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未开放的紫禁城
内容
编辑推荐

你知道吗——故宫自从由皇宫改为博物院以来,从未全面开放过。在这个中国最宏伟的深宅大院中,有很大一部分未辟为公众游览区,那里迷一样诱惑着人们。

本书将为你细说紫禁城建筑沿革,透析紫禁城文化史迹,展现明清帝王生活,讲述皇宫神秘故事,讲述你所不知道的紫禁城!

内容推荐

紫禁城宫殿集中体现了中国宫殿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造型、装饰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古老文化的丰厚积淀。踏进紫禁城,她的凝重沉稳、壮丽辉煌,独具魅力的皇家气派,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给人们留下的是深深的思考和不尽的遐想。

本书的特点就在于真实、准确地讲述紫禁城建筑沿革、曾经在此活动的风云人物、曾经在此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留存其中的丰富文物收藏、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等等,从而让读者相对全面地认识故宫的独特文化价值。

目录

写在前面

一、紫禁城概说

二、门禁森严——紫禁城的城池

 (一)午门

 (二)神武门

 (三)东华门、西华门

 (四)角楼与护城河

 (五)门禁制度

三、礼仪天下——紫禁城里的外朝

 (一)“五门”之制

 (二)前三殿区

 (三)文华殿区

 (四)武英殿区

 知识链接:

1.金銮殿宝座前的陈设

2.建筑常识·雀替

3.建筑常识·沥粉贴金

4.建筑常识·藻井

5.建筑常识·金龙和玺彩画

6.建筑常识·苏式彩画

7.建筑常识·双交四椀亮子

8.清宫太监人数

四、家国一体——紫禁城里的内廷

 (一)后三宫

 (二)东、西六宫

 (三)养心殿区

 知识链接:

1.御门听政仪

2.乾隆丧礼

3.壬寅宫变

4.宫里规矩·请用御宝

5.宫里规矩·进春帖子

6.千叟宴

7.安设天灯

8.康熙擒鳌拜

9.清宫太监如何居住

10.宫里规矩·后宫封号

11.宫里规矩·各宫女子额数

12.宫里规矩·皇帝驾临

13.宫里规矩·后宫生育

14.宫里规矩·后宫行走

15.宫里规矩·张挂宫训图

16.宫里掌故·明代无路灯

17.宫里规矩·书福颁赐仪式

18.宫里规矩·皇帝过元旦

五、孝养表率——紫禁城里的养老院

 (一)慈宁宫区

 (二)英华殿区

 (三)宁寿宫区

 知识链接:

1.乾隆娱亲

2.明代长庚门

六、敬天法祖——紫禁城里的宗教建筑

 (一)奉先殿

 (二)佛教殿堂

 (三)道教道场

 (四)萨满祭祀

 知识链接:

宫里规矩·挂春联

七、娱情益寿——紫禁城里的娱乐场所

 (一)皇家花园

 (二)宫中演戏台

 (三)宫廷藏书、读书

 知识链接:

1.明代廊下家

2.宫内宠物如意

3.清代宫廷大宴

八、帝祚绵长——紫禁城中的皇子教育

 (一)宫里的皇子所

 (二)宫中教育

 知识链接:

1.重华宫茶宴

2.宫里规矩·宫殿事宜

九、云烟渐去——紫禁城生活点滴

 (一)一步登天的孙皇后

 (二)青史留名的宦官“阿丑”

 (三)贪玩的明武宗

 (四)幸运的宫女王氏

 (五)魏忠贤专权致祸

 (六)生性贪玩的明熹宗

 (七)寇连材抗颜谏慈禧

 (八)宦官的家庭生活“结对食”

 (九)话说御门听政

十、守望经典——紫禁城里的艺术收藏

 (一)名品荟萃的古代绘画

 (二)林林总总的书法、碑帖

 (三)品类齐全的古代玉器

 (四)数量庞大的古陶瓷

 (五)序列完整、器类齐全的青铜器

 (六)富丽堂皇的清代金银器

 (七)数目众多的漆器

 (八)精美的珐琅器

 (九)独具特色的玻璃器

 (十)异彩纷呈的鼻烟壶

 (十一)独具一格的雕塑文物

 (十二)质地多样的文房用品

 (十三)颇具特色的宗教文物

 (十四)科技类文物

 (十五)其他类文物

附录一:故宫建筑大事记

附录二: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最传奇的是乾隆皇帝最珍爱的“三希”中的王献之的《平复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平复帖》为《晋贤十四帖》合装卷中的一件,曾经唐代梁秀、殷浩等人收藏(铃有印章)。五代时归王溥、王贻永祖孙。宋时先归李玮,后入宣和内府,徽宗赵佶题有金签,并钤诸玺。元代曾经张斯立、杨肯堂、郭天锡、马眗等人观题。明代先后归韩世能父子和张丑,并经董其昌题跋。人清后递藏于冯铨、梁清标、安岐等家,再入清内府。乾隆帝将其送给生母皇太后钮祜禄氏赏玩,太后薨逝,归成亲王永理。后辗转于诸王府第。1937年恭亲王奕沂之孙溥倩售与张伯驹先生。1956年,张先生将包括此帖在内的一批法书名画捐献国家。由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

《伯远帖》在宋代为徽宗赵佶所藏,《宣和书谱》有著录。据明人记载,原有宋人章清跋及宣和诸玺。归安岐时只存明董其昌、王肯堂二跋。收入清宫后得到乾隆帝宝爱,将其与唐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宋临王献之《中秋帖》并称“三希”,在养心殿专室庋藏,反复题咏,并刻入《三希堂法帖》。清亡后,此帖与《中秋帖》被瑾太妃盗售出宫,归收藏家郭葆昌。郭氏后人新中国成立前将其携至香港,与《中秋帖》一起抵押给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押期已到,即将落入外人之手时,周恩来总理派员赴港以三十五万港币将二帖赎归,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遗憾的是,“三希”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被民国政府运往台湾,深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内地人士难见其真容。

值得一提的是院藏25344件碑帖类文物。原刻石的刊刻时间自先秦迄于近代,传拓时间自北宋迄于当代。碑和帖之外,尚有少量甲骨拓本、铜器拓本、古陶砖瓦拓本、画像石拓本、线刻画拓本等杂项。拓本的装裱形式,有整纸原拓,整纸括裱折装本,整纸裱立轴、横披或屏条,整纸或剪裱手卷,剪裱册页,剪裱粘册等等。总体上说,院藏碑拓数量、品种和系统程度优于法帖。

名品如《西岳华山庙碑》(华阴本),建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四月二十九日,是我国古代山川祭祀的重要文献资料,也是汉代隶书的优秀代表作品,又是现存最早的署有书家姓名的碑刻。他如《宋拓大观帖》,宋代该帖刻成不久,即遭靖康之乱,拓本传世无多。时至今日,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南京大学等处尚有零卷、残本数种收藏。故宫所藏为新中国成立后购入之“王州本”及“杨氏海源阁本”。“王州本”为明代州山人王世贞旧物,后经华夏、董其昌、粱清标、李宗瀚等人递藏。三册一函,皆有缺失。册上钤名人印章110余方,承传有绪。每册更有清代帖学大师翁方纲的考据性长跋多段,极具学术价值。“杨氏海源阁本”为清代聊城人杨协卿旧藏。亦为三册,包括《大观帖》54开。册上钤印300余方,并有崇恩等人的题跋。(三)品类齐全的古代玉器

古代玉器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文物的一个重要门类。总数超过3万件,其中清官遗存数量最大。所收藏的宫廷玉器品类齐全,包括了各品类中的精品,可分为礼器、陈设、日用、佩饰、珍玩、宗教、少数民族玉器、外国玉器等多个品种。

清代礼器有大型玉编磬、玉特磬、玉册、宝玺,大型玉陈设有玉山、玉瓮、玉瓶、玉屏四类。玉山首推大禹治水图玉山,所用玉料重量过万斤,其次为南山积翠玉山。两件作品制成后即安放于外东路乐寿堂内,至今未移动。大玉瓮如外东路乐寿堂存云龙大玉瓮,乾清宫东暖阁存刻诗大玉瓮、碧玉鱼龙瓮、碧玉云龙瓮等都很典型。大玉瓶是室内置于案上的陈设品。清宫用玉瓶,一则表示富丽,一则表示太平。所藏的清代大玉瓶分为挂瓶与座瓶两种,一般瓶心嵌玉版,多以绿玉为之:瓶心玉版平而薄,大者边长超过数十厘米,瓶面雕图案。而宫廷日用玉器也非常精彩,包括餐具、茶具、文具、乐器、烟具和玉首饰、玉佩饰等多方面用具,是其他博物馆的藏品所不能达到的。P252-253

序言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恐怕是中国最具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地方了,原因就在于,在长达600年的历史中,她是中国的政治权力中心,有多少帝王将相在这里演习权力博弈,六百年间的几乎所有历史大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她的源头;她又是天之骄子皇帝及其家人这群最尊贵、最神秘的一家人的居所,既演绎了明武宗与刘娘娘、顺治皇帝与栋鄂氏的浪漫情爱,更有明嘉靖皇帝在乾清宫里的惊魂,慈安皇太后、光绪皇帝及其珍妃的神秘死亡……因此可以说,由能工巧匠和艺术家们所建造的这些巍峨宫阙、朱红高墙、御苑琼台,不仅体现着东方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而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在紫禁城里,几乎每一座宫殿、每一座院落、每一处山石,甚至每一口水井、一床一案,都有一段不同的经历,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而宫内的规章典制、宫廷建筑以及皇帝的日常起居和后妃的宫闱生活,更是人们想要知道的问题。这里还曾经进行过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献整理工作。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都是在这里编纂完成的。这里的收藏品,不仅有汉民族的文化创造,还包括大量的各民族文物,全面记载着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真实历史,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里还保留着明代以来世界各国流传到中国的工艺品、科学仪器、艺术作品,应有尽有,是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最直接的证物。因此,对国内外人士来说,曾经的紫禁城既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的窗口,又是寻找历史记忆和慰藉历史情感的地方,她拥有着无穷的魅力。

而对于我来说,还有另外一份情感在里面,那就是,作为一个历史工作者,一个研究明清历史近二十年的历史爱好者,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故宫的一切,自然多了一些感动和震撼。那是一种既新鲜、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因此,自八年前进入故宫工作以来,我怀着一种敬畏、一种渴望的心情,急切地寻觅着紫禁城的一切,到目前为止,才算在紫禁城里走了一遍,也实地了解到一些不为人知的往事。这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随着对紫禁城了解的不断深入,想写一本书的愿望日益强烈,一是感觉到现有图书的鱼龙混杂,道听途说,有去伪存真的必要;一是希望读者与我分享发现的快乐;再者就是能对故宫历史进行一番梳理。

而之所以要命名为《未开放的紫禁城》,实有两层含义:一是偌大的紫禁城,目前开放有限,无论是观众还是故宫工作人员,能走进其各个角落了解其全貌者毕竟有限,因而有全面介绍的必要;二是紫禁城不仅仅拥有富丽堂皇的瑰丽建筑奇迹,更拥有大批传承有序的艺术珍品和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其他文物证物,还有说不完的、隐藏在文物背后的传奇历史故事。

本书的特点就在于真实、准确地讲述紫禁城建筑沿革、曾经在此活动的风云人物、曾经在此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留存其中的丰富文物收藏、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等等,从而让读者相对全面地认识故宫的独特文化价值。

后记

《未开放的紫禁城》就要出版了,而作为作者的我反而有一种忐忑不安的感觉,原因就在于紫禁城文化的博大精深,实在非我一人所能说得清、道得明,更因自己的学识有限,研究不够深入,表述的是否清楚、准确?是否真正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没有了解的新知识?我不敢自夸,只有留待读者的批评和指正了。

历史不能编纂,本书的编写是在故宫几代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特别是已故单士元先生的《故宫史话》,万依等先生的《故宫志》、《清代宫廷生活》,于倬云先生的《紫禁城宫殿》,郑欣淼先生的《天府永藏: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收藏概述》,周苏琴先生的《紫禁城建筑》,王子林先生的《紫禁城原状与原创》,以及清代宫史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几册论文集。使我受益匪浅,再次深表感谢!

值得提出的是,本书图片资料的搜集过程中,曾得到故宫博物院古建筑研究专家周苏琴研究员、图书馆副馆长张楠先生、紫禁城出版社编辑林京先生等诸多朋友的帮助。在文字编写过程中,曾得到文化部文化司阎平博士、人民出版社副编审王世勇博士等诸多朋友的热情鼓励。并提出不少有益的建议。值本书出版之际,谨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

2009年8月于北京陋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未开放的紫禁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连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02539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4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06:17