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本变天(民主党政权诞生近距离观察)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叶而知秋。这次日本大选,反映出日本政冶正在发生着一场二战结束60年后的结构性变化。仔细观察本次大选,或许可以掌握日本今后改冶经济外交走向及脉络。

日本政坛如何走向?资深驻日记者深入报道,驻日华人教授全面剖析,权威、真实记录日本新执政党——民主党。

内容推荐

本书由比较了解日本又知道国内读者关心热点的在日华人学者和大报、通讯社驻日记者共同策划并执笔,通过对民主党领导人和该党议员、接近该党的智库和研究人员以及对自民党有关人士等的第一手采访,并近距离观察了这次众议院大选的竞选过程,集中力量又分工合作,终于能够把这一成果在这里献给读者。

目录

第一章 日本众议院选举及其结果剖析

 1.民主党完胜,日本“变天”

 2.自民党失败原因剖析

 3.小选举区制度有利于政权轮替

第二章 民主党的历史及其特点

 1.艰难的创业

 2.向第二大党迈进

 3.攀登巅峰之路

第三章 民主党人物谱

 1.鸠山由纪夫与其“三驾马车”团队

 2.重量级干部

 3.后起之秀

第四章 内政:能否与自民党分道扬镳?

 1.“政坛大扫除”的雄心壮志

 2.国民生活为政策的重中之重

 3.经济政策:重视内需

第五章 外交:能否实现既“亲美”又“入亚”?

 1.民主党外交安保政策概观

 2.新政权的外交特色

 3.中日关系将基本维持稳定

第六章 日本走向何方?

 1.决战之后:民主党走向令内外关注

 2.民主党短期内不会下台

 3.不要低估东方民族的自我调整能力

 4.“政界再编”最有可能在明年参议院选举后出现

 5.自民党能否东山再起

 6.日美关系的磨合及其他民主党政权面临的难题

 7.对华关系:犹犹豫豫观望中前进

 8.中国方面也要重新定位日本,了解日本

附录:

《我的政治哲学》

新一届日本内阁成员名单(2009年9月16日组阁)

试读章节

1.民主党完胜,日本“变天”

自民党和公明党一夜之间由执政党沦为了在野党。

在2009年8月30日举行的日本第45次众议院选举中,正如人们此前普遍预测的那样,民主党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日本众议院的第一大党。但选举结果似乎又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和预测,民主党不仅单独获得了过半数议席,而且一举赢得了在众议院的“绝对稳定多数”的地位,民主党成为此次大选的最大赢家,以民主党为主导,并由国民新党和社民党组成的新的联合政权终结了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联合政权。日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政权轮替。

在大选中,各党获得议席情况如下:民主党308个,自民党119个,公明党21个,共产党9个,社民党7个,大家的党5个,国民新党3个,新党日本1个,新党大地1个,无党派6个。

自民党和民主党在众议院角色互换

日本国会实行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制。众议院定员为480人,实行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制的选举制度。在众议院拥有过半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集团成为执政党,组成内阁。因此,日本的众议院选举又有“大选”之称。

民主党在此次大选中一举夺得308个议席,比选举公示前的115个议席净增加193个,

取得压倒性胜利。其中,在小选举区和比例代表区分别获得了221个和87个议席,赢得盆满钵满,成为大选的最大赢家。大选之后,民主党取代了自民党成为众议院第一大政党,并且独占众议院17个常务委员会的委员长职务。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自民党的议席由选举前的300个大幅减少为119个,其中,在一对一拼实力的小选举区仅获得了64个议席,在比例代表区获得了55个议席,比选举公示前净减少181个。这是该党自1955年组建以来首次失去众议院第一大政党地位,自民党成为此次选举的最大输家。自民党和民主党在众议院的实力发生逆转,实现角色互换。

公明党虽然维持了众议院第三大政党的地位,但在小选举区全军覆没,议席数由选举公示前的31个减少为21个。党首太田昭宏和干事长北侧一雄以及前任干事长冬柴铁三竟然全都在选举中落选。在选举失利以后,公明党内部出现了调整与自民党关系的呼声,公明党可能将结束与自民党长达十年的合作。9月8日,公明党举行全国代表会议,同意太田昭宏辞去公明党党首,选举政调会长山口那津男为新党首。

新党大地、社民党和共产党的议席没有变化,分别维持了1个、7个和9个议席。

刚刚成立不久的“大家的党”由选举公示前的4个议席增加至5个。新党日本代表田中康夫顺利当选,首次为该党在众议院谋得1个议席。

改革俱乐部失去了原先在众议院拥有的一个议席,国民新党则由4个议席减少为3个,持中立立场的无党派议席由6个减少至4个,而亲民主党的无党派候选人也在此次选举中夺得2个议席。

这样,在此次大选以后,自民党和公明党以及亲自民党的改革俱乐部和无党派议席总数变成了140个,比选举公示前的332个骤然减少了182个。民主党在参议院虽然是第一大党,但席位并没有单独过半,联合社民、国民新党等才得以过半。为使政权稳定运行,9月9日,民主党、社民党、国民新党达成联合执政的协议,新政权拥有318个众议院议席,118个参议院议席。

投票率创下新高,老牌政治家纷纷落马

此次大选被称为日本国民选择政权的选举。在选举之前,到底是自民党和公明党继续执政,还是实现政权更迭,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日本选民更是对选举高度关注,无论是在小选举区的选举中,还是在比例代表区的选举中,投票率均创下新高。

据日本总务省2009年8月31日公布,此次大选中的小选举区投票率为69.28%,比2005年前次大选投票率的67.51%高出1.77个百分点,创下1994年小选举区与比例代表并立制施行以来投票率的新高。比例代表区的投票率为69.27%,也比前次大选提高了1.81个百分点,也创下现行选举制度实施以来的新高。

与此同时,在此次大选中,一大批在日本政坛叱咤风云数十载的老牌政治家在“胜者独一人”的小选举区纷纷不敌初次参选的新手,是此次大选的又一大看点。

海部俊树成为46年来首位在选举中落选的原首相。海部在爱知9区落选以后,表情严肃地说了一句“盛极必衰”,并表示将从此退出政界。面对守在一旁眼含泪水的妻子,海部握住妻子的手,坚定地说:“不要哭!”海部俊树今年78岁,自1960年首次当选以来,已经连续16次当选众议院议员,是日本众议院任职时间最长的议员,先后就任文部大臣、首相、新进党第一任党首以及自由党、保守党和保守新党的最高顾问,后回归自民党。而自民党在2003年众议院选举时确立了一条新规定,凡年龄达到73岁的自民党候选人,自民党一律不再推荐其在比例代表区参选。这样,当海部俊树在小选举区选举失利以后,也就意味着他本人的落选。包括海部在内曾经就任过大臣等要职、此次只能在小选举区参选的老牌政治家共有15人,而当选的只有原首相福田康夫等3人。

自民党现任主要领导人之一、总务会长笹川尧也在选举中落选。此外,还有多位曾经就任过大臣的大牌政治家在大选中落选。这些人主要有原财务大臣尾身幸次、原农林水产大臣谷津义男、原通产大臣深谷隆司、原法务大臣杉浦正健、原外务大臣中山太郎、原农林大臣岛村宜伸、原通产大臣堀内光雄、原厚生劳动大臣柳泽伯夫、原防灾大臣井上喜一等。

原自民党干事长武部勤在北海道12区落选以后,最终通过比例代表区重新当选。自民党原副总裁山崎拓在福冈2区落选。原财务大臣中川昭一在北海道11区落选。

曾经连续产生了森喜朗、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和福田康夫四任首相的自民党最大派阀町村派会长、原官房长官町村信孝在北海道5区的选举中不敌40岁的民主党原女议员小林千代美而落选,最终通过比例代表区实现“复活当选”,总算是捡回了一个议席。

在东京1区的选举中,财务大臣与谢野馨败给了民主党候选人海江田万里,最终通过比例代表区重新当选。在静冈3区,自民党候选人、原厚生劳动大臣柳泽伯夫输给了民主党新人小山展弘。柳泽曾因一句“女人就是生育孩子的机器”而遭到广泛谴责,谁能说他此次落败与口祸无关?自民党伊吹派会长、原财务大臣伊吹文明在京都1区的选举中失败。

P3-7

序言

2009年的世界吹拂着一股叫“变革”的新风。父辈一代才移居美国的巴拉克?奥巴马以“Change”为口号,战胜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作为有黑人血统的候选人首次当选美国总统。在台湾地区,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战胜陈水扁,把8年前被民进党变了的天再次变了回来。同样一股旋风也正在强劲地吹遍日本各地。

今年春天起在日本各地举行的一系列地方行政首长和地方议会选举中,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党联盟遭遇8连败,以民主党为中心的在野党8战8胜。最有象征意义的例子发生在政治中心东京都千代田区。该区是日本国会和政府所在地,将选出单独一名都议员。自民党方面参加竞选的是该党都议会党团干事长,已经7次连任至今,可以说志在必得,稳操胜券。其对手是在参选报名截止之前1星期才得到民主党的推荐而匆匆参战的名不见经传的26岁女候选人。选举结果大出人们的意料,自民党在此风水宝地失去了1959年以来一直占据着的议席,而在整个东京都,自民党则失去了自1965年以来一直保持的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

有政界不倒翁、幕后军师之称的前首相、前自民党总裁中曾根康弘,以91岁历尽沧桑之眼光鸟瞰政局,作了这样的评语:

“这次选举正在出现1955年(自民党开始长期执政之年)以来最大的政治变革,可以用人心思变一句话来形容。”

自民党像电器产品一样,过了“耐用年限”,正在发生金属疲劳。

“人心思变”为什么会发生在被称为保守王国的日本呢?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日本社会文化上迄今保留着千年以来的传统,日本人头脑里的“大和魂”萦绕至今。而19世纪以来发生的几次政治大变革实际上都是由无法抗拒的外部冲击所带来的。明治维新的最重要背景之一是美国“黑船”(涂成黑色外壳的美国战舰)闯入东京湾海港横须贺,迫使日本“开国”;战后日本走上民主国家道路,也是因为战败而被美国占领,在美国主导下“第二次开国”,诞生了《和平宪法》。

但政治的稳定性、持续性这一传统特点战后也没有改变。在“第二次开国”的大背景下,1955年,两大保守政党合并成自由民主党,长期执政至今。其间尽管有过1993年因为内部分裂而下野10个月的小插曲,但就大局而言,自民党执掌的政权一直没有对手能够撼动。该党决策机制独特又有效:内部各大派系互相攻讦又长期并存,各自提出不同的意见主张,经过争论和平衡,成为党也就是政府的政策,而一旦成为党的决议,各派系和个人都要服从。内部可以自由甚至激烈地争论,但对外一致,被戏称为“玻璃杯里的风暴”,即看似一场激烈风暴,但都被置于可控的杯子里。这种既能体现活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又能实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机制,保证了自民党兼收并蓄、伸缩自如地长期执掌政权。西方政治学家认为“政党政治以轮番执政为天经地义”,但对日本政治跌破眼镜,无法解释为什么自民党能够长期执政,因而调侃日本是“疑似民主国家”,言下之意,日本不是正宗的民主国家。

不管西方政治学家怎样评价调侃,日本式的结合了东方文化特点又与西方体制接轨的政治模式,使战后日本从战争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势头一度令美国也备感威胁。各国学者专家写了不少有关日本模式的书,特别是曾担任过美国驻日大使的赖肖尔写了一本《日本世界第一》,把日本模式捧到了天上,使别的国家深感东方之神秘,使日本人自己都有些飘飘然。

可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几何时,光环开始褪色。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经济丧失了原先的发展势头,又找不到新的战略方向;政治上则陷入了密室操作、“太子党掌权”(麻生内阁成立之初,18名阁僚中就有12人是世袭议员)的怪圈,与民众的期待渐行渐远;外交上则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求改革。小泉当首相时留下一句名言:“日美关系好了,日本与中国、韩国的关系自然会好。”看上去似乎“纲举目张”,实际上是为了单纯维持日美同盟,不愿因为出现中国崛起、亚洲联合的新趋势而作外交上的自我调整。

光环褪色,最终导致这次选举出现“变天”的根本性原因是什么?有关日本政治内部的各种问题,留给本书第一章作细致的专业分析。在这个序言里,我们想从大背景上指出,主要是两大根本性、结构性问题导致自民党政治走入死胡同,迫使广大国民终于痛下决心把自民党赶下台。

第一是当内外环境要求政治、经济和外交战略作大的自我调整时,自民党政权在近20年里,失去了主导和推动大规模自我调整、改革的能力和多次机会。

政治上,自民党的派系结构明显地越来越不适应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大众型政治,难以反映和吸纳民众的要求。

经济上,迄今没有走出泡沫经济后的阴影,国民生活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外交上也是这样。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不再主导国际格局和国与国的关系,但日本外交总有抱着冷战思维不放的一面。比如安倍内阁时提出“自由和繁荣之弧”的构想,以意识形态划线,想拉着澳大利亚、印度和美国来与中国较劲,当时的外相就是麻生太郎,后来他任首相时又同样鼓吹过,可惜澳、印、美都不响应,想要绕过中国的“弧圈”最后没能画出来。而这种陈旧思维,首先损害的是日本外交自己,作茧自缚,失去了在外交上打开局面以振奋国内人心的机会。

另一个大问题,是大多数日本人在精神上由过去的敢为风气之先,近20年来蜕变成了甘居世界中游的守成意识。

拿一百多年前与今天的中日两国相比,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两国国民在自我改革的心态、姿态和认识上彼此换了位。19世纪后半叶,日本认定产业文明代表了当时的世界潮流,以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仍持天朝心理固步自封为教训,决心全面引进欧美的政治、法律、教育、军事制度。改革由精英倡导,从贵族到平民都予以支持,全国以文明开化为时尚,甚至出现了要求废除日文讲法语、全民喝牛奶娶外国女人来改造体质等偏激主张(类似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质疑长城、“开除球籍”的言论)。但也正因为这种有广度深度又得到国民支持的改革持续了几十年,日本一跃而成为东亚第一个挤进列强行列的国家。相反,当时的中国只有少数精英摇旗呐喊,和者盖寡,推行的改革受到重重限制,效果递减,结果陷入沉沦。

但一百年后,中国在“文革”浩劫后惊醒,为落后于世界潮流而震惊,在邓小平的带领下,由浅入深,由外围入核心,展开了全方位的改革,大多数国民也支持并投入了这一大潮。虽有“全民经商”等矫枉过正之处,但在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民众参与程度上无愧为世界领先,因而结出了迅速重新崛起的硕果。

反观日本,尽管二战战败后经济重新崛起,但在美国的掣肘下,尤其是在泡沫经济崩溃后,丧失了曾经有过的雄心、意志和国内动员能力,各党派之间的意见相差甚大,内耗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后,虽然不少精英鼓吹大力改革,但官僚阶层对涉及其既得利益的改革来个阳奉阴违,大多数国民也没有形成应立即改革的共识。

现在日本社会的整体气氛可以被称为“集体中流意识”:不求为世界之先,只求保住在发达国家中游的地位;以亚洲老大自居,津津乐道中国之不足而自慰。有日本学者指出,其根源固然有日本人容易趋于保守的心理特征,赖肖尔把日本捧成“世界第一”,也起了“捧杀”的坏作用,助长了虚荣心、固步自封,终于使得自民党政权四面楚歌,搞不下去了。

当然,日本经济界、科技界一直兢兢业业,其竞争力、实力今后仍然不可低估。但日本社会洋溢着这么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日本国内政治的走向,过去中国读者不是很关心。一来由于历史情结,二来日本政治缺乏变化,看上去“换汤不换药”,结构又复杂,“看不懂”,三是与过去中国人自顾不暇的精神物质状态也有关系。但现在不一样了。

中日经贸、文化、人员交流关系已经成为一种“命运共同体”,越来越休戚相关。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国;据我国商业部公布的数字,在华日资和中日合资企业的就业者达到950万人以上。中国又是日本之外学习日语人数最多的国家,日本成为中国年轻人最主要的一个留学对象,日本各大学里的留学生当中有6成以上来自中国。这几年,中国人的境外旅游热有增无减,每年到日本的游客已达到100多万,而日本的来华游客则有300万到400万人之多。旅居日本的华侨华人,也由1972年建交时的大约5万人,猛增至今天的70万人,已经超过在日朝鲜人、韩国人的总人数,成为第一大族群。

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有关日本的新闻和信息更容易被接触和接收,中国民众对这个“谜一样的国家”越来越感到好奇。不过国内网络上不时会出现一种“日本衰落论”或“日本不再值得重视”的言论,这实际上是错误的。即使今明年中国GDP总额超过日本,但人均一算,我们还只有日本的十几分之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日本的科技和尖端产业在很多领域仍将领军世界;从国防安全角度看,日本自身今后更难单独构成对中国的威胁,但一旦它与别的大国一起成为中国发展的阻碍力量,也是够添麻烦的。

既有交流密切化、日本今后仍然值得重视等客观原因,在中国自身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我们还应从主观上认识到应该更加重视日本。崛起中的中国更需要和平环境和国际合作,其中日本既是重要的邻国,又是发达国家,外交上于中国举足轻重;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方面问题严重,不少中国的有识之士呼吁日本应该成为中国主要的学习和借鉴对象。另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的眼光里增添了几分自信。人有自信,心胸会更开阔,更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也会更多地看到别人的长处。希望了解日本的意愿的上升,也可以说是这样一种心态变化的产物。

但是,与这种意愿上升相比,我们会发现自己对日本的“今天”实际上知之甚少。为何日本政局会发生这样的大逆转?自民党为何下台?民主党为何能上台?民主党是怎样的一个政党,主要领导人的观点如何?其内外政策与自民党有何不同?尤其是新执政党的对华政策走向如何?民主党政权能否长久?有关这一系列问题,国内迄今没有出过一本专著,深入浅出地予以介绍的文章也很少,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报道,但不成系统。因此,在日本政权面临全面更替之时,我们感到,全面系统又客观、深入地介绍民主党政权诞生的前因后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实为必要。

本书由比较了解日本又知道国内读者关心热点的在日华人学者和大报、通讯社驻日记者共同策划并执笔,通过对民主党领导人和该党议员、接近该党的智库和研究人员以及对自民党有关人士等的第一手采访,并近距离观察了这次众议院大选的竞选过程,集中力量又分工合作,终于能够把这一成果在这里献给读者。其中,朱建荣担任序和第六章的执笔,宋金明写第一章,朱沿华写第二章,徐静波写第三章,张超写第四章,严圣禾写第五章,分工完成后又多次互相提意见,再由朱建荣、严圣禾、张超、宋金明等统筹完成。

我们的心愿是在日本政权交替之后的最短时间内为国内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日本“变天”的前因后果及日本政治今后走向的窗口,同时也希望本书为从事与日本有关工作的人士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愿读者们和我们一起追踪日本政治最新变化的来龙去脉及其背后反映出来的日本社会的新思潮、新意识,再从中思考应该如何重新看待日本、定位日本并使中日两国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书评(媒体评论)

又是一个金秋九月,日本变“天”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变“天”揭开了日本政坛两大政党轮流执政常态化的厚重序慕。

——《金融时报》驻日记者 宋金明

日本民主党从何而来?如何在日本政坛十三年的“血雨腥风”中顺势成长?又是如何一举将“百年老店”自民党掀翻在地并取而代之的?本书将向您细诉原委。

——中国新闻社驻日记者 朱沿华

外号叫“宇宙人”的鸠山由纪夫当上了酋相,他要把日本领到哪里去?其实这个话题很有趣。翻翻这本书,便可知道鸠山想做什么。

——日本亚洲通讯社总编 徐静波

民主党的“猎官行动”将引发日本政局怎样的“地震”,民生政策这块诱人的蛋糕是否只是“乱撒钱”,内需型经济政策能否救经济于水火,我们静观其变。

——《法制日报》驻日记者 张超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日美同盟关系终将发生质的变化。日本民主党“重视亚洲”的外交理念也不会仅仅停留在口号上。2009年上半年,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比率上升至20.4%,日美贸易比率定格为13.7%。经济决定政治外交。

——《光明日报》驻日记者 严圣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本变天(民主党政权诞生近距离观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建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88584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31.364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