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安革命歌谣研究/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书系
内容
目录

引论

 第一节 革命歌谣研究述评

一、革命歌谣的搜集、研究历史

二、红安革命歌谣的搜集与研究

 第二节 选题意义及相关学术概念

一、本课题的选题意义

二、相关学术概念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材料来源

 第四节 本书写作框架

上编

第一章 红安概况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历史人文

 第三节 光辉的革命历史

 小结

第二章 革命时代与革命歌谣

 第一节 红安革命歌谣产生的原因

一、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与鼓励

二、革命运动对革命歌谣的激发作用

三、传统民歌对革命歌谣的孕育作用

 第二节 红安革命歌谣的传播方式

一、革命报刊对革命歌谣的书面传播

二、红军宣传员对革命歌谣的口头传播

 第三节 红安革命歌谣的主题意蕴与审美特征

一、红安革命歌谣的主题意蕴

二、红安革命歌谣的审美特征

 小结

第三章 地域文化与革命歌谣

 第一节 红安革命歌谣与民俗文化

一、革命歌谣对传统歌俗的运用

二、革命歌谣对其他民俗的反映

 第二节 红安革命歌谣与传统歌谣

一、革命歌谣在内容上的创新

二、革命歌谣在形式上的继承

 第三节 红安革命歌谣与方言

一、革命歌谣中的方言语音

二、革命歌谣中的方言语法

三、革命歌谣中的方言词汇

 小结

第四章 红色资源与革命歌谣

 第一节 红安革命歌谣与红色旅游

一、红安红色旅游的现状

二、红安革命歌谣在红色旅游中的可行模式

 第二节 红安革命歌谣与文人创作

一、革命歌谣在文人作品中的广泛运用

二、红安文艺作品中大量运用革命歌谣的原因探究

 小结

第五章 红色经典与革命歌谣

 第一节 红色经典的内涵与意义

一、红色经典的内涵

二、革命歌谣中体现的精神

三、当代大力弘扬红色经典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重唱红色经典:以江西“红色歌谣万人唱”为例

一、江西“红色歌谣万人唱”现象描述

二、“红色歌谣万人唱”探因

 小结

下编

第六章 革命歌谣的产生与传播——以两首经典革命歌曲为调查个案

 第一节 《八月桂花遍地开》的产生与传播

一、《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内容及其产生的背景

二、一首名曲引来几省抢版权

三、追寻《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

四、红军战士让《八月桂花遍地开》唱遍全国

五、《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流传与变异

 第二节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产生与演变

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红二十五军唱响《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形成与演变

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统一与规范

 小结

第七章 革命歌谣的传承人

 第一节 革命歌谣与传承人的关系考察

 第二节 红安革命歌谣传承人的田野调查

一、红安革命歌谣传承人的地域分布

二、红安革命歌谣的主要传承人研究

 第三节 民间歌手与革命歌谣传承人的联系与区别

一、作为歌手的共同特征

二、革命歌谣传承人的独有特征

 小结

第八章 革命歌谣的村落传承——以红安华家河镇祝家楼村为调查个案

 第一节 调查村落——祝家楼村简介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情况说明

 第三节 群众对歌谣的情感和对政府的态度

一、群众对歌谣的情感认识

二、群众对歌谣的了解及保护意识

三、群众对政府的态度评价

 第四节 群众喜爱歌谣的原因及政府的保护措施

一、群众对歌谣的喜爱及原因探讨

二、群众对歌谣的保护意识与矛盾心理

三、政府在革命歌谣保护中的主导作用

四、政府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文化运动的结合

 小结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郭家齐访谈录

 附录二 红安文人利用歌谣创作作品一览表

 附录三 红安革命歌谣调查表(红安华家河镇祝家楼村)

 附录四 红安革命歌谣名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运用文艺批评学、文化学、社会学、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相关理论,通过文本分析、田野调查、人物访谈等方法,对红安革命歌谣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探讨了红安革命歌谣产生的时代背景、原因和传播方式,分析了红安革命歌谣的主题意蕴和审美特征;通过综合研究,探完了革命歌谣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将民间文学与旅游、民间文学与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结合起来,考察了革命歌谣在当今红色旅游中的地位与现状,对革命歌谣的旅游应用与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模式;探讨了红色经典的内涵与意义,并以江西“红色歌谣万人唱”为例,指出革命歌谣对当今群众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引导作用;通过个案研究,探讨了革命歌谣的产生与演变、革命歌谣的歌手传承与村落传承,试图勾勒出革命歌谣在革命年代产生与传播的全貌,对革命歌谣在现当代的传承情况作出尽可能合情合理的描述和阐释,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歌谣与地域、歌谣与个体、歌谣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编辑推荐

红安革命奇迹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充满战争硝烟味儿的革命歌谣的广泛影响。革命歌谣,既秉承歌谣地带的传统,又适应历史形势,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生活,造就了中国艺术的不朽之作。本课题以红安革命歌谣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和田野调查,试图勾勒出红安革命歌谣的整体风貌,并作出阐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安革命歌谣研究/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桑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238799
开本 32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7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08
14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