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演义》、《义勇军演义》……84岁的著名军旅作家杨大群先后完成40余部作品,共2000余万字,其中最让他费心血的是长篇小说《白血山庄》——本书描写藏族知识分子爱国、藏汉团结,以及藏族女飞行员成长的动人故事。
图书 | 白血山庄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关东演义》、《义勇军演义》……84岁的著名军旅作家杨大群先后完成40余部作品,共2000余万字,其中最让他费心血的是长篇小说《白血山庄》——本书描写藏族知识分子爱国、藏汉团结,以及藏族女飞行员成长的动人故事。 内容推荐 白血山庄建筑奇巧,造型别致,既保留藏式风格,又吸收了西方建筑特点,从楼座到顶尖都是用白色的石块砌成,棱角轮廓分明,楼的基座是一排排雕刻的莲花,石柱上也都刻着各式各样的雪莲花。但正面的三座大门又是一种造型,从门框到门槛,都是排列整齐的白色骷髅,镶嵌在洁白的玉石里,让人走到门前都会毛骨悚然。楼的后山是很高很陡的黑色岩石,与白石建造的雕刻楼群恰成对比,远看去这座白石雕刻的山庄楼群又像是一个摆在山坡上的洁白的大骷髅。这座雕楼已有二百多年。老庄主和他的父亲都是当年抗英的斗士,他的山庄在英军入藏时,首先反抗,最后山庄农奴被杀光,老老庄主也被杀,现在老庄主逃脱被杀掉的厄运。英军被赶走后,他修下这座白血山庄。他从被杀死的农奴中和英军的尸骨中由专人认出藏族人的骷髅,他用铁榔头锤打一下,不破碎的才是藏族人的骷髅,他说:“藏族人骨头是硬的。”同时他为了永远记住这些抗英勇士,骷髅是白的,他认为藏族人的血也是洁白的,才把山庄叫“白血山庄”,另外一层意思是要永远记住抗英勇士的血不会白流.后人听了并不产生恐怖感,而会肃然起敬。 目录 前奏曲 引子 一 工作队穿过狼嘴谷 二 大雕爪下托婴儿 长辈 三 少庄主巧得侍女 四 带辫子的石头博士 五 “唐卡”画之谜 六 在伦敦的小白血山庄里 七 老庄主捎来无鞘剑 八 在地中海客轮上 九 奇风异俗伴旅途 十 入鸟镇偶遇“打夫节” 十一 觅向导逃出贼巢 十二 绕盘蛇岭心事重重 十三 鹰爪崖夜长梦多 十四 从盘蛇岭到鹰爪崖 十五 “唐卡”画剑鞘各归原主剑柄下落不明 十六 冲破堵截回山庄 十七 悲欢离合骨肉情深 十八 庆满月山庄遭劫难 晚辈 十九 两阿妈错调儿女 二十 断云崖奇袭匪兵 二十一 思亲人情系养子 二十二 育孤女落人虎口 二十三 沙漠脱险 二十四 母子情深 二十五 蓓蕾初绽的雪莲花 二十六 放单飞,莲花在蓝天开放 二十七 大型客机穿越“空中禁区” 二十八 两母亲相遇在拉萨 二十九 庆团圆汉藏一家亲 三十 尾声 试读章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两个月,从首都北京开出一列代号9002的专列,在历史称为京奉铁路线的京沈线上极其神秘地奔驰着。沿着路基两旁,解放军岗哨林立地保卫着。列车穿过山海关,就大雪飞扬起来,哨兵们身上落得厚厚一层雪,他们一动不动,像铁壁铜墙一样平稳。当列车在沈阳车站给车头加水时,东北三省的高级官员齐集在沈阳火车站月台上,他们先后上车向国家主席、党的主席、军委主席毛泽东问候,因为特级保密火车沿途除了加水停车,就不再会见任何官员了。 载着毛泽东去苏联祝贺斯大林七十诞辰的专列飞快地在祖国北方辽阔大地上奔驰。大雪纷纷扑打着车窗,车厢里温度适宜,车厢外气温低得使厚厚的双层玻璃窗挂着美丽的窗花,毛泽东特别喜欢雪,他写过许多赞美雪的著名诗词,此刻他不时地拉开窗帘看看,警卫人员就不时地用绢布擦着窗子。由于大雪的关系,毛泽东情绪很好,他看着大雪覆盖着的大地,不时地点着头,手指有时在桌案上有力地空写几下子,但他没有即兴地欣然命笔。他有生以来这是第一次出国呀,可能要打破一些往日习惯。后来他连着抽完两支香烟之后,像思考事似的微微地闭上眼睛,秘书悄悄地铺好睡铺的被褥,小声地说:“主席该睡觉了。”毛泽东问了句:“车行千路,这是行在哪个地方了?”秘书说:“内蒙大草原。”他扶着毛主席躺下,往日毛主席会眨眼工夫就睡着了,他的老习惯是白天睡觉,彻夜工作。 可是今天他极其特别了,他刚躺下身子又坐起来点上香烟吸几口说:“把西藏材料拿给我。”秘书知道毛主席的习惯,凡是他办公桌上放着没有叫撤下的文件,出发时都要带齐全。毛泽东下手很重地把材料翻动得哗哗响。他这一天几乎没有睡,可能是内蒙大草原这茫茫的大雪,把他的思绪带到历来是我国领土一部分的一百二十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的西南边疆西藏。它和邻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接壤,这里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是中国大西南的屏障。他极为关注西藏的解放,他关心着农奴的命运。西藏是个政教合一的领主庄园式的封建社会,农奴主阶级(贵族、官家、寺院)三位一体的统治集团,政治、经济、文化极其落后,广大藏族劳动人民在农奴主的残酷统治下,生活极其悲惨……毛泽东把头靠在沙发上,他微微地闭一下眼睛,他不是休息,而是顺着思路回到18世纪末英国侵入西藏后,长期勾结控制着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企图变西藏为殖民地,对西藏人民屠杀压迫更加残酷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了,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胜利时,以大扎摄政为首的西藏反动势力,在英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策划“西藏独立”,加紧扩军备战,除了将一部分藏军部署在阿里、黑河(那曲)地区外,主要兵力置于昌都地区,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西藏反动统治集团也妄图趁国民党政府覆灭之机,想尽办法使西藏断绝与祖国一切联系,一方面国民党残存下的反动兵痞,想在乱时大捞一把,四处抢掠。另一方面英国、印度、尼泊尔等国进行所谓“友好访问”西藏,表明西藏要“独”立。中央政府授权新华社发表社论,揭露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表明中国人民解放西藏的决心。毛泽东和中央政府各界人士多次协商:“西藏是一定要解放”,这是没有异议的。但时机的选择上颇费踌躇。无非是军事的和和平的两种方式。显然和平解放是上策了,但是,这需要时间做工作。 毛泽东一页页翻动着西藏的材料,还打开西藏地图看着。秘书几次走过来,看着桌上摆着的饭没有动筷子,烟也没有吸,就低声地提醒道:“主席,该吃饭休息了。”毛泽东皱紧眉头说:“放一首乐曲吧。”秘书看车厢外大雪茫茫,请车厢广播员播一首笛子独奏曲。毛主席边听边用有力的手指指给秘书看材料说:“西藏同胞太苦了,他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我们该行动了。”其中有一段是写着:“反动的上层宗教和农奴主,残酷地用少女的小腿骨做笛子……”此刻的毛泽东看着车窗外大草原上翻腾的茫茫大雪,他一摆手,秘书在案头把笔墨纸砚准备好了,毛泽东拿起大笔一钩,把他萌生在脑海里解放大军进军西藏的壮举描绘出来了。当火车到了满洲里时,他大笔一挥写出“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命火速发回中央。 毛泽东从苏联回国后,中央党政军和有关方面已经制定出解放西藏的方针大略。彭德怀、习仲勋、张宗逊等领导按党中央毛主席指示,筹划解放西藏之大事。毛泽东接到班禅堪布会议厅发出的“速发义师,解放西藏”的电报。毛泽东在电报中提醒彭德怀:“班禅现到兰州,你们攻兰州时,请十分注意保护并尊重班禅及甘、青境内的西藏人,为解决西藏问题做准备。” 藏军调兵在昌都对阵,死心塌地地要搞“西藏独立”,看来不打一下不行了。毛泽东还是希望和平解决,只好以打促谈,以打促和了。毛泽东在给第二野战军司令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下命令进军西藏时,还发出要团结整个藏族同胞,团结达赖、班禅两个集团,还要和平解决西藏的指示。当年18军久经战场的军长张国华,率领全军向极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极残暴的西藏反动统治宣战了。 P1-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白血山庄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大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13372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0 |
出版时间 | 2010-11-01 |
首版时间 | 2010-11-01 |
印刷时间 | 2010-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50 |
宽 | 18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