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后金融危机时代保险业的风险防范与战略选择
内容
编辑推荐

保险是分散和管理风险的行业。但AIG、富通和大和生命等金融保险集团却身处危机漩涡。一个不能自保的公司或行业如何为别人保险?保险业分散风险的前提是风险的汇聚,而汇聚起来的风险如果管理失当,则会成为风险和危机的渊薮,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隐患。金融危机终将过去,但经验和教训必须总结,以为前车之鉴。中国保险业处在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诸多战略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意味着不容忽视的风险。为此,本书从深入分析危机根源及其与保险业千丝万缕的联系出发,为读者全景展现保险业与金融风险的关联,从公司治理、财务、投资、营销和监管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战略。

内容推荐

本书的核心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保险业的风险防范及相关战略选择,共两篇。第一篇为危机篇,共包括三章;第二篇为战略篇,共包括六章。

第一章以美国次贷及相关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背景以切入点,详细分析介绍了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的过程,并对相关内容做了深刻的解析;

第二章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保险业的双重影响:即一方面,金融危机重创了保险行业,一些保险公司遭遇了历史上最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在重重危机之下,保险行业又获得了难得的行业调整良机;

第三章在对中国保险业国内外经营环境介绍、分析的基础上,展望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保险业的前景并分析了中国保险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第四章介绍了美国的各种救市举措及其影响,并详细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和我国采取的相关救市政策,然后对我国及世界各国经济复苏做了分析与展望;

第五章首先从“什么是公司治理”这个最基本的概念人手,列举了国内外理论界对“公司治理”的不同定义,并对该定义进行了补充与完善。接着,分析了四种公司治理典型模式,随后,我们构建了“树一巢一卵”结构图。最后,我们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寻求支撑,找寻非常时期公司治理战略的四个着力方向,以实现“覆巢之下、亦有完卵”的非常时期的公司治理战略;

第六章首先在对财务战略、以及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特点,概括提出保险财务战略的内涵;然后,针对本次金融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和启示,提出了以确保偿付能力为根本目标的“未雨绸缪、固本培基”式的保险财务战略;最后,结合我国保险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第七章首先评估了西方保险公司投资组合在本轮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结果表明除了个别公司出问题外,整体稳健。因此,西方的经验是值得研究借鉴的。为此,我们概述了这些经验。然后深入分析了一个热点、难点问题:投资工作对AIG危机的演变是否有过错、机理何在?最后,根据这些研究结论,结合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实际,提出了四条战略建议;

第八章首先简要概括了中国保险营销模式的现状,并做出简短评价,之后详细剖析中国保险营销模式的问题与症结,在对国内外各种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保险营销模式进行比较与借鉴的基础上,提出重构我国保险营销模式的具体思路——建立“三维多元”的新型保险营销模式;

第九章首先通过对保险监管与监管资源配置基础知识延伸和升华,结合当前我国保险监管现状,从维护保险业声誉、强化保险制度的风险管理功能、建立科学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以维护市场秩序、推动保险业信息化建设和建立科学的保险业评价体系等五个目前保险监管资源配置的弱项,探讨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保险监管战略。

目录

A 危机篇

第一章 危机扫描:次贷危机的恶化过程与机理解析

 一、美国次贷及相关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背景与发展历程

 二、对创新局限性认识不足,无节制套利引发危机

 三、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危与机的相伴相生:金融风暴对中国保险行业的影响

 一、中国保险行业之“危”

 二、中国保险行业之“机”

 本章小结

 案例与资料

第三章 曲径通“优”: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保险业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环境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保险业的成就与前景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保险业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本章小结

 案例与资料

B 战略篇

第四章 救市及前景:全球救市行动及经济复苏展望

 一、美国的救市举措

 二、危机向世界扩散与全球协调救市

 三、中国受到的冲击

 四、中国政府的救市措施

 五、中国和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展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覆巢之下。亦有完卵:非常时期的公司治理战略

 一、什么是公司治理

 二、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模式

 三、覆巢之下有完卵,非常时期平常心

 案例与资料

第六章 未雨绸缪。固本培基:金融海啸中的保险财务战略

 一、保险财务战略概述

 二、未雨绸缪,加强偿付能力管理

 三、固本培基,提升财务管理综合水平

 本章小结

 案例与资料

第七章 资产负债。优化配置:经济动荡中的保险投资战略

 一、西方保险公司投资在本轮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述评

 二、英美保险公司投资经验述要

 三、AIG保险资金投资:范例还是反例?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保险公司投资战略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破旧立新,优化重构:脱胎换骨式的保险营销战略

 一、现状与评价

 二、问题与症结

 三、借鉴与比较

 四、重构与展望

第九章 统筹兼顾,抓大放小: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保险监管战略

 一、保险监管与监管资源配置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保险监管的战略选择

 案例与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构建有效的商业巨灾保险体系

2008年,中国发生了南方雪灾、水灾、汶川地震和火车相撞等一系列灾情,巨灾保险的重要性也空前地显现出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通过市场配置更多的资源,在防灾救灾中也将是如此,而商业巨灾保险恰恰是最有效的市场化手段之一。据统计,在北美地区的巨灾损失中,商业保险赔偿能够占到60.8%。按此推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要求保险业构建起一个能够承担未来2/3以上巨灾损失的巨灾保险体系。

实际上,我国幅员辽阔的优势恰恰为商业巨灾保险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对一个具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来说,没有构建起一个强大的巨灾保险体系,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以地震保险为例。中国有13亿人口,大约有4亿多个家庭,如果在政府的强制下或通过保费补贴激励,有3亿个家庭投保,一年一个家庭拿出50元来投保,就是150亿元,十年就是1500亿元。1976年唐山大地震距今已经30多年了,30年积累的地震救灾基金就可以达到4500多亿元(这还没有考虑基金的投资回报)。汶川地震中政府要拿出700多亿元救灾,却显得并不充裕。如果地震救灾基金积累十年,应付这样的大灾无疑是绰绰有余的。而每个家庭一年拿出50元应该并不困难,如果政府提高参保率,或者再补贴20元的话,一个家庭一年平均缴纳30元的保险费就能保障地震中的家庭住房和汽车等全部家庭财产损失,如此低廉的费率,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巨灾保险体系不是哪一个保险公司可以构建起来的,也不是凭保险业一个行业的力量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保险监管部门联合其他政府部门共同推动建立一整套的巨灾保险机制,将政府和众多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乃至整个社会的力量整合起来,才有可能。

中国商业巨灾保险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的补贴,或者通过再保险的形式,动员商业保险公司参与进来,这样政府和保险公司每年就会积累到一大笔巨灾基金,如果发生巨灾损失,所有通过保险公司参与巨灾项目的投保人,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家庭,都可以通过巨灾保险获得赔偿。

需要阐明的是,为什么需要政府的推动来建立巨灾保险机制,其原因有三:

第一,化解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一样,逆向选择也是保险业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如果逆向选择不能得到有效化解,保险公司将无法汇聚足够的风险单位,甚至达不到大数法则的要求,保险精算将难以发挥作用;费率就会过高,保险公司的经营也将难以保持稳定。从长期来看,保险市场将无法长期存在。正因为如此,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有效控制逆向选择。

像洪水、地震、飓风和海啸这样的巨灾,其发生的地域有一定的规律性,甚至比较固定。比如,处于地震带上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地震;洪水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中下游;而海啸则发生在沿海地区。这样,没有处于地震带上或地震活动不活跃区域的单位和个人就没有购买地震保险的积极性,不参加保险;而生活在地震风险大的区域的人则会积极参加保险,保险公司汇聚的都是风险大的保险单位,最终会因为风险太大、保费太高而使保险交易无法达成。

政府参与的作用主要就是可以化解逆向选择。因为政府可以强制要求所有人都参与进来,不论风险的大小。比如社会保险的参与是需要政府出台法律、法规来进行强制的;或者政府给予补贴,吸引更多的投保人参与进来,比如中国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就是通过政府提供保费补贴来调动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而单个保险公司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第二,政府参与可以将所有保险公司的力量整合起来,共同应付巨灾损失。单凭一家保险公司之力是难以承担地震等巨灾风险的,也就是说,对一家保险公司来说,地震风险是不可保的,但若能集所有保险公司之力于一体,加上政府的力量,地震风险就变成可保的了。中国拥有如此广阔的国土,巨灾风险单位数量绝对达到了大数法则的要求。

第三,政府参与制定的一整套的巨灾保险制度和管理规范,可以大大推进巨灾保险制度的发展进程。同时,只有政府才拥有详尽的巨灾损失数据,这是单个保险公司所望尘莫及的。政府可以将这些数据与保险公司的精算部门共享,进行合理的风险区划,风险高的区域的费率略高,风险低的地区费率略低,从而在化解逆向选择的同时保证制度的公平性,这也是单个保险公司所无法做到的。

至于政府调动保险公司参与进来的方式、方法,则有现成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政府向保险公司提供巨灾再保险,或者政府向出售巨灾保单的公司发放相应的补贴,或者政府成立专门的巨灾保险公司,或者政府委托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经营巨灾保险,都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模式。

此外,还可以考虑借鉴美国一些州的巨灾保险基金模式,由政府出资设立基金,委托保险公司作为项目执行者,并由国外再保险机构进行分保。保费收入归基金所有,风险损失则由基金和国外再保险机构承担,基金自身亦通过稳健的投资获取收益。保险公司主要通过代政府收取保费和理赔赚取手续费,通常也不会因巨灾导致破产关闭。

资料来源:孙祁祥、郑伟、王国军等:《保险制度与市场经济——历史理论与实证考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P94-96

序言

保险是分散和管理风险的行业。但AIG、富通和大和生命等金融保险集团却身处危机漩涡。一个不能自保的公司或行业如何为别人保险?保险业分散风险的前提是风险的汇聚,而汇聚起来的风险如果管理失当,则会成为风险和危机的渊薮,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隐患。金融危机终将过去,但经验和教训必须总结,以为前车之鉴。中国保险业处在陕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诸多战略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意味着不容忽视的风险。为此,本书从深入分析危机根源及其与保险业千丝万缕的联系出发,为读者全景展现保险业与金融风险的关联,从公司治理、财务、投资、营销和监管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战略。

本书的核心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保险业的风险防范及相关战略选择,共两篇。第一篇为危机篇,共包括三章;第二篇为战略篇,共包括六章。

第一章以美国次贷及相关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背景以切入点,详细分析介绍了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的过程,并对相关内容做了深刻的解析;

第二章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保险业的双重影响:即一方面,金融危机重创了保险行业,一些保险公司遭遇了历史上最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在重重危机之下,保险行业又获得了难得的行业调整良机;

第三章在对中国保险业国内外经营环境介绍、分析的基础上,展望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保险业的前景并分析了中国保险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第四章介绍了美国的各种救市举措及其影响,并详细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和我国采取的相关救市政策,然后对我国及世界各国经济复苏做了分析与展望;

第五章首先从“什么是公司治理”这个最基本的概念人手,列举了国内外理论界对“公司治理”的不同定义,并对该定义进行了补充与完善。接着,分析了四种公司治理典型模式,随后,我们构建了“树一巢一卵”结构图。最后,我们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寻求支撑,找寻非常时期公司治理战略的四个着力方向,以实现“覆巢之下、亦有完卵”的非常时期的公司治理战略;

第六章首先在对财务战略、以及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特点,概括提出保险财务战略的内涵;然后,针对本次金融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和启示,提出了以确保偿付能力为根本目标的“未雨绸缪、固本培基”式的保险财务战略;最后,结合我国保险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第七章首先评估了西方保险公司投资组合在本轮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结果表明除了个别公司出问题外,整体稳健。因此,西方的经验是值得研究借鉴的。为此,我们概述了这些经验。然后深入分析了一个热点、难点问题:投资工作对AIG危机的演变是否有过错、机理何在?最后,根据这些研究结论,结合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实际,提出了四条战略建议;

第八章首先简要概括了中国保险营销模式的现状,并做出简短评价,之后详细剖析中国保险营销模式的问题与症结,在对国内外各种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保险营销模式进行比较与借鉴的基础上,提出重构我国保险营销模式的具体思路——建立“三维多元”的新型保险营销模式;

第九章首先通过对保险监管与监管资源配置基础知识延伸和升华,结合当前我国保险监管现状,从维护保险业声誉、强化保险制度的风险管理功能、建立科学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以维护市场秩序、推动保险业信息化建设和建立科学的保险业评价体系等五个目前保险监管资源配置的弱项,探讨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保险监管战略。

本书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保险业开放条件下的行业竞争力与规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各章分工如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副教授徐高林博士负责第一章、第四章和第七章;人民邮电报社的汪建博士负责第二章;北京联合大学的康意博士负责第三章,中国人保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局的童俊负责第五章;新华保险公司的潘兴博士负责第六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王国军教授负责第八章和第九章。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陈欣教授、中国保险学会沈雨青博士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感谢耐心细致、兢兢业业的郑导编辑,正是由于他从策划到编辑的出色工作,才使得本书得以奉献给广大读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王国军

2009年8月2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后金融危机时代保险业的风险防范与战略选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国军//徐高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697890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2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40.32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