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孔令谦谈会吃才健康(附光盘2)
内容
编辑推荐

生搬硬套是饮食养生的大忌。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然后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什么,什么东西要多吃,什么东西要少吃;才能知道怎样吃走疾病,吃来健康。

本书作者从养生的三本主义出发,讲解养生要本于己、本于自然、本于经验的原则,授人以渔,让读者能够自己修炼一双火眼金睛,进行自我辨别,自我选择。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从养生的三本主义出发,讲解养生要本于己、本于自然、本于经验的原则,授人以渔,让读者能够自己修炼一双火眼金睛,进行自我辨别,自我选择。进而到重视内外环境,补养正气所取之饮食,清热、滋阴、除湿,调整体质内病不生,再到预防三高如何饮食,及运转周身太极,气血旺则百病不生,层层深入,娓娓道来。道得尽的是短短数篇知识,道不尽的是拳拳医者之心和绵绵千年的养生文化。

目录

第一章 人人都该掌握的养生原则

 第一节 养生的三本主义

本之于己

本之于社会

本之于经验

 第二节 养生就是生活

顺四时,适寒暑即是大补益

心情愉悦的人不容易生病

 第三节 养生的目的是治未病

医的最高境界——治未病

读者的疑问——有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

第二章 内外环境失衡是人生病的根本原因

 第一节 外环境被破坏,是给瘟疫造温床

中医时气论:夺命传染病缘何接连不断?

洪水、干旱、地震之后为什么容易发生疫情

流感越来越难治,都是病毒的错吗?

 第二节 内环境不平衡,疾病就有机可乘

出入平衡,别让人体通道堵车

升降平衡,气机运化的玄妙在情绪

 第三节 别看不起草根树皮

食物是沟通人体内外环境的使者

以食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

食物蕴藏天地之德

第三章 补养正气,外邪难侵

 第一节 中医没有病毒之说,风寒暑湿燥火的过或不及代表致病外邪

甲流为什么最“钟爱”青壮年

感冒是你的“常客”吗?

 第二节 中医的五脏系统都有与自然沟通之处

人体与病邪的第一战场:肺与大肠系统

人体与病邪的第二战场:心与小肠系统

人体与病邪的第三战场:肝与胆系统

人体与病邪的第四战场:脾与胃系统

人体与病邪的第五战场:肾与膀胱系统

 第三节 正确的饮食能增强自身正气

第四章 清热、滋阴、除湿,调整体质内病不生

 第一节 清内热,让外邪无懈可击

水火交融,火旺于水,就是内热

内热的四大罪魁祸首

清内热要分清部位

小儿咳嗽多是内热引起的

 第二节 滋阴血,增加消灭病邪的卫兵

内热是外忧,阴虚是内患

阴血,就是人体中的物质基础

肝肾阴虚吃什么

 第三节 除湿邪,让体内得到清洁的内环境

湿为百病助力

化湿是慢病饮食第一步

第五章 吃一菜长一智

 第一节 高血压

预防:把高血压病扼杀于未发

食疗:以清肝火为手段,补气血为根基

适合高血压病人吃的食物

中药食补预防、治疗高血压

 第二节 糖尿病

预防:从缓解阴虚、内热、脾湿开始

食疗:关键是管住自己的嘴

适合糖尿病人吃的食物

中药食补预防、治疗糖尿病

预防:预防高血脂主要靠除湿

食疗:多方面平衡饮食

适合高血脂病人吃的食物

中药食补预防、治疗高血脂

第六章 运转周身太极,气血旺行则百病不生

 第一节 太极养生,让全身的气血动起来

别贪多,一个动作就能让你受益无穷

别贪快,宜长久,每天~分钟足矣

太极养生与饮食养生外相辅,内相合

 第二节 在家习练太极拳

选套路,从式基础入手

形神兼顾,神重于形

择地而练,环境宜自然通风

慢病患者练习要因人而异

试读章节

本之于经验

有人说中医是经验医学,且不说这种说法正确与否,古人确实通过自己的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诊疗和养生经验,并且这些经验在今天仍有很好的指导借鉴价值,但我们更应该本着自身的实践和经验,对于古人的经验要有鉴别,有选择,不能盲目照搬。

比如《黄帝内经》中有十二经络气血因时而旺的内容,从而有十二时辰养生法。子时养胆,丑时养肝,寅时养肺,卯时养大肠,辰时养胃,巳时养脾,午时养心,未时养小肠,申时养膀胱,酉时养肾,戌时养心包,亥时养三焦。我不知道古人是怎样身体力行的,但从现代人的作息习惯来说,基本上不可能做到。

现在有很多书都是讲古人的养生秘方,这个作为医学资料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普通百姓没必要非去按图索骥。古代用的很多药物,现在已经没有或很难找到了,而且越生僻的东西,实践的人越少,对它的认识也就越浅,盲目去试验也存在一定风险。

第二节 养生就是生活

因为大家对中医养生不甚了解,总是感觉它很神秘,认为长寿健康一定是有什么秘方。其实我认为,养生就是生活,我们把每天的饮食起居安排好了,就是养生。如果一定要找出什么秘方来,那就是像《黄内经》所说: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

顺四时,适寒暑即是大补益

大自然是神奇的,人置身自然,也随自然变化而改变,养生的要义在于调节自身来适应四季的变化,达到养生防病、增寿延年的目的。人生活于自然当中,要想达到内宇宙的平衡,必须要把内宇宙和外宇宙联系起来,融入进去。四季变化是自然规律,无可改变,要想调节平衡内环境,一定要顺应外面的气候变化。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就是要适应四季寒热的变化,春夏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最适合养阳;秋冬是阳气减弱的季节,最适合补阴。

春养肝,中医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生发之气相应。如果不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情绪,肝气郁结,则会生出许多疾病来。春季养肝要减少与他人不愉快的纷争,尽量避免七情过于激动而影响情绪。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和有益的兴趣爱好,对春季养肝颇有裨益。春季饮食以清平为主,适当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少酸增甘,忌吃油腻、生冷、黏硬食物,以免伤及肝脾。注意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夏养心,夏季炎热,人常心烦,安心宁神尤为重要。不良情绪应通过合理的方式向外宣泄,常吃一些能降血脂的食物,如大豆、蘑菇、生姜、大蒜、洋葱、茶叶和山楂等,对调养心神也有好处。夏季昼长夜短,晚睡早起,睡眠相对不足。正午时分温度最高,人常感到精神不振,午睡可消除疲劳。午睡的最佳时间大约在下午1点,睡眠持续时间最好不超过一小时。饭后不要立即躺卧,不要在有穿堂风的地方或电风扇、空调直吹的地方睡卧。不要伏在桌子上睡,以免影响呼吸。睡眠不足者、脑力劳动者、中小学生更应该午睡。

中医认为,秋主收,宜养肺。秋季养生应注意滋阴润肺,避免发生呼吸系统疾患。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养阴的关键是要防燥护阴。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多吃梨、百合、莲藕、银耳、蜂蜜、香蕉、苹果、鸭肉、兔肉、猪肺、芝麻等。忌辛热麻辣、煎烤熏炸的燥热食物。

冬养肾,中医认为,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火力”旺,反映肾脏机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则生命力弱。冬季肾脏机能正常,可调节机体适应气候的变化;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患疾病。

肾喜温,肾中的精气依赖于五谷的供养,通过食疗养肾效果较好。冬季饮食以保阴潜阳为原则,少咸增苦。可选用板栗、核桃、枸杞、蛋类、黑芝麻、桂圆等温性食物,煮粥食用最为补养。肾虚有阴虚、阳虚之分,进补时需对证用膳。忌食生冷黏硬之物,以免脾胃之阳受损。冬季还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强筋健骨、舒筋活络、畅通血脉、增强自身抵抗力,持之以恒就可健肾强身。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顺四时的本质就是顺应环境的变化,不仅是四时,现在交通发达,我们经常会跑到很远的地方,很多人会“水土不服”,人们一般以为这是生物钟还没有调整过来,生物钟,就是身体内宇宙的一种体现形式,一下子变化太大,没有办法和周围环境相适应,所以经常到外地出差的人容易产生身体上的不适。P8-10

序言

当下养生热不是坏事,错在于盲从,错在于人。记得一位老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养生就是生活”。此语相当精辟,简单一句话,却道出世间大道理。

而生活至少应体现在诸多事物层面,譬如饿了要吃,渴了要喝,古人所言:“民以食为天”,因此饮食是生活中最基本的,没有饮食,便不能有生活。

我们常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句话,其大意是:吃饭,对于舂得很精的粮食和切细的牛羊肉、鱼肉,不会厌倦。如此之行有益于人体对于食物的消化。该语句据传出自孔子之口。食不厌精所指的食,其意是饭食。精是指精舂的上白米。所谓舂,就是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脍”,是指将牛羊肉、鱼肉细切。不厌,就是指不厌倦。但以上仅仅是直接翻译,我想远远不及孔子他老人家用语的真实涵义。

就眼下饮食养生而言,其实饮食上的选择仅仅是一个层面,食疗的作用在于减少或避免疾病发生的概率,在于延缓疾病发展,抑或是对于疾病康复该是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譬如说哪些疾病应禁忌哪些食物,哪类人应少食哪类食物,或是多食哪类食物。然而我们必须了解的是,虽然我们自古就有食药同源一说,但绝大多数食物的功能是用以解饥、果腹的,而并非用于治疗。

当下中医热、养生热成为一种趋势,于是乎很多冠以中医理论指导的食物流行,甚或夸大到了这些食物可以包治百病。有人曾经问我,春天快到了,是不是应该按照春天升发的特点吃一些升发的食物,我回答说能不能吃关键是要看人,譬如一个高血压患者,且血压很高,试问可以多食辛温燥烈升发的食物吗?但若是正常人,春天该吃什么,其实什么都可以吃。

现在还有一种饮食上的误区,以为总有一些东西对所有人都有好处,只要吃了就能养生延年,这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上去了。试想一个身体有寒的人,天天吃寒凉性味的食物,又岂能达到养生的效果?有读者朋友说,孔老师,您给点灵丹妙药吧,或者说给我们点养生秘方吧。我说真抱歉,我没有秘方,养生要因人而异。书中也仅列出一些食物的功效和有针对性地调理体质的方法,我更愿意您多了解一些养生大原则。

有耐心看得更深一点,理解得更多一些,自然就能体会到养生是自然而然的,决非刻意之行为。养生不仅仅要遵循自然,更要注重人文。孔子老人家所言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该是教导我们尝尽人间之百味,品味人生吧。

孔令谦

2010年11月

书评(媒体评论)

看了孔老师的书后,我按照书的内容以及自己身体的体质,订了一个四季早、中、晚餐的食谱,希望能够坚持下去,到时候看看是否收效。谢谢孔老师。

——网友流星雨14

讲得浅显易懂,尤其是冬季进补三元汤,很有益处。

——网友秦颖

发现孔老师出书是很用心的,此书从理论联系实际讲如何“吃”,打开了“嘴”这扇门,孔令谦老师“养生就是生活”“防胜于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理念其实是给当今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传达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病要治本,本就是本着改变导致疾病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虽不如医生那样“立杆见影”,但却是最根本的“治疗”,本之于社会大众,关爱人们的生活在孔令谦编著的书中跃然纸上:有时看似罗列,但却让人觉得温暖舒心,像衣食父母一般的细心“叮咛”,能反映出孔令谦老师对其三代医学世家之“仁爱”“本之于民”和“辨证施治”思想精神的传承、发展和发扬。

——网友potfutw

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很喜欢,人说“三辈人才能学会吃饭,四代人才能学会穿衣(是指对身体有好处的饮食和穿着)”,这本书对指导日常生活很有帮助,谢谢孔先生!

——网友sunny47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孔令谦谈会吃才健康(附光盘2)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孔令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100931
开本 16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7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47.1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