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解心理学一本通(超值白金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现代人眼里,心理学抽象而又难懂,想深入了解却又摸不着头绪,一直在圈外打转。本书不仅能为你提供全面而又丰富的心理学常识,还能让你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书是一本内容含量超全面的心理学典籍。包括系统的理论讲解、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变化,以及一些相关的心理测试和心理诊疗等。一本在手,心理学的所有知识都轻松学到。此外,本书还运用全新、生动的现代图解方式,将复杂而又抽象的心理学理念立体化,化繁为简,整本书都通俗易懂。相信书中引人入胜的切入角度,充满趣味和亲切感的心理测试,能够让你在心理学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内容推荐

心理学的漫长过去和短暂历史将在本书清晰展现。本书大致上从历史发展、基础知识和应用领域几大方面来介绍心理学,目的在于告诉您,心理学并不神秘,其实质就是对生活现象进行规律性的总结。通过更为深入的阅读,您还将知晓,掌握这些规律可以让大家更好地生活。例如,心理学将告诉你,人性是什么,人有什么需要,人们追求什么,应该如何与人交往……在最后几个章节,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何谓心理问题,遇到心理问题怎么办,是自我调整还是求助于治疗师。本书第十三章包含几份针对常见心理问题的图示测试题,简单、实用,可以让每位读者进行快速的自测。

总之,本书的目标和心理学家的目标是一致的,相信和您的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获得人生的幸福。可以说,这是一本离生活最近、离健康最近、离幸福最近的书。

本书是文字、表格和插画等多种表现方式的组合体,并采用了“左文右图”的版式,将心理学化深为浅、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化理论为实例。相信这种设计将给您带来省时、高效、快乐的阅读体验。

目录

心理学漫长的过去

心理学短暂的历史

近现代心理学重要事件提要

自我概念:我是谁

编者序:我们想要的和我们需要的

本书阅读导航

第一章 认识心理学:发现内心世界的秘密

1.心理学是什么:“心”的科学

2.心理学的目标:我们生活得更好

3.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哲学说起

4.心理学之父冯特:第一所心理实验室的创建者

5.心理学的分门:心理学遍布哪些领域

6.当代心理学的观点:百家争鸣的多元化观点

7.心理学书籍的阅读建议:入门的途径与钻研的准备

第二章 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学你必须知道的

1.神经系统:心理产生的生理基础

2.大脑:心理活动的中枢

3.感觉:赖以生存和耽于声色的基础

4.知觉:整合感觉“碎片”的胶水

5.错觉:来自感觉的欺骗

6.意识:深不可测的冰川

7.学习:经验带给人们的变化

8.记忆:大脑里的“自动取款机”

9.遗忘:时间不是唯一原因

10.思维: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11.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12.能力:个体差异的衡量标准

13.动机:生活的动力和目标

14.情绪:心理活动的“晴雨计”

15.社会化:从自然人到社会人

第三章 心理学的方法:走进大师的实验室

1.心理学与科学:心理学的方法简介

2.实验法:寻找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3.观察法:“偷拍”与记录

4.调查法:问卷调查与访问调查

5.测量法:种类繁多的心理测验

6.个案法:医生的“问诊”

7.面临挑战:蛊惑人心的偏见

8.伦理问题:故意欺骗的正当性

9.实验现场之旅:最精彩的10个心理学实验

第四章 人格界说:认识你自己

1.面具的比喻:人格、性格、气质与命运

2.人格的形成:遗传与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3.气质的差异:血型和星座能测试性格吗

4.特质的构成:人为什么有反常表现

5.人格与吸引:你会爱上什么样的“另一半”

6.量表测验:画出人格的剖面图

7.投射测验:揭开人格的面具

8.情境测验:真实环境下的人格测评

第五章 需要的多样化:选择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1.动机与行为:动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需要层次论: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和追求

3.饮食心理学:“心”与“胃”,谁控制谁

4.性行为的目的:性仅仅是生理需要吗

5.群集性:人们渴望与他人交往的原因

6.成就动机:职业生涯的推动力量

7.动机、需要与激励:5种经典的激励理论

第六章 人的毕生发展:寻找人生最佳的发展模式

1.人生的发展阶段:纵览生命的全过程

2.婴儿的感知能力:新生儿对世界的触摸和识别

3.幼儿的语言发展:倾听孩子的各种语言

4.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智力和能力的获得

5.依恋关系:母子间的亲密关系

6.青少年期的过渡:从叛逆到成熟的转折

7.成人期的适应:迎战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

8.直面衰老:更有活力地度过晚年

第七章 学习的原理: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

1.学习是什么:对学习原理的不同解读

2.强化作用:奖励与惩罚的效果

3.练习曲线:学习成绩的变化规律

4.迁移现象:新旧经验的相互影响

5.学习潜力:心理因素的无限可能性

第八章 意识之谜:你究竟在想什么

1.意识的构成:古老而未定的话题

2.无意识:被隐藏的观念和欲望

3.原型:集体无意识的表现

4.睡眠状态:睡眠时的心理活动

5.梦境:心灵的剧场

6.催眠:似睡非睡的意识状态

7.冥想:获得内心的深度宁静

第九章 性心理学:人们对性、情感和婚姻的态度

1.泛性论:弗洛伊德对性本能的强调

2.性行为:性行为的唤起和反应过程

3.性规范:社会对人类性行为的约束

4.情色作品:是性侵犯的理论指导吗

5.爱情:理解、扶持、陪伴和快乐

6.婚姻:带来的是枷锁还是幸福

7.同性恋者:需要尊重的特殊群体

第十章 人际关系:在社会中人与人该如何交往

1.情境:影响人们的强大力量

2.吸引:是什么让人们更靠近

3.从众:生活中的随大流现象

4.说服:跨过心灵的“门槛”

5.冲突:囚徒困境与公地悲剧

6.沟通: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

7.利他: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

第十一章 情绪的功能:情绪是赢得健康的资本

1.情绪感受:我们为什么会有各种情绪

2.情绪调节:情绪的控制、改变和转换

3.情绪智力:识别和掌控情绪的能力

4.快乐中枢:刺激下丘脑会快乐吗

5.职业倦怠:工作引起的厌倦情绪

6.应对压力:人们对抗压力的方法

7.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的身心平衡

第十二章 心理治疗:如何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1.心理治疗学派:治疗学派的主要类型

2.精神分析疗法:解决潜意识里的冲突

3.行为疗法:消除人们的不良行为

4.人本疗法:摘掉面具、找回自我

5.理情疗法:理性地面对情绪的困扰

6.集体疗法:在社会情境中学会沟通

7.电休克疗法:用微弱电流电击太阳穴

第十三章 图示测试:心理障碍的自我判断和专家建议

1.心理异常: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

2.诊断图①:睡眠不佳

3.诊断图②:噩梦连连

4.诊断图③:非常在意细微琐事

5.诊断图④:精神委靡

6.诊断图⑤:产后抑郁症

附录

测量表:历史上最经典的14种心理测验

试读章节

心理学是什么

“心”的科学

认识心理学这个独具特色的学科,首先要明确它清晰而充实的概念,这样才能澄清日常生活中对这个学科的偏见与误读。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家常常思考这些问题:人性是什么?人的行为如何控制?生活环境对我们造成了哪些影响?大脑与心理有怎样的联系?心理学家就是要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因此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又可以分为外显的和内潜的两种。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如语言、动作、表情、对刺激的反应等行为,都属于外显的心理活动,而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的,如思维、想象、情绪、动机、信仰等,就是内潜的心理活动。

对心理学的偏见与误读

心理学就是研究如何看穿人心吗?

错:心理学家的工作就是揣测人心,然后猜测人们会怎么做。

对:虽然心理学家常常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测内心活动,但心理学家再有经验也不能一眼就看穿人心。而且,还要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和意志如何产生、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吗?

错:那些咨询中心、心理门诊、心理咨询热线就是心理学,它们用来帮助遇到困扰的求助者。

对: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对象是正常人,目的在于帮他们排除内心的困扰。如果来访者的心理偏差比较严重,那么他们则需要去向临床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寻找治疗方法了。

心理学家只关注有心理疾病的人吗?

错: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差不多,他们的工作对象都是心理失常的人。

对:多数心理学家面对的都是正常人,他们不同于精神病学家。精神病学家主要从事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治疗,面对的患者多为心理失常的。

心理学家都懂催眠术吗?

错:心理学家常常需要用到催眠术,所以催眠术是他们必备的技能。

对:由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工作不涉及催眠疗法的运用,所以他们没有催眠师的技能。他们通常采用更为严谨的科研方法,如实验法和行为观察法。

走进“心”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两部分,外显的和内潜的。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如语言、动作、表情、对刺激的反应等行为,都属于外显的心理活动,而不能直接看到的,如思维、想象、情绪、动机、信仰等,就是内潜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的目标

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描述人们的行为、解释这些现象、预测人的未来和控制人的行为。如果要问什么研究与我们的生活最休戚相关,那么则需了解应用心理学家的第五个目标——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家的四个目标

目标一:精确的描述

心理学第一个目标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描述,心理学家由此获得他们需要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对人们行为和所处环境的观察报告,是客观而准确的。它们由两个标准来衡量——信度与效度,即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心理学家需要做大量的观察和测量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每个观察者都要尽量避免由于个人的观点,如偏爱、偏见和期望等因素对客观性的影响。

目标二:清晰的解释

解释是形成心理学理论的过程,它把心理学家的描述进行组织,让人们了解现象背后更为深刻的意义。在心理学的很多领域中,心理学家的中心目标都是找出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某种规律,了解行为的成因。为此,研究者需要检查收集到的不同类型的数据,然后从这些零碎的数据中得到精确的结论。

目标三:客观的预测

预测是指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一个潜伏在行为之下的原因解释,将帮助研究者做出未来的行为。正如描述必须客观,预测也必须有根有据。预测分为科学的预测和因果的预测。科学的预测是指出不同事件间的关联,因果的预测是找出使行为改变的条件。

核心目标:行为的控制

控制意味着影响行为的发生、维持、停止,或者改变它的形式、强度或发生率等。对很多心理学家而言,控制是最核心、最激励人心的目标。因为控制行为将为心理学提供帮助人们改进生活质量的途径。心理学家相信,那些不受赞赏的行为都能通过适宜的干预而得到修正。

心理学家的目标

心理学家的目标主要有四个,具有层次性。下图以心理学家帮助烟民戒烟为例,来说明心理学如何通过控制人们的行为来改善生活。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的哲学说起

艾宾浩斯曾说,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墨菲又说,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生之处和一个名字。

起源

心理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总是与“神秘”和“不可信”联系在一起,因为在历史的演变中,“心理”二字的涵义总是被赋予新的内容。心理学源于西方哲学,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就开始探讨“心”的含义,但只是把它作为哲学上的主要问题。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就是由希腊文中的psyche(灵魂的意思)和logos(讲述的意思)两字演变而来,顾名思义,心理学就是阐述心灵的学问。直到19世纪的最后25年为止,心理学家仍然沿用哲学的方法——思辨法作研究。

独立

到了19世纪末,生物科学与物理学迅速成熟起来,它们带来的实验室技术对原先的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心理学开始脱离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心理实验室。冯特曾经接受过作为生理学家的训练,但是在他的研究生涯中,他的兴趣转向了精神方面。截至1900年,美国的心理学实验室已经超过40所,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了冯特的影响。

新的界定

就在心理学作为新学科出现的同时,关于它的研究主题和方法的争论就开始了。从隶属哲学到被视为科学,心理学在内容上都只涉及人的精神和心理方面。到了20世纪初期,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行为的科学,这里的行为只包含可见的外现活动。四十多年后,在20世纪70年代,又被改为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各种各样的心理学派相继出现,其研究对象、范围、性质、内容以及方法互有联系又各不相同。这里简单介绍贯穿心理学发展史主干线的几大学派。

P22-26

序言

我们想要的和我们需要的

快乐还是快感

我曾向一位朋友描述心理学研究领域有关“快乐中枢”的一项实验:实验者在老鼠的下丘脑中埋入了一个电极,电极的另一端通向电源。电源的开关则由老鼠面前的杠杆控制,当老鼠压下杠杆时,它的下丘脑就会受到来自电流的微弱刺激,这种刺激会使老鼠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的感觉。

我的朋友十分惊讶地说:“那不是说快乐的感觉可以人为产生吗?”

我继续描述这项实验:感到快乐和满足的老鼠从此爱上了压杠杆这一活动,于是实验者看到了非常疯狂的一幕——老鼠压杠杆的频率最高可达每小时5000次,并且可以连续压杠杆15~20个小时!

我的朋友恍然大悟:“原来那不是找快乐,而是找刺激啊!”

是的,快乐不是筋疲力竭地自我刺激,不是那种依靠香烟、酒精或刺激性药品获得的快感,不是一种深陷其中的成瘾状态。那么,快乐是什么?

潜能还是潜藏

喜欢释梦的泛性论者把“力比多”——性本能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1899年11月4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巨著《梦的解析》出版,由此揭开了20世纪心理学的序幕。1905年,弗洛伊德又出版了《性学三论》一书。

这位泛性论者认为,“生命的叫喊来自爱欲的争斗”,人类的性本能中蕴含着广泛的能量。这些能量是人们追求快乐和从事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梦境是弗洛伊德探察人类无意识的通路,他在梦境里发掘出人类的被压抑的愿望以及欲望的伪装,通过催眠、释梦、自由联想等方式来破解人们内心深处的秘密。当人们的性本能受到压抑时,这些欲望就会在通过伪装的过程在人类的梦境中呈现为各种看似与“性”无关的形态,例如,“男性”会伪装成为“雨伞”的符号。

这就是最初的无意识理论。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如果把人的心理活动比作一座冰山,那么意识就是露出水面的顶端,只占心理活动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是无意识,深藏于海平面以下。然而,这些不被知晓的无意识真的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吗?

权衡还是失衡

与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不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性的需要只是人们五大基本需要之一。他把人们最基本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安全的需要(safety need)、归属感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一般来说,低层次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会出现。因此,人们若要获得一种平衡状态,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满足从低到高的需要。当人们困于各种需要而不知所措时,那么面临的就是心理失衡的状态。

需要层次论一如人们的惯常表现——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然而,我们却不得不考虑那些反例:很多人在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可以为更高的理想和追求抛却一切;在宗教的感化下,虔诚的宗教信徒可以忍受着低层次需要的缺失,不断地为他们的信仰付出……这似乎很让人疑惑,跨越需要层次,也可以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吗?

我们想要的和我们需要的

在本书的开头,我们将了解心理学的四大目标:描述人们的行为,解释这些现象,预测人的未来和控制人的行为。其实心理学还有第五个目标——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的学科。换言之,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通过观察和发现,总结出人们生活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再将这些规律作为指南来引导人们更加幸福地生活。

我们如何行动呢?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或许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兹会告诉你,在你下丘脑的的确确地存在着一个“快乐中枢”,用微电流刺激下丘脑将使你获得快乐的感觉,不过就目前来说,这种方式只适用于治疗抑郁症的病患;人本心理学家的需要层次论将为我们制定人生的目标提供了非常可贵的建议;弗洛伊德的理论也许将引领你开始“真我”的发现之旅,而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则可能会对你说:“你儿时的经历将决定你的一生!”

我们真的幸福吗?弗洛伊德通过催眠和释梦也许可以窥透你的内心世界,人本心理学家也许更擅长以聊天的方式来了解你的内在需要,而我们该如何了解自己呢?这就是本书的主旨所在:请尝试像心理学家那样思考,所有的疑惑都将迎刃而解!

题外话:这是一个图解王道的年代

当市场上开始呈现林林总总的图解书时,我们开始设想,是不是心理学也可以以图解的方式走近读者呢?在漫长的编辑过程中,我们也曾像“桑代克迷笼”中的小猫一样遭遇挫折,但我们终于在“试错”精神的引领下破解了迷笼难题,像获得美餐的小猫一样达成了心愿。  我们的结论是,图解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编辑方式!图解再现神秘的实验场景,用流程图解读抽象而深涩的原理,以生活中的案例论证心理学家的发现……此外,我们还在书中穿插了近30幅闻名于世的绘画和摄影,它们将平静地讲述:人类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的凶顽,却又是如此的美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解心理学一本通(超值白金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美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40154
开本 其他
页数 31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7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64
丛书名
印张 32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85
19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4: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