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是李敖大师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一个重要依据,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在论述之列强列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图书 | 北京法源寺/李敖大全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北京法源寺》是李敖大师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一个重要依据,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在论述之列强列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内容推荐 《北京法源寺》,历史小说,是台湾历史学家,作家李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李敖在狱中构思故事梗概,在1976年出狱后开始写作,成书于1991年。 《北京法源寺》以北京宣武区的法源寺为故事背景,描述了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大刀王五等一批中国志士为中国的振兴所做出的努力和活动。 目录 《李敖大全集》自颂辞 《李敖大全集》大陆新版序 大陆版引言 出版者的话 编后记 新版《李敖大全集》编撰说明 新版《李敖大全集》卷目及总书目 《北京法源寺》 楔子——神秘的棺材 第一章 悯忠寺 第二章 寂寞余花 第三章 “休怀粉身念” 第四章 西太后 第五章 康进士 第六章 皇帝 第七章 回向 第八章 大刀王五 第九章 戊戌政变 第十章 抢救 第十一章 舍生 第十二章 从监牢到法场 第十三章 他们都死了 第十四章 “明月几时有” 第十五章 古刹重逢 尾声——掘坟 我写《北京法源寺》 试读章节 时间是_1888年,是清朝第九个皇帝光绪十四年,中国的戊子年旧历正月初二日的上午,一个近三十来岁,的青年人,一对有神的大眼睛,紧闭着嘴,有点黑,一脸广东人的长相,留着辫子、穿着灰色长袍、外套黑马褂、脚穿御寒的毛窝,漫步走向悯忠寺来。那时候悯忠寺已经改各法源寺,改了一百五十七年了。法源寺在北京宣武门外西砖胡同,远远望去,并排的三座大门,每座都对开两扇,门顶上是厚重的宫殿式建筑,门与门之间是墙,墙头也同样铺上琉璃瓦。这一排山门建筑,第一印象使人觉得厚重,好像凡是看到的,都戴了又厚又重的大帽子,庄严的等你过来。中间的门最大,前面左右各一只石狮子,尤其显得庄严。正门是开着,可是冷清清的,看不到什么人。虽然是正月初二,过年过得最热闹的时候,法源寺这种庙,却不是热闹的地方。北京的群众这时候去的是朝阳门外的东岳庙,这是奉礼道教东岳大帝的庙,庙里有真人大小的地狱七十二司,恶形恶状的,看起来很恐怖,据说还出自元朝塑像名家刘元之手。地狱有的还有活动机关,曾有吓死游客的事,所以停止了,足见这个庙的格调不高。这座老庙每到过年,香火特旺,男男女女,一清早就赶去烧香。庙的后院,有一头铜骡子,有人那么高,铸得很好,传说这骡子很灵,有病的人用手摸它身上哪个部位,自己身上那个部位的病就会好;没病的人摸它身上哪个部位,自己身上那个部位以后就不生病,要摸还得过年时候摸,过年时候才最灵。于是一到过年,这头铜骡子就被挤得水泄不通,被摸得光亮无比,不亦乐乎。它的生殖器,没人公然摸,但也极光亮,据庙里老道说,半夜三更许多人专门来摸它,这大多是生花柳病的人。 铜骡子以外,就是月下老人庙,庙中有一副写得极好的对联,上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下联“是前生注定事,莫错因缘”。上下联分别来自《西厢记》和《琵琶记》,妙手天成,使这座小庙大生光彩。来烧香的都是老太太带大姑娘,有的大姑娘知道了是什么神,不好意思,不肯磕头,老太太逼她磕,她气得扭扭走了;有的不知道什么神,糊里糊涂也就磕了,一天下来,香灰满地,到处成堆。 在东岳庙求健康长寿、求婚姻美满以后,发财问题还没解决,于是男男女女,又涌到广安门外财神庙。财神庙有个大香炉,可是人山人海,都来上香,容也容不下,香一上,管香炉的人就立刻把香抽出来,丢在下边大香池里,要想自己的香多烧一会儿,得在旁边拜托管香炉的,管香炉的也没办法,不过如果这香不是自己带来的,而是向这个庙买的,就可以稍加优待。庙里又订做大量的纸元宝,不卖,因为神不能做买卖,不过善男信女如果奉献足够的香钱,神可以奉送一个。就这样的,财神庙的盛会,最后发了财的,是财神自己。 法源寺比起来,就冷清多了。 法源寺的大雄宝殿并不高,走上八级台阶,就是宝殿正门。正门看上去四扇,只是中间两扇能开。正门左右有对联,上面有三扇横窗,横窗上就是“大雄宝殿”横匾。台阶旁边立着旧碑,因为是千年古刹,寺里的这类古迹也很多。有的旧碑下面塑着大龟,这个乌龟台石叫“龟趺”,唐朝以来就流行了。乌龟头略向上抬着,好像背负着历史,不胜负荷。 青年人站在台阶旁边第一块旧碑前面,仔细看着碑文,又蹲下来,看着龟趺,他好像对龟趺比对碑文更感兴趣。龟在中国,是一种命运的象征。中国人自古就烧龟的背,从裂纹里判断命运,在中国人眼中,千年王八万年龟,龟是长寿的动物,它有足够的阅历来告诉人类吉凶福祸,可惜的是,龟不说话,所以只好用火刑逼供。烧出的裂纹,经过解释,有利,皆大欢喜;不利,就不敢动。唐太宗为了抢政权,杀他哥哥和弟弟的时候,左右劝他下决心,不然你哥哥弟弟就要杀你,唐太宗始终犹豫,最后搬出乌龟来问卜,张公谨走上去,抓起乌龟,丢在地上,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今天要做这事,已不容怀疑,如果卜的结果不吉,难道就不做不成?于是唐太宗就不问卜了。周朝灭商朝以前,也先问卜,结果竟是不利,大家都害怕了,姜太公把乌龟丢在地下,用脚去踩,说死骨头哪里知道什么吉凶?于是周武王还是出兵了。在中国历史上,除非这种英雄豪杰,没有人敢打破这种传统的信仰。 青年人望着碑下的龟趺,看得出神了,没感觉背后已经站了一位和尚。那和尚好奇的望着这个青年人,像青年人端详龟趺一样的端详着他。最后,青年人站起身来,伸一伸懒腰,绕到龟趺的背后,这时候,他发现了和尚。 和尚不像和尚,倒像一位彪形大汉。他四十多岁,满面红光,两道浓眉底下,一对精明的眼睛直看着他。和尚脸含着笑,但他的两道浓眉和一对利眼冲去了不少慈祥,他够不上菩萨低眉,但也不是金刚怒目,他是菩萨与金刚的一个化身。和尚的造型,使这青年人一震。 和尚直看着青年人,心里也为之一震。这青年人气宇不凡。四十多年来,和尚阅人已多,但像这青年人这样面露奇气的,他还没见过。 青年人向和尚回报了笑容,和尚双手合十,青年人也合十为礼,但两人都没说话。 过了一会,青年人把右臂举起,把手抚上石碑,开口了: “法师认为,是法源寺的名字好呢,还是悯忠寺好?” 和尚对突如其来的问话,没有任何惊异。顺口就答了: “从对人的意义说,是法源寺好;从对鬼的意义说,是悯忠寺好;从对出家人的意义说,两个都好。” ’ 青年人会心的一笑,法师也笑着。 “我觉得还是悯忠寺好,因为人早晚都要变成鬼。” “寺庙的用意并不完全为了超度死者,也是为了觉悟生者。” “但是悯忠寺盖的时候,却是为了超度死者。” “超度死者的目的,除了为了死者以外,也为了生者。唐太宗当年把阵亡的两千人,都埋在一起,又盖这座悯忠寺以慰亡魂,也未尝不是给生者看。” “对唐太宗说来,唐太宗杀了他弟弟元吉,又霸占了弟媳妇杨氏。后来,他把弟弟追封为巢刺王,把杨氏封为巢刺王妃。最妙的是,他把他跟弟媳妇奸生的儿子出继给死去的弟弟,而弟弟的五个儿子,却统统被他杀掉。照法师说来,这也是以慰亡魂,给生者看?”P10-12 序言 1986年,邓小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采访。那次采访,有很坦白的对话,中间涉及了海峡两岸的优劣比较。邓小平说: 至于比较台湾和大陆的发展程度,这个问·题要客观地看。差距是暂时的。拿大陆来说,我们建国三十七年来,有些失误,耽误了,但根据大陆的现行政策,发展速度不会慢,距离正在缩小。……大陆的潜力还没有发挥,肯定会很快发挥出来的。而且就整体力量来说,现在大陆比台湾强得多。所以单就台湾国民平均收入比大陆现在高一些这一点来比较,是不全面的。 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邓小平的预言,早已成真,他口中的“整体力量”的国力,已化为“综合国力”驰骋世界。而海峡对岸的国民党伪政权足以夸口的诸多单项“发展程度”,相形之下,也就“缩小”了、乃至瞠乎其后了。 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单项发展,值得特别讨论。 远在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起,这个伪政权,就大力打压言论自由一一伪宪法中白纸黑字保障的言论自由。在漫漫长夜中,先后有两道星火,更是伪政权大力扑灭的对象:一个是胡适发端的《自由中国》杂志,一个是李敖殿后的《文星》杂志。 四十五年前,在国民党大力扑灭《文星》杂志的时候,我曾说:“文星是一道主流,虽然这主流反对国民党,但反对之道,还有规格可寻、还可聚合各路细流,成为高明的导向;文星一旦没了,主流就会变成乱流,国民党早晚会更惨,还要赔上国家的命脉和别人的青春。国民党有一天会知道:当一切情势改变了的时候,他们将欲求有《文星》而不可得!甚至欲求有《自由中国》而不可得!他们那时候才会发现一一迟来的发现一一《文星》《自由中国》式的反对他们,是太客气了的!可惜笨得要命的国民党永远不会明白,他们总是不见棺材不流泪。马歇尔说国民党会做好事但总做得太迟,他的看法,真是一针见血了!” 如今,四十五年过去了、五十五年过去了、六十年也过去了,国民党伪政权尸居余气,早已无力打压“主流”言论了。但是,如我早就预言了的,四面八方的“乱流”淹没了它,也淹没了中国的台湾岛。这个岛,已经坐失了“高明的导向”,一切都太迟了。 一个插曲不可不提。当年国民党伪政权大力扑灭言论自由,并不止于查禁杂志,杂志是一时的,半个月一个月就完成了“阶段性使命”’,真正源远流长的,不是杂志而是丛书,这也是《文星》杂志远胜于《自由中国》杂志的地方。《文星》有书店跟着,《文星》封门了、李敖下狱了,李敖的地下丛书还在流窜。更精彩的是,李敖出狱后又重操旧业、又增加了几十倍的反动书刊,光是李敖写的、被查禁有案的,就高达九十六本,造成了古今中外写禁书最多的世界纪录。最耐人寻味的,是大力扑灭几十年后,主持查禁的国民党许历农上将,公开向我口头道歉,并写信向我表示,他垂老寻思:当年若从宽处理查禁事件,对促进自由民主,或有正面作用。我拿到他的信,不无戏谑性的到处张扬说:“看吧,不查禁李敖的书,原来也不会亡党亡国呢!” ‘ 虽然一切都太迟了,但我仍然佩服这位白发苍苍的将军,他老骥伏枥,充满了服善之勇! 李敖这句“不查禁李敖的书,原来也不会亡党亡国呢!”名言,其实是一句双面论。对当年的国民党而言,这是一种轻怨薄怒;但对今后的共产党而言,却是一种醍醐灌顶。对李敖的言论自由开放又再开放,不代表示弱,而代表有自信、代表我们共产党有自信受得了你。“让他们骂,骂得无理,我们反驳,骂得有理,我们接受”,这不正是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话吗?多么有自信心啊! 在中国台湾、在海峡这边,经过几十年的殊死战,我的丛书已经完全不加查禁了。但是,我并不乐见这一单项发展只在中国台湾、只在海峡这边。“综合国力”涵盖的单项很多,邓小平说:“单就台湾国民平均收人比大陆现在高一些这一点来比较,是不全面的。”这话说得有道理。除了“国民平均收入”以外,有些单项,大可不必落后的,也不必甘落人后啊。单项不止于“国民平均收入”啊。 . 陈云林第一次来台湾,刘长乐安排我和这位祖国大员有一次秘密见面。在夜幕低垂之时、在圆山饭店密室,我带了我的新作《虚拟的十七岁》送给他,并向他“抗议”,为了这本书不能在祖国出版。陈云林笑着收下了我的赠书和“抗议”,对我神秘一笑,我也神秘一笑。我想起邓小平的话:“差距是暂时的。”“大陆的潜力还没有发挥,肯定会很快发挥出来的”。 2010年到了,我收到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的佳音,要出版新版《李敖大全集》了。这一新版,“在1999年版的基础上恢复增加篇目近百篇,文字一百四十余万字,几近台湾版《李敖大全集》的全貌。”几近台湾版的全貌,说明了邓小平“距离正在缩小”的前景,并非虚言,“大陆的潜力”正在发挥了。问题是我现在行年七十六岁,我计划八十岁时,再加出一倍台湾版的《李敖大全集》,就是由目前的四十册变成八十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综合国力”,更百尺竿头。到时候,出版社恐怕更得新版又新版、更得赶了。不过,也不必忧虑。第一、我未必活得到八十岁,未满八十身先死,自不发生出书问题。第二、到时候全世界已不出纸本书了,都网络电子起来了,没人给我出纸本书了,也不发生出书问题了。 2015年4月25日,我八十冥寿,身为促狭之鬼,也许我会向前来对我遗像致意的祖国大员开玩笑:“云林老弟啊,共产党的运气真好!共产党的运气可真好!” 2010年3月8日,在中国台湾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北京法源寺/李敖大全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57259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1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52 |
丛书名 | |
印张 | 1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2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