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神志病学》一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主要介绍中医神志病发展简史。及神志病的症状学、证候学、病因病机、四诊要点与治法治则等。下篇为各论,详细论述临床常见的30种神志疾病发展源流、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转归与预后等。
本书可作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生的参考书,临床型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的辅导书;也可供西医精神科医生参阅。
图书 | 中医神志病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医神志病学》一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主要介绍中医神志病发展简史。及神志病的症状学、证候学、病因病机、四诊要点与治法治则等。下篇为各论,详细论述临床常见的30种神志疾病发展源流、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转归与预后等。 本书可作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生的参考书,临床型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的辅导书;也可供西医精神科医生参阅。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主要介绍中医神志病发展简史。及神志病的症状学、证候学、病因病机、四诊要点与治法治则等。下篇为各论,详细论述临床常见的30种神志疾病发展源流、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转归与预后等。 病种选择以中医神志病为主,兼及中医药疗效较为确切的常见西医精神性疾病。所选病种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国家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王永炎主编的《临床中医内科学》;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R)。 作者经几十年研创的“中医内服外贴疗法”,在本书某些疾病的治疗中择要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作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生(尤其是神志病学医生)的参考书,临床型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的辅导书;也可供西医精神科医生参阅。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医神志病发展简史 第二章 神志病症状学 第三章 神志病证候学 第四章 神志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病机 第五章 神志病的四诊要点 第一节 问诊 第二节 望诊 第三节 闻诊 第四节 切诊 附:神经科常用检查项目 第六章 神志病的治则治法 第一节 主要治则 第二节 常用治法 下篇 各论 狂证 癫证 郁证 痫证 昏j迷 中风 痴呆 眩晕 健忘 不寐 多寐 多梦 梦游 梦遗 怔忡 汗证 梅核气 奔豚气 脏躁 百合病 卑■ 喜证 怒证 忧思证 悲证 恐证 惊证 烦躁证 小儿夜啼 儿童多动症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医神志病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永厚//蔡定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2106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3 |
出版时间 | 2009-09-01 |
首版时间 | 2009-09-01 |
印刷时间 | 200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5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60 |
宽 | 188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