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威风凛凛(绘画评点本)/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长篇小说《威风凛凛》是青年作家刘醒龙的又一部力作。这位曾以一曲《凤凰琴》感动了多少读者的作家,在洋洋洒洒的20余万言中,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南方山区小镇奇奇诡诡而又意味深长的故事。

在这部作品中,作家借助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手法,结合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技巧,既保留了传统文学讲究情节与悬念,强调人物形象刻划的优势,使作品更适合于广大读者的阅读欣赏习惯,同时又吸收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的理论,赋予小说中的人物和场景更多阐释与象征意义的内涵,使这部长篇成为了兼顾传统与创新的成功尝试。

内容推荐

《威风凛凛》写了西河镇老一代人的传奇与谜一样的人生历练,写了居中一代的浑浊无秩没有道德标准的生存,写了年少人的追求与纯洁之爱。这群生活在大别山中的人们,日子过得艰苦缓慢而又故事多多。刘醒龙用他特有的短促有节制而又十分精确的叙述语言,像个说话略带滞涩的人在讲述这些故事与日子。

《威风凛凛》张扬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骨子里的,是一种能做各种苦役,受各种欺凌折磨甚至肉体被大卸八块都不会改变都会永远存在的精神,这种精神威风凛凛。

试读章节

1

在这一切还没发生之前,如果有人说,赵老师将被人谋杀,全西河镇人肯定会讥笑说话的人神经不正常。他们认为,除非全西河镇人被谋杀光了,才可能轮到赵老师。当然,也许凶手根本就不在乎杀不杀赵老师。杀条狗,可以得四条狗胯子,吃了补补阳气。杀赵老师屁大的好处也沾不到。

西河镇上,最可能被人杀的是五驼子。早几年,大家总在背地里咒他是个挨千刀的,也有一部分人老盼望被五驼子宰杀的那些生灵能从阴间跑出来,一齐来报应他。

这两年,说五驼子的人少了,甚至几乎没有,而且不时能听到几声关于他的叹息。更多的人在一起时,便称呼一个人为挨枪子的,说他死后一万年不能转世,还说只要有机会,刚出娘肚皮的婴儿也会跳起来捅他三刀。只要是在西河镇,一听到这样恶毒的话,大家就知道是在咒金福儿。

五驼子和金福儿之间也这么互相诅咒过。不过金福儿骂五驼子时像个胆小鬼,不但怕别人听见了,还怕自己听见,声音极小极小,嗡嗡地,哼哼地,那意思都是别人猜出来的。转五驼子骂时,就大不一样了,五驼子气壮得如同大将军或战斗英雄,当街里站着,一声声吼得满镇子都是那惊起的尘土。

西河镇上该杀而未杀的人不少。

爷爷八十岁以前也被人咒过。自从他的儿子和儿媳妇被雷击毙以后,人们仿佛一下子改变了自己的意识,开始对爷爷表现出那种对八十岁老人本应该有的尊敬。

当然,爷爷在他差不多四十年的光棍生涯里,拈花惹草的风流事是经常不断的。在爷爷的风流史上,女人们没有一个不是心甘情愿的。怨声载道、叫苦不迭的都是男人。他们骂爷爷该杀该剐只是要出出心头的恶气,论爷爷的品行,若从五驼子和金福儿那里动刀,爷爷起码要帮忙挖上八九百或上千个墓后才轮到他。在他之后,活着的人已经少得可怜了。排在最后的总是赵老师,对这一点,谁都没有异议。

我也很荣幸地被排在赵老师的前面。

哪怕是去死,大家也不愿排在赵老师后面。

2

我是在父亲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年夏天长大的。

父亲母亲去世时也是夏天。

我读初二的最后一个上午,赵老师将学生的成绩单发了,又说了些暑假要注意的事项,都是年年放暑假时定要说的老话,游泳要注意安全,不要一个人下水;参加双抢时要防止中暑,别打架骂娘等等。  说完该说的后,离下课放学还有十几分钟,赵老师让我们将课文再读一读。班长举手站起来说,今天是来拿成绩单的,课本没带来。

赵老师一愣,说,只要别闹,大家随便做点什么都行。

坐在我旁边桌子的大桥站起来说,请赵老师给我们讲个笑话。

大桥是镇长的儿子。

同学们听了都鼓起掌来。赵老师终日里总是愁眉苦脸,难得听到他的笑声。大桥私下和我说过几次,想找机会捉弄一下赵老师。我们都断定赵老师绝对讲不了笑话。

赵老师犹豫了一会儿,说,有个笑话,但不知同学们会不会笑。

赵老师说,一位修士和一位修女一道出门去布道。

修士就是中国的和尚,修女就是中国的尼姑,赵老师解释了一下。

赵老师说,他们一上路,一只鸟飞过头顶,并将一泡鸟粪屙在修士的颈上。修士伸手到颈上一摸,再摊开来看,见是鸟粪,就随口骂了一句:他妈的!修女在后面听见了,忙劝阻他,说上帝听见了会发怒的。修士不做声。走了一程,一只飞鸟又将鸟粪屙在修士的颈上。修士忍不住又骂了一声:他妈的!修女赶忙又进行劝阻,提醒他上帝真会发怒的。又走了一程,飞鸟再次将鸟粪屙在修士的颈上,他还是忍不住骂了句:他妈的!骂声刚落,晴空里一个霹雳,跟在修士身后的修女应声被击倒。修士正在发呆,忽听见上帝在空中嘀咕了一句:他妈的,打错了!

学生们都笑起来。

赵老师却没有笑,像以往一样,见到别人大笑,神情中就有几分恍惚。

我从学校往家里走时,天上起了几朵乌云。有一团小小的旋风老跟在我身后打转,将几片枯叶与纸片悬在我的脑后,并弄得一阵阵呼呼响。小街两边的人都说,哟,学文遇上鬼了,要出事的。我惊恐万状,拔腿就跑。可那旋风不但没摆脱,反而越转越快,越转越大,在我的背心上贴得紧紧的,似有一只手在拼命地扯着我,凉飕飕的,极像我生命中仅有的十几个乘凉的夏夜和烤火的冬夜里,那许多故事中,妖怪的脸与魔鬼的手留给我的感觉。我在极度恐惧中飞快地跑着,没有人敢上来帮我。

我想逃进家门,家门却紧锁着。

我继续没命地躲着这股旋风。就在这时,我听见遥远地传来一声呼喊。那声音让我站住,停下来别动,就会没事的。喊声初起时,我分不清是父亲还是爷爷,只觉得是他们二人中的一个。待到看清奔我而来的是赵老师时,心里不免有些生气,想不通怎么不是爷爷或父亲来搭救我。

赵老师朝我说了不少旋风追人时不能跑的道理,我一句也没听进去。我朝田野上走,我想他们肯定会在那儿。

阳历七月的田野,早熟的水稻已经勾下黄灿灿的金钩钩,迟熟的则还挂着小小的白粒儿一样的花。虽然天上的乌云依旧挂着,我的恐惧已剩下很少了。四周弥漫着的清香,溶进了我的全身。我尚不知自己已快长大了,只觉得有一种东西在心里涌动。我甚至愚蠢地想过,这是不是中暑的前兆。

远远地,我看见父亲和母亲在责任田旁边的歇荫树下互相搂着亲嘴儿。他们极恩爱这一点我一直很清楚。在我刚刚断奶后,他们就让我一人独自睡在他们的四只大脚中间,而不是像镇里绝大多数夫妻,将他们的孩子放在他们的胸脯之间。那四只脚很不规矩,夜里常常缠来搅去将我弄醒。在我醒时,那些脚就变得守规矩了。七岁那年,我又被弄醒时,忽然问了一句,你们怎么啦,还让不让我睡觉,我明天还得赶早到学校里去升国旗呢。我那时刚启蒙,背着个书包神气非常。母亲说,没什么,你父在做梦呢。到了第二天,他们就给我单独弄了一张小床。过去,我曾在月光下见过他们在床上扭打,不像真打,像是闹着玩,嘴里还不时小声发出些声响来。见到他们亲嘴儿,这还是第一次。

我不好意思看。

母亲扭头从身边拿起一只茶壶,吸了一口茶水,又返身嘴对嘴地喂给了父亲。

我转身折进山坡上的一片茶树林。

茶树林只及我的胸口,藏不住全部身子,我便蹲下来。就在刚刚蹲稳时,我看见茶树缝里,有两个人赤条条地叠在一起,四只脚板像犁一样竖着对着我,不停地蹬那地上的土。我抓起几颗小石头挥手扔过去。

P1-3

序言

怀念一种中国的批评方式——总序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绘画评点本

野莽

由我们中国的出版社出版一套这样的丛书,我以为是合理的和应该的,因为评点文学这种独特的批评方式,原本只能诞生于中国。评是评议,点是圈点,以拼音字母组成漫长句式的西方文学,即便伟大如《荷马史诗》,也不好在上面加点挽圈,因此它简直非中国的方块字莫属。西人没有这个条件,就索性长篇大论地在书外进行某种主义的研究,而中国的古人一见好诗妙文,也顾不得保持页面的清洁,往往信手写下心得体会,卷前便是眉批,卷后便是尾批,卷侧便是旁批,字里行间便是夹批,题下便是题下批,把一卷书涂抹得丹黄一片,那书离洛阳纸贵的畅销书也就不远了。评点文学,想必就是缘此发生。

这种批评方式最早依附的文学品类自然不是小说,自然是最早出现的诗,次为词、曲、赋、骈文、散文、戏剧。二十四史作为写史散文的一种,除元史无人问津,原因是否为蒙古人入主中原并杀死了我们的文天祥,暂缺资料证明,其他各史的评点者众,这却是已知的。而“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的小说乃在最后,然而这种批评方式一进入小说就不得了,文士便竞相评点,读者也便争先赏阅,其繁荣的景象为后来居上的小说赢足了面子。

专家考证,评点文学的源头有二。一为训诂,“古今异言,解之使人知也。”《毛诗》注释《君子偕老》,“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装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楚辞章句》注释《九歌》,“屈原放逐……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一为史书,前四史各传的尾批为例,司马迁有“太史公日”,班固有“赞日”,范哗有“论日”,陈寿有“评日”。但此时只评不点,并且是作者自己评自己,真正发展成为评点文学,乃在唐宋。

“点”字最初的意思与后来是相反的,诗文写得不好,作者自己用笔圈点抹去,“以笔灭字为点”,即后世小学老师批评学生的话,卷子上有墨疙瘩,责令誊抄整齐了再交来。后渐演变对他人文章的赞赏,在绝妙字句的下面加点,周边加圈,以致醒目。并且点有单点、双点、圆点、三角点之分,圈有单圈、双圈、三角圈之别。此举也被后世的语文老师学习了去,用于表彰学生写得好的作文,有双圈者可以荣获九十多分。

南宋刘辰翁是中国第一位评点大师,也是第一个评点“小说家者流”的作品的吃螃蟹人,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命名小说,也是这位须溪居士。《魏武将见匈奴使》一篇,他在书眉批日:“谓追杀此史,乃小说常情。”《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他又眉批:“亦似小说书袋子。”此后有明代据说是《金瓶梅》作者的王世贞,再后又出了第二位评点大师李贽李卓吾,三人同评《世说》,各是一路笔墨。而李贽较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竟早了半个多世纪,见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已评出“千古若活”的妙语,又将鲁、李、武、阮、石、呼、刘这七条急性汉子作一对比,“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读者亦以为然乎?”在李贽的率领下,评点文学的队伍中不仅有公安派的创始人袁宏道,竟陵派的领袖钟惺、谭无春,连小说家冯梦龙和戏剧家汤显祖也跻身其中,一时间评书点文,蔚然成风。编罢《三言》《情史》的冯梦龙评点的艳歌《挂枝儿》,“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成了名言,以至今日艳词已去,惟余冯评。

明末清初,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的盛世过去,《红楼梦》尚未诞生,评点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类适时填充了文坛的虚空。正如李杜、苏辛、关汤、罗施是各个时期与品类的代表人物,金圣叹和毛氏父子高高举起了评点文学的大旗。从来也没有人研究过,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似乎只被李贽潦草地评点过一次,它的冷遇会否与金圣叹有关。因为这位最终受一桩哭庙案的牵连,高呼着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火腿味的口号走上刑场的率性汉子,在评点《水浒传》时顺手把《西游记》打了一金箍棒,“《水浒传》不说鬼神怪异之事,是他气力过人处。《西游记》每到弄不来时,便是南海观音救了。”又评,“《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金大师评点的《水浒传》,实在是大出了评点的范围,他能大笔删去一百二十回本中宋江诸人招安后的内容,剩七十回,全书以声员外梦见梁山好汉悉数被朝廷诛杀为完结。

人们已习惯称呼《三国演义》的首席评点家为毛宗岗父子,我认为这个称呼是有不对头的。金圣叹因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的走红,有江苏同乡毛纶者欲与争风,决定评点《三国演义》和《琵琶记》,遂针对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列举的倒插法、夹叙法等诸多读法,也罗数了《三国演义》中的追本穷源之妙、巧收幻结之妙等诸般妙处,故此得出“读《三国》胜读《水浒传》……吾谓才子书之目,宜以《三国演义》为第一”的结论。可惜用功过度,双目失明,只好采取现在流行的口述实录,父亲动嘴,儿子动手,让毛宗岗协助着他将评点事业进行到底。依照今天的知识产权法,创意与策划是毛纶的,并且他亲自动笔,只不该写着写着写瞎了眼睛。虽如此评点本的后半截也有他的口述,当年若能买到一个小录音机,再花钱雇位文秘,没有毛宗岗他照样可以完成这个工作。因此,著作权至少应有一多半在他身上,后世该称他们为毛纶父子才对,可见在文坛上,儿子占老子便宜的事也是有的。

读者晓得李笠翁,多从《闲情偶寄》,从《十二楼》,而评点《三国演义》和《金瓶梅》事,因毛纶父子与此后张竹坡的压倒之势,则知之不众。其实李渔本身作为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评点语言恰恰是很好看的,生动处他说“如见”,诙谐处他说“有趣”,精彩处他说“好看、好笑”。《金瓶梅》中西门庆一边与宋惠莲性交,一边夸她的莲花小脚比潘金莲的还小,被潘金莲在窗外听到,李渔便说:“从脚引到金莲,线索甚微。”意思是,如果夸她身体别的器官长得比潘金莲好,那淫妇更得一下气翻。与李渔同时代的评点大师,还有名妓柳如是的夫君钱谦益,冯舒、冯班兄弟,三大思想家的黄宗羲、王夫之等,不过限于诗歌散文。

陆次云评点别人诗文,自己却写小说,一篇《圆圆传》没有写好,不该说了李自成与陈圆圆的几句什么坏话,一生的工作都白干了。嗣后,有与陆次云同姓同籍同在浙江杭州的陆云龙,不仅自己写小说,且将评点的笔墨也转向小说。短篇集《型世言》中《不乱坐怀终友托,力培正直抗权奸》一篇,这位翠娱阁主人评道:“交不难一时之热,而难于到底如初。舟中同帐而不乱,权贵相逼而不移,更何事能寒其盟而夺其志?”如让鲁迅为此评点作一评点,必将又会笑其“近伪”,然而真要与男朋友所托的女朋友在帐中乱了,虽则打破了封建道学,但终究也有点对不起人。况且,小说写出这样的结尾,恐怕早被摩登男女笑嘻嘻地一口猜个正着。

清初只活了二十八岁的张竹坡,这个痴迷的文学青年,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精彩评点了《金瓶梅》。他将他的创作思想,也就是为什么写的问题告诉他的弟弟:“吾岂谋利而为之耶?吾将梓以问世,使天下共赏奇文之美,不亦可乎?”年轻轻的,眼力胜过情场老手李渔,把兰陵笑笑生的性描写一下看进了字缝里。《李瓶儿隔墙密约,迎春儿隙底私窥》一回,他在回评中评道:“写瓶儿春意,一用迎春眼中,再用金莲口中,再用手卷一影,再用金莲看手卷效尤一影,总是不用正笔,纯用烘云托月之法。”烘云托月法取自金圣叹的评点,时人遂以“可以继武圣叹”而语张生。

十八世纪之后的清代文坛,相继出现了考据与评点相参照的乾嘉学派,理论与评点相结合的桐城派。前如《四库全书》的总编修纪昀纪晓岚,后如惜抱先生姚鼐,惜的是惜抱先生对评点文学的最高认识,“圈点之妙有胜于人意者”,惟一没有落实在小说上。个中原委,或许因前人的小说名著都有大师反复评点过了,既难超越,遂不宜重蹈覆辙亦未可知。在此期间,倒有大批量的一般评点工作者对于一般小说的一般评点,直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的相继问世,名作方使有眼力的评者成为名家。冯镇峦评点《聊斋》,居然胜出蒲松龄送书上门的王士祯,“《聊斋》之妙,同于化工赋物,人各面目,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一部《儒林外史》招致评点家如云,最著名的有卧闲草堂、齐省堂、天目山樵者三。见仁见智,三人竟在评点中PK起来,卧闲草堂说“虞博士是书中第一人”,天目山樵说“郭孝子才是书中第一人”,卧闲草堂说“名士风流带出一分脂粉气”,天目山樵说:“浮淡!”

《红楼梦》的红至今日,解梦人的解至今日,不能说不与脂砚斋、畸笏叟的评点没有关系。正是有了同期的评点,“起是梦中,宝玉情是梦中,贾瑞淫又是梦中,可卿家计长又是梦中,令作诗也是梦中,是故红楼梦也。今余亦在梦中,特为批评梦中之人而特做此一大梦也”,才有了随后的追梦者如护花主人、大某山民、太平闲人,也才有了评点派、索隐派、考证派和评论派,也才有了几百年后央视百家讲坛上的众讲纷纭。有人说,一部书必得等到著者已成故人,盖棺论定,无媚人之嫌,无罪人之虞,方可下手,斯言大谬。《石头记》的评点文字透露消息,脂、畸二人恰就在著者的身边,或红袖添香,或厮鬓弄墨。与健在的著者笔谈于书眉行间,页侧篇尾,可释困疑,亦可免误读,而且还不会留下“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的千秋之憾。此诗的前二句是“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著作者与评点者手握一卷,泪流一处,我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不好。

去岁于鸿宾楼与友人欢聚,席间有拉美文学专家,兼多部拉美小说的翻译,饮了酒口吐真言。说国内一走红作家应邀演讲拉美文学,又不能读原版书,借助他人译著,直讲得色舞眉飞期间还擦汗二次,却似多情单恋,连马尔克斯本人也不便承认大风吹牛乃是魔幻。专家静坐台下,嘿然聆听,深觉国人误读的悲哀。我便又想到中国的评点文学,似乎它不是这样,它有一只会说一,有二绝不说三,没把握时大可嬉皮笑脸,效法深谙厚黑之术的李卓吾,问罢了“读者亦以为然乎”,还能再问一声“作者亦以为然乎”。

中华民国以降,现代白话小说少有评点,新文化运动伊始,西风东渐,散文诗歌也易为新体,浅白通俗,国人以为没有了评点的必要,于是在怀抱西书的噬嚼声中,慢慢忘却了金圣叹推荐的小说读法。新时期的出版界重印四大名著及其他古典小说原本,旧的评点弃之不附,人又无心续以新评,大量各国译著蜂拥而入,使饥饿的中国青年饱吃西餐。

这委实是好。但我又想,假若这个评点文学是西人发明,国人必将瞪圆惊奇的双眼,连夜埋锅仿造。西人重直觉的印象派批评,只与中国的评点文学擦了点边,就曾让我们少见多怪的眼睛亮了又亮。再假若,金圣叹先生不卷入哭庙案,且能万寿无疆地活至今日,他所醉心的评点文学方式得到西人首肯,发他一个诺奖证书,国人中也有一些会将眼睛瞪圆。当然还有另一些,会故意投之以不屑,如鲁迅说,是上海的便如何,是邻居则不然了。

应该承认,中国的评点文学是有缺点的,它随心所欲,口无遮拦,如听京剧唱到好处就大喝其彩,不从昆曲源头徽班进京说到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唱念做打四大形式梅程苟尚四大名旦以至八大样板戏,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进行归纳。然而,尝到美食立刻抒发舌尖的快感,看见佳人一语就能道出她是个瓜子脸,这比那些摆开架势从动植物和人的基因开始进入,三小时后论到人体器官味觉和视觉的大评论来,它的短小正好成了特长。我是这样想的,要是在圈点和旁批中尽兴地表达感觉,在眉批和总评中严谨地阐述理论,我就不信,中国式的评点文学不能发扬光大,推陈出新。

距今整整十年,公元一九九八年秋,我去西安,平凹兄接风于一家古雅酒店,有旧式的凉亭花台,竹帘雕窗。饮酒间忽然由文学评论说到评论文学,说到评点文学,说到评点小说,我当场提出要光复这一好玩的传统,开二十世纪今人评点今人著述之先。且明确挑出他的四部长篇小说为一系列,请西安孙见喜、费秉勋、穆涛、肖云儒四人执笔评点,我作总序。此书既成,翌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数次重印。越年,北京的同心出版社又出版了另外两种,深圳陈泽评点,再过一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第七种的时候,依然陈泽评点。

随后在新世纪,国内文学期刊如《莽原》《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者,也开辟了短篇小说名作的评点专栏。改版后的《广州文艺》又增设了与此类似的,附有短评的经典小说重读专栏。这些行为,犹如从行将死灭的灶洞里创出一粒曾经那么热烈的火种,并把它小心地呵护传递下去,重燃篝火,让世界看到它活泼调皮的异样光焰。

这套即将问世的评点本丛书,计划把中国当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进行陆续评点,适时推出,使之成为书界的风景,文坛的档案,读者的珍藏,作家的宝镜,中国评点文学史上裂冰地带的一列跳石,连接当今,通往后日。具体的做法是搜索名作,确选评者,在评点文学极其丰富的诸手段中,先行只选择旁批和总评这两个节目,不加圈点,不套双色。这样做的理由,是不仅简便了排版和印制的繁复工艺,而且也使得页面爽洁,阅之悦之。不过这并不是永远的规定,世界在变,出版尤须与时俱进。

最后才说,评点才子书者最好也是才子,这人思域奔放,洞见深刻,用足以配得上原著的奇思妙语,发泄阅读的快乐并将其传染给远方与后来的文学知音。须率真如儿童,亲切如故友,了然如本人,见什么说什么,说多少是多少。不板面孔,不端架子,随时随地,无顾无忌,嬉笑怒骂,拍案惊奇。如此还不尽兴,再于篇尾发表一篇汪洋恣肆的高蹈纵论。那些在官办官订的报纸上大版刊登,引必西人语录,文必异国主义的评论,只配拿到灯火阑珊处去念给自己的影子听,评点文学的性灵世界容它不得。

遵中国工人出版社李阳先生命,主编这套大书并作小序,是欣然的。

2008年5月5日写于听风楼

书评(媒体评论)

刘醒龙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显然比那些在现实表层搔痒的模式化写作更有价值。因为它们融入了作家大量的理性思索和文化拷量,体现出作家对底层现实的多方位思考。这些思考的有效性如何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醒龙通过这种思考,表明了自己是一个灵魂在场的作家,是一个永远将情怀置于故事深处的作家,是一个具有人格力度的作家。

——著名评论家洪治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威风凛凛(绘画评点本)/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醒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刘晚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47885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4: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