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读王朝(后妃卷)
内容
编辑推荐

被毒死在产房里的许平君、被废赐死的许皇后、妖艳狠毒的赵氏姊妹、利欲熏心的董皇后、抢来又赐死的甄后、暴戾贪婪的贾南风、迫害亲妹妹的冯皇后、仿效武后的韦皇后、秤量天下的上官昭容、杨贵妃魂断马嵬驿、不认亲爹的刘皇后、被废人道的郭皇后、能诗善歌的萧瑟瑟……郎享伯创作的《解读王朝(后妃卷)》讲述了历代后妃们的故事。

内容推荐

自古以来,后宫佳丽三千。周代王者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秦朝增至八个级别。到汉武帝增至十二个级别。汉元帝更是花样翻新到十五个级别。

后宫中的女人不准干政。然而一旦和王权、立太子、当太后联系起来,她们唯有被动地入局,接受所有环环相扣、步步接踵的一切。

为了云集的华盖、熙攘的人群、辚辚的车辇和肃穆的仪仗,她们有的成了牺牲品,有的则“比男人更凶残”。

郎享伯创作的《解读王朝(后妃卷)》讲述了后妃们的故事。

《解读王朝(后妃卷)》包括了从夫人到“人彘”、利欲熏心的董皇后等内容。

目录

代序关于《解读王朝》(韶华)

迷人害己的苏妲己

一笑失天下的褒姒

奸狡诡诈的骊姬

翟叔隗死于乱箭

自刎垓下的虞姬

从夫人到“人彘”

恚恨而死的栗姬

悬梁自尽的卫子夫

无辜被杀的赵钩弋

被毒死在产房里的许平君

被废赐死的许皇后

妖艳狠毒的赵氏姊妹

利欲熏心的董皇后

抢来又赐死的甄后

暴戾贪婪的贾南风

迫害亲妹妹的冯皇后

仿效武后的韦皇后

秤量天下的上官昭容

杨贵妃魂断马嵬驿

不认亲爹的刘皇后

被废人道的郭皇后

能诗善歌的萧瑟瑟

生不如死的纪淑妃

贵不保子的张皇后

临难不悔的珍妃

附录历代皇妃非正常死亡情况表

试读章节

帝辛(就是后世所称的商纣王)正陪着爱妃妲己在鹿台上饮酒作乐,玩耍取笑。他俯瞰着脚下的朝歌城(在今河南省淇县,商代别都)那一簇簇方的、圆的草屋顶,像一个个大蘑菇,有的草屋顶端的烟囱还飘着袅袅炊烟。连那炊烟都在他们的脚下。只有对面那些豪华的宫殿,因为是建在耸台之上,又十分高大,才可以与这鹿台一比高低。

“妲己,给寡人跳一段舞吧!”帝辛的眼睛跟着妲己在这高高的鹿台顶上转来转去,几乎是在哀求妲己。

帝辛就爱看苏妲己跳舞。她那匀称的腰身,仿佛被轻纱装扮成一棵亭亭玉立的幼树;她那婆娑的舞姿,似乎是在轻柔的乐声中翩翩飞翔的仙鹤;她那娇嫩的皮肤,已经被篝火涂上一层迷人的橘红色……在帝辛的眼里,这位苏部落送来不久的美女无处不散发着诱人的光彩。特别是当他手持酒爵,带着几分醉意边饮边看的时候,那妲己就像在空中飘舞,在云里飞翔,甚至觉得自己也在与她同舞,真是别有一番乐趣。可是今天,任他怎样恳求,妲己就是不跳。

用什么办法能让她起舞呢?他琢磨来琢磨去,到底想出一个办法:

“爱妃,让我们谈个交换条件吧!寡人先给爱妃表演一段角力,然后爱妃再给寡人跳几段舞,如何?”妲己既没有说是,也没有说否,只是淡淡地一笑。

姐己是苏部落送给帝辛的礼物。因为各个部落,也就是八方诸侯们都知道,帝辛不是一般的好色之徒,而是一个爱女色几至发狂的国君。光靠财物珠宝、黄金贝壳,已经无法使他满足了。为了自身的安宁,他们也只好设法满足他的淫欲。与此同时,大家深为他的勇力和聪明惋惜:如果他能把他的勇力和聪明都用到治理国家上,商朝的颓势不就可以挽回一二了吗?而刚刚满十五岁的妲己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进宫,当上帝辛的宠妃,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美貌。因此,她十分珍视自己的美貌。王宫里的财富和随心所欲,更加激发了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博得进一步的宠爱、占有更多的财富的欲望。她觉得,过于顺从反而会降低自己的身价,必要的时候,也得撒娇使气。

帝辛也想借这个机会向妲己显示一下,他转身对妲己说:“请爱妃在上面观看。”他对几名宰臣一挥手,说道:“下去给我准备牛!”

不多时,那些宰臣为他备好了九条牛。每条牛拉着一条套绳,九条套绳又结成一个绳扣,而绳扣上又扯出一条绳子,绑到帝辛的腰上。那九条牛扇面似的分开,拉着帝辛的绳子。只见帝辛用脚跟在地上踩出了两个坑,用力蹬住。宰臣们挥动长鞭,驱牛前进。帝辛身体后倾,两脚蹬得溜直,任你怎样吆喝那几头牛,他却纹丝不动。妲己在台上看着好玩,也跟着“驾、驾”地轰那些牛。相持一段时间,那九头牛反而被帝辛拉着倒退了一步。台上台下,一片喝彩之声。

帝辛兴高采烈地重回台上,问妲己:“寡人的勇力如何?”

“臣妾无比钦佩!”妲己果然说话了。

“这算不得什么。有一次,殿上一根柱子裂了,寡人让小臣(小臣是宫内管理奴隶和各种事务的官)换一根,那小臣为难地说,‘这要用很多人把房梁举起来,才能换柱子,要费很多时间,会耽误大王的事情的’。寡人对他说,‘你去把柱子拿来吧,寡人自有办法’。等他们几个人把柱子抬来,寡人伸手举着房梁,大喝一声,那房梁果然让寡人给举起来了。哈哈,寡人的力气如何?”

“臣妾真的不胜感佩!”妲己再次表示了她对帝辛的佩服。

“那好,这回该爱妃的了。你跳一个吧!你看看两边。”

妲己顺着帝辛手指的方向看去,在鹿台的两边,乐队已经准备就绪:后边是吊在架子上的成组的乐器,乐手们一律站着。而前边的乐手们一律折腿跪坐。他们手中的乐器也是各式各样:有竹质的、土质的、木质的、革质的、丝质的,还有金(铜)质的。编钟、编磬与伴唱歌手在两厢整齐地排列。帝辛以为这一次她是必跳无疑了。

“不跳。”

“为什么?”大感意外的帝辛伸出双臂,把妲己揽在怀里,一面问,一面表示自己对她的亲呢。

“那音乐不好听,要么直直地不拐个弯,要么忽高忽低,像战场上冲锋陷阵,难听死了。那舞姿也不优美,不是祭神祭祖的,就是摹仿战争、摹仿禽兽的,难看死了。臣妾不爱跳嘛!”她撒娇地在帝辛怀里扭动着身躯。

帝辛想一想,妲己说得也有道理。那些老掉了牙的乐曲也确实不怎么中听。如果能有更好听的歌更好看的舞,让妲己来表演,岂不是更好?

“师涓!”帝辛冲着两边侍候的人群喊了一声。“师”这里指的是乐师,就是宫中负责音乐的官员。“涓”则是这位乐师的名字。“限你两天之内,编出几套新曲新舞。曲要柔和悦耳,百听不厌。舞要优美悦目,百看不烦!”

师涓不敢违抗帝辛的命令,果然在两天之内编出了几只新曲和几段名为《北里之舞》的新舞。试奏试练的时候,姐己非常满意地说:“这才叫音乐。这样的曲子听起来心旷神怡。这样的舞看起来赏心悦目,跳起来也有劲。”

可是,几位老臣却站出来反对。祖伊说:“臣闻此声乃是靡靡之音,亡国之音,此风不可长!”鄂侯和箕子也支持祖伊的意见。

帝辛见妲己的脸沉下来,知道她不愿意听这样的话,就说:“这曲子这样好听,为什么不能听?寡人还没见过哪个国家是因为听了几只好歌而亡国的。”

箕子说:“并不是说听歌就能亡国,而是这样的靡靡之音能够涣散人心、消磨意志,使人无向上之心,从而造成亡国。臣以为,这样的歌还是不听不唱为好。”

“你们不愿听就不听,寡人是要听的。”帝辛根本就听不进这些大臣们的意见。他转身对师涓和妲己说:“你们要尽快把这些歌舞排练好,让寡人尽早看到表演。”P1-3

序言

我不是一个历史知识很丰富的人,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当历史学家。但是我常常读些史书,想从历史的发展中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几年我从上古到清末,系统地读了些史料。使我吃惊的是,自西周以来近3000年的历史中,死于非命的帝王竟然那么多!占在位帝王的比例那么大!我便按朝代做了若干张统计表。其中一张是“死于非命的历代帝王比例表”。此表分为四栏:

一、纪元:自公元(前、后)××年至××年。

二、在位帝王:该朝从××帝至XX帝,在位帝王共XX代,亡于×朝。

三、该朝在位帝王平均享年(生卒年月不详者未计)。

四、死于非命的帝王数目、死亡原因及其在该朝在位帝王中所占的比例。

这几项统计,头两项前人作过,属于普及知识范畴,但后两项,就我所接触的史书,尚未见过。我列了二十几张各朝各代表和一张“总表”(因为夏商史料不全、不准,我是从西周开始统计的)。统计数字所表明的结果很令人吃惊:

一、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1911年,共2957年。

二、从西周武王到清朝溥仪,共84个王朝,882个在位帝王。

三、在位帝王平均享年41.7岁。

四、在882个在位帝王中,有288个不得善终(被杀死、缢死、饿死、毒死),占在位帝王的32.6%。也就是说,100个在位帝王中,有近l/3不得善终。其中有4个王朝100%的帝王被杀,有25个王朝50%以上的帝王被杀。帝王的平均寿命40来岁,可以说是短命鬼。

五、在被杀帝王中,有18个未成年帝王,占被杀帝王的7.4%。

帝王是权力的最高象征,掌握着举国的生杀大权,这么多在位帝王被杀,就不能不令人想一想有关“什么是历史”和“权力”的一些问题了。

令人深思的还有:这些被杀帝王中,按我们习惯认识的常理,应该是被农民起义军所杀。可是统计表明,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宫廷政变的夺权斗争中互相残杀而死的。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崇祯皇帝,是在李自成攻进北京时,上吊自杀的(只能算半个)。所以,我在“总表”的“附记”中说了一句:“被农民起义军杀死的极少,其比例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这又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总表”有一个“附表”,即把在位30年、活到50岁以上的皇帝列了一个“长寿皇帝表”。按我掌握的资料,在历史上可以说寥若晨星,一共不到30个。我列了20个,并在一条“小注”中作了说明。

从此表可以看出:

凡是开国的、治国的、对人民实行“仁政”或“勤政”、重视文化的朝代,延续的时间都比较长,帝王平均享年高,被杀的少;凡是继位的帝王反复争权夺位的、荒淫无道的、压迫人民特别残酷的王朝,统治时间都比较短,被杀的帝王比例大,帝王大多是短命鬼。这也是一种规律。

统治和被统治是残酷的,统治集团内部之间的这种斗争也是非常激烈和残酷的。

其中还有值得思索的一个问题是:历史是怎么发展的?每次农民起义建立的只是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战争之后无不哀鸿遍地,尸横荒野。倒是某个王朝统治比较稳定的时期,科学文化发展了,则会有一个被称之为“盛世”的时期。

在“非正常死亡表”中,还有三张“王子”、“后妃”和“重臣”的“非正常死亡表”。

在某一个皇帝在位时,如果不立太子,内部矛盾暂时潜伏下来,一旦要立太子了,即这种统治权力更迭时,皇帝与太子、皇子与皇子(因为皇帝的儿子很多)、拥立此皇子与拥立彼皇子继位的大臣派系之间,甚至王妃之间的斗争,便激化起来,使用的手段也特别毒辣、残酷。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兄弟之间便互相杀将起来。但本表只统计在位皇帝的“非正常死亡”;如果把被杀的王子、王妃、大臣也统计在内(还有其他原因被杀的),那就太多了!纵观古今各朝各代,概莫能外。因此,后三张表统计都比较简单。因对方施展阴谋而“暴崩”的皇帝,史学家未证明是被杀的,也未计算在内。

制订了这些个“表格”后,我没想到发表,只是作为自己认识历史、思索权力的规律性的一个资料,有时也作为和二三好友谈话的题目。后来和一位文学界的朋友谈及此表,他建议我编一种套书。我本来有许多小说要写,可是,我觉得此事很有意义,自己也有兴趣,即组织几位又是史学家又是作家的朋友(即阎德荣、吴梦起、郎享伯、孙宝镛同志)着手编写,又过了一年多,编成了四卷书。

编写之前,我和这几位同志曾经商量了几个问题:

第一是读者对象问题。此书是作为史料写,还是作为文学作品写?我们认为,对象应该是最广大的普通读者,让他们通过此书了解历史和思索历史;不是为史学家提供资料——他们掌握有比我们还多的资料。要特别注重可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力争达到雅俗共赏。

第二是文学性和历史真实的关系问题。第一要符合历史真实,但必须有文学性,有可读性。我们遵循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事,即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要符合历史真实;小事,即情节和细节,可以运用文学描写手段。或者叫作“以史为骨,以文为肉”。这是用文学手段写作历史题材作品的共同规律。

第三是选材问题,即多和少的关系问题。历朝历代的宫廷斗争,留下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我们只能选择具有典型性和有特色的故事来写。如果悉数收录,那是百八十卷也写不尽的。

第四是篇幅问题,即大和小的关系问题。每个帝王,每段历史上的这类故事,都可以写成一部中篇、长篇小说,或者多集电视连续剧,如果尽情地这么写开了去,这不是本书所能做到的。所以,我们规定每个入选的故事写5000至1万字。每卷三四十个故事,约25万到30万字。

第五是求全和不全的关系问题。在近3000年历史84代王朝中,280多个帝王被杀,还有数不清的王子、后妃、重臣被害,而我们只选择几十个故事,显然不足以囊括历史。为补缺遗,我们在每卷后面列了一个“附表”,或可从中约略窥见全貌。

《解读王朝》的四卷分别为:

第一卷《帝王卷》,主要写历代帝王为夺取江山、巩固自己的权力,互相杀戮的故事,特别是内部宫廷政变中的自相残杀,是极其残酷的,本书第一卷的附表中,有18个未成年皇帝被杀,有的只当了一天皇帝就送了小命,可见内部的夺权斗争的激烈!

第二卷《王子卷》。权力这个东西是极其敏感的,历代王朝都是如此。平常矛盾还隐蔽着,每当要立太子时,即权力的转移时刻,矛盾便激化起来。要保这个太子登基和要推那个太子继位的各个派系,互相间便争得不可开交,大多以阴谋或血刃相见。因为他们权力的“运行机制”是世袭,是皇帝指定“接班人”,立长立庶有老规矩,但由于各种因素又不能尽行老规矩,或是由于实际威胁,或是由于猜忌多疑,于是便父杀子,子弑父,兄杀弟,弟杀兄,宫廷便笼罩在刀光血影之中,要说明的是:皇帝们的王子太多,不可胜记,其中被杀者数目不准,也无法像对在位帝王一样列出比例,后面的附表只能由斑见豹。

第三卷《后妃卷》。我国古代女人本来是不参政的。但后妃们一旦置身于权力的漩涡中,和立太子、当太后联系起来,也就卷入了权力斗争,有的成了牺牲品,有的则“比男人更凶残”,如吕后。也是因为皇帝们的后妃太多,被杀者难以列表,更算不出比例。如果算出来一定是个可怕的数字!但我们还是列了个“历代后妃非正常死亡情况表”。

第四卷《重臣卷》。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稍不小心,皇帝老儿就会要你的脑袋。况且不少重臣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参与了夺权斗争,被杀头、赐死的难以胜记。冤假错案不少,作恶多端该死者也不少。这一卷主要写他们的故事。

编就这四卷书,掩卷深思:权力这个东西像张魔椅,都想坐上去;坐上去为了保住它,什/z,道德、良心、父子之情、夫妻之义,全化烟化灰了,其残忍程度有时比对异族他国的敌人都凶。还觉得可悲的是:这些帝王们自己也读史书,殷鉴不远,但那魔椅总是驱使他们去重复这段历史,这里有什么不可抗拒的规律吗?

电视连续剧《唐明皇》的主人公——这个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也曾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废了几个皇后,杀人者、被杀者都没有好结果,悲哉!

这套书分别由四位作家写作。文章的风格基本上是统一的,但也不免有些差别。我想,在一套书中,不求统一风格也好,若总是一个调子,会引起读者的“审美疲劳”。换换口味,可能更有兴味。

我是怀着浓厚兴趣提议编这套书的,和几位作家一起做了“总设计”,由我主编,荫柯和亚方同志任副主编。

在我制作第一卷那一部分“附表”的时候,曾经请教作家、清史研究家凌力同志和本书的另几位作者,为我作了校订,在这里表示感谢。

韶华

2008年8月28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读王朝(后妃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郎享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97473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2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2: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