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本书的核心主题。
本书将新西兰置于整个全球和太平洋的背景之中,探讨新西兰短暂历史中国内政治与全球性及地方性压力间持续的紧张、考察小国特性和孤立所产生影响的重要性,人口、防务以及经济问题是本书讨论的一些重要内容。
图书 | 新西兰史/世界历史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全球化是本书的核心主题。 本书将新西兰置于整个全球和太平洋的背景之中,探讨新西兰短暂历史中国内政治与全球性及地方性压力间持续的紧张、考察小国特性和孤立所产生影响的重要性,人口、防务以及经济问题是本书讨论的一些重要内容。 目录 致谢/1 序言/1 第一章 横渡汪洋大海的独木船/1 人类出现之前/1 南十字星座下的航海者/5 传说故事/10 欧洲人对起源的探寻/13 “未来的进食者”/14 创建土著文化/18 第二章 海滩跨越者(1769—1839年)/23 库克船长/26 法国探险家/30 澳大利亚人的各种联系/32 火枪战/37 背离“最低程度之干预”的举动/43 第三章 索要土地(1840—1860年)/51 奠基性文献/53 系统化的殖民/60 直辖殖民地/70 第四章 更为偏远的大洋洲(1861—1890年)/78 新西兰战争/78 数量的力量/86 创建殖民国家和殖民社会/94 大洋洲联邦? /102 第五章 应付全球化(1891—1913年)/106 殖民契约/110 妇女选举权/112 仲裁/116 毛利人土地的流失及抗议活动/119 既被接纳又受到排斥的毛利人/123 大洋洲走向何处? /124 种族忧虑/128 作为最佳移民的婴儿/132 第六章 “肉身如青草”(1914—1929年)/136 在佛兰德斯战场上/143 国内战线/146 修复战争损耗/150 帝国奶场/157 经济的不安全与政治的不确定性/161 毛利人的复兴/162 第七章 缔造新西兰(1930—1940年)/166 萧条/166 保障与复兴/170 欧洲的战争/176 太平洋战争/178 战争前线与国内阵线/181 战后重建的展望/185 第八章 黄金时光(1950—1973年)/193 冷战和核试验场/195 让人们到新西兰居住/200 毛利人的城市化/203 郊区偶像/205 抗议运动/209 经济相互依存/213 第九章 最近的试验(1974—1996年)/219 马尔登主义/222 罗杰经济学/226 连续性/231 无核化的新西兰/234 第十章 条约的复苏(1974—2003年)/244 条约复苏/244 “妇女选择的权利”/255 电影和绘画的多样性/259 “白人新西兰”的缓慢消亡/262 结语/268 毛利词语总汇/273 大事记年代表/276 资料来源/285 阅读指南/304 索引/33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西兰史/世界历史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菲利帕·梅因·史密斯 |
译者 | 傅有强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688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6 |
出版时间 | 2009-12-01 |
首版时间 | 2009-12-01 |
印刷时间 | 200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612 |
丛书名 | |
印张 | 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