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五天改变孩子一生(权威珍藏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场阴谋正在上演,地点就在你家。

你家里的“童子军”和“青年团”各有一套作战计划,不把你逼疯誓不罢休。而《五天改变孩子一生》则是为你准备的一套行动方案,让你避开他们的锋芒,改变他们的方向。

这正是你所苦苦寻求的奇妙转变。

内容推荐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人的一生。

孩子的培养最重要的塑造他的性格。安·渥特朗曾说:“孩子就像湿水泥——是具有可塑性的。”越早改造孩子的态度、行为和品格。效果就越好。

这本《五天改变孩子一生》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五天行动方法和一种独到而实用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美国家庭教育亲子沟通专家,心理学家,畅销书作者菜曼博士汇集了他作为心理学家的临床经验、五个孩子父亲的个人体会,以及他为无数家庭指点迷津的过程之中所遇到的大意事例,从如何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如何有效与孩子沟通这些问题开始,分五天为家长们讲述这套改造孩子性格的方法,指导家长:

不用争吵、惩罚,如何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如何应对与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如何赢得孩子与父母、老师的合作?

如何做有威信的父母?

如何树立孩子的自我价值?

如何在日常小事中,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性格和品格?

本书一经面世,便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征马逊家教类图书第一名,迄今为止一直畅销不衰。已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无数家长热情反馈;本书中所讲到的方法和教育理念实用、有效。

目录

你是本书的目标读者吗?

引言

星期一 父母一定要懂的孩子心理学

 孩子说:我恨你!

 孩子都是善于操纵的老手

害羞的孩子,其实很强势

面对孩子愤怒的情绪,教他如何处理负面情绪

大多被认为是强迫症的孩子,只是比较执拗

 孩子的心理是在寻求关注

显摆、捣乱是在寻求关注

搞笑、表演、制造危机,都是想寻求关注

 孩子挑战你的权威,谁说了算?

别让孩子牵着你的鼻子走,从生活小事开始

孩子表现出无助,不要为他代劳

对于胆小的孩子,要掌握主动权

 树立你的威信的有效方法

面对乱发脾气的孩子:说一遍,转身,走开

星期二 改变孩子的态度

 想让你的孩子品格出众,而不是与别人格格不入吗?

 孩子的负面态度从何而来

 改变孩子的态度,先明确孩子行为的动机和这种行为的性质

 改变孩子的行为,先改变你的行为

顶嘴的圣羹子:她一开口,你立刻闭嘴,走开

抱怨:引导他去抱怨的源头

说话无礼:让孩子亲身体验鲁莽无礼的后果

翻白眼:用幽默来帮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

我、我、我:孩子天生是自私的

零用钱:影响他对自身的看法

打小报告:让她和小树说去吧

给孩子们聚会:有所为,有所不为

牢骚:不给牢骚任何回报

打岔:先行动,后解释

就餐:摸清孩子的禀性

跺着地板冲出房间:冷静,你先道歉

挑食:孩子的饮食取决于父母

暴饮暴食: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吐痰:通常是从父母那儿模仿来的

多动症:给孩子贴上种种标签,不如努力改变他的行为

 改变孩子性格与行为的三大要诀

 让现实来教导孩子:让孩子体验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犯迷糊

赖床

孩子的行头问题(衣服、头发、化妆)

自以为是,无所不知

个人卫生

对钱粗心大意

迟到

 不做负面评价,而是积极回应

 面对同龄人的压力,教孩子独立思考

用积极的方法应对孩子的短信和上网

沉迷电视或电脑游戏

 不完成甲,就没有乙

固执

懒惰

摔门

颐使气指

对父母不理不睬

故意不听话

车上的纷争

星期三 改变孩子的品格

 品格是第一位的

毒品、吸烟和酒精:采取强硬手段

互相辱骂:立刻叫停

不友好:不找任何借口

电话礼节:教会孩子尊重

偷窃:需要立即处理

分享:从生活小事中学习

无私:在巧问妙答中灌输

谢谢:每个人都应该说

不说谎:选择好的教育时机

礼貌:永远不会过时

尊重:从倾听开始

脏乱:教导孩子拥有责任心

基本礼仪:在游戏中养成

 你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家长?

 权威型家长最看重情感关系

打架:需要爱的教育

礼物:孩子们需要什么和孩子们想要什么

课外活动:为孩子做点儿牺牲

 做一个权威型家长

孩子交流:少问问题,引导他们交谈

回家时间:给孩子信任,让他们自己决定

星期四 树立自我价值的三大支柱以及如何在孩子身上培养这些品质

 对孩子期待更高的就能得到最好

家庭作业:是孩子的不是你的

 父母需要培养孩子自我感觉良好还是树立孩子的自我价值?

留级:每个孩子成长和学习的脚步有快有慢

健忘:不找借口

 树立孩子自我价值的三大支柱

 无条件的接纳

厌食:让孩子认识不完美的自己

作弊: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在房里闭门不出:孩子需要你的接纳

 营造归属感

恃强凌弱:内心缺乏安全感

 提高孩子能力,让他们承担更多责任

宠物:意味着责任

对车和驾车的不负责任的态度:没收孩子特权

有了手机:就有了更多的责任

 不要称赞,而是鼓励

孩子想放弃,肯定孩子的才能和成绩

过度谨慎:肯定孩子积极的方面

拖延的孩子:往往有完美主义的父母

星期五 为快乐日做好准备

 不给孩子们警告,威胁和解释——只要行动和贯彻执行

 出什么事了,医生?

 始终如一是制胜关键

 为快乐日做好准备

1.你的行为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始终如一,说话算话并且贯彻到底

2.不做负面评价,而是积极回应

3.数到10,然后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我会怎么做?现在的我又会怎么做?”

4.永远不要威胁你的孩子

5.保持平静,不用生气

6.不要给孩子任何警告

7.问自己:“这是谁的问题?”

8.不要以为孩子们的不规矩行为会从此消失

9.脸上时刻:保持微笑,即便你心里想做的……正好相反

星期六 快乐日

试读章节

说到愤怒,它是控制其他人的一种主动选择。它将你的想法和情绪投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试图改变他们的行为。

以上例子中的孩子发觉生气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他们赢得了注意力,可以随心所欲,而且人们会为他们觉得难过。他们之所以愤怒是因为这种目的性的行为可以让他们成为家中的掌舵者。没有它,他们就失去了他们所渴求的控制权。所以实际上他们创造出了这样一种情绪上的爆发,其潜台词是:“把注意力放到我这儿来!”

猜猜看他们是如何学会这种行为的?很有可能是从一位希望讨别人欢心、一切平稳顺利的家长(通常是妈妈)那儿学来的。为了让一切都看起来和睦美满,避免严词厉语,让她做什么都行。孩子是很聪明的,它很快就明白无论年纪大小,发一通怒火就能让他得到所有他想要的——从一天辛苦劳作的同情到看电影的钱,再到晚上出去借车钥匙一用。在摆布人方面你的孩子可是技艺超群。

他怎么会变成这样的?这种疾病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日积月累而来。一个只有一岁半的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从医院带回小妹妹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位置被取代了,于是他便通过哭闹来确保他的地位一如往昔。我们这些家长怎么做的呢?而实际上他的意思是:“嘿,我被冷落了,难道就没有人关注我吗?”

在这样的情形下大部分的家长会怎么说?“别闹了,布福德!你要学会和小妹妹好好相处。以后的日子再不会像以前一样了,你最好赶快习惯。”这种话只会让孩子的恐惧和失落感加剧。但如果家长换一种说法:“过来,布福德。你是不是觉得受冷落了?我知道家里新添了一位小妹妹之后会有一些改变。但是你要知道你对我来说永远都是那么重要。你用不着靠发脾气来吸引我的注意。只要你想,你什么时候都可以走到我的身边,让我抱抱你,我会很乐意的。”

愤怒并不一定都是坏事。你是否知道你可以在发火的同时仍然做个好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对于那些不公平的事情感到愤怒没有什么不对。比如老师认定你的女儿在考试中作弊,只给了她一个E。又或者教练认为你的儿子是把轮胎从他车上偷偷下走的元凶而不让他在重大比赛中上场。如果你的孩子是无辜的,被陷害的,你生气是很正当的事情。

所以愤怒本身并没有对错:你如何处理它才是。如果你的孩子怒火爆发,你应该怎么做?

想象你面前有一只气球。每次你生气的时候,你就会将一些糟糕的情绪吹进这只气球中去。累积一段时间之后,如果不给气球消消气,它就会炸。但是如果你能放一点气出来,一次放一点,这个气球就能伸缩自如,不再有爆裂的危险。

对孩子们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教会他们如何处理愤怒。如果孩子们谈到困扰他们的事情,这就是在给气球放气。所以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谈谈困扰他们的事情。使用开放性的开场白:“你看起来不开心。”“一看你的脸我就知道你肯定在为什么事心烦呢。”“如果你愿意谈,我随时洗耳恭听。”

当孩子最终开口的时候,也许会是一种令人难受的声音,就像气球放气时候的噬曦声。但要牢记你的最终目标:让你的孩子有更强的适应性,而不是一碰就碎的瓷娃娃。

教导你的孩子在说话的时候多使用“我”而不是“你”。比如说:“我觉得你这么做是不尊重我”,而不要说“你总是瞧不起我”。或者说“姐姐进我的房间,玩我的东西,而她知道我不喜欢她这样,这让我很生气。”而不要说“她真讨人厌。她知道我不喜欢她动我的东西,可她偏要动。”用“我”表明他把重点放在自己对所发生的事情的感受上,而不是就事论事,对别人做出指责。这种方法展示了如何将事情说出来,而不是去攻击他人。P9-10

书评(媒体评论)

一套把握孩子心理,有效与孩子沟通,改变孩子性格与品格的有效操作方法,一种独到而实用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一本十分优秀的家庭教育图书。我推荐这本书给每一个父母。

——《华盛顿邮报》

莱曼博士创造的这套方法,用五天时问,让每个父母的愿望成真,使做家长变得更高效和更快乐。

——《纽约时报》

莱曼博士的这本实用指导书是孩子教育中的经典作品。

——克里斯蒂·瑞托

这本书使父母停止对孩子的大声嚷叫和调斥。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与父母更多的合作。

——《每日新闻》

操作性强,语言幽默。大量亲身的例证,好读.好学.好用。

——《出版人周刊》

《五天改变孩子一生》宪全基于作者作为心理学家的临床经验、五个孩子父亲的个人体会,以及他为无数家庭指点迷津的过程之中所遇到的大量实例,是作者和父母们一起做出来的实验结果,而且这些父母用自身的实残证明它是有效的。

——美国《家庭》杂志

我有两个女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和她们战斗,时常觉得很沮丧。我觉得我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因为我总是控制不住对她们吼骂.之后却又觉得万分内疚和抱歉。现在我从你这儿学到了实用且简单易行的理念。我的生活有了翻天疆地的变化。我和孩子们的关系得到了改变。我不再因为孩子们而情绪紧张,神经紧绷。

——安大略州罗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五天改变孩子一生(权威珍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凯文·莱曼
译者 黄婷//程丽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40884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7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新出图证(鄂)字03号
版权提供者 Baker Publishing Group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