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礼编写的《刘炳森书法艺术(结构欣赏及书写技法)》共分九个章节,介绍了刘炳森先生的书法,即刘炳森先生隶书的艺术魅力、风格特点、笔画书写、结构形式、偏旁部首、章法与款式、对照临摹,同时还介绍了刘炳森先生的楷、行、篆、草作品,并作了点评及欣赏,让您很快地进入到刘炳森先生的书法世界,尽情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图书 | 刘炳森书法艺术(结构欣赏及书写技法)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生礼编写的《刘炳森书法艺术(结构欣赏及书写技法)》共分九个章节,介绍了刘炳森先生的书法,即刘炳森先生隶书的艺术魅力、风格特点、笔画书写、结构形式、偏旁部首、章法与款式、对照临摹,同时还介绍了刘炳森先生的楷、行、篆、草作品,并作了点评及欣赏,让您很快地进入到刘炳森先生的书法世界,尽情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目录 第一章 刘炳森隶书的艺术魅力 1 体势神韵 浑厚雄健 2 线条粗细 韵味无穷 3 放纵笔画 章法合理 4 篆隶与行 融合灵动 5 题匾众多 内容丰富 6 继承创新 自成一体 7 文辞双美 诗书并重 8 字如其人博采众长 9 创作严谨 推陈出新 10 杰作众多 笔道丰满 第二章 刘炳森隶书的风?特点 1 端庄活泼 线条柔美 2 撇折分明 起伏飘逸 3 轻重有致 字取橫势 4 左右分张 藏露相宜 5 雁不双飞蚕无二色 6 偏旁显立 体势匀称 第三章 刘炳森隶书的笔画书写 1 点画 2 橫画 3 竖画 4 撇画 5 捺画 6 钩画 7 挑画 8 折画 第四章 刘炳森隶书的结构形式 1 单体结构 2 左右结构 3 左中右结构 4 上下结构 5 上中下结构 6 包围结构 第五章 刘炳森隶书的偏旁部首 1 双人旁 2 竖心旁 3 山字旁 4 子字旁 5 女字旁 6 示字旁 7 禾木旁 8 马字旁 9 绞丝旁 10 金字旁 11 足字旁 12 言字旁 13 乌字旁 14 草字头 15 小字头 16 竹字头 17 秃宝盖 18 宝盖头 19 走之旁 20 雨字头 21 豸字旁 22 欠字旁 第六章 刘炳森隶书的章法款式 1 中堂 2 条幅 3 对联 4 横幅 5 斗方 6 扇面 7 长卷 8 题款 9 钤印 第七章 刘炳森隶书的对照临摹 第八章 刘炳森楷行篆草作品点评及欣赏 1 楷书 2 行书 3 篆书 4 草书 第九章 刘炳森隶书作品欣赏 1 刘炳森书乾隆皇帝诗句 2 刘炳森书启功诗句 3 刘炳森书瞿宣颖诗句 4 刘炳森书陈宝琛诗句 5 刘炳森书毛泽东诗句 6 刘炳森书周恩来诗句 7 刘炳森书名言 8 刘炳森书陈毅元帅诗句 9 刘炳森书李白诗句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刘炳森书法艺术(结构欣赏及书写技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生礼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杨柳青画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38681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92.112.8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86 |
宽 | 211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7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