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郭沫若家世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三十四篇文章选自编者知道的关于郭沫若的三百多篇文章及相关书籍,通过这些文章,我们能够知道郭沫若家族的客家渊源、家族世系等;能够知道郭沫若祖父郭明德是如何慷慨,外祖父杜琢章是如何忠勇,父亲郭朝沛是如何精明,母亲杜氏是如何贤惠,大哥郭开文是如何廉洁……这些文稿,或详史之略,补史之缺,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已有的历史专题;或拾史之遗,匡史之谬,增进和完善近现代史的深层研究,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内容推荐

郭沫若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邓小平在郭老悼词中给予了崇高评价:“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郭沫若的家乡人,更好地宣传郭沫若,让人们更加了解郭沫若、深入认识郭沫若,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研究郭沫若的书籍已出版三百多部,却没有一部研究郭沫若家世的书籍问世。现在编者把相关文章收集起来,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结集出版,希望能为人们了解郭沫若家世提供方便。这些文稿,或详史之略,补史之缺,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已有的历史专题;或拾史之遗,匡史之谬,增进和完善近现代史的深层研究,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通过这些文章,我们能够知道郭沫若家族的客家渊源、家族世系等;能够知道郭沫若祖父郭明德是如何慷慨,外祖父杜琢章是如何忠勇,父亲郭朝沛是如何精明,母亲杜氏是如何贤惠,大哥郭开文是如何廉洁等;能够知道封建无爱的婚姻如何深深地伤害了郭沫若与张琼华,残酷的战争如何使相爱的郭沫若与佐藤富子生离死别,共同的理想如何使相差二十多岁的郭沫若与于立群走到了一起;能够知道郭沫若后人在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的成长经历,他们遭受的痛苦以及取得的成就。通过这些文章,我们还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清乾隆以来的社会变迁: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改革开放等,能够对郭沫若这一生是如何在家人陪伴下走过来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郭沫若作品申提到的大量人和事等。

目录

序/李留根

(一) 家族

 家祭文/郭开文

 郭沫若族谱/李保均

 郭沫若家谱/郭开鑫、张伯雅

 郭沫若是郭子仪的后裔吗/王豪、刘居宽

 郭沫若家族的一个“秘密”/陈栋培

 郭沫若家族文化性格分析/税海模

 郭沫若家族的客家渊源与文化(节选)/孙晓芬

(二) 长辈

 “杜琢章墓碑”考略/解培九、杨德

 杜琢章在贵州/张顺发

 先考膏如府君行述/郭沫若

 郭沫若的父亲——郭膏如(节选)/赵光品、罗平

 先妣杜宜人事略/郭开文

 郭沫若母亲名字之谜——郭沫若青少年时代生平、作品研究的若干问题/秦川

(三)同辈

 郭沫若和他的大哥/王锦厚、伍加伦

 手足情深——郭开文与郭沫若弟兄/郭开鑫、刘居宽

 郭沫若的长兄逝世以后(节选)/周晓晴

 关于郭开文日本留学的初步考证——清末留日大潮中的一个个例/刘建云

 手足情深——郭沫若与郭开运/魏凤英

 怀念八婶张琼华/魏庸芳

 黑猫夫人之谜/禾吟

 郭沫若沉重的初婚/黄侯兴

 桑榆余音——来自安娜夫人和郭博夫妇的新信息/唐明中

 郭沫若和安娜的最后几次见面/桑逢康

 与郭沫若日籍夫人安娜相处的日子/吴月丽

 悼亡友于立群/胡絜青

 仿佛君在旁,拥抱不相释——郭沫若和于立群/冯锡刚

 妈妈于立群/郭庶英

(四)晚辈

 访郭老的女婿林爱信/唐明中

 和父亲郭志鸿的谈话/郭云翔

 你,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万伯翱

 郭世英与“X社案”(节选)/散木

 流星般划过的生命——回忆我的同学郭世英/周国平

 郭世英其人其诗(节选)/陈超

 郭沫若外孙女藤田梨娜我和外祖父一样坚强/藤田口述王邵辉整理

附录:

 郭沫若家世目录索引/廖久明

后记/廖久明

试读章节

呜呼,木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存,椎牛祭墓,不如菽水承欢,酹酒灵前,何曾九泉一滴,哀哀儿母,竟舍不孝等而长逝耶。

吾母一生,自少而壮,而老,以迄于亡,无不与困苦艰难奋斗搏战,卒能战胜环境,以有今日,今不孝等稍能成立,孙曾满前,何莫非吾父奔驰于外,吾母操持于内,饮之食之,教之诲之,提携保抱,恩勤顾复,一家八口,均获温饱而无忧冻馁,孙曾绕膝,均克长养而不虞天折者,皆吾母一手一足之烈也,呜呼,吾母人格之伟大,魄力之沉毅,与庸德庸行之圆满无缺为何如耶,哀哀吾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翳独何心,能不悲哉。

吾母以逊清咸丰丁巳年九月,诞生于黔省开州,随外祖父之任所,与史恭人相依倚,百里侯封,六房如水,堂上一呼,堂下百诺,虽非安富,不失尊荣,外祖父宝田公,文武兼资,清廉自矢,历宰龙泉广顺修文各邑,所至有政声,讵调署黄平,突遭惨变,三苗遗族,狼子野心,盗弄潢池,抗拒朝命,蜂屯蚁聚,围城数匝,必欲得邑宰而甘心,外祖婴城固守,弹尽矢穷,城亡与亡,举家殉难,忠孝节义,萃于一门,吾母方在襁褓,几作波臣,乳媪刘,临变行权,负母逃命,间关跋涉,颠沛流离,匪寇数遭,几不获免,寒冬十月,仅着单衣,雪冷霜严,风餐露宿,狼吻虎口,九死一生,孤忠块肉,幸获生还,呜呼,吾母初生,即罹困厄,奇穷惨苦,殆为成人所难堪,矧年甫周岁而远在异乡,若非乳媪刘义烈可风,外祖父英灵不昧,其能保劫后余生而仅存硕果乎,伤心哉儿母,痛心哉儿母也。

自黔还蜀,乃见家山,安谷乡中,响水滩上,与外曾祖母外嫡祖母相依为命,重闱孤孀,饮冰茹蘖,清贫自乐,犹可为生,蓝李之变,复遘乱离,孤苦零丁,依人苟活,贼梳兵篦,闾里为墟,乱定归来,家如水洗,重以舅妗不情,分飞各度,恶声相向,六月霜寒,赡养毫无,形同陌路,饔飱不继,糠枇疗饥,轹釜有声,戛羹靡望,莲心自苦,菽壳分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毫无生人乐趣,伤心哉儿母,痛心哉儿母也。

吾母在外家,冀减食指,曾寄养他房,而从堂姊妹行不怜孤苦,反肆欺凌,强饮檐溜、致病腹胀,吾母不堪其遇,外祖母又复引还,清廷垂念精忠,遗族拯恤,犹岁颁八十金,然给不以时,且为舅氏私握,月费仅制钱一千,必外祖母或吾母数数往返,乃零星凑付,外曾祖母谢世时,遗念品有金饰一事,亦为舅氏索去,而吾母处之淡然,绝不与舅氏挈长较短,日用不足,则以针黹纺绩博蝇头,得钱奉母佐饘粥,盖秉外祖父忠孝义烈之气有以使然也,伤心哉儿母,痛心哉儿母也。

同治壬申年九月,吾母行年十五,来归吾家,三十金嫁妆,礼殊草草,时大家未析,人口众多,祖业虽中资,而佣媪弗备,入门伊始,不免操劳,吾家家法,娣姒间无论谁何,必以三日轮主中馈,吾母在外家虽巧于女红,而拙于粗活,从堂妯娌,或同情互助,或袖手旁观,甚或冷嘲热讽,以为笑谑,而吾母执箕帚,操井臼,凡洒扫浣濯,缝纫补缀,下至溲溺湔涤,虽非索习,不敢告劳,先曾祖母与先祖母时或奖励和暗助,又虑遭同列之嫉视与讥弹,必逊谢再三,黾勉支拄,虽精疲力瘁而不辞,伤心哉儿母,痛心哉儿母也。

未几大家分爨,门户各撑,先祖父素广交游,坐客常满,自奉甚薄,款客必丰,入不敷支,日形拮据,阿父既冠,即主家政,为先祖父分劳,以结缡钱作资本,经营商业。时或称贷挹注,勉力支撑,吾父戴月披星,奔走于外,吾母积镍累寸,操作于内,即十指所入,亦以贴补家用而不少吝惜,吾父生平,好公谊,持大体,实吾母有以弼成之,而世人不知吾父吾母不檀私财,转以不孝等兄弟姊妹每日所得之零用,或亲友所给予之制钱,为吾母奖励储蓄所凑积者,见其小有成数,致启悠悠众口之疑,谓吾家公瘠而私肥,薏苡明珠,动滋疑谤,家国一例,今古同悲,伤心哉儿母,痛心哉儿母也。

吾母性至孝,以事外曾祖母外嫡祖母之道,移以事吾先曾祖母与先祖母,居恒先意承志,下气柔声,操劳之暇,说弹词,诵佛偈,凡老人所好,靡弗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以是常得老人欢,先曾祖母尝慰吾母日,“汝量大见大,将来福亦大”,先祖母亦尝谓吾母日,“檐前水,滴旧窝,一报还报差不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汝事吾孝,愿汝有媳如汝耳”,呜呼,吾母善侍重闱,固与儿孙作有好榜样,而后来儿媳辈之所以事吾母者,曾不逮吾母事曾祖母与祖母之万一,即家庭细故,米盐琐屑,均不免重累吾母,作垂老之忧劳,诸媳或远在他乡;或时回娘家,使偌大家庭,垂暮衰亲,几如冷庙枯僧,无人存问,即今春临命终时,尚有栖身海外作客渝中,未获送终者,天之所以报施者果安在,先曾祖母之所谓后福者又安在,伤心哉儿母,痛心哉儿母也。

吾家先曾祖母克享百龄上寿,亲见五世同堂,在恒情以为福寿兼备,而不知老境中亦正有难堪之隐痛,浸假儿女溘先朝露,浸假戚族互有兴衰,均不敢明告,恐以重伤老人心,终已不能隐,则悲感殊甚,慰解无从,举家为之不宁者久之,吾母平时恒言,“不愿享高年,但愿无疾而终,庶免蹈曾祖母之陈迹”,不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吾家女山不旺,诸姑伯姊与女弟,或大家中落,或青年早寡,或子女无出,或夫婿远游,外甥男女中,或疾病天殇,或败行蹉跌,咸足以伤吾母之天怀而动其悲感,呜呼,吾母未获曾祖母之上寿,而忧伤憔悴,时或过之,伤心哉儿母,痛心哉儿母也。

吾家祖训重读书,远祖玉楼公书先哲格言作遗训,有“子孙贤,族乃大,兄弟睦,家之肥”,及“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等语,历代相承,惟孝友勤俭忠厚温恭是尚,无敢或违异,先祖父捐馆日,尤顾命吾母,谆谆以“子孙勿得废读”为嘱,吾母篝灯夜话,时述先德资淬励,督不孝等以诗书,课女弟以女红,弦诵声与刀尺声相和也,不孝等赋性顽劣,所业殊不进,辄为塾师过量扑责,头角块磊如骈珠,归诉诸吾母,吾母恒正色日,“惜钱休教子,护短莫投师”,惟以精勤奋勉相勖,绝不稍假辞色,作寻常煦咻态;回首前尘,与平日慈爱子女之情形殊不相类,盖词虽肃而意实温,母色弥厉而母心弥苦已,伤心哉儿母,痛心哉儿母也。

吾母秉性高洁,雅有局度,治家有法,不严而肃,不孝等逐渐长成,男女婚嫁,几于间岁必有,吾母先事筹备,丰啬中礼,不随流俗斗奢靡之习,生平无嗜好,无戏谑,尤恶博进,值冠婚丧祭,亲友或博弈取乐,吾母心弗善也,而绝不露于言,终其身未尝一入局,且不曾一作壁上观,人亦无以是干之者,不孝等出就外傅,或远涉异国,或留学省垣,家中省衣缩食,不时接济,必使游子在外,无缺乏膏火之忧,亲友中虽屡有建言,谓不孝等兄弟四人,咸入学籍,曾无一人经商习贾,或执他业为非计者,而吾母追维祖训,迄不一顾,不孝等稍有寸进,皆自吾母坚苦卓绝中得来,伤心哉儿母,痛心哉儿母也。

不孝文少有大志,而行不践言,忆外祖父宝田公,外祖母史恭人,及三姨四姨,虽死于黔苗之乱,然于光绪中叶,得请入本县忠烈节孝祠,亦足以慰忠魂而期不朽,不孝文时在韶龄,曾陪侍吾母观礼,吾母怆怀身世,以惜不得同死黄平,有“遍插茱萸少一人”之感,不孝文慰吾母日,“吾母然,母不死而有子,他日誓立身扬显,使吾母生者或可与死者争光”,时吾母冁然为之破涕为笑,此境此情,犹赫赫若前日事,今不孝文行年五十又五而碌碌无闻,所谓立身扬显,羌不知何术以善其后,空负昂藏七尺躯,进既无补于国,退复无裨于家,卅年奔走,糊口四方,切己事一毫无成,阿堵物到手辄尽,转以儿女向平之愿,重累吾亲,不忍见其不能自了而代为了之,使吾母辛苦一生,曾未得一日板舆之迎养,而已淹然长逝矣,“寂寞身后事,苍茫何所期”,伤心哉儿母,痛心哉儿母也。

不孝佐少年气盛,投笔从戎,武备毕业后,复杖策东游,调查军制,不孝佐懵然请行,而吾母慨然允可,在初心原欲以尚武矫文弱,或于国家前途不无小补,而民国以还,军人干政,拥兵自卫,重苦吾民,世局日非,私心刺谬,乃复弃去,退而经商,节俭躬行,自食其力,庶免以凶器危道贻吾亲系念之忧,而命运不辰,悼亡频赋,宗益孙啐盘失恃,累吾母以祖竹庇孙枝,笃爱逾恒,委曲将护,饥则吾母食之,渴则吾母饮之,衣服之寒燠,则吾母调节之,呀呀而学语,则吾母纠正而教诲之,不孝佐忧其愚惰,时加督责,或不免失老人欢,今孽子幸能自立,小有阶进,而吾母已一瞑不视,并弗克见其膺一命之荣,伤心哉儿母,痛心哉儿母也。

不孝贞赋性戆直,落拓不羁,忆河干别母时,犹慇慇以勿游重洋相嘱咐,乃时势逼人,竟继踵伯仲两兄之后,远涉东瀛,使吾母倚门倚闾,肝肠寸断,重以婚姻失意,不自检束,复纳东人之子佐藤,生齿日繁,作茧自缚,毕业后既不归故乡,亦不执医业,徒以卖文为活,萍寄申江,革命军兴,羼入仕途,以个性太强,不能随时流为俯仰,致与当道不合,尤复不自韬晦,重为异己构陷,卒至万里投荒,我有国门不能入,我有家山不得归,吾母鞠育深恩,付之一场梦幻,生不能侍晨昏,病不能奉汤药,死不能视含殓,虚名误我,党锢陷人,世间一切皆虚妄,天伦真乐何处寻,伤心哉儿母,痛心哉儿母也。

P2-5

序言

“治天下以史为鉴,治郡国以志为鉴”。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编史修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文史工作则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编撰《乐山文史资料》,是认识过去,服务当前,开创未来,惠及后世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乐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块肥沃的热土,培养造就了许多杰出的政治、经济和学术人才——郭沫若、曹葆华、陈敬容、熊克武、廖平等。岁月荏苒,江河不息。纵观养育我们的嘉州大地,考察乐山政治、经济、文化的沿革,追溯文学艺术发展的踪迹,审视这块丰厚土层的文化积淀,我们无不感念先祖的劳动与创造、智慧与成就,他们留给我们的厚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遗产。

2009年,乐山市政协与乐山师范学院合作,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诗人翻译家曹葆华·史料卷》,获得了很好反响。今年我们又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合作,正式出版《郭沫若家世》。

郭沫若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邓小平在郭老悼词中给予了崇高评价:“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郭沫若的家乡人,更好地宣传郭沫若,让人们更加了解郭沫若、深入认识郭沫若,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研究郭沫若的书籍已出版三百多部,却没有一部研究郭沫若家世的书籍问世。现在编者把相关文章收集起来,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结集出版,希望能为人们了解郭沫若家世提供方便。这些文稿,或详史之略,补史之缺,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已有的历史专题;或拾史之遗,匡史之谬,增进和完善近现代史的深层研究,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通过这些文章,我们能够知道郭沫若家族的客家渊源、家族世系等;能够知道郭沫若祖父郭明德是如何慷慨,外祖父杜琢章是如何忠勇,父亲郭朝沛是如何精明,母亲杜氏是如何贤惠,大哥郭开文是如何廉洁等;能够知道封建无爱的婚姻如何深深地伤害了郭沫若与张琼华,残酷的战争如何使相爱的郭沫若与佐藤富子生离死别,共同的理想如何使相差二十多岁的郭沫若与于立群走到了一起;能够知道郭沫若后人在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的成长经历,他们遭受的痛苦以及取得的成就。通过这些文章,我们还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清乾隆以来的社会变迁: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改革开放等,能够对郭沫若这一生是如何在家人陪伴下走过来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能够更加_清楚地知道郭沫若作品申提到的大量人和事等。

2012年是郭沫若诞辰120周年的日子,我们希望该书的出版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为深入研究郭沫若打下坚实基础。

是为序。

李留根

2010年12月

后记

本书收录的三十四篇文章选自编者知道的三百多篇文章及相关书籍,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难免有遗珠之憾或选择不当的地方:一、孤陋寡闻未曾寓目;二、水平有限买椟还珠;三、未能联系上作者或后人无法取得授权。鉴于此,编者编写了《郭沫若家世目录索引》,一则为对相关问题感兴趣的人提供线索,二则希望方家能指点迷津以便查缺补漏。

为了尽可能保持文章本来面目,在将相关文章收入本书时,除题注中已说明的改动外,仅对以下五种情况进行了修改:一、将繁体字改为简体字;二、将数字统一为阿拉伯数字,几篇文言文的数字例外;三、根据国家语委规定对个别文字、词语进行了规范;四、对有错误的个别字、词、标点进行了校正;五、注释统一改为篇未注,序号用①、②……表示。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首先得力于乐山市政协与乐山师范学院的通力合作;其次得力于乐山市政协、乐山市沙湾区政协的领导和乐山师范学院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同事为本书的编选和出版提供的指导帮助和资金支持;其三得力于郭平英女士、蔡震先生、丁乐生先生对本书编选提供的宝贵意见;其四得力于各位作者或后人不但同意将文章收入本书并且愿意放弃稿酬;其五得力于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史元明博士为本书出版所做的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

由于时间极其仓促,错误、遗憾在所难免,请原谅并请多提宝贵意见。

编者:廖久明

2010-10-22

书评(媒体评论)

研究郭沫若的书籍已出版了三百多部,却没有一部研究郭沫若家世的书籍。现在编著把相关文章查找出来,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结集出版,希望能为人们了解郭沫若家世提供方便。

——李留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郭沫若家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廖久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77414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6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9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