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国医大智慧,百试百灵中医养生经。掌握《黄帝内径》的养生真谛,保养全家老少健康。
本书以《黄帝内经》的相关理论为背景,结合了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家的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全面地介绍了一些养生的原则和方法,适合每一位渴求科学养生的人士阅读。
图书 | 黄帝内经养生使用手册 |
内容 | 编辑推荐 活学活用国医大智慧,百试百灵中医养生经。掌握《黄帝内径》的养生真谛,保养全家老少健康。 本书以《黄帝内经》的相关理论为背景,结合了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家的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全面地介绍了一些养生的原则和方法,适合每一位渴求科学养生的人士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为您献上:近100个养护头部、身体、五脏六腑、足部的特效穴位,并配有详细的操作手法及插图;12条养生经脉详解,学会使用它们能保全家老少健康无忧;多种超级实用、简易的养生保健操,您可以随时随地操作,轻松缓解不适;多种医治百病的养生功。常常练习必能健康长寿;“静坐”、“低温”、“吐纳”等养生小秘诀,您只要坚持操作,必能赶跑恼人的常见病;数种饮食秘方,让您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生命质量。 本书还为您介绍了各种常见病的自然疗法,学会任何一种,您及您的家人就多一份平安。 目录 第一章 读懂自己的身体,是健康人生的第一步 人的寿命极限到底是多少 为什么现代人很多活得不健康 方法“跑偏”了,再怎么养生都白费 人体的“吉祥三宝”:精、气、神 不生病的智慧哪里求?就在《黄帝内经》中 第二章 “阴阳”就像跷跷板,两者平衡人才健康 阴阳平衡是人体最高的境界 为什么现代人多阳气衰弱 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食物也分阴阳,选对很重要 平衡阴阳三原则:静、慢、低温 第三章 五脏是人体的核心,想养生者必先安脏腑 心为君主之官,对其养护最为重要 肝脏健康,你的身体更强壮 好好养护肺脏,自由自在呼吸 肾脏安顺,生命之基更巩固 尊重脾脏,吃好每一顿饭 第四章 养生别忘了养体质,从根上恢复生命力 《黄帝内经》中的“体质养生” 气虚体质,补脾、健脾是关键 阴虚体质,重在滋阴、安神 阳虚体质,应把养阳放在首要 痰湿体质,注意调理脾胃 湿热体质,祛湿清热很关键 气郁体质,多多疏通气机 血淤体质,必须气血双调 特禀体质,以补肾气为主 用药要慎重,它会改变你的体质 第五章 按照四季来养生,活到天年如有神助 不通五运六气,遍读方书何济 摸清老天的脾气,因时调养是正道 春季是保肝、祛病的良机 冬天的病,应放在夏天治 人体娇嫩的肺脏,最适合在秋天补 冬季“藏”好了,春天才有生机 第六章 顺应十二时辰,是生活中最简便的养生之道 养生,就要跟着太阳走 子时:胆经当令,要睡个好觉 丑时:肝经当令,要进入深度睡眠 寅时:肺经当令,要“肃降” 卯时:大肠经当令,要按时排便 辰时:胃经当令,要吃好早饭 巳时:脾经当令,要适当锻炼 午时:心经当令,要小睡片刻 未时:小肠经当令,午饭要吃好 申时:膀胱经当令,要多喝水 酉时:肾经当令,补肾最重要 戌时:心包经当令,保持心情舒畅 亥时:三焦经当令,准备休息 第七章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良方是饮食 聪明人懂得向食物讨要生命力 性味不同,食疗效果也不一样 你知道吗?食物的颜色也能养生 什么时间吃什么,随着时令来吃饭 膏粱厚腻是病源,真味只是淡 第八章 万病皆可心药医,调好情志能长命 管好自己的情绪,心情不好能致病 不要随便动怒,百病生于气 巧用以情胜情法,为心情“化化妆” 乐以忘忧,没事给自己找点闲趣 情志养生,贵在养德 第九章 经络是中医的灵魂,也是祛病的法宝 不懂得保养经络,就会生病 最简单的经络不通检查法 足阳明胃经——美容第一经 手阳明大肠经——肺和大肠的“守护神” 足少阳胆经——常敲一身轻 手少阳三焦经——神秘的通道 足太阳膀胱经——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 手太阳小肠经——心脏的“出气筒” 足太阴脾经——治疗妇科疾病的首选 手太阴肺经——最容易受伤的经 足厥阴肝经——疏解郁闷的法宝 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可救命 足少阴肾经——补肾从养护肾经开始 手少阴心经——主宰人体的君王 第十章 运动让你不生病,健康就在举手投足间 运动里蕴涵“不生病的智慧” 向动物学养生,五禽戏还你好身体 六字诀养生法,调动你脏腑的能力 自古道家有太极,常练强身又健体 练好八段锦,大病小病自己医 第十一章 房事养生最有效,养出你的“性”福来 不要随心所欲,也不要“开源节流” 饮食不当,房事养生之大忌 把握最佳时机,既健康又欢娱 房事养生中的“损”与“益” 第十二章 活学活用《黄帝内经》,再没什么可以伤害到你 逼出体内“寒气”,彻底远离感冒 告别哮喘很简单,饮食和艾灸来帮你 腹泻患者不用愁,人体自有止泻方 失眠者的绿色“安眠药” 脾胃不和,该如何调理 选对食物,高血压者不再大把吃药 打响“降糖战”,再不必为“吃饭”而犯愁 挺起健康的脊柱,用自然疗法缓解颈椎病 从习惯人手,将癌症拒之体外 试读章节 人的寿命极限到底是多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曹操这首千古绝唱,也会发出和他一样的质疑——人的一生究竟有多长?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们充满智慧的祖先就已给出了答案,他们按照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推演人的一生,认为高质量的生命就是活到“天年”。 什么是“天年”呢?指的是人的天赋寿命、自然寿命。古代养生家、医学家认为人的寿命应为100~120岁。《黄帝内经》中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乃去,而尽终其天年”;《尚书·洪范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寿,百二十岁也”;《养生论》也说,“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可见,我们的先人认为,人类的寿命至少应该为120岁。 人能活到120岁——这个说法靠谱吗 很多人觉得人活到120岁这个理论太理想化,进而怀疑它的可能性,可国外大量的研究也印证了古人的这个理论是准确、可靠的。关于人类的寿限,科学家们给出了三种结论:第一种说法是“细胞衰退说”,认为人体的细胞到了30岁会完全成熟,随着生命的增长,细胞会逐渐衰亡,到了130岁时,人体细胞会完全死亡;第二种说法是“细胞分裂说”,研究表明,人体一个细胞可分裂50次,当人活到120岁时细胞彻底分裂完毕;最后一种说法是“性成熟周期学说”,研究指出,一个人在14岁左右时,其性机能开始成熟,而且可以在8~10倍的时间内持续下去,大约能维持到120~140岁。总之,不管采取何种推算方法,人类的寿命极限都不低于120岁。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最长寿的人来自法国,是一位叫詹妮·路易·卡门的女人。在卡门夫人的有生之年,送走了她的丈夫,她的独生女,以及她的独生孙子。她90岁高龄时,一位47岁的律师与她签署了一份协议。协议承诺每个月给卡门夫人500美元的赡养费,等她死后以继承她的房子。这笔买卖看起来很划算,出乎意料的是,如此支付了30年,这位律师却先一步离开人世,而卡门夫人却活得好好的。在卡门夫人100岁的时候,她还可以骑自行车。在她110岁时,才搬进养老院。在她121岁生日时,发行了一张名为“时间主妇”的唱片,内容为在音乐背景下回忆往事。这时她虽已双目失明,耳朵差不多聋了,也离不开轮椅,但仍然精神饱满、智力正常。直到1997年8月4日,她在养老院去世,享年122岁164天。 在日本,也产生了一位“长寿明星”,是一位叫泉重千代的男人,他在105岁时还在工作,他去世时寿命为120岁237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类活到天年不是梦想,不是奢望。 想长寿,养生就要持之以恒 但是,为何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大都七八十岁?为什么很多人不是正常死亡而是死于疾病?为什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寿命比古人预期的天年寿命减少了近1/37理由只有一个——疾病。 过去的人吃糠咽菜,身体结实得很。而现今的人山珍海味,生活得小心翼翼,得上重症的人却不占少数。很显然的道理:随着社会在进步,疾病的种类在增多和翻新。我们虽然少了传染、感染、营养不良这些疾患,却多了心脏病、“三高”、脂肪肝、癌症等“现代文明病”。显然,后者更能影响我们的生命质量。 疾病的原因何在?在于我们疏离了自然,我们不懂得养生。我们有腿可以走路,出门却偏要开车;我们明明可以自己上楼梯,却天天依赖于电梯;我们天天沉浸在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中无法自拔,衣食住行与古代早已迥然不同,享乐水平上去了,健康指数却下来了。 因此,若想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活到天年,我们就应该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把养生当成自己的大事。不要今天心情好,我养养生吧,明天累了,就把健康彻底忘在了脑后……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 女七男八——告诉你身体周期变化的奥秘 花开花落有周期,月圆月缺有周期。同理,人的生命也呈周期性变化。据《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记载,人体变化存在一个重要的奥秘,即“女七男八”。 什么是“女七男八”?就是说女人的生命节律跟“七”这个数字息息相关,每隔七年,女人生理上会发生一次大变化;而男人的生命节律跟“八”有关,男人每隔八年在生理上也会出现一次大变化。这种变化就是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又由成熟逐渐走向衰老。 女人在“一七”即七岁时,肾气逐渐旺盛,牙齿换新了,头发也开始生长;到了“二七”十四岁时,女人出现了月经;到了“三七”二十一岁,肾气变得均衡、平稳,个头长到了极限;到了“四七”二十八岁时,女人身体是最强壮的,表现为筋骨变强了。过了二十八岁,女人的健康便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到了“五七”三十五岁,女人的阳明脉开始衰败,先前的美好容颜慢慢发生变化。到了“六七”四十二岁,女人头部的三阳脉开始衰落,所以会变得面色枯槁,头发渐白;而到了“七七”四十九岁,女人的任脉和太冲脉也开始衰微了,女人便步入了绝经期、更年期,随后的衰老逐渐加快。 同理,我们可以推断出“男八”的含义。男人“四八”三十二岁时,身体达到一个顶峰,脾、肾的功能最强。由于男人在这段时间身体素质是最棒的,所以传统文化要求“男子三十而娶”。男人到了“五八”四十岁,才开始有衰老之象,对比女人的衰老期35岁,男人显然更晚一些。了解“女七男八”这条人体变化规律,我们便可以使自己身体按照自然规律,更好地生长和变化。 P2-5 序言 打开《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门 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财富。正因如此,人类从古至今一直在探索长命百岁、强身健体之道。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健康的人却少得可怜。每个人的身体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人身体是强还是弱到底由什么原因所致?答案不外乎两种: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在刚出世时遗传了虚弱的体质;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我们在后天没有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 无论是上述哪种原因,若我们知晓一些养生知识的话,其实都可以加以改善。换句话说,身体是父母给的,但健康却是我们自己争取的。只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采取适宜的保健方法,幸福人生就能永远与我们相随。但是,方法在何处?现在告诉大家——它们就在《黄帝内经》里。 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黄帝内经》,却少有人了解其中的精髓或了解得不全面。《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部经典著作。书中清晰、系统地描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预防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帝内经》中最具意义的,便是提出了防病养生谋略——“不治已病治未病”。这种医学思想,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后,现已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治未病”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层面,还含有养生从儿时抓起这层意思。大家想,如果我们在没有得病之前,就消灭掉致病的一切隐患,那疾病在你身上是不是就无处安身了?在当今社会,这是多么可贵而重要的养生观呀! “天人合一”也是《黄帝内经》一直在强调的养生原则。人类生活在自然界,时刻受到自然界的影响,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才能延缓衰老和避免疾病的发生。我们只要顺应四时气象,调养五脏之气,即顺应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就能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此外,远离各种致病因素,避免思想被情志所伤,阴阳平衡,起居有常,经常运动,房事有度,饮食有节等,也是《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守住“精、神、气”的重要途径。精、气、神号称“人身三宝”。其中“精”、“气”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神”则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只有精、气、神充盈,机体的生命活动才能在健康状态下运行,我们才能达到颐养天年、防病治病、抗衰益寿的目的。而《黄帝内经》强调精、气、神三方面的兼养,因此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优秀典籍。 当然,大家也别把《黄帝内经》看得多么生涩难懂,其实它所说的养生道理很简单。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精髓,科学地使用《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方法来养护我们的身体,为后天的健康打好基础,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以《黄帝内经》的相关理论为背景,结合了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家的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全面地介绍了一些养生的原则和方法,适合每一位渴求科学养生的人士阅读。当然,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敬祈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图书再版时我们加以更正。 最后,要对大家说的是,书中的养生方法都很好,但贵在坚持。我们要依此而做,依此而行,不要练习几天就中断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长久的效果,才能真正踏上通往健康的大道! 编者 2010年10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黄帝内经养生使用手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理想//杨宗保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46979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6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21-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