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传播学的开拓者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中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的开篇里,提出了传播研究中最有名的命题:“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以下五个问题: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这一模式虽然有诸种不足,但时至今日仍然是指导人们研究传播过程的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方法。本书即采用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到传播效果的理论分析框架,分五个章节研究词在宋代的传播方式及其传播效果。
图书 | 宋词传播方式研究/武汉大学学术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1948年,传播学的开拓者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中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的开篇里,提出了传播研究中最有名的命题:“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以下五个问题: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这一模式虽然有诸种不足,但时至今日仍然是指导人们研究传播过程的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方法。本书即采用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到传播效果的理论分析框架,分五个章节研究词在宋代的传播方式及其传播效果。 目录 绪论 一、研究基础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一点说明 第一章 宋词口头传播 第一节 歌妓表演 一、歌妓众多,演唱繁忙 二、曲调选择及演唱方式 三、歌妓唱词对宋词创作和传播的影响 第二节 宋词传播中的男声演唱 第三节 诵读 一、诵读的原因 二、诵读主体及诵读对象 三、诵读场合及传播效果 第四节 品题 一、后进愿望:只欲稼轩一题品 春风侠骨死犹香 二、前贤风尚:平生不解藏人善 到处逢人说项斯 三、品题效果:一自品题人去后 定我长者往来车 第二章 宋词单篇传播 第一节 题壁 一、宋词的题壁场所 二、宋词的题壁主体及目的 三、题壁的传播效果 第二节 绘画等艺术媒介传播 一、题画 二、题扇 三、题屏 第三节 刻石 一、宋词石刻考证 二、宋词石刻的特点及传播效果 三、石刻传播的缺陷 第三章 宋词书册传播 第一节 别集 第二节 选本 第三节 词话 第四节 词集序跋的传播功效 一、宋代词集序跋的作者 二、序跋的传播效果 第五节 私人藏书与传播 一、宋代私人藏书家的身份及地域分布 二、宋代私人藏书的“聚” 三、宋代私人藏书的“用” 四、宋代私人藏书的“散” 五、宋代私人藏书与词集 第四章 宋词的传播途径 第一节 售卖 一、宋代的书业贸易 二、宋代的书价 三、宋词的商业价值 第二节 传抄 一、宋代词集的传抄 二、宋代单篇词作的传抄 三、传抄的优点及不足 第三节 驿递 一、宋代的驿递制度 二、宋词的邮寄传播 三、驿递传播的优点与不足 第五章 宋词的误传与失传 一、宋词的误传 二、宋词的失传 参考书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宋词传播方式研究/武汉大学学术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谭新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708257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4 |
出版时间 | 2010-11-01 |
首版时间 | 2010-11-01 |
印刷时间 | 2010-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3 |
丛书名 | |
印张 | 2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4 |
宽 | 16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