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泰斗,影响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1856年5月6日生于摩拉维亚(现属捷克)弗莱堡。4岁时移居维也纳,其后的一生大部分在此度过。他毕业干维也纳大学医学院,随后专门从事神经精神医学的研究。1939年病逝干伦敦,享年83岁。
《弗洛伊德自传(再现思想天才的传奇一生)》是一部探索弗洛伊德天才奥秘与学说的最有价值的入门书,书中分为弗洛伊德自传、弗洛伊德的一生两部分内容。
图书 | 弗洛伊德自传(再现思想天才的传奇一生)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泰斗,影响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1856年5月6日生于摩拉维亚(现属捷克)弗莱堡。4岁时移居维也纳,其后的一生大部分在此度过。他毕业干维也纳大学医学院,随后专门从事神经精神医学的研究。1939年病逝干伦敦,享年83岁。 《弗洛伊德自传(再现思想天才的传奇一生)》是一部探索弗洛伊德天才奥秘与学说的最有价值的入门书,书中分为弗洛伊德自传、弗洛伊德的一生两部分内容。 内容推荐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是现代医学、心理学,乃至现代文艺理论上,影响最大、贡献最多的人物。他在这本《弗洛伊德自传(再现思想天才的传奇一生)》,道出自己的秘密与奋斗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看到一个天才是怎样发展形成的,每一部理论与文采并茂的论著,是怎样结品出来的……总之,《弗洛伊德自传(再现思想天才的传奇一生)》是一部探索弗洛伊德天才奥秘与学说的最有价值的入门书。 目录 译者序 弗洛伊德自传 一 摸索、研究与催眠术 二 从催眠术到性因素 三 俄狄浦斯和精神分析 四 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 五 精神分析的历史演进 六 游刃于医学之外 七 后记/1935年 弗洛伊德的一生 一 弗洛伊德的特质和性格 二 弗洛伊德的日常生活与工作 三 关于《梦的解析》 四 弗洛伊德的爱情与婚姻(一) 五 弗洛伊德的爱情与婚姻(二) 评介弗洛伊德 附录一 弗洛伊德生平 附录二 弗洛伊德年谱 试读章节 其实在我远赴巴黎之前,布劳尔就曾向我提过一个歇斯底里的病人,他在1880年到1882年间,以一种特殊的方法为之治疗,使他能触及歇斯底里症状的原因及其意义的深处。这件事是发生在詹尼特的工作尚未开始之前,他曾反复地为我道出该病例病史的各个片段,那时我就觉得对于精神病质病人的了解,这种做法比起任何有过的观察都要来得有效些。所以当我到巴黎时,我就决定把这些发现向查尔考报告,而且我也真那样做了,可是查尔考对于我在这个题目上的首次描述不感兴趣,所以我也就不曾再去接触这个问题,而渐渐把它淡忘掉。 等我回到维也纳之后,我再度回到布劳尔的观察上去,要他多谈论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东西:那个病人是一个禀赋和教育都很不寻常的女孩子,她的病在她去服侍她所衷心敬爱的父亲时开始发作。布劳尔第一次接触这个病人时,临床的表征极为错综复杂,包括痉挛性全身麻痹、抑郁性意识错乱等。在一次偶然的观察中,布劳尔发现,如果能使她用言语表达出当时笼罩着她的那些幻想或妄念,就能祛除她那种意识混淆的状态。由于这一发现,布劳尔终于创立了一套新的治疗方法,就是把她催眠到很深的程度,然后要她告诉他,每次发作时压迫着她心灵的,到底是些什么念头。就这样,布劳尔用这种方法克服了她那些发作性的抑郁性意识错乱,接着又用同样的方法为她解除各种抑制和肉体上的毛病。她在清醒的时候和别的病人差不多,也说不出自己病原的所以然来,也无法指出这些症状和她生活上的经验有何种的关联,但是一被催眠,她马上就能认出原先弄不清楚的关系来。事实上,她的一切症状都和她服侍她父亲时所经验的事故有关,换句话说,她的每一个症状都有它的意义,都是那些情绪状态的余韵或回啊,十之八九都是因为她在父亲的病榻之侧所兴起的一些非压抑下去不可的念头或冲动,它们以某些症状的出现来替代那些念头。但是,任何的症状都不是单一的,类似上述具有伤害性情况的结果是由好些类似的情形所累积而成的,所以,当一个病人在催眠的虚幻状态之下回想起某一情景而达到自由表达其情感,或表达原先被压抑的心智行为的目的时,症状就会自然消失。经过长久而辛苦的努力之后,布劳尔终于能用这种方法治愈他那位病人的所有症状了。 那个病人复原之后,一直都很好,而且能做很繁重的工作。不过在这个病例的催眠治疗过程之中,有一道晦涩暖昧的帷幕一直都挂在那里,布劳尔一直不曾为我把它揭开过,而且我也想不通,为什么布劳尔不肯为科学的进步尽一点力,而把那些在我看来极有价值的发现瞒着我那么久。这且不提,目前的问题是:布劳尔在一个病例上所发现的,到底能不能推而广之,应用到别的病人身上?在我看来,布劳尔的这些发现,既然具有那么重要的特性,如果真的在一个病例上应验过,我就不相信它对别的歇斯底里病人会无效。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经验。于是我就在我自己的病人身上尝试布劳尔的方法,结果,尤其是1889年我拜访过柏恩罕之后,我才晓得催眠术暗示作用效果有限,从此我再也不用它了。且说经过几年的观察,我发现布劳尔的临床所见都可以在那些对这种治疗有反应的歇斯底里病人身上看到,同时我也收集了相当多和他相类似的资料,所以我就建议由我们合起来出一本专著。起先他极力反对,不过到后来,尤其自同时的詹尼特的著作和他的结果有些相同——如把歇斯底里症状追溯到以前的生活事件,而以催眠术再现其原始状态而使症状消失等——时起,他就不再坚持。在1893年,我们发表了一篇绪论《论歇斯底里现象的心理机制》,1895年才出版了专著《歇斯底里的研究》。 如果读者诸君由以上的叙述而认定《歇斯底里的研究》一书,就其基本的题旨和材料而言,实是布劳尔的心血结晶,则诸君和我一向的看法就不谋而合了,而且也正是我所以在此要特别重提的目的。至于该书提出的学说,只有一部分和我有关,而且其牵涉的程度,小到至今已不可能分辨的地步,而所谓的学说,其实顶多不过是那些观察所得的平铺直述而已。它并不想确实指出歇斯底里的特性,而只是把曙光投射到症状的源头上去,所以它特别强调情感生活的意义,以及分辨下意识的和意识的或能意识的心智活动的重要性;它假设症状起于某一感触的压抑,从而提出了一个动力因素的观念。此外,它又认定同一症状是同一能量的产物或相等物,这同一的能量若不产生这样的症状,也必用到他方面去产生相当的症状(后面所说的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转换),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因素的观念。布劳尔把我们的方法称为涤清法,他解释说此法的治疗目标,是要把那些走错了路线而造成症状的累积情绪,导引到一条能找到出路的正常道路上去。涤清法的临床效果相当良好,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它的缺点和各种方式的催眠治疗的缺点一样,不过至今还有一些精神治疗的专家们乐此不疲,虽然他们对此的领悟,远不及布劳尔当时对涤清法的了解。到大战期间辛梅尔以此法为德军治疗战场神经质症时,其为简要治疗方法之价值又再度显现出来。涤清法的学说很少谈及性的问题,而在该书中我所提出的病例,性的因素却占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但是布劳尔不怎么注意性因素,顶多只把它看成一般的情绪激奋而已,甚至他所写的那个女孩子(她以布劳尔的第一个病人而闻名),在布劳尔的笔下也是一个性方面极度发育不全的女孩子。所以要想从《歇斯底里的研究》一书中,看出性因素在神经质病的病因中的重要性,那是相当困难的事。P17-20 序言 译完这本传记,深深体会到“生之痛楚和喜悦”的况味。其所以痛楚,是因为弗洛伊德的一生,充满了深奥的学术气息,对于一个未能窥其学问堂奥的人,要想把他一生的思想过程和脉络清畅明确地传达出来,确实有许多绞尽脑汁而不可得的地方。其所以喜悦,是因为能把弗洛伊德这样一位传奇性的天才介绍过来,虽然力有不逮,而终于能勉力完成,确实有得偿夙愿的感觉,尽管粗疏的地方很多,仍不免要窃窃自喜一番。 弗洛伊德是医学史上、心理学史上,乃至文艺理论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学术史上聚讼最多、褒贬最多的人物。他的《梦的解析》能被唐斯博士列入《改变历史的书》中,可见其影响之一斑,更可见出他的著作是何等的深沉有力。正如他所说,他的一生除了思想的变迁,余无一事可资记述,我们从他的自叙传里,可以发现他和学术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密切。而这本以他的学术良心所写就的“思想史”,经由受教于他的詹姆斯·斯特雷奇译为英文,确实能让我们看到弗洛伊德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以及他所面临的种种挫败和成功,虽然我们不能靠他的现身说法,来给他盖棺定论,但是借着他的现身说法,却能让我们看到他那深奥、浩瀚的学问的大概轮廓。 琼斯是弗洛伊德最知心的朋友,他本人是英国精神分析的宗师,他那本《弗洛伊德的生活与工作》更是一部出色的传记文学作品,是了解弗洛伊德的最佳参考资料,可惜该书长达三卷,卷帙浩繁,而且台湾还没有译本出现,所以特别选译了其中数章,改题《弗洛伊德的一生》,聊尽介绍之力。琼斯说:“我们对于一个人所持有的基本感情,即其爱情态度,若没有半点认识,则要去了解他的心灵,以及其人格的主脉,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很少有像爱情那样,能够对一个人心灵的和谐,加以如此严厉的考验,所以再也没有什么能像在爱的领域中所见到的各色各样感情反应那样,可以深刻地、毫无保留地把一个人的人格内涵显露出来。”这一段话,正是我不惜时间与篇幅去译《弗洛伊德的爱情与婚姻》这两章的缘由。对我而言,这是一种痛苦的经验,因为我所最崇敬的弗洛伊德,在这方面的表现,远不如他的思想那样美,倒是他对儿女的亲情,有着他做学问的那份淳厚。 我之所以翻译《关于(梦的解析)》一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它是弗洛伊德最重要的一本著作,是一本“改变历史的书”,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则是想借此激起有心人士,动念把这部皇皇巨著介绍给台湾的读者(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已由赖其万、符传孝合译)。看看我们的邻邦日本,早在1930年就有这本书的译本,想想.自己岂不有点心酸?其实弗洛伊德的著作,值得翻译的实在不少,如果有人肯致力于《弗洛伊德全集》的出版,岂不是读者无限的福气? 《评介弗洛伊德》一文,是节译自琼斯《弗洛伊德的生活与工作》的序文。原作者崔林对弗洛伊德做各个角度的评论,姑不论其是否允当,但是对认识弗洛伊德不无帮助。崔林和琼斯有一篇精彩的访问对话录已由林哲雄先生译出,收于《与当代智慧人物一夕谈》中,其中对弗洛伊德也多有论述,也是了解弗洛伊德的宝贵参考资料。 记得第一次对弗洛伊德感兴趣,是七八年前看了一部名为《弗兰德传》(即《弗洛伊德传》)的电影,由名演员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扮演弗洛伊德医生,这部黑白电影,也成为这个英年早逝(45岁因心脏病猝死于一家公寓)的杰出演员最后的告别作品。内容虽然已经淡忘,但是其中充满着的迷蒙而神秘的感觉,至今犹清晰可见。那真是一部出奇的好电影,当时在看到好电影的惊喜之余,依稀还有点茫然若失的感觉。没想到七八年后的今天,自己会有机会拿起拙笔,为大家介绍弗洛伊德,心中充满着的,正是三分的期望和七分的惶恐,到底内行如詹姆斯·斯特雷奇才敢翻译的东西,由我这粗疏的门外汉来翻译,是太不自量力了些。但是我希望:如果这个译本可读,愿它能带给大家一点什么!如果不够理想,希望它能激起内行人的“愤怒”,起而执笔做一番最尽职的译介工作。 廖运范谨识于台大医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弗洛伊德自传(再现思想天才的传奇一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奥)弗洛伊德 |
译者 | 廖运范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3433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1-03-01 |
首版时间 | 2011-03-01 |
印刷时间 | 201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35.215.1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