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者鲁迅》由林贤治编著,是“一个人的鲁迅系列”之一,以传记的形式记述了反抗者鲁迅的传奇一生。就鲁迅笔下孤独个体在严冷社会的围追堵截之下,逐渐走向对社会与自我复仇的心灵历程进行解读,并归结出鲁迅自我分裂的复仇理念,进一步探讨其面对自我局限的困惑和思考。
图书 | 反抗者鲁迅/一个人的鲁迅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反抗者鲁迅》由林贤治编著,是“一个人的鲁迅系列”之一,以传记的形式记述了反抗者鲁迅的传奇一生。就鲁迅笔下孤独个体在严冷社会的围追堵截之下,逐渐走向对社会与自我复仇的心灵历程进行解读,并归结出鲁迅自我分裂的复仇理念,进一步探讨其面对自我局限的困惑和思考。 内容推荐 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桑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 《反抗者鲁迅》是“一个人的鲁迅系列”之一。 《反抗者鲁迅》是一本鲁迅先生的传纪,从鲁迅的出生,点点滴滴一直谈到他的逝世,随着林贤治的笔触,仿佛与先生一道走过他的人生。 目录 1 出生地 2 在底层 3 十字路口 4 动荡中的火山口 5 幻灯事件 6 东京:文学计划的流产 7 革命前后 8 铁屋子里的呐喊 9 彷徨时期 10 旋涡中 11 孤岛 12 革命策源地 13 被梦境放逐的人 14 革命文学家的围攻 15“左联”时期 16 救亡与启蒙 17 解散“左联”前后 18 仆倒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鲁迅所以选择现代医学,可能与其父亲为庸医所误的一段痛苦记忆有关。但是,对于一个全身心为民族的事业所系,并且立志献身科学的青年来说,显然有着更为远大的考虑。对此,他本人有几种说法。最值得重视的是,他说的通过翻译的历史书,知道了日本明治维新大半发端于现代医学的事实。还有,当时战争频仍,从实践的方面,将来还可以当军医,在战场上救护为独立自由而战的战士。自然,东京留学生的日常状态,诸如把大辫子盘成富士山一般或者盘作小姑娘的发髻一般,整日大吃墩牛肉,大跳其舞等等,使他感到失望,也未尝不是远离东京,到北方这座偏僻的森林城镇里来的原因。 直到鲁迅到来之前,仙台还没有一个中国学生。 在医专,鲁迅所感受到的周围的空气是冷漠的,凛冽的,寒意袭人的。唯有一个人,能给予他这个异国游子以特别的温暖,就是担任解剖学的教授藤野。 藤野教学十分认真,虽然平时穿衣服之类太马虎,或竟有忘记带领结的时候。他对中国的事情是关心的,像中国的女人如何裹脚使足骨变成畸形,便亲自向鲁迅了解过。对于眼前这个中国学生,自然充满冷爱之意。他要鲁迅抄下讲义,并且每星期送给他看一回;他就在讲义上用红笔添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做了订正。这样,一直持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为止。有一次,因为讲义所记的血管移动了一点位置,他也特意把鲁迅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和蔼地指出来,并且对科学和美学的区别做了解说。 在日本学生看来,藤野对于异国学生的教育未免太特殊了,于是制造一些恶作剧,向鲁迅发起挑衅。因为要开同级会,学生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通知,末一句是“请全体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实际上在讥刺鲁迅,暗示他所以有较好的成绩,原因是得了教师泄漏的题目。接着,又通过邮差给鲁迅送了一封匿名信,模仿托尔斯泰给俄国和日本皇帝的信的开头,直接引用《新约》的句子:“你改悔罢!”其次,有流言说是上年度解剖学的试题,是藤野预先在讲义上做了记号,透露给了鲁迅,所以能有较好的成绩的。由此,鲁迅悟到: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并非自己的能力所能及,变得很可疑了。 第二年,鲁迅经受了一场更大的刺激,结果中辍学医,并且提前离开了仙台。 新学年添教细菌学,细菌的形状完全用电影来显示,如果告一段落又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加放几个时事的片子,内容全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其中,有中国人因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结果要枪毙,而围观的恰好也是一群中国同胞。大约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万岁!” 这种欢呼,虽然以往每看一片都有,此刻却是听得特别刺耳。鲁迅的整个价值观念,由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叙述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善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幻灯事件”暴露了一个长期被革命运动遮蔽了的问题,就是:民族压迫的形成,并非导源于物质力量的反差,换言之,被压迫民族的根本弱点是,精神上的混沌,愚昧,麻木,委顿,苟且,自欺和自弱。因此,民族的崛起,首先有待于国民个体的沉醒。国民性的改造,虽然为一些革命家所注意,在一个时期里甚至为留学生所普遍关注,但是,在他们这里,“国民性”实质上相当于“传统”、“民族性”、“集体意识”,与生命个体并不相通。鲁迅对文学事业的最终选择,把他同众多的革命分子区分开来。然而,他始终不曾从战场上撤退,不同的只是,他找到了可以供个人隐蔽与进击的壕堑,使革命从社会集体进入个人,不但进入大脑,而且进入心灵。“幻灯事件”打了一个楔子,从此,把鲁迅牢牢地固定在“精神界之战士”的位置上。 离开仙台时,鲁迅特意寻了藤野,婉转言别。这段情感生活对鲁迅个人来说是重要的,因为在他看来,藤野的关怀,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师生之谊。有关告别的细节,鲁迅20年后的追忆文章《藤野先生》中,有着十分感人的叙述。文章还写到,他长期收藏着藤野为他改正的讲义;藤野的照片,后来也一直挂在北京寓所书桌对面的东墙上,那黑瘦的面貌,曾经给了他许多战斗的勇气。1934年,日本岩波书店要出《鲁迅选集》,鲁迅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把纪念藤野的一篇译出,补编进去。直到逝世前夕,他仍然一再向日本友人探问藤野的情况。 关于藤野,他这样说道:“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在权力崇拜的国度里,人们都把“伟大”一词全部奉献给了帝王、英雄、各式显赫的人物,有谁会念及地位卑微、寂寂无名的人,从他们的身上发现人性的光辉,而竟称之为“伟大”的呢? P29-3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反抗者鲁迅/一个人的鲁迅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林贤治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7735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2 |
出版时间 | 2011-03-01 |
首版时间 | 2011-03-01 |
印刷时间 | 201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7.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9 |
宽 | 148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1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