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找南宋
内容
编辑推荐

绍兴的厚土真实地接纳了南宋的六个皇帝,南宋的阴都十分确凿地就在绍兴。先是为丢掉半壁江山蒙羞,后来又为丢掉另一个半壁江山悔恨,大宋赵氏无颜见人,赵氏六帝躲进了土下,似乎真的被打进了历史的地狱,似乎真的已经没有几人能够记得起这六个皇帝了。

本书为作者的饿散文作品集,书中共收录了有关绍兴的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和历史事件四十篇。全书题材独特,视角新颖,一些貌似寻常的物象、史事,皆在不经意间导入作者营造的意境与氛围,给人享受阅读的快感及思考的广阔空间。

内容推荐

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在会稽山北麓建筑了一座越国的都城。时至今日,2500岁的越国故都,非但依然不朽,而且生机格外勃发。

2500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500年的沧桑岁月,大部分已经湮没无闻,但还有许多仍然鲜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笔者正是怀着对这一方水土真诚的挚爱,本着对这一方水土有限的了解,试图以个人的视角,用散文的笔触,来解读白墙黑瓦之境的底蕴,来称颂稽山鉴湖之间的人杰与地灵。能让更多的人好奇这片神秘的禹域,能使更多的人与笔者一起分享越国故都的风韵。

目录

醉享绍兴(代序)

漫步山阴道

会稽山驻足

禹迹

附一:祭禹记

附二:禹颂

卧薪尝胆

越王剑

木客大冢

瓷器的始祖

叩访古鉴湖

永和九年,兰亭

附:曲水流觞辨

竹笛故里

古桥遗韵

寻找南宋

放翁泪

醉乡

绍兴老酒

小圃独斟

绍兴“五女”絮说

轩亭口·和畅堂

附:杀害秋瑾诸凶手的最后下场

青藤书屋记

再识徐文长

大户人家

快园里的张岱

探花台门里的几件旧物

香林花雨

桂花深处藏古刹

——香林寺寻幽

“卧龙瑞草”说

动静乐寿

 ——卧龙山摩崖石刻的另类审美

王阳明述奇

笔飞弄蔡氏故居

古越藏书楼随想

东湖始主陶浚宣

周家三兄弟

三味书屋

咸亨酒店一百岁

乌篷船

世纪老鱼

回眸温笃公

水墨印象

——镜湖湿地随想

后记

试读章节

大户人家

绍兴旧城是大官与小民分野极显明的地方。

一边是台门林立、官宅成群,一边是四面环水的堕民巷。

堕民巷中有三条街:永福街、唐皇街、学士街,是堕民聚居的社区。堕民男不许读书,女不许缠足,不能与平民通婚,也不许迁出堕民区与平民杂居。他们无奈中只能将街名起得十分响亮,以寄托渴望。

除了这一类堕民人群之外,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官宦一类的大户人家。俗语称“绍兴五万人(音银),台门三千零”。一般的小民百姓自不会去堕民区,其小楼、平屋、店铺便错落有致地洒落在这些大户人家的台门之间的空隙处。

这大概就是旧绍兴上中下三等人大致的居住状况了。

其他地方当然也不会过于例外,但最令人感到吃惊,甚至不可思议的是,绍兴官宦人家的比例之高以及他们住宅占地之巨,简直要令人瞠目结舌。

偏门直街原是一条小街,从清凉桥起到大郎桥止,长不过二百米,宽不过五六米,就拥挤着十一座台门。旧南街的台门据说更加密集。这还仅仅只是数量,有些官宦人家的府第,规模不在《红楼梦》荣、宁二府之下。

浙江有两处明代建筑群保存得比较完好,那就是东阳的卢宅与绍兴的吕府。吕府是明嘉靖年问礼部与吏部尚书吕本故宅。这位吕大人也是当时的五位内阁成员之一。严嵩是首相,吕本附末。

吕府由十三座厅堂构成,俗称“吕府十三厅”,以三条纵轴线和五条横轴线布局,中央纵轴线布置五座厅堂,依次为轿厅、永恩堂、三厅、四厅、五厅;东西两侧的两条纵轴线也布置五座建筑,依次为牌坊、前厅、三厅、四厅、五厅。整座建筑呈封闭状态,三面环水,只东面一条石板路通向街市。而这庞大建筑群的内部,在三条中轴线之间有两条水弄,在五条横轴线的第二道横轴上有一条马弄,将整座建筑群分成六个组合。其间当然也有轿弄串通。如果说绍兴是一座水城,吕府就是明朝水城中的水城。

这吕府十三厅有其特殊来历。吕本一生提拔的门生众多,当时十八个省的按察御史中有十三个按察御史是吕本的门生故旧,所以当他们得知恩师退休之后,相约出资为他各建一厅,以报师门。

如今的吕府十三厅除了纵向中轴线上的永恩堂作为群落的中枢仍然保持着轩然宏伟的完整之外,余皆破败。然而残存的部分或依稀可辨的遗迹,仍在强调着当年的气派。其残壁断垣、裸出的柱础、露天的梁柱、兀立的门框、荒草中零落的构件,以及一大片一大片如今被居民种了蔬菜花草的废园子,似乎格外耐人寻味。曾经有一个导演来到绍兴选景,走来走去,结果非常失望。我将他带到吕府十三厅旧地,无论是仍然存在的还是已经失去的都使他感到兴奋。他说有了,他终于在绍兴找到了他要找的东西。

吕府十三厅已经够大了吧?它不算什么。绍兴有“吕府十三厅,不如伯府一个厅”之说。伯府是王阳明的故居。王阳明官居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故宅第称“伯府”。其父王华,成化年间的状元。

就这还不算什么。绍兴怪山南麓的柴场弄,有一座大学士台门,为明朝朱赓故宅。其规模之大,有“朱半城”之称。朱赓万历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这大学士家的宅院只知其大,细说甚难,就是内部的一个桂花厅中的桂树,竟粗可合抱,如今秋瑾故居和畅堂也只是当年桂花厅中的一个部分。桂花厅东边是朱赓读书处逍遥楼,站在逍遥楼上,可见十里外的鉴湖田畴和会稽山诸峰。楼的前后,尚有采菊门、万青轩、白云馆……光听听这些名字,就可见朱家深宅大院之一斑了。

还有甚者,偏门直街的孙府,为明朝孙钱故居。孙钱万历年间先后任南京(陪都)北京(国都)两京吏部尚书,为阁老。孙府北依卧龙山,南临玉带河,门楼上悬“两都冢宰”的御书匾额,每字二尺见方,是平常之匾的三倍,门厅里还悬挂着“父子兄弟叔伯尚书”匾额,这是一个更为显赫的门庭,六部风光全让他一家占尽。

上面列举的还只是集中在五百年前左右,明朝嘉靖前后那一段时间活动在历史舞台上的几位大户人家。当然,明朝绍兴官风甚盛,明以降,市风文弱了不少。

那时候不大的一个绍兴城就拥挤了那么多大户人家,留给小民百姓的空间就太少了。小民百姓如果不肯仰承鼻息,则要被他们挤压得喘不过气来。

每一个古城都有当时的大户人家,但与平民之比的密度可能无法与绍兴相提并论。

P140-145

序言

醉享绍兴(代序)

绍兴曾经是越国古都。

翻开绍兴的历史就是翻开了一部厚重的线装书,散逸出的人文气息耐人寻味。走进绍兴,就是走进了一轴民俗风情画,黑瓦白墙老街,小巷深深,还有乌篷船的咿哑。绍兴素称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数千年的历史遗存积淀,遍布街肆乡野,几乎每一步都能踩着一处典故。

我曾经在绍兴居住过十五年,现在虽然已经落脚杭州,但内心仍无法忘情飘漾在记忆中的古越遗韵。

会稽山的雄耸与鉴湖水的温柔,绍剧的高亢与越剧的委婉,白墙的明亮与黑瓦的深沉,都奇妙地融合在绍兴,并达到了无上的和谐之境。

我想水形与火性是一对矛盾,这一对矛盾统一在酒里。绍兴柔和与阳刚的共存形式,也许在她名闻天下的老酒里能够找到最好的解释。

一座城市的生命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文化个性。

绍兴可圈可点处除了人杰与地灵所高耸出的特质之外,还有古风依稀。

杜文和

2010年初冬

后记

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在会稽山北麓建筑了一座越国的都城。时至今日,2500岁的越国故都,非但依然不朽,而且生机格外勃发。

2500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500年的沧桑岁月,大部分已经湮没无闻,但还有许多仍然鲜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笔者正是怀着对这一方水土真诚的挚爱,本着对这一方水土有限的了解,试图以个人的视角,用散文的笔触,来解读白墙黑瓦之境的底蕴,来称颂稽山鉴湖之间的人杰与地灵。期望能让更多的人好奇这片神秘的禹域,能使更多的人与笔者一起分享越国故都的风韵。就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愿想,点点滴滴的累积,断断续续地写来,前后耗时不下二十年之久。

所以这部作品中的一些篇章是新近写成,有些则已经梓行于世。

这些作品的成书,得力于绍兴市有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得到了绍兴市旅游委员会的扶持与帮助。特别是宣传中主任对推进当地旅游事业的热忱,绍兴市旅游集团副总经理仲丽华女士对发掘当地旅游资源的恳切,都深深感动过笔者。以及应锋先生与王烨先生对本书出版所给予的有力推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需要感谢的还有摄影家董建成先生、上海东方出版中心的诸位同仁。

至于书名,原先拟从《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越国古都》、《一座古城,2500岁的背影》中选择一个。现在定名为《寻找南宋》,则是循着旧例,以某一篇名为书名。再者,绍兴本为越州,越州改名为绍兴,正是由来于南宋。而且,绍兴在南宋初年,曾经一度贵为国都。

本书限于本人的学养,定有不尽周全或有失允当之处,敬祈识者赐正。

杜文和

2010年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找南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文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02859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