饽饽/031

 28.卖爱窝窝/032

 29.卖金糕/033

 30.卖年糕/034

 31.卖糖粥/034

 32.卖糕饼/035

 33.卖馍头蒸饼/036

 34.卖缸炉烧饼/036

 35.卖茯苓夹饼/037

 36.早餐“四大金刚”/038

 37.卖春卷/039

 38.卖麻油馓子/040

 39.馄饨挑/040

 40.卖饺子/041

 41.担担面/043

 42.卖云梦鱼面/043

 43.卖凉面/044

 44.卖切面/045

 45.卖过桥米线/046

 46.卖元宵/046

 47.卖八宝饭/047

 48.卖及第粥/048

 49.卖粽子/049

 50.爆炒米花/049

 51.米粮店/050

 52.卖凉粉/050

 53.卖松花粉/051

 54.烘山芋/052

 55.切薯干/053

 56.卖胡萝卜/053

 57.卖鲜藕/054

 58.煮玉米/055

 59.卖金针菜/055

 60.卖山野菜/056

 61.卖花生/057

 62.卖火腿/057

 63.卖东坡肉/058

 64.卖猪头肉/059

 65.卖夫妻肺片/060

 66.卖涮羊肉/060

 67.烤羊肉/061

 68.卖狗肉/062

 69.卖白果烧鸡/063

 70.卖叫花鸡/064

 71.卖茶叶蛋/064

 72.卖烤鸭/065

 73.卖鹌鹑/066

 74.卖清水大闸蟹/066

 75.豆腐挑/067

 76.炸豆腐/068

 77.炸臭干/069

 78.卖乳腐/069

 79.卖榨菜/070

 80.盐商/071

 81.卖醋/072

 82.换馍做酱/073

 83.卖小磨香油/073

 84.葱姜摊/074

 85.卖西瓜/075

 86.卖啥密瓜/075

 87.卖葡萄/076

 88.卖白果/077

 89.卖橄榄/078

 90.卖糖炒栗子/079

 91.卖冰糖葫芦/079

 92.卖甘蔗/080

 93.卖梨膏糖/081

 94.卖水/082

 95.老虎灶/083

 96.卖豆浆/083

 97.卖马奶/084

 98.卖冷饮/084

 99.卖雪花酪/085

 100.茶馆业/086

 101.卖酒业/087

 102.卖甜酒酿/088

 103.卖西凤酒/088

 104.卖茅台酒/089

 105.卖烟袋嘴/090

 106.卖香烟/091

 107.鼻烟铺/092

三、纺织服饰行业/095

 108.轧棉花/097

 109.纺纱/098

 110.蓝印花布/098

 111.蜡染/099

 112.染工/100

 113.漂工/101

 114.缂丝工/102

 115.织锦/103

 116.蜀锦业/104

 117.绸缎庄/105

 118.刺绣/105

 119.卖绒线/107

 120.地毯织造/107

 121.裁缝、卖布/108

 122.张小泉剪刀/109

 123.制造熨斗/110

 124.卖缝针/111

 125.卖纽扣/111

 126.制作中山装/112

 127.制作旗袍/113

 128.卖估衣/114

 129.缝穷婆/115

 130.鞋铺/115

 131.卖三寸金莲/116

 132.卖包脚布/117

 133.修鞋匠/118

 134.修阳伞、补套鞋/119

 135.打草鞋/119

 136.缝袜子/120

 137.卖虎头鞋、帽/120

 138.卖毡帽/121

 139.卖缠腰/122

四、手工业行业/123

 140.木匠/125

 141.车匠/126

 142.雕花匠/126

 143.瓦匠/127

 144.石匠/127

 145.造园业/128

 146.打井/129

 147.卖门铃/129

 148.煤矿工/130

 149.烧炭工/131

 150.炭铺/131

 151.卖灯草/132

 152.烛坊/133

 153.香烛摊/133

 154.卖筷子/134

 155.制作屏风/135

 156.修棕绷/136

 157.弹棉花/137

 158.卖枕头/138

 159.卖胭脂/138

 160.淘金/139

 161.金箔工匠/140

 162.卖戒指/141

 163.制作长命锁/142

 164.修钟表/143

 165.铁匠/144

 166.削刀磨剪刀/145

 167.铜匠/145

 168.秤匠/146

 169.制伞匠/147

 170.卖伞/147

 171.卖竹竿/148

 172.篾匠/149

 173.绳匠/150

五、交通运输行业/151

 174.抬轿子/153

 175.拉黄包车/154

 176.赶脚/155

 177.邮差/156

 178.制作信牌/157

 179.更夫/158

 180.窝脖儿/159

 181.制造车/160

 182.修马路/161

 183.摆渡/162

 184.放筏/163

 185.纤夫/164

 186.码头挑夫/165

 187.造船匠/165

 188.制作灯塔/166

六、医药卫生行业/169

 189.游医/171

 190.拔火罐/172

 191.拔牙/173

 192.绞脸/174

 193.接生婆/175

 194.中药堂/176

 195.草药摊/177

 196.卖三七/178

 197.卖蒲艾/179

 198.卖枸杞子/180

 199.卖杭白菊/181

 200.卖蒲公英/181

 201.卖百合/182

 202.销售云南白药/183

 203.卖狗皮膏药/184

 204.卖蛇酒/185

 205.卖凉烟/186

 206.卖耗子药/187

 207.卖香包/188

 208.卖眼镜/188

 209.理发/189

 210.卖假发套/190

 211.卖木梳/191

 212.卖耳勺/192

 213.“穿”牙刷/192

 214.卖手杖/193

 215.卖蒲扇/193

 216.卖羽扇/194

 217.制团扇/195

 218.卖折扇/196

 219.卖冰/197

 220.卖鸡毛掸子/198

 221.卖夜壶/199

 222.粪夫/200

 223.澡堂/201

 224.修脚/202

七、文化教育行业/203

 225.私塾师/205

 226.绍兴师爷/206

 227.办学校/206

 228.书贩/207

 229.卖报/208

 230.卖碑帖/209

 231.卖贺年卡/211

 232.照相馆/212

 233.卖相片/213

 234.小书摊/214

 235.装订制书/214

 236.雕版/215

 237.造纸匠/216

 238.制毛笔/217

 239.制砚/218

 240.制墨/219

 241.卖八宝印泥/220

 242.卖算盘/221

 243.代写书信/222

 244.写春联/223

 245.卖“福”字/223

 246.制牌匾/224

 247.作家/225

八、休闲娱乐行业/227

 248.卖毽子/229

 249.套圈圈/229

 250.转糖博彩/230

 251.卖花炮/231

 252.卖象棋/232

 253.围棋手/232

 254.摆棋局/233

 255.卖麻将牌/234

 256.卖响铃/235

 257.旅游业/235

 258.养鸟/236

 259.斗鸡/237

 260.斗蟋蟀/238

 261.跑狗场/239

 262.猴子耍把戏/240

 263.马戏/241

 264.顶技/241

 265.蹬技/243

 266.变戏法/243

 267.卖武艺/244

 268.掼跤/245

 269.舞狮子/246

 270.舞龙灯/247

 271.打花鼓、跑马灯/248

 272.跑旱船/249

 273.踩高跷/250

 274.卖乐器/251

 275.班鼓匠/252

 276.小堂茗/253

 277.放话匣子/254

 278.歌女/255

 279.扭秧歌/256

 280.舞蹈者/256

 281.舞女/257

 282.唱鼓书/258

 283.打连厢/259

 284.宣卷/260

 285.说相声/261

 286.串双簧/262

 287.唱戏/263

 288.京剧/264

 289.看西洋景/265

 290.木偶戏/266

 291.皮影戏/267

 292.电影/269

九、工艺美术行业/271

 293.印年画/273

 29,1.杨柳青年画/274

 295.卖春画/275

 296.指画/276

 297.漆画/276

 298.画肖像/277

 299.卖烟画/278

 300.卖月份牌/279

 301.铸铁画/280

 302.裱画/281

 303.内画鼻烟壶/282

 304.卖泥人“大阿福”/282

 305.卖不倒翁玩具/283

 306.做面塑/284

 307.制作戏曲脸谱/285

 308.吹糖人/286

 309.陶瓷工/287

 310.卖唐三彩/288

 311.刻瓷/289

 312.龙眼木雕业/290

 313.砖雕/291

 314.石狮子雕刻/291

 315.琢玉成器/292

 316.象牙雕/293

 317.制作景泰蓝/294

 318.剪纸花样/295

 319.卖“嚣”字/296

 320.糊风筝/296

 321.灯笼作/297

 322.制作灯彩/298

 323.卖中国结/299

十、其他社会行业/301

 324.会计/303

 325.经纪人/303

 326.跨国经商/304

 327.铸钱币/305

 328.钱庄/305

 329.当铺/306

 330.卖彩票/307

 331.跑堂倌/308

 332.鸡毛换糖/309

 333.换取灯/309

 334.打鼓的/310

 335.收破烂/311

 336.捡烂纸/311

 337.奶妈/312

 338.媒婆/312

 339.乞丐/313

 340.殡葬业/314

 341.棺材铺/315

 342.卖“长锭”、锡箔/316

 343.算命先生/317

 344.测字先生/318

 345.仙姑/318

 346.巫师/319

 347.妓女/320

 348.拉皮条/321

 349.相公/322

 350.小偷/323

 351.强盗/324

 352.卖蒙汗药/324

 353.制作洛阳铲/325

 354.卖烟枪/326

 355.卖白粉/327

 356.宦官/327

 357.保镖/328

 358.刽子手/329

 359.狱警/330

 360.巡警/330

附录 三百六十行及其崇奉民俗/332

后记 周成树/338

试读章节

1.耕地

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动脉,用牛耕地有着漫长的历史,耕地是农民主要的一个社会行当。种田出粮食,养家糊口,代代不变,生生不息,沿袭了数千年的历史。

耕地主要工具是驯服牛来劳作,至今可考的历史约有三千多年。当初,牛耕技术只限于长江流域一带,范围有限,得不到推广。直到汉代,也就是公元前200年左右,汉武帝决策,以行政命令的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牛耕技术,出现了农业改革的新起点。

这一时期,汉武帝在平叛内乱后,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此时,冶铁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开始用铁制造农具。犁铧的出现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我国使用犁铧的历史要早于欧洲整整一千多年。

耕牛力大,不仅能吃苦耐劳,而且性情驯良、易于驾驭。用它耕地,是最好的畜力。汉武帝看到了畜力的作用,于是,数次颁发诏书,号召农户养牛,用牛来耕地、拖拉重物。牛的普遍使用,使小农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农业的产量大幅度地增长。历朝历代的皇帝皆注重牛耕,每到开春,有的还亲临先农坛,扶犁耕地,鞭打春牛,为一年的风调雨顺祈福。地方府县亦照例而行,打春牛成了中国农村的习俗。

尽管如此以牛耕地,而农民的劳动依然艰辛。尤其在过去的封建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广大农民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耕地,大部分的土地却落到少数地主手中,耕地者不仅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受到地主的剥削和欺侮。

崇奉:神农

据史书记载,神农母亲叫安登,于今湖北省随州厉山镇九龙山南麓的一个山洞里“感农而生炎帝”。汉朝蔡邕《独断》里说:“稷神,盖厉山氏之柱也。柱能殖百谷,帝颛项之世,举以为田正,天下赖其功。”神农自夏朝以后被当做稷神而祀之,旧时民间很多地方都尊称神农为“五谷祖”,如在太湖边,在苏州、无锡、湖州一带民间许多地方,千百年来相传伏羲、神农曾于此地传播五谷种植的技术。有首歌谣唱道:“伏羲神农驾金龙,九龙山下五谷种。传下五谷救万民,万民万代谢喜(羲)农。”相传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是“五谷神”诞辰,每到这一天,农民都要备以丰盛的三牲果品,虔诚祭拜。

耕地行当的农民,有的地方供奉的神还有“五谷母”、“王母娘娘”、“弃神”等。

2.车水

车水是中国农业水利灌溉田亩、种植禾稻中至关重要的大事。木制水车犹如长龙,连成一串的木盒斗状的水容器,好似一节节的龙骨。它有车身、车头、橄榄仔、57个车扇和一对车椅仔等木制部件组成。使用时可在河边搭起车棚,将车尾固定在水里,车头固定在岸上,利用人力踩动车头,带着车循环转动,将河水汲上来。车水的水车用于丘陵、山区的灌溉,在旧时也算是很先进的工具了。

农民立于龙头处,将身子伏于胸木上,用脚踏车上,使之转动,将河中水提上垄田,好似云龙吐水一般。所以,时人称之为龙骨车。用它车水,大大减轻农人以往肩挑手提的繁重劳动。为此,这种水车普及得很快,到了宋朝,已成为农村中很普遍的生产工具了。

据考古发现,宋元时代,车水又出现了筒车和高转筒车,它们安装在上下水位落差较大的水边,利用水力流动,带动筒车转动,可以日夜不息地灌溉田地,这又是一个飞跃。

宋代时,还出现了一种用牛或驴牵着转动的水车,叫做牛车辘辘。但是,因为这种水车造价较高,制作技术较繁难,推广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种车水的工具,只在有实力的大庄园、碾坊,而且水势条件恰当之处,才有建造。因此,用它车水的地方,相对较少了。

崇奉:李冰父子

李冰是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其儿子名二郎。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修筑了举世闻名的古代宏伟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这一工程到现在仍发挥着巨大作用,灌溉着几百万亩良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我国著名粮仓。都江堰未修之前,蜀都的成都、灌县一带,是个大平原。平原周围尽是高山峻岭,岷江就发源在蜀都西北部终年积雪的岷山上。岷江上游坡度很大,水势很急,像是脱了缰的野马似的往下冲。到了灌县附近,地势突然平坦,水流变慢了,山上冲下的泥沙乱石就沉积下来。天长日久,河床越来越高。一到夏季,山上积雪化了,河水暴涨,河道盛不下水就漫上岸来,泛滥成灾。当地人民吃够了岷江的苦头,虽也进行过英勇搏斗,企图制服洪水,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秦昭王即位不久,知道李冰治水有经验,派他来蜀郡担任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郡守。

李冰一上任就积极了解水情民情,他同儿子二郎一起,还邀请当地有经验的老农数名,实地考察沿岸情况,听取当地百姓意见,勘察地形,研究治理岷江的方法。

经李冰父子精心设计的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为建于江心的分水堤,形若鱼口。由此把岷江水分导流入内外二江,外江为岷江正流,内江经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灌溉农田。飞沙堰在宝瓶口之右侧,分水堤的中段,用于泄洪,调节由鱼嘴流出来的水量,避免过多涌入内江。宝瓶口是人工凿开玉垒山、成离堆,引岷江水入内江的总入水口。因其形似瓶颈,故名。

李冰父子把都江堰修成后,汹涌的岷江变害为利,造福农桑,使川西平原千百年来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的天府(《益州记》)。人民怀念李冰父子,感谢他们俩,在靠近分水鱼嘴的内江东岸修造了“二王庙”,给他们塑了像,永远纪念李冰父子为人民立下的不朽功绩。此庙至今尚在。

车水行当除了崇奉李冰父子以外,有的地方也崇奉秦始皇时代的郑国渠、元朝的郭守敬。凡治水有功之人,无不被人们尊崇拥戴,永志纪念。

……

P3-5

序言

有一句话我们已耳熟能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对这句话可以说“耳熟”,却未必真“能详”。谓予不信,请你试试将三百六十行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立马就能见分晓。如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观察积累,是凸显不出这番功力的。令人欣喜的是,现在有一个人做到了,他就是我的朋友周成树。能够证明他做到的印证,就是现在他奉献给我们的这本《三百六十行大全》。

浏览这本书的目录,看着那林林总总,目不暇接的行当名称,大有一种通体透畅的感觉。究其原因,实在是因为一个人从出生至最后告别世界,这一过程中的每一天,举凡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有谁能不和这三百六十行中的一些行当发生密切联系呢!由此可见,撰写这样一本书,除文字能力外,更取决于作者的博物视野和履痕行迹。而作者“国家级导游”这一独特的履痕行迹,恰于不经意间拓展了他的博物视野。偏偏他又是个有心人。于是,多年行万里路,做实地考察、考证,辛勤搜集、整理资料,查阅史料;再经历三年勤奋撰写,终于有了这本《三百六十行大全》的面世。

作者常年走南闯北,不时出入于各地景区,从而积累起对这些地区民俗文化的认知,有的地方还有专题介绍。如苏州定园、上海枫泾古镇等地,就见到有介绍三百六十行的展览馆。但这些展览馆却留给作者颇多的遗憾,用他的话说,名日三百六十行,其实却只有几十行,而且介绍得语焉不详。尤其是作者亲眼目睹有游客想得到一份有关三百六十行的资料,展览馆工作人员回答:“没有”。这样的情况在旅游景点见多了,作者的内心受到了触动。他想,三百六十行中,很多内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有的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既然没有这样一份资料,那就由自己来弥补这一遗憾,不仅要记录他们的存在,还要介绍他们的来龙去脉、文化和历史背景。作者于2005年岁末,利用业余时间投入了这一工作之中。据我所知,作者收集积累研究的行当已经超出了四百行,他进行审慎的爬梳剔微,仔细遴选,最后择定了这本书中的三百六十行内容。

细览全书,看得出,作者在介绍三百六十行时,力求做到正确、全面、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同时,对每个行业供奉的祖师爷、守护神等,书中都作了详细介绍。这也是《三百六十行大全》的一个特点。

当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谓的三百六十行,其中不少旧行当在时代进步中逐渐被淘汰乃至消失,新的行当又在不时产生,呈现出一种优胜劣汰之势。但记录那些被淘汰、已消失的行当,也是为历史留真。本着这样的宗旨,本书也收录了一些诸如强盗、小偷、妓女、贩毒等所谓的行当,这些无疑是三百六十行中的糟粕。但它们毕竟曾经是历史的客观存在,通过对这些所谓的行当的了解,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过去年代中遗有的堕落和腐朽印痕,以此引为警戒。从而让人们不忘历史,珍惜今天。

三百六十行泛指各行各业,不是一个确数。今天我们所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然是针对健康行业、于民生于国家有益的行业而言。我想《三百六十大全》的读者,也一定会持如是观。

是为序。

后记

我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写了这本书,现在出版了,我的心情难以平静。

孩童时,我家住在浦东。记得有一次父亲带我去东昌路新华书店,买了一本连环画给我,当时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这是父亲第一次给我买书。兴奋之余,我说了句在当时父亲看来是石破天惊的话:“阿爸,有朝一日,我也要写本自己的书。”父亲吃惊地望了我一眼,接着,操着一口浓浓的宁波话说:“侬‘小玩’(小孩)勿要白日做乱梦。”我一颗尚未涉世的淳朴童心,受到猛烈的冲撞,我永远记着了父亲这句话。

然而,童年的梦是清纯而美丽的。梦的童话,永远闪耀着理想的光芒。梦,是目标。有目标,就有期盼;有期盼,就有奋斗;有奋斗,就有机缘。长大了,懂事了,钟情文学;工作了,成家了,爬爬格子;改革了,开放了,干点事业,“白日乱梦”终于敢想了。

2009年4月10日,我写完书的最后一节,已是深夜了。万籁俱寂,我悄悄地来到庭院,仰望着满天星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无限感叹:“我成了!”不过我清醒地知道,在茫茫书海中,我的这本书,也许是沧海一粟,但是我经历了日日夜夜伏案疾书的全过程。这本书,就像夜空中的一颗星星,如果有些闪光点,我也欣慰了。

《三百六十行大全》这本书写得很辛苦,这里除了凝聚着我的辛勤汗水之外,还得到了多方的帮助和付出。特别要向出版此书的上海人民出版社致以衷心感谢,责任编辑龚维才为完善书的质量,悉心编辑,的确是难得的幸运。上海作协的作家陆其国热情地为本书写了序;上海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张振国对这本书的写作曾多次提出具体的意见;《文汇报》记者、高级美术编辑许政泓为本书装帧设计;上海旅游界的林翰为我提供了资料、出了力;还有我的朋友为这本书作出了无私的奉献,他们中有:盛向红、周璐、虞莹谦、陈毓、张国荣……正是由于这些可信、可亲、可敬、可靠的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我这本书才得以成功出版。在此,我谨向这些朋友表示深切的感谢与敬意。

周成树

2009年5月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百六十行大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成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88030
开本 16开
页数 3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8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3.92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7
153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8: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