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启功谈诗文声律/文化中国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启功谈诗文声律》由启功所著。启功是我国著名 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国学大师。作者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向广大读者朋友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声调,特别是律调的法则,并归纳了一些规律。

内容推荐

这本《启功谈诗文声律》由启功所著。

《启功谈诗文声律》所要探索的是古典诗、词、曲、骈文、韵文、散文等文体中的声调特别是律调的法则,所采取的方法,是摊开这些文学形式。分析前代人的成说,从具体的现象中归纳出目前所能得出的一些规律。

目录

绪论

(一)四声、平仄和韵部问题

(二)律诗的条件

(三)律诗的句式和篇式

(四)两字“节”

(五)律句中各节的宽严

(六)古体诗

(七)拗句与拗体

(八)五言、七言句式总例

(九)永明声律说与律诗的关系

(十)四言句、六言句

(十一)词、曲中的律调句

(十二)骈文、韵文中的律调句和排列关系

(十三)散文中的声调问题

补注

试读章节

(一)四声、平仄和韵部问题

自古代至现代的全国汉语方音,如从复杂的方面讲,许多字的读音,各时代、各地区互有不同,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如从简单的方面讲,今天各地的方音,虽然仍很复杂,但从大的范围上看,可以归成两类:如吴、闽、粤等方言区域的语音可算甲类;以上区域之外的大部分普通话区域(从前称为官话区)的语音可算乙类。

方音差别的情况:有些地方,平上去入四声各分阴阳,甚至可多到九声、十声,但无论各有几声,都可以概括地分为两大调,即“平”(包括阴平和阳平)和“仄”(或称“侧”,包括平以外的各声)。可以说平和仄(扬和抑)是汉语声调中最低限度的差别,也可以说是古典诗文声律中最基本的因素。

历代韵书也有两大类,即自《七刀韵》至沿袭它的《佩文诗韵》为一类,可称A类;自《中原音韵》至十三辙为一类,可称B类。《彻韵》所记录的语音,包括的地区本来很广,但后来乙类的方音系统逐步形成,今天则只有甲类地区人的语音大致还与它接近,而乙区人的语音离它就较远了。至于《中原音韵》虽标着“中原”地区,但这一系统的语音,陆续扩大。今天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即甲区人在用普通话时,也用这类韵部了。自有韵书后,诗文创作多依韵书押韵,所以探索古代诗文声律,要先说明两类韵书的问题。

A类韵书以唐人增修隋陆法言编的《七刀韵》和宋人再修的《广韵》为一大宗,它是古代文人作诗文押韵的标准,所以也可算古典韵书或“正统派”韵书。因此,虽乙类区域的文人在作诗文时也都用它。这种韵书,字音分平、上、去、入四声,韵部分的较细,有二百零六个。直至清代的《佩文诗韵》,韵部虽有所合并,仍有一百零六个。这都属于A类系统。

B类韵书最早出现的是元周德清编的《中原音韵》,字音共分阴平、阳平、上、去四个调类。那些A类韵书中的入声字,都分配进这四个调类中。还有些上声、去声的字也与A类韵书略有出入。例如有以上作去的或以上作平的等等。所分的韵部也比A类韵书少的多。元明以来,以乙类方音作曲用韵,基本用这种字音调类和韵部。直至后世的“十三辙”以及近时新编新韵书,都属于B类系统。

当然无论自《七刀韵》至《佩文诗韵》,或自《中原音韵》至“十三辙”,它们中间都曾出现过许多种韵书,但大同小异,并且不离他们各自所属的类别,所以不再详举。

本文所论,是古典诗文的声律问题,所举例句中各字的平仄读音,都是按照A类韵书的标准,因为那些作者多是按这标准写作的。如果仔细探讨元曲或乙类方音的其他歌曲,则应按B类标准。即在乙类方音的作品中,如遇以入作平的字,这字在它本句中,必居应用平声的位置。所以各字的读音今天虽有甲乙区域的不同,但句律的平仄抑扬却是一致的。

有人分析某些唐代律诗是分四声的,宋人某些词,元、明人某些曲。也是讲四声的,按词、曲为了歌唱,不但某些字要讲四声,而且还要讲阴阳清浊和发音部位。至于律诗中讲四声的,唐代本来就不多,后世更少有人沿用。在诗文声律中,只有讲平仄而不细拘四声的,却不可能有讲四声而不合平仄的。总之,平仄即抑扬,是语音声调中最概括、最起码的单位,平仄的排列是诗文声律最基本的法则,而选用阴阳声,分平上去入,则属于艺术加工的范畴,所以本文只论平仄,不论四声。P003-005

后记

中国的历史,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五千年的文明,无论截取哪一段,都那么浓墨重彩,都那么惊心动魄,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就我自己说,今年已经99岁了。在这几乎一个世纪中,中国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49年,新中国诞生了。同年出生的小孩,眼下都是老人、都该退休了。他们曾经茁壮成长,也曾饱受风霜,有着各自的回忆和各自的历史。

回想自己的一生,不但经历了新中国,还经历了旧中国。开始上学的光景还历历在目。六七岁的时候开始上私塾,读的是《四书》、《诗经》。后来跟着父亲到平邑,进学堂学算数和语文。中学是在山东省立第六中学读的。中学毕业后,考上北大。读大学那阵,我很用功,好好地学了四年。也就是在那时候,我开始写文章(最开始写的是《北宋的差役和雇役》)。从此历史学成为我毕生研究的课题。

中国史,应该包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社会发展史、科技发展史、思想哲学史和在这些大课题笼罩下的枝枝杈杈。我们这些老知识分子,都栖息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一辈子了,都有些心得和经验,说出来或许对社会、对年轻人有所帮助。上世纪30年代,那时我还年轻,与友人一起办了个专门给农村小学教师看的刊物,效果很好。后来因为战乱,被迫停刊。为此,我一直想给年轻人,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们做点什么,可又一直没有机会。

湖南出版集团想给年轻人和中小学生出一套书,邀请了很多老学者、大学者参加写作,他们找到了我。我看到了他们开出的书目,都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题目。我觉得这很好。因为,我们太需要了解我们的祖国——中华民族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了,只有继承才能发展,历史与现实社会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现实就是历史的继续和发展。在今天这个兴旺发达的国体上再创辉煌历史,我们虽然有责任,可今后真正出力的却是青年人。

我已经是近百岁的人了。虽然想学孔老夫子说的那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自己还能干什么呢?我是做教育工作的,希望年轻人多受教育,希望孩子们多读书。

湖南出版集团策划的这部书,每本虽然都不厚,可都是老知识分子的心得,应该是用精华哺育后生了。我呼吁我的老朋友、老同事都来为这部书尽些力。我更希望湖南出版集团把这部书印得物美价廉,不仅让城市的年轻人能读到,更要照顾农村和贫困地区的穷孩子。我相信这些孩子是有志气的,他们都是今后国家的栋梁。他们不仅需要改善物质生活,更需要社会给他们提供可口的精神食量。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此之际,我们这些老知识分子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尽些绵薄之力,让后代了解伟大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爱国素质,我们感到很欣慰!

何兹全

2009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启功谈诗文声律/文化中国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启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849694
开本 16开
页数 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1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20
159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9: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